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奧林匹克文化情懷與文明願景

2020-12-15 澎湃新聞

【學習小組按】

《文明》雜誌,新年第一期,聚焦一個話題——《習近平的奧林匹克文化情懷與文明願景》。文章顯然下了功夫。推薦大家閱讀。

今年2月,韓國平昌冬奧會要開。4年後2022年,北京冬奧會要開。習近平多次談到一個時間的巧合——

2022年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時間節點。北京冬奧會可以凝聚民族精神、凝聚億萬民心的力量,開啟新的圓夢旅程。

就北京冬奧會等,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名譽主席羅格,分別給《文明》雜誌發來賀信。

文明交流互鑑凸顯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大眾攜手體育運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習近平的奧林匹克文化情懷與文明願景

在北京舉辦一場全球矚目的冬奧盛會,必將極大振奮民族精神,有利於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也有利於向世界進一步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和平發展主張。

——習近平2016年3月聽取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情況匯報的講話

當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體育競技的範疇,它成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最大舞臺和文化盛會,它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規則對於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

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誌性活動,我們要全力以赴推進各項籌辦工作。籌辦工作要與豐富人民群眾文化體育生活結合起來,促進全民健身,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蔡奇2017年11月到北京冬奧組委調研時的講話

2008年8月8日晚,五彩斑斕的煙花在國家體育場上空綻放。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人們為了奧林匹克的夢想,千裡行來,相會在北京。

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元素巧妙結合,向世界展示中國對冰雪文化的理解與2022年春節的期待。她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圖形上半部分展現滑冰運動員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現滑雪運動員的英姿。

中間舞動的線條流暢且充滿韻律,代表舉辦地起伏的山巒、賽場、冰雪滑道和節日飄舞的絲帶連接著為奧林匹克相聚的八方賓客,為會徽增添了融入奧林匹克文化的中國節日的歡慶和快樂體驗。

在奧林匹克五環的託舉下,「冬夢」也象徵著北京冬奧會在中國春節與奧林匹克文化交融之中匯聚全球冰雪健兒與各國賓客。

會徽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呈現出新時代中國的新形象、新夢想和奧林匹克文化多元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為辦好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和促進奧林匹克文化發展正不懈努力。

值此之際,讓我們回顧一下。

奧林匹克運動在奧林匹亞興起,已有2000多年歷史,作為一種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體育競技,是古希臘文明奉獻給人類的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和文明遺產。

繼承這一文明遺產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興起於19世紀晚期,今天已經成為世界文明體系中激勵青年成長與推動和平發展的主流文化之一。

當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體育競技的範疇,它成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最大舞臺和文化盛會,它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規則對於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以中國古代體育為代表的人類體育發展歷程和奧林匹克有深刻的理解、解讀,並身體力行地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融合,促進奧林匹克文化的發展。

多年來,他積極弘揚體育文化精神、倡導體育運動普及發展,在助力中華兒女共圓百年奧運夢和推動中華文化豐富、發展奧林匹克文化上更是不遺餘力。

他多次發表講話,不斷在各種場合解讀和解析奧林匹克文化,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對奧林匹克文化的理解、傳播、弘揚和豐富與發展。

習近平的這種情懷和願景來源於他的讀書學習、人生閱歷、哲學思考,尤其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歷史與未來的深刻理解。

他通過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把中國人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奮鬥精神和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健身運動高度結合起來,把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度統一起來,本質上是在著力鑄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這些對我們實現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奮鬥歷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奧林匹克文化的精神內涵

伴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奮鬥歷程,中國人的奧運夢想充滿了無數悲歌與壯舉、汗水與淚水。2008年,習近平以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國家副主席的身份擔任北京奧運會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成功地領導舉辦了這場「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

2008年8月22日晚,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宴請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

此後,他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的身份直接關心南京青奧會的成功舉辦、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申辦與籌備等工作,他親自參加了索契冬奧會,訪問和對接國際奧委會、關懷和推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的發展,如今正領導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在這個過程中,習近平說得最多的就是「奧林匹克精神」。

「體育是一項神聖的事業」「重在參與、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這就是他一直提倡的「奧林匹克精神」和「奧林匹克價值觀」。

他說:「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

習近平指出:「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凝聚力量。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奧林匹克精神超越國界,在全世界深入人心。」

習近平對「奧林匹克精神」和「奧林匹克價值觀」的闡釋正如現代奧林匹克創始人顧拜旦說的那樣:「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奮鬥;但最本質的事情並不是徵服,而是奮力拼搏。」

習近平引述魯迅的話說:「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習近平認為,只有鍥而不捨,中國才有未來,我們才會建成體育強國。

依此,我們理解奧林匹克文化的精神內涵應當包括:

首先,這是一種競技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表現的是一種「更快、更高、更強」的自我挑戰精神,同時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體育競技精神,構成了當代人類激勵成長、自我完善和文明交往的基石。

其次,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奧林匹克文化強調人通過體育鍛鍊、積極參與、拼搏獲勝而擁有健康的體魄、樂觀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是我們擁有文化自信和應對挑戰的強大動力。

第三,這是一種人生哲學。

奧林匹克將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使人類的潛能與美德得到有效的開發,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優良、最完善的人生哲學之一。

第四,這是一種文明價值。

奧林匹克運動是以積極地在拼搏中磨鍊意志、奮鬥中體驗樂趣和優秀榜樣的教育價值為基礎的,這是對人的潛能與創造性、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及對優良秩序的尊重與倡導。

第五,這是一種和諧倫理。

奧林匹克強調人類與環境協調共處、個體與集體團結拼搏、個人與社會協調發展,是對人類優良道德價值與倫理規範的繼承與發揚。它引導人們追求一種最為優化的生存與發展的倫理觀念。

第六,這是一種青少年的教育激勵機制。

習近平十分關心青少年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情況,從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鼓勵青少年通過參與感受奧林匹克文化的豐富多彩,進而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並從中受到激勵,健康成長。

習近平指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給全世界青少年搭建了重要舞臺。青奧會面向青少年,服務青少年,鼓勵和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傳播和弘揚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價值觀,全方位開展文化交流,加強彼此溝通理解。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並接受奧林匹克金質勳章。習近平讚賞國際奧委會為發展體育運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發揮的積極作用,他指出,體育不僅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還可以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

巴赫感謝中國政府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支持。他表示,中國對世界體育運動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北京奧運會獲得巨大成功,為世界留下一筆寶貴財產。

後來巴赫在給《文明》雜誌「《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Ⅱ」題寫的序言中寫道:

「皮埃爾·德·顧拜旦從決定提出復興奧林匹克的那一刻起,就夢想著通過體育來改變世界。他想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向年輕人傳遞人類基本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建設更好的社會,也讓奧運會成為全人類的盛會⋯⋯通過奧運會將全世界的年輕人凝聚在一起,讓友誼、卓越和尊重的奧林匹克價值觀在青年一代中不斷傳遞。體育運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當今,奧林匹克文化從形式到內容,都已經成為全人類的一種共同的願望、期待和祝願,它隨著傳播與發展而不斷豐富,不斷增添新的思想內涵和實踐內容,成為激勵青年成長、人類不斷創新、不斷增長的寶貴精神文化遺產。

二、奧林匹克文化的實踐外延

如果奧林匹克文化的精神內涵是對歷史的總結,那麼,其實踐外延就是對當代奧林匹克文化的弘揚範式,即奧林匹克文化精神內涵的表現方式與實踐特點。

它包括:通過奧運會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的構思、促進相關體育設施更人性化的興建改造與新技術的應用、精彩激烈比賽內容對青少年的激勵、青年志願者的服務、精彩紛呈的文化藝術展示表演、覆蓋全球的賽事轉播與收看、展示奧林匹克價值的相關出版物和創新媒體的傳播、廣大青少年參與奧運的精神教育與培養、在奧林匹克精神鼓舞下的大眾體育文化活動等等。

具體說,對奧林匹克文化的實踐範式可以做如下約定:

首先,這是舉辦奧運會的實踐方針。

在全球化時代,奧林匹克文化與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需求和模式需求密不可分,尤其表現於中國對冬奧會的籌辦。習近平指示,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他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作為奧林匹克文化在中國傳播的一種實踐外延,提出了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貫穿籌辦全過程,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籌辦任務,把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向全國人民、向國際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其次,這是具有文明交流互鑑和文化交融功能的大平臺。

習近平指出,北京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將有利於中國體育及社會經濟發展和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相互促進,有利於促進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鑑,讓中國人民有機會再次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奧林匹克文化傳播做出貢獻。

習近平強調,堅持開放辦奧,借鑑北京奧運會和其他國家辦賽經驗,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加強中外體育交流,推動東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國良好形象,讓冬奧會成為文明交流互鑑和文化交融的大平臺。

第三,這是社會發展重要規律的表達。

一是體制機制的規律性。

習近平指出:發展振興足球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國人民的熱切期盼。發展振興足球,必須克服阻礙足球發展振興的體制機制弊端,為足球發展振興提供更好體制保障。

要遵循足球運動發展規律,堅持立足國情與借鑑國際經驗相結合、著眼長遠和夯實基礎相結合、創新重建與問題治理相結合、舉國體制與市場體制相結合,持續研究推動,不斷總結改進。

二是群眾智慧和人才發展的規律性。

習近平說,在籌辦冬奧會的問題上,要依靠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激發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把籌辦工作做好。要開拓選人用人視野,遴選優秀人才參與冬奧會籌辦,加快培養一支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隊伍。

三是科學規劃與實施的規律性。

習近平在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時說:「發令槍響了,哪一項建設現在開始跑,哪一個過兩年開始跑?既不要誤跑,也不要搶跑。要嚴格遵循規劃,協調有序、從從容容、保質保量,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第四,這是也必須是百年大計的優質資產。

習近平指出,北京冬奧會所有建設工程都要堅持百年大計,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按規劃和計劃推進,做到從從容容、保質保量,確保成為優質、生態、人文、廉潔的精品工程。

習近平認為,比賽設施建設一定要專業化,配套建設要有自己的特色,體現中國元素、當地特點,嚴格落實節能環保標準,保護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蹟,讓現代建築與自然山水、歷史文化交相輝映,成為值得傳承、造福人民的優質資產,成為城市新名片。

第五,這也是教育傳播的實踐過程。

2017年1月,習近平在瑞士洛桑訪問國際奧委會總部,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後來對記者表示:「習主席有很多話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對體育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著清晰的看法。他說,『體育不僅僅是體育,還能貢獻更好的教育』。這是一位國家領導人非常敏銳和深刻的認識,讓我聽了非常振奮。」

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會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巴赫。

正如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羅格曾經說過的那樣,「進入21世紀的國際奧委會承繼了這一有著百年歷史的奧運理念:通過奧林匹克運動會推動體育教育的發展,以及幫助年輕人樹立運動進取精神。中國在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和推廣奧林匹克價值理念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六,這是中國體育外交的實踐方式。

體育外交是中國外交史上多次發揮獨特作用的經典案例,其中「桌球外交」成就了世界文明交往的一段佳話。美國前國務卿、國際奧委會名譽會員基辛格博士感慨道:「體育是聯結世界的紐帶。」

習近平索契冬奧之旅,將體育與和平外交相互融合、多邊與雙邊相互促進,開創了中國國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先河。

多年來習近平不斷擴大著中國體育的國際「朋友圈」,他倡議加大體育領域合作,均得到國際社會積極共鳴,在眾多國際合作文件中,都有加強雙方在「體育領域合作」的表述,這種表述在國際關係史上是少見的。

習近平與廣大熱愛奧林匹克文化的人們有共識:在體育運動中,人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比賽,看到的不僅僅是熱鬧,還有尊重人的規則、基本的生活倫理、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同類,這就是優秀文化的實踐力量。

習近平站在中國與全球共舞的高臺上,面對多層次開放、快速發展的中國和複雜巨變的世界,以奧林匹克文化傳播「實踐、交流、參與、融入、共識」的理念與手段,以中國歷史的必然性、中國道路的可行性與世界文明的共融性為導引,對中國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產生積極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開創出把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融入國民教育和生活的有效途徑。

三、奧林匹克文化的文明願景

當代文明傳播與發展的實踐表明,奧林匹克文化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增進各國人民友誼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曾說過:「中國是個文化大國,在世界體育事業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對奧林匹克的熱忱與關心,解讀與思考,參與和倡導,與古代奧林匹克的文化精神和現代奧林匹克文化的思想理念相一致,不但體現出他對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的關注與回應,更凸顯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文明發展大趨勢的高度認同與積極推動。

如果文明是優秀文化的集合與可持續的屬性,那麼,文化傳播與創新實踐的目標與理想就是文明願景的表達。從文化的實踐方式來說,習近平倡導和踐行奧林匹克文化的文明願景包含以下內容:

首先,這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體育強國夢。

百年奧運夢2008年在北京變為現實,呈現了中國作為體育大國的面貌,而到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時,北京成為世界第一個雙奧之城。中國已經踏上從參與推動奧林匹克發展到把中國文化融入和豐富發展奧林匹克文化的過程中,引導中國踏上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新徵程。

中國將向世界展示融合了豐富多彩中國文化的奧林匹克文化,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熱愛體育並關注參與奧林匹克文化傳播,逐步形成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學校體育豐富多彩的新局面。

儘管很多人認為金牌數量決定了中國已經成為體育大國,但是在習近平的眼裡,體育強國絕不是單純的金牌問題,奧林匹克文化傳播與實踐是關係到大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參與體育文化、拼搏進取、追求超越的程度問題,特別是體育運動可以激勵青少年健康成長。

習近平說,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要把發展體育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把我國加快建設成為體育強國。

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沒有強大祖國,何談個人夢想?」

毫無疑問,體育在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拼搏追求卓越、突破自我創新發展的精神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種精神不斷發揚光大的過程就是體育強國的發展進程。

其次,這是青年健康成長、積極向上的氛圍與動因。

在很多場合,習近平都表達了對通過奧林匹克文化建立起青少年健康成長氛圍的期待,乃至於「從娃娃抓起」成為習近平的日常用語。這種期待,與現代奧林匹克創始人顧拜旦的思想完全一致,這在大國領導人中是非常少見的。

習近平曾經對孩子們說:「你們不僅有很好的學習環境,還有這麼好的鍛鍊條件,既增強體質,也培養勇敢合作精神。希望你們珍惜機遇、繼續努力。」

習近平指出,長期以來,中國體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中國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捷報頻傳,但是有些項目仍是短板。我們要分類指導,從娃娃抓起,扎紮實實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持之以恆開展群眾體育,不斷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習近平認為:青年是我國社會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生氣的一部分力量,中國一代又一代青年具有鐵肩擔道義的光榮傳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譜寫了壯麗的青春史詩。

習近平在2008年就指出,奧運會既是運動員的盛會,也是志願者的盛會。奧運志願者是代表奧林匹克理想、體現奧林匹克文化、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奉獻奧林匹克事業的形象大使。

習近平堅定地認為,南京青奧會成功舉辦,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開放自信、熱情友善的良好形象,贏得廣泛好評。希望總結經驗,傳承和發揚好青奧會留下的寶貴財富,更加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繼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運動,強健體魄、砥礪意志,凝聚和煥發青春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貢獻。

第三,這是大眾普及、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的願景。

習近平強調,中國政府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重視發展體育事業,重視奧林匹克運動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申辦冬奧會時,習近平認為,冰雪運動在中國還不普及,「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啊!如果能在關內推廣,將能帶動起兩三億人。」這就讓舉辦冬奧會與發展全民健身之間建立了緊密關聯。習近平說:「奧林匹克運動就是要推動群眾性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舉辦一屆冬奧會,將起到點燃冰雪運動火炬的作用。」

那麼,在奧林匹克文化的氛圍中,為人民福祉的願景是如何在國家層面上進行表達的呢?

習近平多次強調,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

我們看到,這不是概念和口號,而是國家行為,習近平在用領導國家前進的政策行為,來表達和實現奧林匹克文化的文明願景: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尤其提出了「發展體育事業,推廣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的18字方針。

北京國際馬拉松大賽在天安門廣場揭幕。

2016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年-2020年)》,就「十三五」時期發展群眾體育、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全民健身納入其中,明確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發展群眾健身休閒活動,豐富和完善全民健身體系。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其中,習近平三次強調了體育健康內容:一是過去五年「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二是未來五年的工作目標包括「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三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的這句話在街頭巷尾、廣場公園廣泛流傳。這種文明願景的表達方式和實現方式,反映了以人為本的中華文明傳承和發展的規律性,在世界文明體系中是獨一無二的,具有極高的文化實踐價值和未來可預見性。

四、奧林匹克文化的融會貫通

中國文化具有主張「和」的重要傳統,而且提倡和而不同,強調統一之中的差異與公正、多樣之中的和諧與平等,在尋求一致的同時包容個別。

對於奧林匹克運動在20世紀曾經表現出強勢民族對弱勢文化的冷淡和壓迫,乃至於過度精英化和商業化所造成的後果,中國傳統文化對此進行了很好的回應。同時,西方文明強調公平競爭與自我超越的文化也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補充。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奧成功後,北京中華世紀壇燃起煙花,首都各界群眾走上街頭,盡情歡慶。

伴隨中華文明復興的中國夢的不斷實踐,中華文化體系的「天地人合一」「和諧萬邦」「仁義禮智信」「兼愛非攻」等價值內容,正在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認同。

當代奧林匹克文化更強調不同文化的和諧交流與對話,尊重文明與文化的個性、多元化。這在全球化時代有著重大意義。對此,習近平理解得十分透徹。

首先,這是習近平文明思想體系的展開。

巴赫主席幾年前在為習近平頒發金質獎章時說:「您為奧林匹克運動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應該得到這樣一份榮耀和禮物,您是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的冠軍。」

習近平在領導中國向體育強國邁進之時,發表了經濟全球化中的公正平等理念、文明交流互鑑的理論、一帶一路的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構成了他關於世界文明傳播與發展的思想體系。

文明是人類發展的方向和價值尺度,交流是文明發展的基本方法和顯著特徵,互鑑是交流的維度和連續性過程。以人類發展的文明價值為尺度,以人類文明發展史為基礎,通過多層次跨地區、積極有效的交流與互鑑,推動全球經濟、政治和文化關係的優化和整體發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文明交流互鑑思想的總體內容。

習近平在所有的國際講壇上,高頻度、高密度地使用文明範疇,強調世界文明傳播發展的動力規律是交流互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文明的總體發展趨勢;中國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國將對世界的共同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等。他結合具體實例,既娓娓道來,又深度闡述,經常性地使國際輿論界耳目一新。

習近平的奧林匹克文化情懷與文明願景,是他的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徹底超越了西方一些人長期鼓吹的冷戰話語、意識形態劃線和選邊站隊思維的舊模式。這個思想體系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為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爭得了國際話語權。

其次,這是中國深度融入世界文明的偉大進程。

習近平深知,奧運會是世界融合發展傳播的大平臺,這也是世界感知中國的窗口,是中國走向世界過程中一個融匯了體育、文化、外交等諸多元素的大舞臺。

2022年冬奧會將在中國的春節期間舉行,世界文化兩大盛典的交融將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將為這屆冬奧會帶來不同尋常的東西方文明融合的多彩體驗,並藉助奧林匹克的平臺,再次從北京向全世界展示獨特多彩的中國文化與時尚魅力。

習近平強調,要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以體育為主題,以文化為內容,策劃組織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文化宣傳活動,廣泛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要廣泛開展對外人文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毫無疑問,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將有助於推動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與經濟增長,有利於推動地區性和世界性的和平與發展主題的實現,將深度體現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鑑理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正在成為世界文明的主流文化思潮。

2022年,燦爛的冬奧聖火將不僅輝映一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而且將再次見證中國做出的新貢獻。

第三,這是當代奧林匹克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回望中國奧運圓夢的歷史和冬奧籌辦的足跡,習近平一路引領。會議室裡周密部署,走出國門交流合作,冰雪場上實地考察,無數場合的談話論述和政策發布⋯⋯中國人是在用國家行為和大眾力量來踐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

2008北京奧運,我們見證了北京這座城市現代與傳統和諧共存的盛典,更見證了中國這個曾經積貧積弱的國家重新站在了世界舞臺中央的高光時刻。

習近平的奧林匹克文化情懷與顧拜旦的思想高度契合,顧拜旦在《奧林匹克宣言》中指出:「奧林匹克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種源於內心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習近平的文明願景得到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思想證實,羅格主席在給《文明》「《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II」題寫的序言中,首次代表國際奧委會這樣強調:

「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是一場匯聚全世界最優秀運動員和平競賽的盛會,是一場融運動、教育和文化於一體的盛會,是一場展現奧林匹克文化價值和體育精神的盛會,是一場由全世界青年人,不分膚色、不論國度、不分性別、不論貴賤,共同參與和分享的盛會。這些全部都是奧林匹克精神核心價值的體現。超越競賽本身,奧運會還喚醒了全世界青年人心中的夢想和靈感。他們通過體育運動,傳達讓世界更加和平的美好願望。」

羅格主席這一概念的提出當時立刻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他明確了奧林匹克運動會未來的方向,這一概念也是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未來發展提出明確權威的定義。國際奧委會告訴世界:什麼是未來的奧運會!

《奧林匹克2020議程》中指出:

國際奧委會於「體育服務全人類」的宏大工程,包括「社會發展、和平促進、健康推動、文化教育、性別平等、環境保護」等若干主題。這些項目不是停留在紙面上,而是要通過體育競賽、交流、展示、場所等載體更好地發揮體育的力量⋯⋯

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重點放在突出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傳承與文化交流,會鼓勵更多的青少年通過奧林匹克電視頻道得到娛樂、知識和教育。」

奧林匹克文化傳播與發展的趨勢,完全符合習近平文明思想體系中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命題。他數年前就說過:「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對冰上運動饒有興致。

五、努力踐行習近平文明思想

2008年「無與倫比」的北京夏季奧運會,不僅圓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也極大地提振了民族精神。會徽「中國印」用中國幾千年沿用的印章作為載體,向世界莊重承諾,中國有能力、有信心辦好高水平奧運會。

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的洗禮,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中國也進一步了解世界。今日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逐漸走到世界舞臺中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更加美好世界,中國深知自身肩負的責任,順應大勢,勇於擔當,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首先,這是實現中國夢的體育文化力量。

2014年2月,俄羅斯索契,習近平對參賽的運動員們說:信心來自報效祖國、為國爭光。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時不搏,更待何時!我們講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體育而言,就是自信的精神。他引述魯迅的「中國脊梁」,表示只有鍥而不捨,中國才有未來。

習近平多次問到:我們要辦一屆綠色、節約、廉潔的冬奧會,其重要意義在哪裡呢?就在於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強身健體,讓人民群眾生活過得更好。

習近平多次提及一組數據: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到如今的76歲,到2025年這個數字還要進一步提高,「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活得更健康,也是小康的內容。」

冬奧夢交匯中國夢。習近平多次談到一個時間的巧合:2022年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時間節點。北京冬奧會可以凝聚民族精神、凝聚億萬民心的力量,開啟新的圓夢旅程。

有一個關於習近平的小故事在網上廣泛流傳:

有一位外國元首問到,作為中國的國家主席,您覺得您的首要工作是哪些?習近平回答說:「我始終放在心上的有這樣幾件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不能搞丟了,老祖宗留下的地盤不能搞小了,我們確定的正確發展道路不能走歪了,老百姓的日子要過好了。」

無數網友點讚評論:「⋯不能丟了⋯不能小了⋯不能歪了⋯過好了」,多麼的簡潔而樸實,聽起來很隨意但表達很精準,抒發了愛國為民情懷,習大大是既自信,又很謙遜的領導人。

小小的我,紅紅的心。(攝影/何大為)

其次,這是中國人奮鬥精神的文化實踐力量。

文明交流互鑑思想是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國際最高講壇上,全面闡述對世界文明傳播與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系統提出文明交流互鑑的思想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這種思想呈現四個顯著特徵—立意崇高偉大、格局開放宏大、內涵精深博大、支撐堅實強大。

我們學習和踐行習近平的世界文明思想體系,聆聽和閱讀習近平關於奧林匹克文化的所有講話,就像踏進一段背山面海、春暖花開、奔流到海的清新河流,人們既可以感受到中國聯通世界之後的海闊天空與磅礴大氣,也可以感受到涓涓細流與娓娓道來,更可以感受浪花喜人與妙語連珠,充滿了傾聽的溫馨和交流的快樂。

國際奧委會2013年5月向世界宣布:「『《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這一活動是奧林匹克歷史上的一次創舉,它以北京為中心和起點,以《奧林匹克宣言》為載體,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合,豐富和發展了奧林匹克文化,為推動奧林匹克發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

這是因為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奧林匹克文化是國際社會自我超越的發展動力之一,它永無止境地催人奮鬥。奮鬥精神和超越原則是人類得以繁衍生息、文明得以繁榮昌盛的重要品質,是人類最偉大、最可稱頌的文明價值與內在力量,習近平正是以此激勵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學習、參與、推動、體驗、實踐和分享奧林匹克文化的精神內涵與實踐成果。

第三,這是新時代的文明動感力量。

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元素巧妙結合,向世界展示中國對冰雪文化的理解與2022年春節的期待。北京冬帕運會會徽設計秉承展現舉辦地文化、體現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將中國書法藝術與冬帕運會體育運動特徵結合起來。

設計展現了漢字「飛」的動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滑行、衝向勝利的運動員,同時形象化地表達了輪椅等冬帕運會特殊運動器械形態。上半部分線條剛勁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圓潤,寓意運動員經過頑強拼搏、歷經坎坷最終達到目標獲得圓滿成功。

會徽展現了運動員不斷飛躍、超越自我、奮力拼搏、激勵世界的冬帕運精神。會徽圖形整體充滿了昂揚向上之激情、奮進飛躍之動感,色彩豐富、構圖完美,象徵並激發運動員以堅強的意志作為精神的翅膀,在冬帕運賽場上放飛青春夢想!

焰火齊放、星光璀璨的北京,整個城市被映照得美輪美奐。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全世界帶來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奧運盛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會徽揭幕儀式致辭中表示: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和冬帕運會會徽把中國文化底蘊、現代國際風格、冬奧運動特徵融為一體,生動彰顯了當代中國的時代風貌和文化魅力,形象展示了冰雪運動的激情、青春與活力,傳遞出運動員超越自我、奮力拼搏的精神,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對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的美好憧憬。」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祝賀說:「全世界的人們都會以北京冬奧會會徽這一形象彼此聯繫溝通。會徽代表了北京冬奧會的願景,把中國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全世界,用獨特的方式把現代與傳統融合在一起。當然,會徽還會把冬季運動的樂趣帶給中國乃至世界的年輕一代。」

巴赫表示,國際奧委會很榮幸能夠與中國朋友一起,在這座奧運城市再次創造歷史。「實現這個中國夢路途中的每一步,都會有我們的支持與陪伴。」

在習近平奧林匹克文化情懷和文明願景的鼓舞下,這種文明動感力量正在增強!

習近平的奧林匹克文化情懷與文明願景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曾記否,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到2022冬奧會時才126年;放眼未來,具有人類文明最深厚底蘊的奧林匹克文化應當再有超過1000年以上的傳播與共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習近平奧林匹克文化情懷和文明願景的導引下,讓我們以新時代、新思想引領開啟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和推動奧林匹克文化發展的新徵程。

助力億萬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健康成長,以豐富和發展奧林匹克文化擔當、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的新姿態,努力踐行文明交流互鑑的思想,努力參與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本文節選自《文明》2018.01月奧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Ⅰ

轉自《文明》雜誌(微信責編 / 蘇婭 製作 / 金妤)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奧林匹克文化長卷3」主題內容全球徵集啟動
    12月9日,「奧林匹克文化長卷3」主題內容全球徵集活動正式啟動,《文明》雜誌邀您參與《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III》主題內容策劃,講述長城腳下「春節與冬奧」的新傳奇。國際奧委會獨家授權由《文明》雜誌社和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聯合有關機構共同發起的「《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活動,繼2012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向全球首發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部「《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之後,2013年,經國際奧委會授權,正式進入「《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第二階段,即讓世界認識中華民族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 跟著「體育迷」習近平逛奧林匹克博物館
    北京時間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會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巴赫。習近平在會見中強調,中國奧林匹克運動蓬勃發展,我們將以北京冬季奧運會為契機,把競技體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強,同時大力發展群眾體育,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進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 習近平的「亞洲邀約」:多彩文明盛會回應「時代之問」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即將開幕,中國將願景落地為實踐,為亞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通提供展示的舞臺,開啟跨越千年的相遇與邀約。  和而不同 倡議「各美其美」亞洲文明共相聚  2014年3月,花都巴黎春意盎然。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臺上,習近平向世界闡釋中國人對不同文明「和而不同」的精神理念。
  • 習近平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一百二十周年強調 堅定文化自信...
    希望廣大研究人員堅定文化自信,發揚老一輩學人的家國情懷和優良學風,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為推動中華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2019年11月1日(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本報北京11月2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向長期致力於傳承弘揚甲骨文等優秀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們表示熱烈的祝賀,並致以誠摯的問候。
  • 習近平的家國情懷: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
    ——2018年3月10日,習近平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熱愛祖國,忠於祖國  中國人是了不起的  中國人是了不起的。我們有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
  • 外媒:習近平「中國夢」描述願景 講話簡明扼要
    外媒:習近平「中國夢」描述願景 講話簡明扼要     3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習近平「走心」演講唱響中華文明「好聲音」
    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鑑的看法和主張,強調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歷史自然的形成和發展
    ,又彰顯了習近平同志作為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觀理論家的大手筆、大情懷、大擔當、大智慧和大戰略。習近平同志以強烈的哲學思辯、熾熱深沉的民生情懷、堅定的歷史擔當和博大開放的全球視野,全面系統提出了一系列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基本內涵、本質特徵、演變規律、發展動力和歷史使命等的嶄新科學論斷。這其中,如,(1)關於生態文明遵循的歷史規律,他說,「歷史地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縱觀世界發展史,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習近平在雅典:赴一場「文明之約」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前,習近平主席同參加開幕式的外方領導人共同參觀文物展。站在雅典衛城博物館館藏展品——亞歷山大大帝石雕頭像前,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向習近平主席發出邀約:「下次您訪問希臘,我願意帶您去看更多相關文物。」11月12日,習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在帕夫洛普洛斯總統夫婦陪同下,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赴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之約」。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百花的芬芳沁潤心田——從「文化更加繁榮...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百花的芬芳沁潤心田——從「文化更加繁榮」品味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華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百花的芬芳沁潤心田——從「文化更加繁榮」品味我們的小康生活
  • 習近平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為傳承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引了方向。今天,黨建網微平臺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部分重要論述,與您共同學習。
  • [奧林匹克文化]-冬青奧點燃聖火 文化與教育項目傳遞奧運價值
    摘要:1月13日,已經舉辦過兩屆冬奧會的因斯布魯克敞開懷抱,迎接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又一新成員――冬季青年奧運會的到來。而在首屆冬季青奧會上,文化與教育項目將與體育比賽一道,為青少年運動員們提供獨一無二的奧運體驗,向他們傳授寶貴的人生課程。
  • 外國政要和媒體眼中的習近平:他的文化視野甚為寬闊
    「總會以典雅蘊藉又高度概括的經典名句來傳達思想」 《習近平時代》對習近平的文化情懷作了詳細研究和評述,說「習近平30年前初入政壇時的至交、作家賈大山曾給過他這樣的一個評價:儒生」。「有媒體統計說,此次出訪全程中,習近平曾提及法國名人34位、藝術形象3人,還有凡爾賽宮、羅浮宮等建築;提及德國名人19位,藝術形象有歌德名作《浮士德》中的墨菲斯託。」 2015年9月習近平在美國西雅圖歡迎晚宴上的演講中,借用流行美劇《紙牌屋》做比喻,強調中國反腐行動不是「政治鬥爭」。講到對不同文化和文明需要深入了解時,他提到了自己喜愛的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
  • 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實現美麗中國願景
    作者: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永勝  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2019年第3期發表的署名文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站在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高度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實踐問題
  • 吳敏燕 | 習近平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邏輯理路
    譬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和澳門大學學生座談時提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在會見「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外方代表時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 傳統文化是獨特戰略資源——《習近平時代》選載
    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談及編纂這本書的緣起時說,習近平用典,「常常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激活優秀傳統文化,賦予鮮活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不僅是在表述中用典,習近平更是在治國理政的框架構設中,將傳統文化精華作為重要思想源泉。「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特徵論析
    不斷拓展的文化歷程是一個不斷普及思想並達到精神「祛魅」的過程,文化成了頌揚人生、表達激情和展示魅力的工具,它因張揚自由精神和創新精神而變得瑰麗多姿。這是人類社會積累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徑。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論述及實踐,順應人類文明發展大勢,始終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他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與戰略意義
    【摘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美麗中國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精神,不斷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 用中國話語體系抒發為民情懷——《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
    節目中所講的道理,在當代依然能夠解決現實問題,並且在重溫習近平總書記所引用典籍的過程中,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新思考,還可能挖掘出之前被忽略的新內涵。  最後是理與情的關係。講大道理容易使人有距離感,只有尋找到人們情感中的共鳴之處,才能使思想真正入耳入腦入心。習近平總書記的眾多論述體現出深沉的為國為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