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所流行的八大菜系的說法是由於受飲食文化地域的影響而分化出來的。在封建社會初期,那時中國飲食文化剛剛形成,按照地域分化只分為南方菜系和北方菜系。隨著秦始皇統一天下,中國偏遠的地區才逐漸被人們知道,如巴蜀、閩越等地,菜系因此增多。
隨著飲食行業的發展,南北兩宋時期大量而繁榮的「飯店」和「小吃店」,催生了「南食」、「北食」和「川食」三大類食肆。(食肆就是小飯店。)清朝皇帝下江南,「淮揚菜」從此出名,成為了帝王名菜。鴉片戰爭以後,吸收了大量的西式餐飲文化的廣東菜自成一派,成為了鼎鼎有名的粵菜。
到了清朝末年,中國各大菜系基本形成,現如今魯菜、川菜、蘇菜、粵菜、閩菜、浙菜、湘菜和徽菜已經群雄逐鹿,各成一派,成為了我們國家的八大菜系。這些名菜都是有著一定民眾基礎的,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通訊的便利,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享有各自地域的美食,而在像全球一體化的結構進步,不再有地域的分化,不再有飲食的派別,資源共享,美食共享。
喝上一碗北京的豆汁,夾上一筷子東北的大拉皮,舀上一勺河南胡辣湯,咬上一口義大利的披薩餅,這口味那就叫一個爽。(那還有法吃嗎,多難喝呀。)不開玩笑了,隨著各地區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交通的便利,網絡的發達,這一切都不再是夢想,各地美食匯聚一堂,各派大師互相切磋競技,我們老百姓享受天南地北的美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不再有飲食文化的區別,這一切都是必然的結果,不過他們都冠有一個鮮明的菜名「中國菜」。
寫的那麼激情,斟酌半天,還是來道硬菜吧,哈哈。做一道胖哥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的魯菜。(那時候就知道好吃,還不知道啥叫魯菜。)
香酥雞
原料:三黃雞600克、花椒4克、丁香3克、白芝麻3克、白芷3克、幹辣椒6克、生粉15克、香葉幾片、豆蔻3個、蔥段、香菜、薑片各少許;
調料:料酒6ml、鹽3克、雞精2克、植物油適量;
製作方法:
1、將處理好的三黃雞放入碗中,放入花椒、丁香、白芷、香葉、肉蔻;
2、加入蔥段、薑片、放入料酒、1克鹽,用手抓勻,蓋上保鮮膜,醃製20分鐘;
3、鍋中加清水燒開,將雞放入,再次燒開,加蓋,轉小火燜煮20分鐘,撈出晾涼;
4、將雞斬成雞塊,裝入碗內,撒入2克鹽、雞精、白芝麻、生粉,快速攪拌;
5、起鍋注油,燒至六成熱,將攪拌好的雞塊倒入,攪拌均勻,炸至酥脆撈出控油;
6、鍋內留底油,加入幹辣椒爆香,倒入雞塊,翻炒均勻;
7、撒上香菜,炒出香味,出鍋裝盤即可。
(炸制雞塊時,應不停攪拌,使之受熱均勻,口感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