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民做蕨根餈粑(鄧加亮 攝)
一六溫泉樂園 (鄧加亮 攝)
和宜紅茶基地(鄧加亮 攝)
樂水河風光(鄧加亮 攝)
莽山雲海(李建國 攝)
□ 本報記者 譚志文
編者按
宜章莽山是全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極。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和宜章縣委、縣政府持續推動莽山旅遊發展,在政策設計、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莽山旅遊文化圈」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官方表述,但是,我們注意到,近年來莽山景區及周邊逐步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旅遊文化產業鏈條,一個以交通環線和產業資源等為依託的「莽山旅遊文化圈」呼之欲出。近日,本報記者深入現場,對「莽山旅遊文化圈」的打造進行了一番調研和探訪。
1月23日,記者來到宜章縣笆籬鎮溶家洞林場的崇山峻岭間。這裡,工人們正在平整地基、架設索道,數個月後,這裡將成為莽山風景區的東大門。
「2019年國慶節,莽山景區提質改造後將重新開放。屆時,莽山將以不一樣的面貌呈現,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美好體驗!」中景信莽山旅遊開發公司營銷部總監李和平對記者說。
與莽山提質改造同步,周邊一批重大旅遊產業項目加速推進,一個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的旅遊產業鏈條逐步成型。
其勢已成,破繭成蝶時已至
經過多年的努力,「莽山旅遊文化圈」要素逐步齊備,破繭成蝶,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交通方面,大環線基本成型。從宜鳳高速公路黃沙互通下高速,走一公裡即可到達G107的黃沙堡路段,沿著G107往東,是一六鎮溫泉特色小鎮;在一六鎮洞江村,連接莽山東大門(溶家洞林場場部處)與G107的瓶頸路段——洞仰公路(一六洞江村-笆籬仰家村)正在加緊施工,這條寬達10.5米的旅遊扶貧公路將在今年9月前通車;從莽山西大門(目前的主大門)出景區後,沿黃莽公路可先後抵達燕子巖風景區、莽山湖風景區、和宜紅茶基地,最後在黃沙堡構成一個環線。如果從樂廣高速坪石出口下高速,20分鐘左右即可抵達一六鎮,十分便捷。
項目構成方面,「一核多點」的產業鏈條初步完備。「核」即莽山核心景區,中景信莽山旅遊開發公司營銷經理李建國介紹,莽山提質改造項目投資30億元,一期項目主要是建設新大門(東門),包括遊客中心、停車場、索道站等,提質改造主要是建設天台山懸空棧道等項目。「點」是莽山交通環線的各具特色景點,到莽山可以觀景,到一六鎮可以泡溫泉,到笆籬鎮可以遊覽古民居,到天塘鎮和宜紅茶基地可以感受茶文化,到莽山湖可以住特色民宿,在燕子巖可以體驗溶洞風情……一個「旅遊文化圈」逐漸明晰起來。
投資方面,社會資本投入持續升溫。社會資本的投資興趣,往往是一個區域發展熱度的風向標。在一六鎮,計劃投資9億元的洞江溫泉度假村項目已經啟動,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項目包含溫泉酒店區、商業街、村民區三個板塊。項目負責人陳運旺說,項目位於G107與洞仰公路交匯處,交通優勢明顯,項目建成後,將為莽山旅遊文化圈增添更為豐富的旅行體驗。一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邱進衝介紹,隨著莽山提質改造和交通的持續改善,很多投資商看中了一六鎮發展前景,紛紛前來洽談考察,尋找溫泉旅遊開發合作機會。在天塘鎮,緊鄰莽山的燕子巖風景區正在加緊施工,一期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宜章和宜紅茶基地,基地負責人劉東亮說,除了良好的氣候、水土條件,這裡的旅遊資源和生態優勢為基地未來發展提供了良好空間,基地4500餘畝,其中有1200餘畝是預留用來打造以茶文化、農耕文化為特色的休閒體驗旅遊項目的,目前項目正在包裝策劃中。
政策層面,莽山發展路徑基本明確。宜章縣編制了《宜章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把全縣旅遊產業發展劃分為南部、中部、東部三大旅遊經濟圈進行綜合開發。莽山林管局局長周小文告訴記者,目前宜章組建了莽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籌委會,一方面推動莽山提質擴容,打造5A級景區;另一方面強力推進的以莽山景區為龍頭的南部大莽山旅遊經濟圈,打造國家級旅遊區,主要以森林休閒、溫泉療養、瑤族民俗民風為載體,輻射帶動莽山瑤族鄉、笆籬鎮、天塘鎮、巖泉鎮、慄源鎮、一六鎮、黃沙鎮等周邊區域,打造大莽山休閒養生旅遊板塊,實現整體提升。
今日莽山,站上了新的發展高點。
瓶頸依舊,響鼓也需重錘敲
近年來,儘管莽山旅遊的知名度不斷提升,「莽山旅遊文化圈」呈現出的板塊式隆起的良好發展態勢,並不能掩蓋其面臨的實際困難和瓶頸。以下3個方面尤為突出。
首先是交通瓶頸尚未根本解決。據中景信莽山旅遊開發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徐輝介紹,莽山景區的主大門將設在笆籬鎮溶家洞的東大門,因為西大門進入景區路段地勢險峻、道路狹窄,遊客接待能力非常有限。儘管洞仰公路正在加緊建設,但從仰家村到東大門仍有近20公裡崎嶇山路,影響了遊客旅行體驗。此前,規劃中有一條連接樂廣高速和嶽臨高速、宜鳳高速的黃長高速(黃沙-廣東長來)經過這裡,並擬在溶家洞設置互通,但尚未付諸實施。
其次是接待能力仍然有限。困擾中小景區的最大問題是「忙時擠爆,閒時打烊」,莽山同樣如此。而現有的一六溫泉旅遊項目,規模小、產品低端,基本沒有做好迎接大規模客流的準備。一六鎮錦繡湯泉的負責人範素蓮說,來這裡的客人大多數是本地人,幾百塊錢辦一張全家都可以用的年卡,消費也不高。燕子巖風景區負責人鐘山是個「老旅遊」,在莽山從事旅遊行業20多年。去年春節期間,他的桃花觀賞基地竟然有4萬人次進園。他認為,休閒旅遊已經成為剛需,接待問題是核心問題,把遊客分散到核心景區周邊的小景區才能留住人。
再次是品牌打造的整體性不足。莽山既沒有「五嶽」那樣具有天然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也沒有張家界天門山那樣作為後起之秀持續高頻、經典的宣傳策劃。不少受訪遊客表示,感受莽山良好生態和奇險地貌之餘,感覺互動性、參與性休閒項目少,停留時間也就大大縮短了。放在全國範圍內來比較,「生態」「奇險」是莽山的優勢,但並未構成核心競爭力,品牌打造任重道遠。
潛力深蓄,全面提質促起飛
採訪過程中,無論是政府人士還是投資者、從業者,對「莽山旅遊文化圈」的打造充滿信心。打造一個成熟的景區乃至一個旅遊文化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廣聚賢才、廣納資本、廣開言路,破解難題,匯聚合力。
加大項目招商力度,依然是首要選項。實力雄厚的中景信公司對莽山的提質改造,增強了投資者們的信心。燕子巖風景區負責人鐘山說,正是因為莽山的提質改造,促使他放開手腳開發建設燕子巖景區。事實上,雖然「莽山旅遊文化圈」已經形成「一核多點」格局,但這個「核」仍然顯得單薄,單純的山嶽型旅遊項目難以滿足日益挑剔的消費者。而規劃中的天塘鎮茶旅小鎮項目、處於中低端發展水平的一六溫泉特色小鎮、剛剛起步的莽山湖休閒民宿項目這些「點」,都具備成為「核」的巨大投資潛力和包裝價值,必須通過引進大投資者,實現旅遊圈整體品質的躍升。
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是必須做好的規定動作。要繼續加大與廣東方面的協調力度,力爭黃長高速儘早開工,從根本上解決景區可進入性方面的難題。要積極爭取支持,條件成熟時適時擴寬G107慄源鎮-黃沙堡段。要加大區域內幹線公路的提質改造,構建暢通的旅遊路網。
加強環境治理,是提升軟環境的重要抓手。記者了解到,為了配合生態旅遊發展,一些落後小企業被加速淘汰。笆籬鎮黨委書記王凡說,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轄區內的紙廠、鞭炮廠正在加速有序退出,今後,生態休閒旅遊及相關配套產業將成為主導產業。目前,宜章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加強了對慄源至溶家洞公路沿線、黃莽公路沿線、洞仰公路沿線的建設管控力度和環境整治,為遊客營造溫馨、整潔、舒適的出遊環境。
精準有效的宣傳推介,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一招。首先是加大項目的宣傳,要鼓勵更多民營資本進入,參與「莽山旅遊文化圈」建設,形成大、中、小旅遊項目相輔相成,共同繁榮的局面。其次,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注重宣傳策劃,善於設置議題,積極對接「神奇湘東精品旅遊線路」,讓莽山持續熱起來,形成「北有張家界、中有衡山、南有莽山」的宣傳態勢,進一步增強「莽山旅遊文化圈」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抓住「文化注入」這個關鍵
□ 之 文
風景或許能夠留住腳步,但文化卻能牢牢抓住心靈。優質的旅遊資源只是一個基礎,注入強有力的文化因素,才能實現文化與旅遊的完美融合,這才是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文化因素在旅遊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湘西的鳳凰是一個典型例子。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曾直言,10多年來,把鳳凰古城一路帶到今天,可以說鳳凰是在沈從文的書裡、在黃永玉的畫裡、在宋祖英的歌裡走出來的。歌聲中的鳳凰、鏡頭裡的鳳凰、筆墨下的鳳凰,讓這座小城一路「火」到今天。
潛心建設是蓄勢的核心,文化注入則是借勢起飛的關鍵。目前,整個「莽山旅遊文化圈」的基礎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於地處南嶺地帶,歷史上遠離文化中心,因此,文化注入尚需加強,注入一個強有力的、具有強烈標誌性的文化符號非常有必要。
加強文化注入要大膽解放思想。一提到郴州、莽山,很多人就會想起「嶺南文化」等字眼。筆者看來,充分發掘本地特色歷史文化固然不錯,但眼光可以更加長遠。與一些歷史名勝古蹟去比拼歷史文化,並非明智之舉,著眼未來、差異化發展才是核心。要緊扣時尚、健康等主題,大膽實行「拿來主義」,引進優秀策劃人才,通過持續不斷的文化品牌打造,讓傳統文化「新」起來,讓外來文化「融」起來,讓時尚文化「嗨」起來,形成莽山獨特旅遊文化風格。
加強文化注入更要善於製造話題。進入網際網路時代、自媒體時代,人們可以方便地在手機上「旅遊」。一些可去可不去的地方,很多人是不會去的,倒是對一些「網紅」「爆款」景點往往興趣盎然,寧願翻越千山萬水去「打卡」。在某種程度上說,旅遊經濟已經成為話題經濟。要充分利用具有極強號召力的朋友圈、抖音等網際網路平臺,組織專門力量,開展有針對性地宣傳,打造具有莽山特色的「爆款」宣傳產品。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