文/紀布
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希特勒擔任納粹德國的元首,權力至高無上,在整個二戰中,所犯罪行更是罄竹難書。
就是這樣的一個擁兵數百萬,戰爭裝甲無數的魔頭,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軍銜是什麼等級。其實,他雖身為元首,手握絕對的軍權,但其並不是一個「元帥」,而是一個「下士」。
可以說,直到柏林淪陷,希特勒自殺於總理府密室的時候,他也都只是一個「下士」。位高權重,隻手遮天的希特勒,為何從來不提升自己的軍銜呢?
在德國,元首一職可謂非常特殊,德國國內有一群貴族將領,他們與官員相互牽制,而這些貴族出身的德軍將,也都只是服從於德國的憲法,而並不是完全服從與元首的命令。
即使自1933年希特勒上位,而且在他的「激進」統領下,僅僅只花了幾年的時間就讓德國崛起,並發動侵略戰以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國」。
短短數月就橫掃了大半個歐洲,擊潰法國,力壓英國,甚至鋼鐵洪流還一路追殺到遠東地區。對於德國人來說,這些都是赫赫功績,但希特勒卻依然無法提升軍銜,使得他只能以「下士」的軍銜來指揮德軍。
在德軍的體制中,下士軍銜是一個非常低級的軍職,屬於士兵不屬於軍官,也就僅比普通的士兵高一點,算班長級別。因此,就有很多朋友戲謔其為全球軍銜最低的「一把手」。
說到這裡,很多朋友也許會不理解,德軍體系分為6等20級,元帥是最高,對於下級軍官來說,稍有一些能力與戰績的,都能夠被提幹,甚至高升。希特勒身為德國元首,其能力更是毋庸置疑,可他為何要以「下士」自居多年呢?其實,這是有幾個客觀因素的。
首先就是社會輿論,身為元首,他是一個極其好面子的人,在德軍體制中,通常都是在部隊內部的將領獲得提升機會,而且,提升極為嚴格,能升一級或者兩級,就已經羨煞旁人了,甚至還能招人嫉妒。
而他只是一個普通士兵出身,能以下士的身份,一飛沖天成為了德國的元首,這本來就是一個令世人難以相信的奇蹟,因此,這令諸多德軍貴族將領心生不服。
如果在這個時候,他再將自己的軍銜自立為將軍甚至是元帥,那就相當於從下士一下子飛升十多級。雖然你是元首,但這幾乎令絕大多數德軍軍官、士官難以接受,而且,必然會招來一些傳言。因此,他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威不動搖,所以就一直沒去爭奪那個「虛名」。
此外,再來說一下希特勒這個人,他生性怪癖異於常人,而且還有一種虐待的傾向,他就是喜歡穿戴下士軍服來號令所有高級軍官,這在各國軍隊體系中,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親身參與了凡爾登戰爭、索姆河戰爭等戰役,在戰鬥中多次,因此,德軍給他頒發了幾枚榮譽勳章。
雖然,他只是一個下士,也見慣了在德軍中因軍銜高低而極其虛榮的「官老爺」,特別是他之前受到過比他等級高的人欺凌,因此,他對「官高一級壓死人」的制度產生了極其大的厭惡感,從而,他對高級軍銜不屑一顧。
還有的朋友會認為,升級軍銜就是多此一舉,他本身就已經成為了手握實權的德國元首,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實至名歸的「皇帝」,又豈會在乎一個軍銜的虛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率領著德軍元帥,一群高級將領等,為了共同的目標,四處徵伐,橫掃歐洲,創下豐厚功績(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他們就是劊子手)。對於這些功勞,不僅是他一個人的立下的,當然也包括他手下的部將。
因此,為了收攏人心,他要給那些幹將頒發更高的軍銜,讓他們感受到榮譽感,而自己作為一個下士,又能夠更加地融入自己手下的圈子,倘若他將自己的軍銜自立為元帥,無疑會給他人一種壓力,反而不利於他的工作。
希特勒一直讓自己「滯留」在「下士」軍銜的位置,也許是他想紀念曾經他也是個小兵。在一戰時期,他參軍,身為一個士兵不停地在前線廝殺,數次戰役險些慘死於混戰,而這個「下士」軍銜,正是他用自己的性命換來的,因此,對於他而言,此「下士」雖然只是一個下士,但著實彌足珍貴。
本文參考資料:《二戰全史》,《二戰中的德國》,《我的奮鬥》,《知網相關文獻——希特勒是如何崛起的等相關文獻》,《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德軍體系,希特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