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成長?劉同語錄中說得得真好,讓人對成長有了新的認知!

2021-01-10 啟路文學

什麼才是成長?在沒有讀劉同的語錄前,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回答。成長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只知道愛玩,上學之後,再想小時候那樣去玩,都感覺不好意思,會先做完作業,經過父母允許之後再去玩。

成長就是我們什麼時候感到再做小時候一些事,會感到很醜人,就是成長。我們長大後,不會再去滾草坪玩,也不會去玩泥巴,玩沙子。這就是一種很明顯的成長。等我們步入社會,都開始不向父母要一分錢,這也是一種成長,學會了責任和擔當,學會了要靠自己養活自己。

成長就是我們談了一場失敗的戀愛後,走出了陰影,笑著迎接朝陽,繼續活得陽光,不畏悲傷。這就是在悲傷中成長了自己,不再為感情所困,不在傷心,不再留戀。拿得起,放得下。

成長就是我們結婚後,知道挑起一個家庭的擔子,知道節約錢為了這個家的未來,為了孩子。可以說成長無時不刻都在伴隨著我們,成長不是說長大後,成年了,成大人了,就不會再成長,成長是一輩子的事。

成長無止境,是活到老,成長到老。有些成長是刻骨銘心的,有些成長是很微不足道的,但都是因為這些一點一滴的成長,才有了現如今的我們。有時候成長也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過分早熟,明白事理太早,太早就失去了快樂的童年。

或是過早懂得了談戀愛,過早就失去了初戀,很多人在小學就開始談戀愛,那個時候,自己都不懂什麼是愛,怎麼能把戀愛談好。也只有恰逢其時的成長是最好的。我們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曾經不懂得,在歲月長河中,突然幾年後就懂得了。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也不知道什麼是成長,我們不妨一起來第一下劉同的一段語錄,這段語錄,就道出了什麼才是成長,讓人對成長有了新的認知,文字如下:

成長有一瞬間給我的感覺就是,並不是學會了避開危險,而是學會了不怕疼痛。——劉同#劉同語錄#

讀完劉同的語錄,相信很多人都比較認同的,成長真的是一種堅強的過程,最後學會了不怕痛,就如山坡滾下來的石子一樣,都變圓了。並不是為了避開危險,危險有時候往往是逆境重生 ,能讓人浴火重生。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劉同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記得蘇芩有一段語錄,也說得很好!

蘇芩說,「成長意味著接受一些你不想要的東西。成熟則是,那些不想要的,最終漸漸變成了習慣。在改變生活的過程中,我們慢慢被生活改變。小孩子總是各有各的特色,年齡越長人卻越相似。衰老,是一個好奇心逐漸喪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要一直成長,但不能徹底成熟。你對生活有好奇,生活才會對你有興趣。」

其實蘇芩這段語錄中有一點跟我們上班分析的相似,就是成長無止境,人生要一直成長,但不能徹底成熟,誰也做不到徹底成熟,認為自己徹底成熟的人,不過是驕傲自滿罷了。

如果你現在一直在接受一些你不想要的東西,說明你在成長,就好比做著自己不喜歡做的工作,或是接受了一些不想要的現實,比如三十歲了依舊單身。而成熟就是我們習慣了做不喜歡做的工作,沒有了情緒,成長的時候,可能還有情緒,很排斥自己不喜歡做的工作,成熟則是接受,則是習慣。

人真的要時刻保持懷疑的心態,以及好奇的心態,那樣就會一直對生活感興趣,生活也會對他感興趣,這樣下來,就會活得有意義,就會一直在成長,就會變得很有智慧,生活充滿樂趣。

饒雪漫說過,「別杞人憂天,歸根到底成長是一種幸福。」

成長真的是一種幸福,因為在成長中,我們得到了肯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報與結果。就好比我們雖然經歷了一場失敗的愛情,但我們在愛情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甚至領悟了一些道理,這些經歷是用金錢買不來的。

如果成長可以用金錢買來,那麼有錢人的成長是我們無法去比的。好在成長都需要自己去經歷,金錢買不到,也特顯得成長的意義非凡。更何況成長過後的我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這便是一種幸福。

有些事情,有些道理,別人怎麼說,畢竟是別人說得,我們不親自去經歷一番,不去嘗試一下,就無法體悟,也只有經歷了,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就好比小時候媽媽說開水很燙,叫我們不要碰。

我們卻好奇,到底有多燙,然後去碰了才知道。這就是上面蘇芩的語錄所說的成長,要一直好奇下去,才會一直在成長。哪天好奇不再擁有了,生活也對我們失去好奇心,我們就再難成長了。

不過說到底,大多數人的成長給自己的感覺,就是自己變得承受力更強大了,就如劉同所言,變得不怕痛,不怕傷害,不怕困難和挫折了。

所以說什麼才是成長?劉同語錄中說得得真好,讓人對成長有了新的認知!

一個人只要有這個特性,往往就能成功,林語堂的語錄說得很明白!

喜歡把錢存進銀行為將來買房的人,讀完林毅夫的語錄,你會很後悔

為什麼很多男人都喜新厭舊?林夕的一段語錄,道出了真實的原因!

列寧將奴才看得很透徹的語錄,揭露了奴才的真面目,警醒世人!

相關焦點

  • 關於「複利成長」的新認知
    #今天學到了什麼# 之前在我在公眾號「盛言夏語」曾寫過一篇文章,闡釋複利在個人成長當中的應用。 之前我的認知是:一個人只要每天進步1%,一年下來的時間雖然不一定有37倍,但肯定不是簡單的1%×365=3.65倍。
  • 龍應臺將幸福看得很透的語錄,簡單幾句話,卻讓很多人感到很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歷朝歷代的人都有討論過,更何況幸福就是人人都想要去追求的,只不過歷朝歷代人所認為的幸福,可能都不一樣。就像古代人所認為的幸福,可能都是找一位心愛的人,尋一好山好水,過上神仙眷侶般的日子,與世無爭。而現如今,這樣的神仙眷屬般的日子,顯然已經不現實了。
  • 寫作文好方法,六年級上冊作文:《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作文文題:種子因為有了雨露的滋潤,才能長出充滿活力的新芽;鳥兒因為得到大樹的蔭庇,才得以羽翼漸豐,飛翔於天際之上。成長路上,有哪些人、事、場景讓你的生命變得更美好的?請以《成長路上,有你真好》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50字的作文,分享你的成長故事。
  • 2014年湖北黃岡中考滿分作文:成長路上,有你真好/父親的白髮
    題一: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要求:①結合個人生活經歷,選取真實的生活片斷,寫一篇600字以上的記敘文;②文章敘事清楚,結構完整,內容充實;③恰當運用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寫出真情實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和人名。   題二: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作文。
  • 2018中考滿分作文:成長路上,有你真好900字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由稚嫩走向了成熟,在成長的路上,母親始終陪伴著我,有母親的呵護,一切真好。幼年——撥浪鼓門前的梧桐樹苗長起來了,我好奇地望著它,你的媽媽也不在家嗎?幼年的我,正百無聊賴地坐在客廳地板上,眼巴巴地盯著牆上的時鐘,盼望著媽媽快點下班。就這樣等啊,等啊,那一刻的我,就像熱水中的魚兒,每一秒都是煎熬。「咔嚓!」
  • 戰役日記:生命的成長需要積累才有厚度
    今日份成長:練字、看書、讀書,靜心!每一次練字都是抱著修身養性的態度,想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因著這個目的,也是煩躁的時候才會想到要練字。事實上,這個態度並不能練好字,也無法靜心。剛握住筆的那一刻,感覺自己好像都不會寫字了,心裡還想著為什麼我還是很煩,為什麼連字也寫不好了。
  • 父親節優秀作文賞析:成長路上有你真好500字
    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父母的愛,情深似海,輕盈像煙,恩重如山……     ——題記     候鳥感恩樹林,因為樹林讓它棲息;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翱翔;魚兒感恩河流,因為河流讓它暢遊;我們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
  • 傅盛:認知升級之後,如何持續不斷地成長?
    我聽後很感動,因為很多人說我不好好努力創業,寫什麼文章。我覺得創業是一件孤獨、辛苦甚至痛苦的事情,如果我在其中有一點點自己的感悟,能夠分享出來,這是對別人和對同行都有益的事。這才是成長。 只有把自己假定為50分,才能成長為60分、70分、90分,永遠沒有到100分的時候。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到了100分,你就沒有自我進化的可能性,也就會失去目標感。
  • 談成長:別滿足於漸進,你要突飛猛進地成長!
    最好的成長,可能應該是一種躍遷,或者說升級,或者說是登堂入室。 這就不是在一個平面上一個維度上的線性成長,而是立體的有高度的非線性提升。 就是說明,僅僅是勤奮和努力是不行的,必須改變認知,讓自己對於以前的自己有突破,也才能有突變,然後才能獲得突飛猛進的成長。
  • 解鎖成長底層密碼 2019有書「成長的力量」四周年慶典
    淺海說:在人生上,有書是一個救贖者、一個轉折點;在事業上,有書對我來說,是一所大學。書友的成長,都是在回答「唯有讓每個人充分發展」才是平臺讓用戶「從一而終」的不二法則。目前有書平臺共擁有用戶5000萬,他們與有書平臺一起成長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我價值。
  • 《認知覺醒》:成功無需拼意志力,最頂級的成長其實是「憑感覺」
    印象很深的是,她在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觀點: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醒著的睡著的人」。對自己不了解,對生活沒主張,對命運無選擇,大多人沿著求學-工作-婚戀的路線不斷前進,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最終會成為什麼樣子。這也是作者曾經的生活狀態。
  • 《終身成長》中的認知突破:只有勇於改變的人,才能擁有開掛人生
    什麼是成功?他認為許多人錯誤地把成功看做結果,實際上成功是一種狀態。要想保證持久的成功,就要讓大腦保持成長的狀態,保持一種對成功激情的狀態。人與人之間差距是如何而來呢?為什麼有些人做事情特別容易成功,而有些人總是事與願違呢?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 《心智突圍》:人生的成長地圖,讓你成為優秀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環境、經歷、閱歷以及認知構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讓自己成為優秀的人,需要改變自我,顛覆固有心智模式,建立全新認知模式,重新定位自我,構建適合自己,適應環境的心境模式。認知的過程就是學習和內化知識的過程,認知優化就需要大腦不斷的學習和訓練。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裡面打破是生命!自我學習能力才是認知優化的關鍵能力。1、 學習的本質——觸達與重複,我們不停的學習新事物,接收新的資訊,無數的信息湧入腦海,這些信息如果不加以處理,不重複記憶,很快就會被遺忘。
  • 書單| 認知行為治療專題:學習與成長
    個人成長·深度提高認知行為治療師的個人成長自我實踐與自我反思工作手冊(英)James Bennett-Levy 等著劉競 主譯正人者先正身,助人者先自助 日復一日,經年累月地與各種來訪者一起工作,能帶給治療師超於其他職業的滿足感和價值感
  • 個人成長與思維升級——《學會成長:爆發式成長25個思維模型》
    有一天他們在廬山開會,陳睿跟傅盛說:「我突然覺得我的成就不在於我做的產品有很多用戶在用,而是有人願意為我的產品鼓掌,即使我做的產品只有一個用戶為我鼓掌,我也覺得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陳睿說,他在成就感方面跟傅盛不一樣。傅盛喜歡贏,勝利能讓他非常開心,但陳睿沒那麼喜歡贏。想明白自己最終想要什麼後,陳睿離開獵豹,去做B站了。
  • 成長一定要經歷挫折嗎?挫折是人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
    挫折,是指人們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因客觀或主觀的原因而遇到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或幹擾,動機不能實現,需求不能滿足時的情緒體驗。或者從心理上來看,人有動機的行為想達到一定的目標,但是在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碰到了困難,遇到了障礙,人就會有一些心理上、生理上的必然的情緒反應,產生各種各樣的行為,會給人帶來實質性傷害,表現為失望、痛苦、沮喪不安等。
  • 初一作文: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讓我迷途知返;有你真好,讓我明理知事;有你真好,讓我腳踏實地。和母親在電話中草草應付幾句就掛了電話,我便全神投入到一個個精彩刺激的活動中了。天色昏黃之中又見陰沉,而手中的紙牌遊戲仍拉著我和同學們不放。窗外烏雲密布,可是我們全無要走的心。終於,在我們同學家長的頻繁催促下,我們準備收拾東西走人。我是家裡學校最遠的一個,而在我們出門時,天空中早已下起了雨。
  • 終身學習,解鎖成長底層密碼 ——2019有書「成長的力量」四周年慶典
    淺海說:在人生上,有書是一個救贖者、一個轉折點;在事業上,有書對我來說,是一所大學。書友的成長,都是在回答「唯有讓每個人充分發展」才是平臺讓用戶「從一而終」的不二法則。目前有書平臺共擁有用戶5000萬,他們與有書平臺一起成長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我價值。
  • 愛的釐米:一個人的成長,為什麼要說成是「洗白」
    《愛的釐米》告訴我們,成長不止局限於孩子,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可能隨著認知的轉變而成長。在這部劇裡,有三個人讓人不是那麼喜歡,一個是「啃老族」的關震雷,一個是「重男輕女」的關永年,一個是「侵入式母愛」的代表徐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