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小雪已至,全國各地大降溫,給孩子準備保暖的鞋子又成了寶媽們的大事,雪地靴因為保暖又好看,備受寶媽青睞,但這種鞋子雖然好,卻不適合給有些寶寶穿。
雪地靴致殘?太誇張了,但這幾個問題還真得注意
之前有傳言:寶寶穿雪地靴會致殘。由於這個話題流傳很廣,央視還有一檔節目專門進行了解釋——穿雪地靴致殘的說法太誇張了,但是節目中專家也指出,雖然不會致殘,但確實會造成這些問題,孩子在3歲以下的寶媽們可要多注意了:
1、影響寶寶走路
對於1-2歲的寶寶來說,正處於學步期的他們,需要的是內部舒適服帖的鞋子來輔助練習,但是這種一腳蹬的雪地靴內部空間過於寬大,孩子的腳沒有固定的活動區域,會一直滑動,這樣他就會下意識地把腳偏向另一邊來使勁勾住鞋子,容易讓正在學習走路的寶寶養成錯誤又不好看的走路姿勢。
並且寶寶走的每一步重力都會沿著足部向周圍散開,穿久了容易造成他們筋膜和足底軟組織的挫傷,從而患上筋膜炎和肌腱炎。太大\太寬鬆的鞋子也可以讓膝關節受力轉移,走路就會出現內外八字,進而導致腳畸形。
2、不利於寶寶發育
我們都知道,一般寶寶用來學步的鞋子,後跟需要有3~5cm的一個高度支撐,才可以起到減震作用,但是市面上的雪地靴都是做成很平的鞋底,1~3歲的寶寶足弓還在發育階段,長期穿這種鞋子,導致尚未完善的足弓沒有支撐,容易造成扁平足,再加上走路姿勢的影響,可能會誘發足內翻、足外翻、X型腿、O型腿等問題。
3、造成寶寶腳臭
雪地靴的面料都是不透氣的,而1~3歲的孩子新陳代謝快,腳上的汗腺也多,而且他們這個年紀大多好動,經常跑跑跳跳,腳底出汗就會多,鞋裡面一旦溼了就容易著涼感冒,再者排汗不及時,可能會讓寶寶得腳氣病,長時間捂著,反而更容易生凍凍瘡。
現在社會養個娃確實要付出很大的心力,不像我們以前都是自由生長,衣食住行樣樣都需要注意堤防,錯誤的鞋子會對寶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那麼到底該怎麼給寶寶選鞋子呢?
怎麼給1-3歲的寶寶選鞋?
1、量腳
很多的寶媽在給孩子量腳的尺寸時,會選擇趁其睡著的時候偷偷量,但這樣其實並不能得到準確的數據,因為躺著放鬆時期的腳的長度和站立時腳步手裡時的長度是不一樣的。鞋子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容易摔跤影響踝關節,小了可能會影響骨骼設置畸形。
正確的測量方式應該是:讓寶寶處於站立位,赤腳站在紙上,標記腳部兩端的位置,再拿尺子測量得出準確數據。
2、看腳型
在給孩子買鞋之前,要先觀察好寶寶的腳型,類似與成人,有的寶寶是又窄又細的、有的則是肉呼呼的、有的腳面會偏高一點、有的足弓會比同齡孩子淺一些,這些都需要對比清楚,然後選擇合適的鞋子。
3、看質地
前面說了底平面軟的鞋子不適合1-3歲的寶寶,因此寶媽在選擇時要格外注意鞋子的質地,底部要有3-5cm的厚度來減震,鞋面不能過於軟,否則會沒有支撐力,進而影響腳的發育。
鞋子內裡儘量選擇純棉用料,吸汗又柔軟,冬天可以選擇牛筋底和天然皮革的面料,確保鞋子的吸汗透氣和減震支撐效果。
延伸閱讀:還有哪些鞋子不能隨便給寶寶穿
1、叫叫鞋
顧名思義,就是孩子走路就會叫的那種鞋子,不少寶寶會被鞋子的叫聲吸引,但是一般情況,它都是在腳壓下後跟的部位的時候才會發出聲音,各位想想,正常的走路姿勢會有腳跟先著地的嗎?
專家說:這種叫叫鞋不僅會影響孩子正確的走路姿勢,造成骨骼傷害,還可能影響寶寶尚未完善的聽覺。
2、機能鞋
這種寫鞋子打著很高大上的名稱,讓家長以為它有幫助孩子的作用,實際上我國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標準出臺,這一切只是生產商為了限量的噱頭,並沒有什麼特別功效,並且鞋底過厚,鞋墊足弓凸起,會阻礙寶寶腳部正常的生長發育。(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