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相機與相機之間在靜態畫質上的差距已經變得微乎其微,今年各家發布的幾個新相機幾乎都是走輕量化路線,而且把視頻都當做了重點宣傳的部分,這也導致許多攝影愛好者開始轉行搞起了視頻。
不得不說,拍視頻和拍照片不同,更加看重前期過程,而視頻的前期除了服化造燈以外,還需要一系列的設備來保持畫面的穩定。雖然各相機廠家都開始在機內使用防抖部件以及增加電子防抖功能,雖然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面對大幅度的運動的時候,你就需要一個穩定器了。
相機穩定器經過幾年的發展,大浪淘沙,基本上就剩了那麼幾家還在繼續做消費級產品的品牌,飛宇就是其中之一,最近飛宇最近發布了一個面向入門用戶的千元級別的穩定器,首發只要999.對於一些想嘗試穩定器拍攝視頻但是又怕自己三分鐘熱血的人來說,這個穩定器對他們的吸引就非常大了。
老樣子,開箱簡單說。
這隻穩定器在外觀上與正常穩定器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採用的「魚竿」式,隨機附送三角架底座,快裝板,充電線和控制線也是一大堆,增高底座螺絲啥的一個也不少,最難能可貴的是隨機附贈了一個六角螺絲刀。
不過相比於其他家的穩定器都標配一個外出箱,飛宇只有一個包裝盒子,在外帶上上略有不便,
採用了市面上主流的三軸鎖死和刻度輔助,方便快速調平。
快裝板使用了一個普通的一字型快裝板,沒有使用手擰螺絲,但是可以靠附贈的六角扳手來上緊。安裝調平和我之前的穩定器不大一樣,參考了一下說明手冊,上手配平不難,由於我平時不使用盜夢空間模式,所以只需要配型三個軸即可,如果使用盜夢空間模式,還需要把穩定器水平,然後去配平航向軸。
相比於手機穩定器電機力度冗餘,配平基本都是大力出奇蹟,相機的配平就要複雜一些,如果不能良好的配平,會導致點擊過熱,斷電保護。
筆者第一臺穩定器是魔爪AC,當時使用的時候一頭霧水,什麼航向跟隨,俯仰跟隨,全鎖定只能靠單擊,雙擊,三連擊來切換,對於新手極其不友好,再後來用的幾款穩定器加上了屏幕,但是切換模式還是需要組合按鍵。飛宇AK2000C採用了觸控螢幕,「那裡不會點哪裡」,一共五個屏的參數可以調節,直接橫向滑動,點擊就行了。
觸控屏這個對於新手來說,非常友好,我一直都說,穩定器不要貿然的就去租,不要以為有了穩定器就能拍出好視頻.之前,有一個學校想拍一段MV,學生會幹事自己租了一個如影S想配合學校的相機就給拍了,結果穩定器到了發現不會用,時間又催的緊,於是找到了,讓我來幫忙拍的。
如果她當時用的是這臺AK2000C的話,可能就沒我什麼事了,他自己就給拍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4411N7fS?from=search&seid=14953543648861921724
購買穩定器比較看重的一點就是自重和承重,許多新手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於是單純追求承重大的穩定器,而忽略了產品的自重。飛宇這個穩定器在重量上實打實的只有1公斤左右,在和其他同級別的競品的比較下,屬於平均水平。
承重方面單看2.2KG的承重不算大,但是在安裝空間上設計的非常充裕,筆者最大的鏡頭是原廠1680和唯卓85,可以完美適配,在適配列表裡我看到諸如1655F2.8這種鏡頭也是可以適配的。索尼佳能尼康松下都可以進行適配,有些機型還可以控制快門和ISO,非常的方便。
穩定器發展了這麼多年,穩定效果就好比電話的通話音質一樣,早就不是各家宣傳重點,因為算法已經趨於成熟,拉不開差距了。即便這樣,我仍然想要把穩定效果發出來,因為我覺我不發出來,對不起我那天下午被文字咬的二十多個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a4y1j7kM/
相機穩定器不比手機穩定器,連接APP之後能做的事情有限,大多就是升級系統和遙控之類的,就不一一演示了。
最後講一下我覺得還能改進的地方。
因為是面向新手的穩定器,主打性價比,所以沒有配備跟焦輪,所以自動對焦不好的單眼相機就不適合使用。然後由於俯仰軸和橫滾軸都有限位,所以只能在軸左側安裝,擋住了相機右側,按照一般相機的設計習慣,右側是手柄和SD卡的位置,左側是各種接口的位置,跟拍婚禮需要頻發插拔卡和換電池的用戶用起來會有一點麻煩,影響拍攝效率。最後就是沒有配備外出箱,在外出的時候可以選擇鎖死三軸然後放到背包裡進行攜帶。如果使用頻率比較高,還是有點不方便的。
不過跟我之前的XT30評測一樣,畢竟是定位入門級別用戶,除了外形設計略有縮水以外,在機身性能以及操控上都是想著AK2000S看齊的,並沒有因為定位入門而簡配,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放眼整個市場,在1000元以下這個價位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對手。而對於其他品牌老款的二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稍微多花一點的價格就可以買到有全新有保修性能不錯的穩定器,二手穩定器的價值被進一步壓榨。
目前,各穩定器廠家都在大力推廣普及入門型的器材,就如當年尼康佳能發布入門級全畫幅一樣,飛宇AK2000C首先在千元以下的價位打響了第一槍,率先搶佔了這個級別的市場,對其他廠家造成了降維打擊,雖然2020年已過去3/4,但穩定器市場的大戲才剛剛開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