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讓傳統手工藝保持生機

2020-12-12 人民網

在「提琴之鄉」克雷蒙納,一名制琴師正在製作提琴。資料圖片

在威尼斯穆拉諾島,兩位工匠正在製作具有當地特色的玻璃器具。

穆拉諾島風景。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製衣、皮具、鑄鐘、制琴……在義大利各地,人們時常能看到延續上百年的手工藝老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手工藝的存續造成挑戰。從政府到行業聯盟,從企業、學校到民間,義大利多方發力,讓傳統的「義大利製造」不斷延續發展,繼續保持了生機和活力

提供財政、勞務、商業推廣等諸多服務

在威尼斯穆拉諾島,玻璃手工藝自公元10世紀起便有記載。直到今天,島上仍保留著不少玻璃工坊。從餐具、雕像到鎮紙、燭臺,再到造型各異的飾品,穆拉諾島的玻璃製品外形精美、包羅萬象。

古老的玻璃工藝傳承至今,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威尼斯大學藝術史教授薩布麗娜·拉斯特利表示,「政府將掌握傳統玻璃工藝的工匠視為『重點保護對象』,對當地玻璃工坊進行稅費減免,盡全力保存這項手工技藝。」

義大利將手工藝視為「國粹」,1946年就成立了總部設在羅馬的手工業聯盟。該聯盟在義大利各個大區都設有分部,為60多個行業的傳統手工藝發展傳承提供服務。以中北部城市普拉託為例,當地手工業聯盟不僅協助政府部門共同商定對手工藝企業的保護政策,幫助它們維權,還為其提供財政、勞務、商業推廣等方面的服務。

義大利政府還常年聯合博物館、行業協會等機構舉辦各類手工藝品展覽,例如一年一度的佛羅倫斯全國手工藝創意作品展、米蘭國際手工藝品展銷會等。這些展會促進了該國手工藝企業對國內外市場的開拓,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義大利人工成本高昂,傳統手工藝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經濟實力有限。為支持手工藝發展,義大利為從業者制定了諸多財政保護政策。據義大利手工業聯盟副主席法比奧·貝齊介紹,該國政府為手工藝企業和工匠設立了專項補助基金,如果是國家認定的大師級工匠,在退休後還能領取國家特殊津貼。「這些舉措極大提升了手工藝從業者的自豪感,讓他們擁有進一步精進技能的經濟能力,更好面對技術創新與行業競爭等方面的挑戰。」

依據各地情況,義大利政府還對手工藝企業設置了不同標準的減稅或免稅優惠。在羅馬所在的拉齊奧大區,當地政府對手工藝企業的產品只收10%的增值稅,比一般企業產品所徵的稅費減少了11個百分點。

政府的財政支持免除了手工藝從業者經濟上的後顧之憂。義大利珠寶藝術家阿曼達·特裡西表示,「稅費減免有效鼓勵了青年人在手工藝領域的創業,手工藝的興盛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地方旅遊發展。對各級政府而言,其產生的綜合效益彌補了稅收減免造成的損失。」對此,該國玻璃雕塑領域的大師級工匠西蒙妮·塞內塞斯認為,「手工藝在義大利能夠保持生機,與政府的積極支持密不可分。」

推廣「一鎮一藝」的特色小鎮模式

在義大利中部莫利塞大區的阿尼奧內小鎮,鑄鐘手藝是一大特色。年過六旬的帕斯誇萊·馬裡內利正在為鐘體雕刻精美的花紋圖案。他驕傲地表示,「我的家族從公元1000年起就開始鑄鐘了,我是第二十六代鑄鐘人。」

阿尼奧內的鑄鐘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鎮上有很多傳承數代的工匠,至今仍沿用中世紀的鑄鐘方法。馬裡內利說,「根據時鐘直徑的大小,報時的音色各不相同。學習鑄鐘前我們要充分了解時鐘參數、通曉音律。不論在世界任何地方,我們都能立刻識別出家鄉出品的時鐘,因為它們擁有特別的聲音。」

義大利人約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規模不足20萬人口的小城鎮,這些小城鎮擁有不亞於大城市的發展活力。義大利各地政府因地制宜,推廣「一鎮一藝」這一以傳統手工藝為核心標籤的特色小鎮模式。被稱為「羊毛紡織機」的桑迪利亞諾、「珠寶之城」的維琴察,以及皮具及古代鞍具製作工藝的傳承地卡斯特迪特……像阿尼奧內這樣的特色手工藝小鎮在義大利多達上千個。

在助力保護各類手工藝的同時,「一鎮一藝」鼓勵小鎮將旅遊業和當地特色手工藝相結合。在「提琴之鄉」克雷蒙納,幾百年來,鎮上幾個代表家族的制琴師代代相傳,嚴格按照古法手工製作小提琴。鎮上開設了數家博物館,通過展示不同年代的提琴藏品,向遊客介紹小鎮制琴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工藝。一些博物館開闢虛擬音樂廳,運用電子模擬設備,為遊客和制琴師提供不同年代、不同種類提琴音色的試聽體驗。

近年來,克雷蒙納還發起了有「提琴製作界奧運會」之稱的斯特拉底瓦裡國際提琴製作比賽。比賽以該鎮三大制琴家族之一——斯特拉底瓦裡的名字命名,每3年舉行一次,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匠提供手工提琴作品的展示機會。此外,小鎮每年秋季還舉辦制琴節、手工市集、手工藝品展銷會等活動,吸引了各國遊客,讓克雷蒙納「提琴之鄉」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鎮一藝」促進了同類型手工藝小鎮形成集群化效應。目前,義大利各地形成了紡織品、家具、皮鞋與皮革製品、首飾與金屬製品等各式各樣的手工業集群地。義大利手工業聯盟主席丹尼爾·瓦卡裡諾認為,「『一鎮一藝』模式的發展,讓各小鎮的手工藝特色優勢得以強化。」

開辦學校培育人才保持競爭優勢

「襯衫口袋只有通過手工縫製才能實現完全平順,一個完美的口袋需要一個半小時才能縫好……」在那不勒斯基頓服裝工廠附屬的裁縫學校,塞巴斯蒂奧·伯萊裡正在把自己長期積累的技藝傳授給年輕學生。

基頓是那不勒斯的高檔男裝品牌,一直堅持手工縫製。自2000年起,該品牌開設裁縫學校。學校堅持「小而精」的原則,起初每年只招收約10名學生,現在每年招收的學生也不到30名。學生從縫紉基本功開始,了解不同服裝板型,進行成衣結構搭建。學成後,很多學生都被分配到基頓在世界各地的分店。

隨著時代變化,手工藝強國義大利也面臨工匠數量逐年「縮水」的困境。據統計,僅服裝產業,全國高級裁縫數量就從上世紀50年代的400萬名減少到如今不足70萬名。其中,編織、刺繡等品類的手工藝更被列入「瀕危」名單。這一變化讓伯萊裡深感遺憾,「我從十幾歲起就開始了裁縫生涯。幾十年來,我對這一職業充滿感情,不希望後繼無人。」

為了「挽救」該國引以為傲的手工藝,不少企業紛紛開辦學校培育工匠。1985年,男裝奢侈品牌布裡奧尼開設了裁縫學校。「學校採取4年學制,每周有40個小時的課程。3年的課堂學習結束後,最後一年學生還要進行裁縫實踐。」安吉洛·彼得魯奇是學校的首批學生。如今,他已成為該品牌的首席裁縫大師。幾十年來,該校為義大利男裝市場培養了大量裁縫人才。

與此同時,一些職業學校與企業或經驗豐富的手工藝工匠合作,採取學徒制的二元制教育體系。為吸引更多年輕人,有的職業學校還將高等教育學位引入學徒制。以克雷蒙納提琴製作學校為例,該學校採取理論知識與制琴工藝相結合的課程設計,為畢業學生頒發學士至博士的學位。學校發揮特色優勢,聘請當地國寶級大師傳授制琴技藝,過半學生畢業後都留在小鎮從事制琴行業。

「從家族傳承到學校教育,工匠傳承體系為義大利守住了大批手工藝人才。這是我們保持手工藝競爭優勢的關鍵。」瓦卡裡諾表示,「未來,義大利還將繼續致力於各項手工藝的傳播和復興,不斷弘揚其文化藝術內涵。」

(本報羅馬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1日 18 版)

相關焦點

  • 義大利如何讓傳統手工藝保持生機?
    製衣、皮具、鑄鐘、制琴……在義大利各地,人們時常能看到延續上百年的手工藝老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手工藝的存續造成挑戰。從政府到行業聯盟,從企業、學校到民間,義大利多方發力,讓傳統的「義大利製造」不斷延續發展,繼續保持了生機和活力。
  • 羅浮宮進口家具Baxter:當傳統手工藝牽手現代技術
    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古老的手工藝總是備受尊崇。那些凝聚了人類智慧的傳統手工藝,在現代機器生產技術來勢洶洶之時仍綻放著獨特的光芒,而現代科技讓古老手工藝歷久彌新。來自羅浮宮進口館的義大利進口家具品牌BAXTER,讓傳統手工藝和現代科技「聯姻」,造就世界上最舒適的皮沙發。
  • 傳統手工藝的活化與傳承
    2、多樣化的傳統手工藝休閒體驗模式  多樣化的傳統手工藝休閒體驗模式是將鄉村傳統手工業工坊中的生產體驗或特色構建元素,融入到多功能複合的鄉村休閒活動場所的建造中,提供給遊客及村民豐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生活體驗。
  • 歐洲傳統手工藝行業:匠心始終如一 煥發新活力
    倫蒂尼出生在義大利南部的普利亞大區,上小學時,他就走進當地的裁縫工坊當起了學徒。上世紀50年代,裁縫業進入黃金時期,當時,小小的亞平寧半島上,高級裁縫就超過了400萬人。如今,在工業化時代的衝擊下,裁縫僅剩不到100萬人。「裁縫業曾是義大利的驕傲,如今卻在走向沒落。」倫蒂尼不無感傷地說。
  • 傳統手工藝的一段黃金時期
    在很多人印象中,手工藝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義,在國家大力支持之下熱度再起,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但追述歷史,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在急需出口換匯的大背景下,傳統手工藝經歷過一段迅速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大量的傳統手工藝人在國家支持之下,開創了手工藝的輝煌時代,也為今天傳統手工藝的復甦留下了基礎。在換匯背景下,手工藝迅速回溫發展當時,新中國急需大量外匯支援建設,而科技與工業完全落後,現代工業產值僅佔工農業總產值的10%多一點。
  • 傳統手工藝融入當代家具設計,墨西哥這個品牌做得不錯
    傳統手工藝的復興,在家具界談論了有一陣子。相比於那些大規模量產的家具,這種帶著傳統工匠的拙樸的精細作品,受到不少買家的歡迎。最近,墨西哥設計品牌 Pirwi 推出了一系列的手工藝家具,希望通過當代設計的形式延續傳統手工藝。
  • 傳統手工藝欣賞——布藝
    蠟染 說起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 今天我們去探索技藝最開始的地方,或傳承或凋亡。始終不會被遺忘的貴州蠟染之鄉——黔東南。
  • 創意倉:2021迪奧巡航系列發布會—義大利現場
    在這個前所未有疫情的時代,時尚界正在努力解決一個關鍵問題:大型集會仍然被禁止,保持社交距離的必要性依然存在——那麼,傳統的T臺將何去何從? 隨著明星和有影響力的名人們不再願意旅行,品牌的傳播策略也不得不做出調整。當時尚行業的其他品牌暫停現場時裝秀,轉而青睞數字展示時,迪奧卻堅持T臺秀。
  • 匠人遇見傳統——「中國手工藝互助計劃」進雲南
    看匠人精神與傳統工藝完美融合——「中國手工藝互助計劃」走進雲南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彝族剪紙、花腰刺繡、建水紫陶、烏銅走銀……精湛的傳統手工藝讓人目不暇接。在炎熱的八月,備受設計界關注的「中國手工藝互助計劃」第二站來到雲南紅河州,展開手工藝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國手工藝互助計劃」由深圳市天工當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和策劃。項目依託深圳豐富的藝術設計資源,組建藝術家、設計師團隊,以中國內地手工藝資源所在地為互助點進行實地考察及交流學習。互助對象範圍涉及各類別中國傳統手工藝,如大漆、刺繡、抽紗、編織、卯榫等。
  • 米蘭家具展之空間改造──義大利家具手工藝與創意的結合
    義大利一向引以為傲的家具製作手工藝,在面對工業革命的挑戰,大量生產下依然保持自我風格,眾多頂級奢華家具品牌在量產化和手工藝之間取得完美平衡,當中來自義大利北部Brianza地區的頂級木製家具品牌Giorgetti,擁有過百年悠久歷史,在家具潮流不斷演變之下,不斷創新與變革,並積極打造屬於自己的
  • 中旗舉辦傳統民族手工藝培訓班
    中旗舉辦傳統民族手工藝銅銀器製作培訓班   由中旗文體旅遊廣電局主辦、中旗卓源職業培訓學校承辦的中旗第三屆傳統民族手工藝銅銀器製作培訓班近日在卓源職業培訓學校開班。  參加本次培訓班的有自治區、市、旗級銅銀器製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手工藝愛好者20人。本次培訓為期15天,特聘請了中國工藝美術界知名人士、內蒙古工藝美術大師、區級非遺傳承人斯慶巴特爾和內蒙古工藝美術大師、區級非遺傳承人巴圖陶高兩位老師授課。兩位老師的作品傳承了蒙古族特有的銅銀制器作風格,同時融入現代文化藝術和元素,工藝精湛,圖案精美。
  • 傳承手工藝,Gucci 在義大利開設創新教育項目école de l』Amour
    核心提示:十月,義大利奢侈品牌 Gucci 為了傳承手工藝和發掘人才,在新工廠 Gucci ArtLab 中開設了名為 école de l』Amour(愛的學校)的創新教育項目。
  • 義大利傳統手工大賞:Prada、寶格麗與卡羅德鋼琴的絕美演繹
    今天,手工藝似乎已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但義大利是個例外。法拉利、蘭博基尼、古琦Gucci、silvano Lattanzi、寶格麗、卡羅德鋼琴等名字在這片土地上的先後誕生,無疑證明了這一點。古老的手工藝在此擁有極佳的生存土壤和日新月異的創作靈感,因此不僅沒有逐漸消亡,反而逐漸壯大,成就了義大利獨有的藝術靈魂。今天,筆者將以多圖的形式,向大家科普一下義大利最引以為豪的三大傳統手工藝,它們分別是——馬賽克鑲嵌、拼貼和鐵藝。先說最為著名的馬賽克(Mosaque)。
  • Cantori當代格調,見證悠久的意式傳統手工藝技術!
    經過打蠟裝飾工序後,CANTORI產品更光滑、更美觀;金葉子和銀葉子的製作工藝使用了X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技術。
  •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這些作品,都是扎染手工藝培訓課的學員 自由創作的,而這堂手工藝培訓課,由三灶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 低調卻驚豔世界——湖北傳統手工藝
    中國傳統工藝在華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史上都是絕妙的一筆,它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也曾見證中華民族的興衰過程。而湖北的傳統手工藝也在這其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它們有著荊楚文化濃厚的色彩,或常見卻低調,或聲名遠揚被世界追捧為藝術品。本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湖北的傳統手工藝。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傳統工藝作為靈感,目的是發現根植於生活中的手工藝帶來的美感,原始地呈現中國美。民族傳統服飾了解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指服飾材料製作技術、服飾製作工藝和服飾裝飾工藝,包括服裝製作工藝、服裝定型工藝、百納布工藝、扎染、蠟染、印染、刺繡、補花、織錦
  • 成都漢服消費強勁恢復 帶動傳統手工藝
    漢服產業帶動傳統手工業等發展興起有著「漢服第一城」之稱的成都,在經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後,漢服的製造銷售正在國內率先恢復,並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傳統手工藝的復甦。在成都做漢服原創品牌的汪賢介紹,目前他的品牌漢服銷售額開始強勁增長,雖然和去年同期相比還有距離,但從線下各城市代理商的數據來看,成都要比其他城市恢復得快,恢復得好。
  • 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行亮相英國倫敦
    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行亮相英國倫敦 2017-12-08 16:47責任編輯:於曉   中新網12月8日電 倫敦時間12月7日,由依文•中國手工坊、B&H中國文化創意中心共同承辦的「第五次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英國行
  • 手工作-銅柄霸王劍,古法傳統手工藝
    手工作-銅柄霸王劍,古法傳統手工藝 手工作-銅柄霸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