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改造
Laura Arledge
每次我們 po 些好看的翻新案例,總有人留言說這是「別人家的房子」,自己沒精力,最重要是沒錢這麼折騰。都以為高審美的家是靠 money 堆砌而來的。
然鵝,還真是並不全是。
今天我來帶大家認識 3 位很有 sense 的屋主,他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爆改了自己買來的「老破小」房子,省下來上萬裝修費。
01
夢想之家
設計師 Laura Arledge 一直在尋找完美的房子。
直到有一天,她和丈夫開車路過柯林斯堡舊城區的街道,一幢老屋吸引了她的目光。
▲設計師 Laura Arledge
「這就是我們的家了」 Laura 看著丈夫說,就是這套具有中世紀風格,客廳有 5米長的苔蘚石壁爐的房子。
雖然結構完好,如果室內全部翻修的話,他們也無法負擔得起費用。
before▼
但好在兩人都是做設計的,硬裝改造輕鬆拿下。再叫上三五好友過來幫忙,搬磚抹灰問題都不大。
他們兩也是經歷了上千次網淘家具,無數次自己動手裝櫥櫃、鋪地板、扛塗料,歷時 5 年,才換得一處讓人羨慕的夢想家園。
after▼
因為是老房子,格局動線很不理想。Laura 會親自用 3D 建模,繪製平面圖,反覆嘗試布局,對比優缺點。花了好幾個月才最終確定合適的布局方案。
在 2013 年夏天,他們終於開始動工了。第一件事是拆下原有的櫥櫃,打通整個廚房,從而形成了連續的視線。
before▼
經過擴展的廚房區塗刷成白色,利用中島形成回字形動線,抽油煙機位於房間正中央,突出了高高的天花板。
為了方便,設計師將中島和餐桌連在一起。飯菜出鍋,直接上桌,吃完收拾也方便,平時還可以在餐桌上工作。
白牆與粗糙巖石壁相連,倍感質樸溫馨。
after▼
另一邊,構築一段半開放矮牆做隔斷,將起居室分離出廚房視線。
白色的牆壁像一塊潔白的畫布,你可以在上面隨心所欲的裝點;同時也襯託了巨大的苔蘚石壁爐,成為客廳的視覺焦點。
起居室可是這次改造的重頭戲,為了尋找風格相輔相成的家具裝飾,Laura 也養成了連續幾個小時在網上淘家具的習慣。尋找與以補充每間房間不斷變化的光線。
下面這張 Norell Furniture 的動物園椅子擺在 Hygge Life 的毛皮毯上,CB2書桌上的是 Luigi Massoni 釉面檯燈。
一張從洛杉磯淘來的中古沙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開放的起居室,可以盡情享用充足自然光。幾把包裹皮革的古董椅子用來與實木長桌搭配,牆邊舊桌子上擺放的是 Aykut Aydogd 的畫作《Black》。
每樣物件都是 Laura 最喜歡的藝術品。
交友廣泛的Laura ,希望家裡的公共區域能變得更開放一些,為此她拆掉了多餘隔牆,並重新布置影音室,增加更多娛樂性。
after▼
牆上的布藝裝置是好朋友 Sarah 親手製作的。
天然的材料,凝聚了手工藝的質樸之美。
在過去的五年中,Laura 和丈夫滿懷期待地朝著他們夢想的完美房子邁進。新家的每個細節都是他們一點點「磨」出來的。
真的,可不是錢能砸出來的。
02
簡約公寓
小戶型也能走大量留白的極簡路線嗎?當然可以!
來看看法國設計師 heju 打造的這套巴黎公寓吧,是一套面積 74㎡ 的兩居室,原本裝修風格特別老舊,需要徹底改頭換面。
before▼
整個改造過程為期 6 個月,設計師面臨最大挑戰是,再不改變原有格局情況下——也就是不敲牆,為空間賦予明亮視野。
為此,家具要簡約實用、空間線條要簡潔明快,而提亮空間的大白牆,也是小戶型首選。與復古的裝飾材料結合在一起,
after▼
房間最大的改動是起居室這三道拱形門組成的牆壁。不僅功能多樣,還營造了輕盈的體積感,讓客廳更顯大!
用餐區的淺木色餐桌是設計師特別定做的,呼應拱門形狀。&Tradition 椅子圍繞著兩旁,抬頭看是 Atelier Areti 金屬吊燈。
沒有打通的拱形門用做辦公區和收納區。
Faye Toogood 的黃色 Roly Poly 椅子為客廳增添了活潑色彩,Serax 咖啡桌和 AYTM & LRNCE 的花瓶真的是特別搭,整體組合復古又清新。
拋光的混凝土地板在整個公寓中創造了統一的流動視感。
別看整個設計風格簡單,但你細品,每個空間都有一些大膽和精緻的細節。整體調性和裝飾融合了地中海、日本和北歐的元素。
比如原木餐桌椅就是對日本設計的參考。
在公寓入口,掛著 Schneid 吊燈,一塊木擱板將牆面一分為二,淡淡灰綠色清新自然,另一半用細條飾面增加肌理感。
原本的廚房布局很好,但電器櫥櫃都得換成更現代簡約的款式。
before▼
改造後,整個廚房不僅窗明几淨,儲物空間也多了許多,胡桃木飾面些許帶點小復古,水磨石臺面實用好打理。
after▼
休息區有2個臥室,主臥整體是簡約日系風格,運用體塊的堆疊形成層次,同時兼具置物功能。
頭頂掛著 Oluce 紙燈,鋪陳一室寧靜氛圍。
▲窗邊的硬木墩簡直是點睛之筆
孩子的臥室配有定製書桌和床架,布局緊湊,色調上與天花板形成呼應。
浴室沒有單獨窗戶,依然走純色路線,白色條形瓷磚+陶土小地磚,復古又亮堂。我最喜歡的是圓滾滾的臺盆,瓷白質感,十分討喜。
大面積鏡面能在視覺上拉伸空間,側邊裝有 &Tradition 壁燈,與臺盆遙相呼應。
03
70年代的家
Leslie Barrett 是室內設計公司 Studio Sucio 的創始人,她買下了一套位於洛杉磯 Echo Park Lake 的公寓。大樓本身是1972年建造的,本來用做廉租房使用,是真正的「老破小」。
▲Leslie Barrett
但是 Leslie 不這麼覺得,她看中的是公寓廣闊的視野和大面積戶外露臺,雖然室內面積才 83㎡,加上陽臺差不多能有100㎡了!
作為 Kelly Wearstler 的前設計總監,她在軟裝設計上的造詣尤為不俗,「老破小」經她之手,變得開放明亮、重新煥發活力。
▲Sottsass Mandarin 椅子
作為資深的 eBay 「淘寶」達人,Leslie從網上淘來了大部分家具配飾,像是客廳的書架和一套售價僅為 250美元(合1640軟妹幣)的 Sottsass Mandarin 椅子。性價比不要太高~
客廳壁爐的兩側擺放的是摩洛哥長椅和 Gio Ponti 藤編孔雀椅。
空間裡充斥著各種風格相異的藝術品,從邊柜上的花瓶到老式沙發上方的幾何牆裝置。不同的風格糅合在一起,為空間注入輕鬆和寧靜的氛圍。
除了起居室,公寓裡過時的廚房和浴室必須立刻升級改造。她注意到兩個空間都有橙色花崗巖櫃檯,決定在裝修時進行保留。
設計師不僅進行符合時代的內飾渲染,更需要好好地珍惜資源,否則就是在「犯罪」。
before▼
改造後,Leslie將原來的木吊櫃粉刷成白色,底部櫥櫃改為黑色,對比強烈,現代而時尚。她還把冰箱藏在定製的白色柜子裡,這樣,在廚房基本看不到任何電器。
after▼
再來是主臥,雖然採光面很大,但給人一種暗沉沉的感覺。
before▼
重新調整床位方向後,可以直面洛杉磯壯闊的景色。房間一下子變得明亮而通風。
after▼
Leslie為自己的臥房注入濃烈而復古的風格,用濃烈的赤土色油漆和新的手工掛毯取代原有牆面。向70年代的時髦風潮致敬。
白色的木門取代了舊的百葉門,橡木手柄是點睛之筆,有著溫潤質感,體現了 Leslie 對細節的把控。
她始終認為,翻新不是簡單地將原始細節還原,一定要融合多種裝飾風格。獨特的家具和藝術品才能為家增添個性。
浴室除了橙色的花崗巖臺面,其他東西都換成了現代風格。
before▼
牆面塗成一半黑一半白,極好的襯託空間中其他濃鬱的色彩。像是紫紅色地板,橙色臺面,有點撞色的時尚趣味。
原有的水龍頭被替換成 Delta 黑色經典款。加了一根掛杆,用來掛盆栽,為空間增添生活情趣。
after▼
給毛巾架一個近鏡頭,Leslie 在掛杆上掛著拼色圖案的毛巾、浴巾,現代感十足,第一眼就愛上了這些俏皮的毛巾。
最後,再來欣賞下被綠蔭環繞的陽臺,這就是 Leslie 夢寐以求的開放式大露臺啊!
作為生活區的延伸,Leslie 在這裡布置了粉色大理石餐桌,底座還是另配的 Saarinen 黑色款。並且還在角落安插各種綠植,讓露臺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夜幕降臨,眺望遠處山丘,你甚至都感覺不到周圍還有其他人生活的氣息,別提多愜意了!
老屋所有的缺陷和不完美,經每位屋主這麼一折騰,竟然變成了閃光點。所以哪有什麼不可能,都是看你功課做的足不足、願不願意比別人多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