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我縣開展了「我為家鄉代言」網上主題宣傳活動。
我們將通過這項網上宣傳活動,利用一系列視頻把蘊藏在香河民間的非物質文化、手工藝傳承、美食、家具等諸多文化元素在網上展示出來,我們要讓歷史悠久的香河文化底蘊成為香河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源泉。
與此同時,我們更希望香河人民自己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傳承自己家鄉的文化,更加能夠讓其他地方的人們更好地了解香河、推介香河,從而進一步擴大香河的知名度。
請欣賞「我為家鄉代言——文化篇」
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原名京東怯大鼓,是京東地區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約於清乾隆年間,起源於香河、三河、寶坻交界處。京東大鼓只唱不說,演唱者左手擊銅板,右手擊鼓,用三弦伴奏。
安頭屯中幡
在安頭屯鎮,一種被稱為「中幡」的民間花會表演已流傳千年。
中幡始於大運河,興於大運河,曾受兩位皇帝封賞,並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頭屯中幡起源於隋唐,是古老的民間花會之一。
香河文廟
香河文廟即孔廟,是我縣一座以祭祀孔子為主的廟宇,大成殿內供奉著大成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回及七十二賢人牌位,是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後,這座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文廟,被闢為縣文化館館址,至今也有60多年歷史,是香河文化事業發展的主要見證者。
金門閘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御賜名為「金門閘」。因工程宏偉,洩洪蓄水功能巨大,乾隆題詩稱讚其:
金門一尺落低均,
疏浚引河宣漲淪。
通策略同捷地閘,
大都去害貴抽薪。
紅廟金門閘是北運河上第一個減河閘,它的營建是我國傳統科學技術與運河兩岸勞動人民智慧的集中反映,是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宜疏不宜堵的中國古老哲學思想在水利工程上煥發出的智慧光芒。
香城屯銀杏樹
五百戶鎮香城屯有兩顆古銀杏樹,雌雄異株銀杏樹在國內比較罕見,至今已有1200年樹齡,相傳這兩株銀杏樹是在唐德宗時期興建寺廟佛堂時種下的,我縣利用GPS定位方法為銀杏樹製作了電子身份證。
楊家將遺址
據北宋《楊氏族譜嫡長內譜》、明萬曆《香河縣誌》記載:楊家將靈魂人物楊業(令公)公元986年殉國後,被後人移葬香河縣五百戶鎮后土門樓村。
文化傳承
傳的是技藝
承的是責任與擔當
歷經時光洗禮而不忘初心
這份傳承精神
將與香河一起
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365百姓故事匯】今天的「全面小康 奮鬥有我」有你講述● 香河人記憶中的老物件,你家還有多少?
●【探】棚子裡面有什麼?讓他們如此喜悅●【協同發展加速】北運河香河段明年旅遊通航!● 今天,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請走近它!●【聚焦】香河縣室內滑冰館正式建成!來 源 | 香河頭條
編 輯 | 劉曉旭
校 對 | 苗玉露
審 核 | 張 洎 張文靜
原標題:《【我為家鄉代言】快來了解香河的文化歷史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