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不少市民向都市報社區聯絡站反映他們遇到的事關家裝的麻煩事,並諮詢此類糾紛該如何維權。
麻煩事一:裝修延期
王先生在海湖新區找了一家裝修公司,當時與裝修公司籤訂的房屋裝修合同中明確約定,裝修公司必須在兩個月內完工交房,否則應按標準支付違約金,如今已經過去了5個月,裝修還沒完工。
王先生的兒子將在今年5月結婚,後來王先生要求裝修公司承擔未按期交付的違約金,被裝修公司拒絕,他想知道自己該如何維權。
麻煩事二:鋼架吊頂變木龍骨吊頂
2015年9月,文女士與一家裝修公司籤訂了一份房屋裝修合同,雙方約定用於頂梁牆壁的裝修材質為鋼架。後來文女士發現裝修公司所用材質為木龍骨,和之前她看中的吊頂存在很大差異,但裝修工人已將吊頂安裝好了,她要求裝修公司賠償並重新發貨,但被該裝修公司拒絕,其理由是,使用的替代品並沒有影響外觀和使用,也是同一家裝修公司的。文女士想知道自己該如何維權。
業內裝修公司
從事室內裝修行業20年的張純民
裝修出現質量問題的,按照裝修行業內部的行規,可以找包工頭、裝修公司的負責人員、裝修公司的客服部門投訴,一定要履行合同,不能隨意更改合同中的內容,如果要更改也要得到客戶的同意並籤字,像文女士這樣的情況,她可以重新找外面的人做,讓裝修公司付錢。
負責任的裝修公司,都很重視口碑和行業信譽,公司一定會給客戶賠付,如果消費者投訴,一定會責令相關負責人及時解決。如果裝修公司採取拖延,甚至不處理的態度,消費者就要找消協投訴。
張純民提醒市民,在裝修開始就要慎重小心,了解經常在裝修中出現的問題,掌握相關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規,選擇信譽度高的裝修公司,多諮詢各種裝修中的問題,注意各種細節中的事項,降低家裝過程中產生糾紛的可能性。
消費者協會
城中區消協秘書長王燕玲
消費者遭遇到行業糾紛時,可以找消協投訴、調解,裝修問題也同樣如此。
王燕玲給市民提出了4點建議:1.消費者在與裝修公司籤訂合同時,對合同中涉及的裝修材質、品牌、價格等一定要事先約定清楚;2.如果雙方要更改合同中裝修的材質、品牌,一定要重新籤訂一份補充協議;3.對於裝修的截止時間,雙方一定要在合同中寫清楚各自違約後所承擔的責任;4.消費者一定不要盲目籤訂合同,應該貨比三家,完全拿定主意後,認真翻看合同條款再籤訂合同。
法律途徑
青海海源律師事務所律師哈成堂
當採用各種方法都無法維護自身權益時,市民就只能根據合同內容採取法律方式,要求裝修公司對侵權行為予以賠償違約金。
另外,哈成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時,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哈成堂提醒市民,合同內容越細化越能在裝修房子產生糾紛時保護自己,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季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