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談養老,一沒地方住,二沒生活費。可叫人迷惑的是,兩位老人不差房,當初拆遷,他們分到了三套房。更是不差錢,同樣也拿到了十七萬的補償款。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會讓這對古稀老人在養老的問題上犯了難。
本來夫妻二人的生活都還挺好,可在2007年時候發生了變化。那年政府要求拆遷,於是600平的老宅只能拆除了,而在分房的時候分歧來了,由於金先生的兒子不在政策範圍內,所以最後分到的房產也僅有三處。按照金先生的說法是,兩套房子是歸妻子所有,他無權幹涉,而剩下的一套歸他,秦女士也無法對此進行幹涉。出於夫妻情分的考慮,秦女士把自己的40平讓出來給了老伴,留作以後兩個人一起養老的住所,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老伴竟然提前處置了房產,把房子給了出去,這下子秦女士不樂意。房子給出去以後,等老了他倆該怎麼辦,夫妻二人為了這件事大吵。這時候,主持人的一個問題,說出了問題的關鍵,秦女士把房子給了倆兒女,金先生把房子給了兒子,而現在一乾二淨的倆夫妻,自己該住哪裡?
這個時候,秦女士提到了拆遷後,他們分到一筆補償款,大概有十七萬多的數額。而既然有十七萬的拆遷款,租房住已經沒問題了,夫妻二人為何還在鬧呢?原來秦女士竟提出要分這筆拆遷款,首先先取了大概七萬的樣子,給了金先生的兩個孩子,作為房屋補償,因為當初他們沒分到房子。然後再取出兩萬多塊錢給了秦女士孩子結婚用。零零散散一頓分,最後僅剩了五萬給了二老,他們商議,這錢他倆就一人一半,因為當初協議曾寫著,死後兩人的財產歸各自的孩子所有,所有便提出了一人一半。到此為止,房也分完了,錢也分完了,夫妻二人再也沒有什麼共同財產。
而對於分錢的提議,金先生表示他其實有種卸磨殺驢的感覺,他一心付出三十年卻沒有得到妻子的認可。分房的大頭不是金先生,而是妻子,這讓他很寒心。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怕房子多了,容易起矛盾爭吵,所有他認定要分就分個乾乾淨淨,省的以後為這些東西吵來吵去。
什麼東西都分完了,兩人的心情也變得複雜了起來,每天都過得像有種分家的感覺一樣。在那之後沒有地方住的夫妻二人住到了一個車庫裡,吃喝用都是在車庫裡。靠收停車費維持生活,無論買什麼都是記帳記得明明白白的,最後甚至連收支的錢都要夫妻二人分,這樣的生活讓秦女士心裡很不安,對於收入算得太清楚了,絲毫不像一對夫妻該有的生活。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二人對彼此都有了一些猜疑。
金先生想重新存一下錢,秦女士撒謊說給兒子了,可金先生覺得不對勁,悄悄拿出存單一看,發現並沒有借出去,錢還在,於是他疑心更重了,提議要把這筆存款也給分了,一人一份,省的以後吵架。分了分去,這下子是徹底分沒了,房沒了,錢沒了,就連感情也分沒了。
觀察員提醒道,老年人不要過早的去處理各自的財產,要先觀察一番再做出妥善的分配。另外建議金先生應該給予妻子更多的情感的理解和關愛。最後指出夫妻二人應該把目光從孩子轉移到老伴身上,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了,已經到了該回報他們的時候。
調解最終有了一個方案,平息了老兩口一直以來的紛爭。但是我們的內心卻充滿了遺憾。遺憾兩位老人從來都沒有考慮過自己。一看孩子們對父母的爭執沒有耳聞。作為父母能夠留給子女的真正財富是什麼呢,難道只有房子和錢嗎?我們希望兩位老人能夠早點想明白,照顧好自己,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