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家長為孩子拼「學區房」,一線城市的家長們最為突出。上海屋主牛寶媽也是一樣,剛裝修完自己居住的家沒兩年,為了孩子讀書又在市中心入手了一套內面積23㎡的小破舊花園洋房。本著「房子再小,生活也要精緻的家居理念」,也為了一家三口人能夠居住得更舒適,房屋改造——勢在必行!女主一位美學家,對美有著較高的審美能力,在裝修方便走了一條「不同尋常路」,她堅持自己設計她家的這套小宅,完工顏值很驚豔!
房子位於市中心的一處類似於弄堂內,左右前後也沒有什麼高層建築,全部是小矮樓。房子長7米,寬3.4米的長方形,進門是廚房,右邊緊貼迷你衛生間,一間臥室;由於是巷子底部,所以門前也被屋主利用了起來。
入戶門的位置屬於比較偏僻的小角落內,一扇木柵欄門給家門前提升了亮點,人還在巷口就能看見這扇原木色的柵欄門;原木色自帶自然元素與豬幹紅文化磚結合,充滿自然又復古的高級感。
整個門廳見面較窄,牆面上用木板花架結合綠植點綴;儘管地面木板與柵欄門都做了防水處理,屋主依然在頂端安裝了夾膠玻璃遮擋,可遮雨可乘涼,即使家人不在家時,門牆晾曬的衣服也不會被雨淋溼,柵欄門的通透感也讓視覺空間顯寬敞。
夏天,一把老竹椅,坐在門前扇蒲輕揮,日子過得簡單又愜意!
老房子沒有天然氣,因此燒菜做飯只能用電;不過相對於她家這個緊湊的廚房反而是好事,電磁不用時可以收進櫃內,切配菜時空間更寬敞。
廚房一角,老榆木吧檯作為廚房導菜臺,老榆木在晶鋼板櫃門的襯託下有著美式風格的極簡與溫馨,晶鋼板不僅不易沾油汙,也讓整體更明亮。
衛生間雖小,考慮到一家三口能使用更方便,利用廚房右邊,冰箱對面一角設為洗漱區。壁櫃結合四個貼牆收納盒,讓洗漱用品整齊不凌亂。
馬桶區對面是淋浴房,白色牆磚利用白色浴簾隔斷,面積雖緊湊,視覺乾淨清爽。
廚房與起居室之間做了一扇移門隔斷,兼容了美觀性與實用性,隔離油煙的同時,黑色烤漆邊框顏值真的很高。
左邊一扇小門,出去還有一個小天井,頂天立地的書架給冰箱遮醜的同時,也給生活帶來了便利性;空閒窗前小坐,順手一本書,給自己充充電。
沙發的對面牆壁,整面牆的黑板漆;女主是美學家,孩子雖然讀小學,也在潛移默化中練就了一手好的繪畫功底,這面黑板牆成了全屋最靚麗的風景線。
塗畫可以釋放孩子的天性,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其實,不管家長有沒有繪畫功底,喜歡塗塗畫畫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尤其是還在探索成長期的小寶寶。為其擔心牆面畫髒去制止,不如寬容的「成全」,如果房子已裝好,也可以利用黑板牆貼代替黑板牆,牆貼如同壁紙,安裝更簡單,使用功能卻相同。
不僅孩子的畫美,女主的字也很美!
層高2.8米,面積有限,孩子需要學習空間,一家三口需要用餐空間。於是向地借了40公分,將空間一分為二,樓下2米,樓上1.1米。樓下四張長方形書桌拼接成U字型,書房餐廳二合一,樓上閣樓是休息睡覺的床。
因床下向地「借」空間的緣故,邊上自然形成了榻榻米地臺,這塊區域地下安裝了地暖,所以這個空間雖然略緊湊,冬暖夏涼很舒適。
由於屋主其它地方還有房子,衣服滿足日常即可,樓梯間下設計成衣櫃,用布簾遮擋,不佔空間又遮灰。
閣樓上打通鋪,這裡是一家三口的臥室,書架代替防護欄,床頭溫馨的壁燈,一家三口睡前人手一本書,家長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竹簾隔斷遮光通風又不會太暗,多了一份神秘性與趣味性。
結語:她家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我佩服屋主為孩子住進「老破小」的勇氣,也羨慕屋主的設計天賦與審美能力,房子雖小,全屋各個細節設計超級棒,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