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句老話「鄰居好,賽珠寶」看看孩子最淘氣那幾年 這對鄰居是...

2020-12-16 瀟湘晨報

都市快報訊 《一位年輕媽媽網上發帖求助 樓下鄰居裝了震樓神器,我該怎麼辦?》報導後續

陳女士最近很煩惱,買的新房還在裝修,她和老公還有3歲的孩子租房住。樓下鄰居幾次上來提意見,說樓上太吵,陳女士和老公覺得自己是正常居家過日子,孩子管了,已經很小心了。可沒想到,樓下鄰居裝了震樓器,每晚8點震到凌晨。陳女士很煩惱,發帖在網上求助。詳見《一位年輕媽媽網上發帖求助,樓下鄰居裝了震樓神器,我該怎麼辦?》

昨天,家住清波苑的馮阿姨看到快報打來電話,說自己看了這篇報導也很有感觸,「還想感謝我樓下教授夫婦對我們的包容。」

馮阿姨67歲,和兒子兒媳住一起,家裡兩個小孩,孫子10歲,孫女7歲,兒子兒媳都忙,白天馮阿姨和孩子在家待得最多。

馮阿姨說,現在兩個孩子長大了,都很乖,樓上樓下鄰居都蠻喜歡,可早兩年,正是淘氣的時候,樓下住了一對老教授夫妻,搞藝術的,中國美院退休。

馮阿姨家三室一廳,140多方。馮阿姨說樓層間隔音不是很好,樓上人家洗澡、衝馬桶,在樓下水譁譁的聲音聽得清晰。

馮阿姨說,她到樓下教授夫妻家去過,他們在客廳擺了張大桌子,平日在家寫寫畫畫。孫子孫女也都在客廳玩耍。

馮阿姨說,大概4年前,孫子6歲,孫女3歲,愛跑愛跳,根本管不牢,有時候孫子從沙發往地板上跳,「咚」一聲,自己聽著心裡都跟著打鼓,心想樓下的老教授夫妻肯定要懊惱的。

雖然人家一次也沒找上門,但馮阿姨知道肯定有影響,一直心懷歉意。

有一次在樓下花園,正好碰到樓下奶奶,人家很和藹地問,「家裡有點吵,兩個孩子難帶吧?」

馮阿姨很難為情,「吵著您了,真不好意思啊。」

樓下奶奶依然笑呵呵的,「孩子小,都一樣,我家小孫子也淘。」

人家越客氣,馮阿姨越覺得過意不去。

「那麼大的小孩子確實難管,你剛和他說不能這樣,他答應得好好的,你一轉身,他就又跑又跳了。我們也頭疼啊,只能儘可能降低噪聲。」

馮阿姨家的桌椅全都戴上了腳套

她給孫子孫女買了厚厚的襪子,給家裡的桌子椅子也都套上了腳套。

馮阿姨說,現在兩個孩子大了,懂事了,對他們的要求是在屋子裡不要跳。就算練琴、吹葫蘆絲,也不要超過晚上8點,葫蘆絲就到外面公園吹。「說實話,你吹得好聽還好說,別人也許是享受。吹得不好,嗚嗚啊啊的,可別提多難聽。」

這幾年,每一次家裡聲響大了些,第二天馮阿姨見到樓下老夫妻都要主動道歉,「昨天吵著您了。」教授夫妻很體諒,「沒關係。」

馮阿姨老家建德,回老家會帶些特產:草莓、橘子、土雞蛋,經常記得多帶一些,給樓下送去。

「他們太客氣,每次都要買兩大包零食回送上來,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再送他們東西,因為他們的回禮比我送的還多。」

馮阿姨說,對樓下教授夫妻,她和兒子兒媳一直很感恩。「杭州有句老話,鄰居好,賽珠寶。我們就是遇到珠寶了。」

馮阿姨是老底子杭州人,從小住南星橋,那時候左鄰右舍都很熟悉,有吃的喝的相互分享,隔一兩裡地別人家的事也都知道。「一家吃東西,很多小孩子扒著窗臺看。」馮阿姨說著哈哈笑了,「現在住樓房,鄰裡之間陌生了許多。」

馮阿姨說,也許很多人都在懷念過去,其實現在大多數鄰居也都是通情達理,好說話的。

說到快報上這位求助的年輕媽媽,馮阿姨覺得,首先態度很重要。「樓下到樓上說了兩次,就對人家態度不好,這個不利於解決問題吧?

家裡的瑜伽運動墊也選了很厚實的

「從小我爸爸常念叨一句話,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就是大家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遠親不如近鄰,這話真是不假的,有矛盾大家互諒互讓,有事情也好搭把手,相互照應。」

昨天快報官微刊發了這篇報導後,閱讀很快突破10萬加。幾百位網友留言討論,講述自己的理解和經歷。

樓上為什麼會吵?從評論區來看,很多人家樓上有小孩子,愛跑愛跳愛扔東西,跳繩也是常見的活動之一。

@童十六:我們樓上那家人才好笑,孩子還不會走路,喜歡在家扔重物,扔了馬上撿,撿了馬上再扔!也不知道扔的什麼鬼,聽起來很有分量,響得要命!

@芒果:我的樓上也是小孩子,三四歲,除了睡覺就是一天跑到晚,煩死了。

@Future' 未來:我家樓上孩子就這樣,跑來跑去每次能跑十來分鐘。

@柳三續:每天都懷疑我家樓上住著一整個東非大草原,這奔跑跳躍的歡實勁兒。

有的因為樓上是群租房,聲音來自關門、走路、挪桌子等。

@請別和我說話: 我家樓上每天椅子拖來拖去不說了。

@=。=:我們家樓上也一樣,大人也一樣,三更半夜重手關門。

@包容容:大晚上12點了還在跑動,明顯是大人的腳步聲,拉凳子各種,怎麼辦?

@SUN:樓上合租五戶怎麼辦啊,持續半年了,樓上各種聲音。

也有分析房屋隔音和建築結構的。

@斐:說白了就是房屋質量問題,隔音好的房子不存在這種問題。

@琵琶欄:樓板太薄。

@方志根:空心預製板的老房子隔音本來就不好。

@☆星:臥室頂面裝修必須做吊頂加隔音棉。

有人講述自身經歷,提供解決方法:

@ qiqi:拖動椅子有聲音可以貼腳墊,小朋友跑跳可以鋪地毯或者地墊,如果樓下不裝震樓神器,樓上應該永遠沒法感同身受吧。我反正搬進新家第一件事就是全屋鋪好地墊,以防貓子們跑酷吵到樓下。

@丸子同學:我們家樓上是合租房,一到晚上各種拖凳子敲東西的聲音吵得不行,後一天我直接買了地毯和凳子腳套送上去,從此世界清靜了。

@小白Carol:震樓器這種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還是得先自己檢討下,畢竟可能有些人確實很敏感,不行孩子活動區域鋪上墊子,再找社區三方一起溝通解決下。硬碰硬解決不了問題。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杭州阿姨特地來感謝樓下老教授夫妻:鄰居...
    陳女士最近很煩惱,買的新房還在裝修,她和老公還有3歲的孩子租房住。樓下鄰居幾次上來提意見,說樓上太吵,陳女士和老公覺得自己是正常居家過日子,孩子管了,已經很小心了。可沒想到,樓下鄰居裝了震樓器,每晚8點震到凌晨。陳女士很煩惱,發帖在網上求助。
  • ...馮阿姨特地來電感謝樓下老教授夫妻:鄰居好,賽珠寶,我們就是...
    陳女士最近很煩惱,買的新房還在裝修,她和老公還有3歲的孩子租房住。樓下鄰居幾次上來提意見,說樓上太吵,陳女士和老公覺得自己是正常居家過日子,孩子管了,已經很小心了。可沒想到,樓下鄰居裝了震樓器,每晚8點震到凌晨。陳女士很煩惱,發帖在網上求助。詳見《一位年輕媽媽網上發帖求助,樓下鄰居裝了震樓神器,我該怎麼辦?》
  • 怕孩子打擾鄰居送貼心禮物
    「我仔細一看,袋子上面粘貼了一張便利貼,上面寫著:『鄰居您好:我是1—401的小朋友澈澈,我只有2歲4個月,經常會哭和忍不住淘氣,給您帶來的打擾,十分抱歉,我會努力長大。這是媽媽店裡做的小甜品,無添加,請您儘快品嘗。小小禮物,不成敬意,感謝。』在便利貼上面還貼著一個小的卡通人物。」李女士說,她一下子明白了,這禮物可能是他們家新搬來未曾謀面的鄰居放到走廊上的。
  • 我的城市鄰居 | 作者:郭紅文
    給我打電話的是小區我對門的鄰居。我的鄰居,在市裡一家中型企業上班,人很率直,在單位跑銷售,他愛人開店做生意,兩個兒子都在上學,是個很幸福的四口之家。我們是在2017年搬新居時認識的,這幢樓格局是兩梯兩戶,自然我們就成了門對門的鄰居。剛搬來小區時,只知道有幾戶是我們老家那邊的,其他的一抹黑。
  • 山東小夥在杭州救人遇難,鄰居前往事發地祭奠:英雄一路走好
    杭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圖當中有上了年紀滿頭白髮的,有年輕小夥子、姑娘,還有父母帶著孩子的。有不少上班遠的業主,下了班回到下沙,連晚飯也沒吃就跟著大家一起來了。那幾天,張雪領的公司搞了個員工內購節活動,剩下一批便宜好用的日用品,價格都在五六塊錢左右。鄰居聽說了,打趣說讓他帶點回來。張雪領就從公司帶了些襪子、牙膏、牙刷,放在保安室,旁邊放了個微信二維碼,讓大家可以自行掃碼買走。那天,胡師傅給張雪領發了個語音說,有幾個鄰居沒掃碼拿走了。
  • 農村老話「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這是什麼意思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有不少教育人的老話,當然也有很多偶諷刺性的老話,下面這句「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其實很有含義的老話,從字面上不是很雅觀實則是農村一句非常經典的老話,那麼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 這幾種孩子最淘氣,來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種小淘氣!
    這幾天,經常有一些寶寶媽媽來向小編抱怨,抱怨什麼呢?就是說她們的寶寶很難帶,小傢伙才學會走路,剛學會說話。在家裡呀,滿世界的爬,這翻翻,那找找,簡直是要把家給掀翻了。這些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們啊,似乎都變成了拆家小能手,無論怎麼批評,下一次仍然淘氣,還經常換著方法地惹媽媽們生氣。
  • 孩子樓上玩耍,樓下鄰居買來「震樓器」報復,你支持鄰居的做法嗎
    麗麗試圖管教過幾次,但寶寶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這不樓下的鄰居終於忍不了了,上樓來抱怨他們。噪音太大了,影響到他們的休息了。麗麗很是無奈練練道歉,但還是管不住寶寶。可是跑到門外,卻發現,門外沒有動靜,只有自己家有聲音。麗麗下樓詢問,卻吃了閉門羹,後來鬧到物業那裡,麗麗才知道,是因為自家孩子太吵了,影響到樓下鄰居休息,而鄰居多次上門抱怨無果,於是就買來了震樓器施行「報復」。
  • 浙江杭州:電梯間貼「囍」字被鄰居撕掉,鄰居:就你覺得是大事?
    但如果要是專門有鄰居針對你的話,也會讓人覺得非常無趣。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遇到一個和你故意作對的鄰居,哪怕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變成雙方之間「戰爭」的導火索。11月29日,浙江杭州某小區,一名業主家裡辦喜事出現這樣一幕。
  • 農村10句經典老話,謹記終身受益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很多老話,這些老話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這些老話不僅簡單形象,更是生活和工作的經驗總結,包含著大智慧,以下這10句最經典的老話兒,簡短精闢,句句都是大實話,值得我們細細體味!
  • 鄰居孩子禍害家裡還天天蹭飯,應該怎麼和鄰居說才不得罪人?
    鄰裡鄰居的難免會有用到彼此的時候,即使雙方性格淡漠,但是相處向來兩不妨礙,平時有什麼小忙的也都相互幫襯著,畢竟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以後的自己。小敏家和曉雅家是鄰居,兩個孩子都在同一所幼兒園上學,平時兩人都互相去對方家裡玩耍,一來二去,兩家也開始變得熟絡起來。曉雅有時候在飯點跑到小敏家去吃飯,吃完後會誇一頓小敏媽媽的手藝,小敏媽媽也會笑著說常來玩。直到有次,曉雅的孩子說她剛給媽媽說以後都來和小敏一起吃飯,因為小敏媽媽做飯實在太好吃了,媽媽也答應了。
  • 樓上鄰居在家敲架子鼓,阿姨被共振吵得不行,樓上:有裝隔音設施
    如果是偶爾敲下架子鼓,相信大多數鄰居也是能理解,但是每天都要敲上幾個小時,這樣還要求鄰居理解可就說不過去了,在杭州就發生了一件關於在家敲鼓擾民的事,我們一起來看看。事情是這樣的,吳阿姨居住在杭州的觀邸國際小區,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每到早上9點到10點,下午5點到6點,家裡就會響起一陣鼓聲,聲音倒也不是很大,但是共振讓她很難受,而這個鼓聲是隔了兩層樓傳過來的。
  • 孩子家中玩耍,惹得樓下鄰居買來「震樓器」進行報復,寶媽求放過
    沒捨得管孩子,卻引來樓下鄰居的「打擊報復」,寶媽服氣了李女士有一個活潑好動、相當頑皮的一個兒子。由於李女士婆家三代單傳,李女士也就這麼一個孩子,所以全家把孩子當寶貝疙瘩一樣寵著,什麼都依著孩子,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李女士的兒子喜歡玩一些小汽車和積木,家裡的玩具堆積如山。
  • 農村有句老話「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單從字面意思來看,說的是房子前面不讓種樹,房子後面不能種花,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現房屋前面種樹的有很多,因為有一句俗語「大樹底下好乘涼」,在農村,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家門口有幾棵大樹,中午端著飯在大樹底下吃飯的場景,估計不少朋友還歷歷在目(現在還有),所以,「房前不栽樹」其實說的並沒有那么正確。
  • 樓上夜夜「笙歌」,樓下鄰居震樓器反擊:1萬多的隔音吊頂沒有用
    老話常說「遠親不如近鄰」,一段和諧的鄰裡關係不僅可以促使自己心情愉悅,關鍵時候鄰居還可能助你一臂之力。不過鄰裡之間要想處好關係,卻需要大家彼此多包容對方,因為鄰裡之間「雞毛蒜皮」的小事太多,一旦有了隔閡,矛盾積壓嚴重最後反目成仇鬧到派出所就比較尷尬了。
  • 鄰居孩子才17,身高接近1米8,最愛吃的是這肉,比喝牛奶強!
    鄰居孩子才17,身高接近1米8,最愛吃的是這肉,比喝牛奶強!小編有一個鄰居,孩子今年參加高考,剛過17歲,但是身高已經差不多1米8了,父母的身高都比不了他,雖然說身高一部分來自於遺傳,但是後天營養的補充也是分不開的。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誰不想擁有一雙大長腿呢?
  • 改WIFI密碼被鄰居上門大罵,鄰居孩子考不上清華還要自己負責
    王先生最近很無奈,她對面的鄰居因為一件事上門找了他,劉先生平時與鄰居也不怎麼往來,然後劉先生開門看見鄰居,鄰居臉色很難看,直接大聲的質問王先生。為什麼改了家裡面的WIFI密碼?改了之後自己家的孩子怎麼上網課學習?還跟劉先生說,假如自己家的孩子上不了清華,還要要劉先生負責。
  • 俗語:「街坊鄰居高打牆」,啥意思?老農民:3樣事容易發生
    由此可見,農村人總能和諧共處,甚至是不分你我,彼此之間互相照應,其樂融融的情景確實應了這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鄰裡之道,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廣大農村地區,所以不難發現,很多地方的農民特別團結,甚至是一呼百應,在困難面前都採取抱團取暖的生活方式。
  • 經常半夜被隔壁鄰居吵醒,網友們的做法大不同,最後一個厲害了!
    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晚上躺在床上睡覺的時候了,因為工作壓力大,上班任務多,忙了一整天之後,就會很疲憊,所以回到家之後,就希望能好好的睡上一覺,但是在某些地方,經常會有樓上的鄰居製造噪音,讓自己睡不著。
  • 遠親不如近鄰,你知道「鄰居兩不要,親戚三不交」,是指什麼?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大的小俗語,但都包含了老祖宗的人生智慧,比如這句「鄰居兩不要,親戚三不交」,這其中就蘊含了人與人交往的大智慧,這些老話往往對為人處世起著重要的作用,那麼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鄰居兩不要,通俗意思我們都知道,就是兩種不要的鄰居,人們都說「遠水解不了近渴,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相互來往,彼此幫助 ,沒事聊聊天,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有兩種親戚要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