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公安
近日,南京市民吳女士看到朋友圈裡的一則廣告,對方稱只需1398元投資一個室外車位,就可以按照40元/天的標準領取紅包,車位數不限。按此說法,只需35天就能回本。
吳女士在網上搜索後發現確實有這家公司,隨即與客服取得了聯繫。為了打消吳女士的顧慮,客服還發來了公司的營業執照及投資協議,見此情形,吳女士立即投資了一個,並按要求每天在朋友圈推廣該項目,果然每天都能在返利管理群中領到40元紅包。
嘗到甜頭的吳女士又追投了1個想著能多賺點錢,又追投了10個之後,她見賺錢機會來的太突然了,又又追投了20個。此時的吳女士已花費44736元投資了32個車位,每天可領紅包1280元。
沒多久,客服又向她介紹限量的內部車位,只針對老客戶開放購買。
原價3572元,給吳女士內部優惠價只要2500元,每天返利160元。面對誘惑,她再次花費30000元投資了12個車位。
客服小王:姐,咱們公司又有新活動啦!限量的內部車位針對老顧客開放,趕快預定吧!
吳女士:那投資一個限量車位要多少錢?
客服小王:原價3752元,給您優惠價2500元,每天返利160元!剩餘車位不多啦!
吳女士:那給我訂12個車位吧。
客服小王:好嘞~已經幫您預定到啦,明天等著返利吧!
然而第二天,吳女士不僅沒有等到返利紅包,連微信群都被解散了。再聯繫群裡的一些「好友」和客服才發現自己已被拉黑。
騙局當中幾個可疑的地方
該車位價格與市場車位價格差別太大
本案中的投資車位價格竟然只要1398元。而正常的車位價格是多少呢?廣州的車位均價17.8萬一個,南京的車位最低的也要在7萬左右,北京的車位價更不用說。一個投資車位連2000元都不到,實在是有違常理。
高額返利與常理不符
的確,現實生活中是有人投資車位,以獲得返利。可是現實中的返利可沒有這麼高,這體現在多長時間可以收回成本。小編嘗試「投資車位返利」進行了搜索,發現投資車位返利要收回成本都是以年作為計算單位的,而本案卻以月為計算單位。吳女士只要稍微查一下,就能知道這其中的貓膩。
花式騙局為何總能釣到受害者
詐騙者的騙術也在提高
單純地指責受騙者愚笨是不公平的,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每個人都在進步,包括詐騙者。
詐騙者也在研究如何設置一個周密完整的陷阱,小編就曾看過一篇報導,詐騙者也在看心理書。足以可見,詐騙者並不是空手而來,而是帶著完整的套路來誘騙受害者上當,受害者稍不謹慎,就會落入圈套。
受害者太過大意
就如本案受害者,也會在面對騙術時小心謹慎,在網上搜索相關公司信息。但是這還不足夠,現在許多詐騙犯都會偽造營業執照,很容易讓人相信確有其事。
但事實上是:真的營業執照是可以在相關機關查到備案的,網絡上檢索到的信息很可能是經過加工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詐騙犯雖然手上持的是假營業執照,但也只是通過不法手段借了真公司的殼。
具體真假,還需要人們多渠道綜合判斷,不能盲目相信。
警方提示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返利」騙局。
不法分子虛構投資項目以高額返利為誘餌吸引受害人上鉤。
前期按承諾兌付部分資金並要求受害人在朋友圈推廣以吸引更多人加入,一旦加大投入對方便捲款失聯。
如何識別騙局
1、看返現比例
正常的消費返現比例不會太高,商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高額返現」本身就是騙局。
2、看返現有無時間差
正常的消費返現,一般是當場兌現或者未來幾天內兌現。而「高額返現」一般通過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逐步按比例返還。
3、看推廣模式
消費返利騙局的資金鍊不大可能維持太長時間,為了在短時間內大量圈錢,消費返利騙局的操盤者往往會向社會公眾大肆宣傳,用最短的時間拉更多的人進來。
類似騙局
1、紅包返利騙局
不法分子以「瓜分分手費洩憤」、「過生日返利」、「明星後援會發福利」等為藉口,吸引受害人關注,同時聲稱「發紅包享N倍返利」,以虛假截圖為誘餌,一旦受害人上鉤,便拉黑失聯。
2、刷單返利騙局
不法分子在網上發布兼職廣告,以「操作簡單、時間自由、回報豐厚」等為由招聘人員進行刷單,再以保證金、手續費等為由收取費用,並許諾訂單完成後支付高額返利。之後給受害人小額返利嘗到甜頭,吸引其加大投入,一旦上鉤便拉黑失聯。
3、返利商城騙局
不法分子以「消費返利」為名建立電子商城,聲稱買東西不花錢。實則是新型的傳銷模式,需要受害人不斷拉人入夥,而所謂的商城購物也多為騙局。
投資車位一周能賺4000元?
輕信物業管家,40多戶業主被騙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許昌某小區物業辦公室裡,20多名憤怒的業主不停地聲討著,要求物業給個說法。該小區物業管家宋某以投資車位的名義,騙取業主錢財。據了解,受騙業主有40多戶,涉案總金額160餘萬元。
輕信物業管家
40多戶業主「投資」車位被騙
涉嫌詐騙的宋某,此前負責該小區5號、6號、7號這3棟樓的物業管理。受騙業主反映,宋某近期在業主微信群裡發布信息稱,可以幫助業主以優惠的價格購買車位。「小區車位比較貴,要十幾萬元,所以很多人選擇租車位,一個月200元。」一位受騙女業主表示。
但在宋某口中,車位的價錢低至7萬元,而且是一樁可以短時間獲利的投資。據初步調查,宋某宣稱可以與業主共同投資車位,業主與其各出資3.5萬元,買下一個車位,一星期內就能以7.8萬元轉手賣掉,賺到的8000元平分,業主可以賺4000元。此外,宋某還宣稱有其他投資門路,利率高達10%。
這3棟樓共300多戶業主,其中40多戶把錢交給了宋某。業主被騙的金額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初步統計共有160餘萬元。
在宋某被刑事拘留後,警方查詢其名下銀行卡,發現卡內並無餘額,目前警方正在追查錢款去向。得知這一消息的被騙業主集體到小區物業討說法,他們認為宋某是利用物業管家的身份行騙,行為屬於職務犯罪,「物業應該先把錢賠出來」。
小區物業一名男性負責人表示:「我們物業公司成立這麼多年,管家詐騙業主,這還是第一次。我也是今天才知道這件事,我的頭也是蒙的。這件事我們已經上報公司總部,總部很重視。我們會全力配合業主,將案件調查清楚。物業要不要負責,要負多少責任,建議業主走法律程序,我們會服從法院判決。」
管家普遍使用個人微信
幫業主轉帳交費
一般來說,業主向物業公司交納諸如車位費、物業費、暖氣費等相關費用,要到物業公司前臺辦理,並索要相關票據。然而為什麼40多戶業主不到物業前臺辦理購買車位手續,而是通過物業管家個人進行辦理呢?
受騙業主的錢並沒有交到物業公司前臺,而是交給了宋某個人,一部分業主是通過微信轉帳,另一部分業主使用現金。受騙業主稱,把錢交給管家個人,在他們看來習以為常。
「他穿著工裝,戴著工牌,平時的物業費、車位租賃費,都是通過微信先轉給他,他幫忙交的。」從眾多業主口中,記者聽到了這種說法。
上述物業負責人承認了這種說法。他介紹,每棟樓都建立有業主微信群,管家也在群裡,讓管家使用微信幫業主轉交物業費等,本意是考慮到有些業主比較忙,沒有時間親自到前臺交費,所以推出了這項服務。「我們此前也意識到這種方式可能存在漏洞,所以推出了手機交費APP,但管家幫忙交費的服務並未停止。」
對於管家的監管,該物業負責人說:「我們在招聘時已經儘量把用人標準定得比較高了。宋某今年27歲,畢業於鄭州一所本科院校,按理說只要踏實肯幹,前途是不錯的。我們也沒想到他竟然會詐騙業主,這不是把自己的一輩子給毀了嗎?」
一位民警認為,一方面,宋某利用職務之便設立了一個騙局;另一方面,個別業主貪圖小便宜的心態,也給了宋某可乘之機。該民警說,如果業主不貪圖小便宜,不輕信他人,在涉及到物業費用的問題上按照規矩辦理,宋某的詐騙花招恐怕就難以得逞。
律師說法
大額支出直接到物業公司辦理
河南名人律師事務所律師冀紅珠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說,根據《物權法》規定,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物業管理條例所稱的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
本案中,業主稱物業公司員工存在代收代交物業費、車位租賃費的行為,物業公司這些行為存在管理不當;對於業主來講,物業公司員工的行為可能形成職務行為,極其可能給物業公司造成經濟損失。
冀紅珠認為,宋某以與業主共同投資出賣車位賺錢為由,騙取業主大量錢財的行為,應當受到法律的懲罰。提醒廣大業主,不要貪圖意外之財,大額支出需謹慎,交費以銀行代扣或直接到物業公司辦理為妥。
推薦閱讀
「定金」和「訂金」哪個可以退?「套路貸」犯罪團夥2名重要成員在逃!江門蓬江警方懸賞4萬「大暑」已到,發動機高溫傷車!你需要注意這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