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臺灣圖書裝幀設計師陳威伸,關於書籍裝幀設計,問我吧!

2020-12-22 澎湃新聞

我是臺灣圖書裝幀設計師陳威伸,關於書籍裝幀設計,問我吧!

我是來自臺北的圖書裝幀設計師陳威伸,作品曾獲金蝶獎臺灣出版設計獎項、臺北美術獎主視覺,2009年起陸續多家出版社設計書籍封面至今,2016年起擔任後浪出版公司設計總監。
書籍裝幀是一門藝術,從書籍的開本、裝幀形式、封面、腰封、字體、版面、色彩、插圖、以及紙張材料、印刷、裝訂及工藝等各個環節的藝術設計都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你看到的書籍是怎樣被設計出來的?最新的書裝設計趨勢是什麼?你喜歡的書裝風格是什麼樣?裝幀的風格與工藝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你對書的觀感?一起來聊聊。

新穎、大膽、專業、有趣的好問題更有機會獲得回復,開始提問吧!

58個回復 共65個提問,

熱門

最新

說你什麼好呢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2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2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2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陳威伸 2017-06-18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陳威伸 2017-06-19

說你什麼好呢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相關焦點

  • 裝幀設計精緻化之惑:紙質書籍將變成收藏品嗎?
    儘管「甲骨文」難以複製,但越來越多市場化的出版機構開始著力推出裝幀精美的社科人文類圖書,成為一時風潮,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後浪出版公司等更是從海外延聘專人負責書籍裝幀設計。陳威伸就是一位從臺北來的圖書裝幀設計師,從事書籍裝幀設計工作多年,2016年移居北京,現任職後浪出版公司設計總監。
  • 書籍裝幀設計與書籍內涵的關係分析
    裝幀設計對圖書來講是一個重要的工作,一方面對圖書加以保護,另一方面美化書籍,讓讀者在享受精神食糧的同時,享受裝幀設計帶來的美感。然而,在書籍裝幀設計中,如能把裝幀設計和書籍的內涵結合起來,其效益會更加突出。本文就如何在書籍裝幀設計突出內涵進行分析研究,揭示了裝幀設計和反映書籍內涵之間的一定關係。
  • 書籍裝幀設計與書籍內涵的關係分析(圖)
    裝幀設計對圖書來講是一個重要的工作,一方面對圖書加以保護,另一方面美化書籍,讓讀者在享受精神食糧的同時,享受裝幀設計帶來的美感。然而,在書籍裝幀設計中,如能把裝幀設計和書籍的內涵結合起來,其效益會更加突出。本文就如何在書籍裝幀設計突出內涵進行分析研究,揭示了裝幀設計和反映書籍內涵之間的一定關係。
  • 圖書裝幀設計師:"漂亮"是書的表面而不是本質
    日前,《解放周末》專訪了著名圖書裝幀設計師、「中國最美的書」活動資深評委袁銀昌。  解放周末:一般讀者買書、讀書、藏書,很少注意到書是如何裝幀設計的。你們的工作被稱作「為書裁衣」,通常要經過怎樣的過程?  袁銀昌:一般來說,一部書稿進行了三校後,就通知我們可以開始做設計了。過去,書籍裝幀只意味著做一個封面設計,版式、字體等等都是固定模式。
  • 「書籍裝幀設計,就像織毛衣」 第四屆「海書賽」評出十大最美圖書
    這和書籍的裝幀設計很像。」  2018海峽兩岸書籍設計邀請賽(以下簡稱「海書賽」)於10月12日揭曉評選結果,選出了十大最美圖書,獲獎作品之一———《烏鴉穿過玫瑰園》的「80後」設計者許天琪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海書賽」至今已舉辦了四屆。
  • 書籍裝幀設計就像織毛衣 第四屆海書賽評出十大最美圖書
    這和書籍的裝幀設計很像。」  2018海峽兩岸書籍設計邀請賽(以下簡稱「海書賽」)於10月12日揭曉評選結果,選出了十大最美圖書,獲獎作品之一———《烏鴉穿過玫瑰園》的「80後」設計者許天琪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海書賽」至今已舉辦了四屆。
  • 裝幀設計像織毛衣 「海書賽」評出十大最美圖書
    「書籍裝幀設計,就像織毛衣」  第四屆「海書賽」評出十大最美圖書,兩名獲獎設計師接受專訪  「一件羊毛衣,織法、用的羊毛質地等細節,都決定了毛衣的質感和是否高級。這和書籍的裝幀設計很像。」  2018海峽兩岸書籍設計邀請賽(以下簡稱「海書賽」)於10月12日揭曉評選結果,選出了十大最美圖書,獲獎作品之一———《烏鴉穿過玫瑰園》的「80後」設計者許天琪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海書賽」至今已舉辦了四屆。
  • 書籍裝幀藝術淺說
    書籍的裝幀設計也被稱為「書衣」、「書臉」,三聯社印刷過姜德明先生編的一本書叫《書衣百影》,是對他收藏的特別是中國現代的一些書籍封面的匯集和點評,印製堪稱精美,裝幀堪稱上乘。  書籍裝幀藝術是與書籍的產生同步的,只是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概念和內涵。
  • 《書妝 書籍裝幀設計》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圖書裝幀設計系列圖書——「書妝」。「書妝」系列是圖書、報刊、雜誌、宣傳目錄、日曆、創意筆記本等裝幀設計的全球經典案例合集。內容豐富且風格多元,全方位立體呈現了對圖書等相關產品進行裝幀設計時涉及的字體排印設計、版面設計、封面設計、包裝設計、視覺設計、海報設計、數字與印刷、創意設計、互動設計,以及材料、工藝等,展現各種打破常規的新技術、材料和概念,如何被應用在書籍設計之中,顛覆了對於書籍設計的既定印象。
  • 書籍裝幀設計中傳統藝術的運用,看完真的漲知識!
    20世紀初,我國傳統書籍開始了向現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態轉變,以魯迅、錢君匋、豐子愷、陶元慶等人為代表,堅持將西方的製版、印刷及裝訂技術與中國傳統書籍文化相結合,注重書籍裝幀藝術的民族化發展,不斷將傳統文化藝術元素融入書籍設計之中,開拓了中國民族圖書裝幀藝術的現代化道路。
  • | 圖書雜誌日曆創意裝幀設計全球經典案例合集
    ……讓更多的從業者看到並由此受到啟發,創作出更多的優秀書籍裝幀作品。所以這本書從採編到設計都遵循了不走尋常路的原則。「書妝」在內容上除了收錄了國內外一些著名裝幀藝術家的作品,還收錄了一些極具創意的個性圖書,具有實驗與工匠精神的手工圖書,擁有特殊工藝、使用特殊材料的趣味性書籍,等等。
  • 淺談書籍裝幀在書籍中的應用
    摘 要:書籍裝幀自古有之,而且隨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書籍裝幀的觀念也在不斷發展,到了現代,書籍裝幀事業發展時期相對繁榮。書籍的裝幀設計風格和走向漸漸趨向於從情韻美、趨向於內在美和形式美,並注意到書籍傳遞的廣告信息來陶冶情操,以增強裝幀設計的內涵。
  • 能工擅藝——談現代圖書裝幀設計的工藝技巧
    子木/文能工擅藝是圖書裝幀設計的基本功,一是要具備工藝技術的應用能力;二是要擅於藝術創意的功底。工藝是圖書裝幀設計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好的創意設計是圖書的靈魂,而巧妙的工藝設計,則是圖書的體魄,有了靈魂與體魄的融合就是一本好的圖書設計。
  • 陳天佑:在書籍裝幀設計中寂寞求音
    「兒時的我總是認認真真地趴在那裡畫,雖然畫得什麼都不像,但聽到別人裝模作樣誇獎時,心裡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沒想到現在自己也真的做了設計這行。」陳天佑說。然而,這似乎又是順其自然的事。1999年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的他進入北大方印務公司開始從事書籍裝幀設計,正是憑藉著堅實的美術功底、良好的藝術感覺和勤勉態度,六年磨劍的他終於在2005年全面爆發。
  • 書籍裝幀設計中的視覺因素
    因為人類溝通的需求,國家對話的頻繁,造成了視覺傳達的同一要求,國際主義設計在很長一個時期裡似乎成為唯一的基本設計方式,而且國際主義設計不僅在書籍裝幀、平面設計上成為無法擺脫的主要設計方式,在建築設計、工業產品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城市規劃設計,乃至到藝術上,也成為不得不沿用的主要的、基本的方式。
  • 美術設計:什麼是書籍裝幀?意義在哪?看完秒懂!
    上個世紀以來,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書籍裝幀只是對書籍的封面進行美化設計,這種理解使得書籍裝幀變成了封面設計的代名詞。過去在 中國 ,書籍裝幀之所以只停留在封面設計上,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和經濟,以及環境的制約,同時也因認識上的局限,使得設計師無法參與書籍的整體設計。並不是裝幀本身一詞在概念上存在局限,應該說書籍裝幀的含義已經包含了對書籍各部分的設計。
  • 讓人讚不絕口的書籍裝幀設計
    二○○一年受知名建築師阮慶嶽之邀,為《阮慶嶽四色書》做整體設計,同年又為《迷幻異域》設計封面,一出手震驚臺灣出版界,從此開啟近十六年的平面設計生涯,成為臺灣頂尖平面設計師。文化評論家詹偉雄說王志弘的設計風格內斂沉靜,沉澱著禪意和詩意,宛如日本建築家安藤忠雄。除了書籍裝幀設計之外,王志弘也從事音樂、建築、電影、藝術表演、企業識別等方面的視覺規畫。
  • 書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曾花一年半設計一本書
    書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曾花一年半設計一本書 就像後來採訪他時,這位南京本土的著名設計師告訴我的,1991年他進入南師大,一直到現在,20年始終生活在那裡。在採訪時,你能夠感受到,他身上有種與這個快節奏時代脫節的慢。  用書和這個世界產生關係  當年,很多人被殳俏作品《元氣糖》的包裝給驚豔了,那樣的紙張、質地與色彩,就算不好奇裡面講的吃食,也會很想要收藏一本在身邊。
  • 關於書籍裝幀的起源的兩種說法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開始越來越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因此,「設計」這一創造精神享受條件的代名詞也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建築、服裝、廣告以及各類工業產品都與設計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
  • 「書」的好看的皮囊——淺談日本近代書籍裝幀設計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才會有意識的從內容入手去搜集書籍,但是,一個令人心動的裝幀設計無疑是給書籍內容加了不少分。有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古代的書籍裝幀,在封面設計上卻並沒有太大的花樣。我真正深入接觸到中國書籍裝幀的歷史源流也是在這幾年,一方面2018年寺山老師和新島老師在武藏美的美術館策劃了個大型的和樣刊本的展覽,這之中提到了很多有關中國的內容;另一方面身邊有一些好朋友和前輩在研究不同時間段的中日的書籍、排版、字體等話題。對比他們來說,我的著重點更多是書中的圖像印刷,吸引我更多的是內頁圖像而不是書籍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