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為現代農業注入新活力

2020-12-21 中山網


   12月8日,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在民眾鎮中山市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舉行。


   市民在展示會上免費試吃新品種果蔬。

12月8日,以「綠色、創新、融合、共享、發展」為主題的農業科技盛宴——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在位於民眾鎮新建村的中山市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舉行。此次展示會共設12個展區10個作物種類,展示的新品種包括玉米、葉菜、辣椒、番茄、瓜果、草花等各類農業新品種221個,還展示了推廣應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微量元素葉面追肥技術等11項新技術,吸引了來自全市各鎮街的大批農民到場參觀學習。

近年來,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簡稱「市農科中心」)著力開展引進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工作,並堅持以每年舉辦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作為重要手段,加快良種良法的引進示範推廣,全方位提升中山市農業生產種植效益和管理技術水平,為推進中山市「糧食安全生產」和「菜籃子工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加快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市農科中心著力抓好民眾基地和五桂山基地兩大農業示範推廣平臺建設,加強廣東中山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運營管理,注重人才培養與產學研用相結合,促進農業科研成果轉化。

市農科中心今年先後在民眾基地召開「中山市2020年春季農業新品種展示暨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現場會」「中山市2020年早造水稻新品種展示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等活動,共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286個;推廣應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11項新技術;打造五桂山種養基地為畜禽特色產業試驗示範平臺,每年引入一個名優特家禽品種進行試養推廣,今年共推廣白鶩鴨、中山麻鴨、五黑雞、蘆花雞、金蘆花等禽苗13900多羽。2019年市農科中心主導開展的石岐鴿農產品地理標誌申請在今年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意味著中山市首次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實現「零」的突破。

廣東中山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今年實施「魚菜共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等多個項目,今年全年已實現在孵創業團隊31個,成功出孵10個團隊,展示創業項目20個;由退役軍人領銜的創業團隊獲第二屆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大賽決賽二等獎殊榮;創業項目「種植生產健康花果類食品」成功晉級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總決賽;今年該孵化基地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示範基地」。

■強化「五新」產業項目示範推廣

市農科中心以民眾基地為核心,採取「1+N」模式推進「五新」科技入戶,今年新增中山市坦洲鎮巨豐水果種植場、中山市欣圃生態農場、中山市翠山茶園有限公司共3個「五新」農業示範基地,通過提供相應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設備等服務,有效提升示範基地的生產種植效益和管理技術水平,今年3個「五新」基地 示範面積為584畝,推廣新品種31個,示範推廣應用新技術6項。目前全市共有18家農場企業被評定為我市「五新」農業示範基地。累計推廣農業新品種90多個,應用新技術10項以上,示範面積3500畝以上,輻射帶動面積5萬畝以上。

■實施耕地提質改造工程

耕地質量直接影響農產品的質量,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農科中心積極做好土壤質量監測、土壤重金屬汙染修複試驗和新型施肥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工作,推進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市農科中心積極推廣秸稈腐熟劑施用技術,今年向各鎮街派發秸稈腐熟劑共 33.16 噸,推廣面積10365畝,舉辦1期秸稈還田技術培訓,培訓農戶250人次;加強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從2016年開始連續5年開展農業環境監測項目,今年選取全市有代表性的63個監測點,監測點數量比往年增加58%,完成63個監測點的土壤、農產品及灌溉用水的樣品抽樣檢測;積極示範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港口鎮建立一個面積為90畝的測土配方施肥核心示範區,印製了測土配方宣傳小冊子8400冊免費派發到全市各鎮街農戶手中,並在坦洲、三角、沙溪、民眾、南朗共5個鎮設置了6個測土配方施肥宣傳廣告牌。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使用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0952.29畝,大大減少了農業面源汙染的危害。

■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

綠色防控是採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等手段控制農作物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為此,市農業農村局今年年初印發了《2020年中山市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方案》,引導全市開展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技術應用,並認真做好水稻、蔬菜、果樹等各類病蟲監測點管理,採集病蟲害數據500條,發布《農作物病蟲情報》12期。

據統計,市農科中心今年對全市主要農作物實施滅蟲燈、粘板、套袋、昆蟲性誘技術等綠色防控技術面積達到82549畝,覆蓋率達52.98%;水稻無人機統防統治技術應用面積81103.81畝次,統防統治覆蓋率達88.61%;開展農田鼠害TBS技術示範,在大湧鎮起鳳環村水稻田建設了870米的滅鼠圍欄,推廣農田鼠害綠色防控技術;舉辦一期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現場會,培訓農戶200多人次;今年全市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面積約1543畝,發生處置率96.67%,防治效果達91.98%,有效控制了草地貪夜蛾的為害,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開展紅火蟻春秋季防控面積超17萬畝次,有效地壓制威脅群眾健康的紅火蟻快速擴散的態勢。

■推行健康養殖促進漁業產業發展

減少水產養殖中面源汙染是當前農業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之一,市農科中心堅持走技術創新與示範推廣並舉之路,積極推行健康養殖促進漁業產業發展。今年5月份完成《中山市水產健康指南》編制並派發給養殖戶。該指南主要介紹水產健康養殖環境條件、苗種、飼料、漁藥、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與具體操作技術方法,也對中山的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烏斑雜交鱧等漁業品質的健康養殖技術進行了總結,提供給廣大養殖戶進行參考。

同時,市農科中心在水產養殖標準制定方面也有了新突破,組織制定了《安南龜繁養技術規範》《烏斑雜交鱧養殖技術規範》,預計本月底可完成養殖標準稿件。另外,以開展中山市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為契機,主要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等創新模式。並積極開展多個新模式試驗工作,包括「小球藻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應用技術試驗」「羅氏沼蝦+水草生態養殖技術模式試驗」「魚菜共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試驗」等,今後將視試驗效果和技術成熟程度適時向全市水產養殖戶進行推廣。

相關焦點

  • 石泉縣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十三五」期間,石泉縣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立足資源優勢,多渠道、多形式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培育脫貧致富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同時配套建設氣調庫,通過土地流轉、務工、訂單收購、技術服務等方式帶動周邊農戶,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
  • ...旅順口區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發布活動——農科院四個櫻桃品種
    旅順口區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十)旅順口區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發布活動——農科院四個櫻桃品種 2020-09-19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中農業大學5年推廣新成果新技術200餘項助力產業富農
    新華網連迅 攝  新華網武漢12月27日電(連迅 劉濤)第四屆華中農業大學特色農產品展銷會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華中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社會服務處處長魏鵬介紹說,華中農業大學注重科技成果轉化,5年來共示範推廣新成果、新技術200餘項,帶動發展了油菜、柑橘、養殖、水稻等領域重大產業,新增社會產值超千億元。
  • 讓新農藝新品種落地生根(讀黨報 看變遷)
    圖為1955年12月21日人民日報1版刊發的消息,截至當年,全國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站8000處。數據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玉米膜側播種技術的推廣,解決了幾十年來播種慢、起膜難的問題;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農技員楊建宏三十年如一日,每年下鄉不少於200天……憂農民之所憂、解農民之所惑,是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初心。
  • 新技術引吭高歌 牛果菜提質增效——我市「十三五」時期現代農業...
    作為後起之秀,靈臺縣也大力走上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為內容的果產業轉型升級之路,蘋果產業已成功實現了由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轉變,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一批蘋果龍頭企業被引進,矮砧密植等一批新技術被推廣,瑞陽
  • 聚焦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蘋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觀摩會在...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煙臺市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加快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促進煙臺市蘋果產業提質升級。11月16日,「蘋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觀摩會」在山東省煙臺市召開。選育新品種、研究新技術、推廣新模式是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大法寶。
  • 山東壽光加速生態農業建設 大力推廣無土栽培技術
    近年來,壽光市以科技和生態農業建設為目標,積極引導企業強化創新能力和創牌意識,大力推進新農業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編者按:2015年來,濰坊市主動適應新常態,全要素服務經 濟發展,各項經濟取得了靚麗成績。特別是在精準服務企業 發展方面,創新推出了以金融服務為主的系列重點措施,確 保穩增長目標實現。
  • 為深圳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地注入新活力
    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新歷史機遇和起點上,深圳如何在市場監管、智慧財產權、營商環境等領域持續改革,為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注入新活力?「圳品」已成為深圳推進食品安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食品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廣東省政府提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食品標準體系,支持深圳在大灣區9市推廣「圳品」,對下一步推進大灣區食品安全標準統一,推進大灣區食品安全體系一體化進程具有積極作用。 三是創新發展了一條可持續的農業扶貧新路徑。
  • 過千蔬菜新品種亮相,廣州蔬菜新品種展示推廣會啟動
    展示推廣會以田間展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為主,結合開展大灣區菜心文化嘉年華、「乾農杯」蔬菜主題攝影、科普嘉年華、扶貧對接、種業交流洽談、鮮蔬現場品嘗、種企與農民交流互動、產品展示、市農科院建院60年成果展等活動。
  • 河口區義和鎮農村「三變」改革 點燃產業振興新引擎
    王集村3500畝海水稻又獲豐收,畝產達到了1300斤;小圍子濟薯26耐鹽鹼地瓜產量再創新紀錄,畝產突破了7000斤;後夾村菊花茶今年種植面積達到了400畝,畝產菊花茶200多斤;大牟村草編已完成訂單600餘件,入股村民已領到了第一筆分紅股金……日前,在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農村「三變」改革現場觀摩會上,看到一個個生機勃勃的產業項目,聽到一個個令人振奮的喜人消息,與會人員真切感受到了農村「三變」改革為全鎮產業振興注入的新活力
  • 門源:打造「共」平臺 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來,門源縣緊抓人才「戰略資源」,在人才資源集中、促進共同提升上下功夫,突出「學共體」「健共體」建設,依託山東援青平臺,突出專業技術人才能力提升,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合理配置人才資源,追求人才資源利用最大化,為門源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人才新動力。
  • 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會上,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各項部署,努力加快智慧財產權強國和現代種業強國建設,全面提高全社會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正確引導植物新品種維權執法,保障公平競爭的種子市場秩序,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法律服務中心遴選了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制定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合同範本,並正式公開發布。
  • 30個花椰菜西蘭花新優品種全國推廣
    30個花椰菜西蘭花新優品種全國推廣 2020/12/16 07:52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667
  • 正定塔元莊:推進農業產業化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塔元莊現代農業示範園的溫室大棚內,尹計平與相關人員交流產業發展情況。長城網記者 馬靜 攝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推廣辦公室、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認證中心落地塔元莊,將實現對農產品從田間地頭開始進行實時監測,包含農產品的種植、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項目的落地旨在通過塔元莊示範基地做出可發展可持續可複製的模式,保障從田間到終端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打造食品安全閉環,為目前食品安全打造一個樣板。」
  • 農業科技推廣難的癥結何在?
    時間:2008-09-18 01:57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編者按:  要實現現代農業的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本出路就在於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而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高度依賴於經濟發展中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發展水平。
  • 農業農村30項重大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發布
    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 肖春芳)11月20日,在2019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農學會發布了《2019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報告,報告展示了數字牧場技術、北方村鎮秸稈清潔供暖關鍵技術等10項重大新技術;馬鈴薯中式主食化系列產品、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二聯亞單位疫苗等
  • 從「新」出發⑫|發展現代農業,傳統板慄吃出「新」滋味
    這一切,都得益於遷西縣以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品,讓傳統板慄吃出了「新」滋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遷西板慄的標準化生產體現在哪裡?又是如何實現優質高效的呢?請跟隨長城新媒體記者的腳步,到遷西縣一探究竟。
  • 安徽以新理念破解「三農」難題 加快建設現代生態農業強省
    科學確定生產優先順序,不斷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種養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農業循環經濟結構,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聚焦創新,加快先進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注入  【基層實踐】又到春茶上市。在石臺縣西黃山茶葉公司,基於現代農業物聯網技術,茶山眾籌成為公司茶葉生產和銷售的新渠道。「購買幾棵茶樹,就能品嘗到『自己茶園』裡產的黃山茶。
  • 宣州區科協組織推廣早桃新品種取得成效
    2020年,宣城市宣州區科協組織農技協推廣種植早桃新品種取得新的成效。截至12月份,全區種植桃樹面積已達4000餘畝,其中明年豐產面積在3000畝左右,預計畝產可達2000kg,畝收入8000元以上。為宣州果樹種植戶的產業升級闖出了新的路子。
  • 正定縣三產融合 激發現代農業新活力
    三產融合 激發現代農業新活力——正定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時(下)每天早上8時,一輛輛滿載著淨菜及肉食半成品的物流車,都會從位於正定縣的河北漁筷生活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發「從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運輸到銷售,上下遊鏈條緊密對接,我們形成了當地獨一無二的農業全產業鏈模式。」石家莊石門製造酒店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於冰說,為滿足旗下酒店對食材標準化、高品質的需求,近幾年他們在正定縣建了兩個公司,一個是河北澤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大棚蔬菜種植;另一個是河北漁筷生活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食材加工、儲存、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