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新家裝修的幾種方式:
(1)自己買建材,找親朋友好友或者馬路遊擊隊裝修
採用這種方式的業主,大多都是時間比較寬裕,又不怕吃苦受累的,其好處就是買的東西都是自己選的,心理上放心。至於花錢多少,買的建材質量如何,因人而已,預算充足的買的東西可能就會好些,錢不多的可能就會湊合,所以沒有可比性。
對裝修不了解的業主,建議不要採用這種方式來裝修,先不說找的人,無論是親戚、朋友或者介紹的熟人,甚至是馬路遊擊隊會不會坑業主,就說業主自己能不能做好如下幾件事:
1、找人之前,業主有沒有做足工課:了解整個裝修過程及施工順序?
2、有沒有去現場看過對方的施工或已完成的案例,對對方的施工工藝和責任心有個初步的預估?
3、自己懂不懂量房?(不要單方面認為量房是最簡單的事情:就是拿個捲尺橫豎量就可以了。不專業的做法就是這麼簡單操作的。一旦你所有的硬裝工程都結束,軟裝開始進場的時候,突然發現放衣櫃的那面牆上下不齊,縫隙很大,這個問題令人頭痛。是對方給挖的坑嗎?顯然不是,是自己給自己挖的坑嗎?顯然也不是。如果出現牆面上下不齊,這是開發商找的工人施工不負責導致的。如果業主裝修時自己不懂量房以及找的人不專業,這個問題就會一直順延到軟裝放衣櫃的時候才被發現,但此時發現已晚,要麼將就,要麼把原先的工程打掉重新返工。)
4、有沒有找專業的人出確定改動之後的平面圖和效果圖?這是業主買各種建材的款式和顏色的指南針,如果沒有效果圖,後期買材料全憑自己喜好買,可能很多東西買回來裝了之後就後悔。
5、即便業主有充足的時間網購或去建材市場,能了解每種建材的品質和價格並挑選到心儀和價格又合適的產品嗎?瓷磚差不多有1000多個品牌,地板差不多有幾千個品牌,這裡面還有產品分類,地磚分通體和拋釉,地板分實木和強化等等,想選擇合適的,就得聽導購員的介紹和引導。還有門、櫥櫃、馬桶、花灑、油漆等等,可能只有等入住使用過了之後才能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但那個時候還再花錢更換嗎?
6、如何有效防止建材浪費?不要認為有自己盯著就不會發生建材浪費的事情。舉個例子,切割地磚時把一塊磚切壞了,需要你再買一塊,你買不買?安裝門的時候,把已貼的磚振掉了,磚摔壞了,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因為建材都是你買的,在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浪費材料的事情,你是制止呢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好像很難把控,這中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也只有業主和對方知道。
7、如果施工出現質量上的問題,你能有效解決嗎?如果工人和你扯皮,把責任推給你,說是你買的東西不好導致的,如何解決?例如,磚鋪好了,沒有保護好,磚面被刮花了,很難看,或者某個磚角被碰碎了等等,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8、如何有效處理防水問題,避免以後因防水不當導致鄰裡糾紛?(因為你不專業,對方也不專業,防水上出問題的概率是很大的。一旦後期防水出了問題,出於人道主義,你不能置之不理,影響樓下鄰居的日常生活,你必須得處理。這又得分情況:一種情況是你能找到之前的施工方,但這種情況下,多數是二次才能解決,第一次免費處理,第二次是收費處理,總之你得再花錢。另一種情況,你找不到之前的施工方了,這是最常見的事情,這就需要你重新找施工方,就得額外花錢,而且還不一定處理的完美。)
如果業主能很好的處理以上8件事,自己裝就是很好的選擇,至少能節省中間的服務費。就好比吃飯,如果自己會做飯,還是自己買菜回家燒,同等條件下肯定比去外面吃要便宜還衛生,但如果自己不會燒菜,也只能去外面買著吃,就要給飯店服務費。燒菜是剛需,是一輩子的事,必須學,但裝修可能是10幾年才有一次,還是把裝修交給更專業的人士去做會更好些。
(2找裝修公司裝修
對於家裝預算幾萬,甚至更多的話,相對地講,找一家裝修公司會比較穩妥點,畢竟裝修公司和馬路遊擊隊比,前者更加專業,也相對安全和靠譜很多。
但家裝行業一方面由於市場大,入行門檻低,導致競爭慘烈無序,另一方面家裝行業一直是負面事情層出不窮,逐步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狀。裝修公司賭的是業主這輩子就裝修一次,能騙就騙,從業主找他們量房就開始設套,想盡一切辦法讓業主入套,很多業主就是這麼受騙的。因為在幾千家裝修公司中,業主是無法區分哪家是靠譜的,哪家是劣跡斑斑的口碑很差的?想找到靠譜的負責的裝修公司全憑靠自己的運氣。
在這樣一種市場環境下,業主自己找裝修公司裝修的話,大致又細分為三類,第一類業主,例如是高端住宅、豪宅、別墅等,不在意裝修費用花多少,在意的是工程質量,他們往往信不過小的裝修公司或者馬路遊擊隊隊,而是找大的裝修公司,案例多,口碑好;第二類,自己買幾個主材部分,其它的都交給裝修公司,這在行業裡稱為半包。這裡的前提,還是要業主先解決如何找到靠譜的,負責任的裝修公司的問題。第三類業主就是事實在意價格,表面在意工程質量,誰家給的價格便宜就選誰,XXX元拎包入駐;XXX元/平米全包等,更會讓他們心動不已,至於建材環保,整個新家裝修的費用是4萬或5萬,在目前市場的行情下,到底能裝成什麼樣,不去深究,反正最後看起來不錯,能住就成,而裝成之後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有沒有不好的影響,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一旦裝修過程中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業主又會把抱怨和憤怒直接給了整個裝修公司這個行業。找網際網路裝修公司裝修也是一樣會遇到這個問題。
(3)找網際網路裝修平臺裝修
基於業主找工人裝修或者找裝修公司裝修有著這樣那樣不可預知的問題,事實上家裝行業天然需要第三方平臺,同時也是基於人性使然:日常買菜還貨比三家,而對於家庭裝修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更需要找三家靠譜的裝修公司進行比較才放心。
網際網路裝修平臺的出現,一方面是技術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畢竟裝修行業這麼多年的發展歷程:業主苦裝修公司久也。網際網路裝修平臺的出現,早幾年剛出現的時候,的確給眾多業主帶來了方便:資源整合和信息透明,但是現在為什麼裝修平臺的負面事情也層出不窮和口碑也越來越不好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裝修平臺違背了初心,在複雜的裝修這件事上,已經把問題和矛盾又甩給了業主,而自己僅僅是充當了信息撮合。
其中有一家大的網際網路裝修平臺是這樣的運營邏輯:1、只要給錢,裝修公司就可以入駐,而且還按照給錢的多少分階梯享有不同的權益。(這裡就隱藏著一個風險:也會有口碑差的裝修公司交錢入駐。)2、當業主來到他們的官網了解裝修方面的信息,希望得到裝修方面支持的時候,平臺推薦三家裝修公司給業主免費量房,免費報價等基礎服務。(這裡面又隱藏著二個風險:一是推薦哪三家是平臺說了算。這中間是否就又貓膩:誰私下和我關係好,就推薦哪家過去?另外一個風險:因為是交錢入駐,而且根據交的錢多錢少,裝修公司獲得的權益不同。也就是說推薦的裝修公司中也會有差的,這對業主來說才是最大的一個風險。)3、平臺推薦三家裝修公司之後,至於業主選中哪一家,並和這家以什麼條件籤約,一直到籤約之後平臺才知道和參與的。那麼這個交易的過程和業主自己找裝修公司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這中間的貓膩和陷阱,業主一樣會遇到,這自然會帶到施工過程中,由此也一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根據籤約的三方協議,平臺是無法參與解決的。因為平臺此時的角色是既做裁判又做球員,根本無法執行下去。過去的實際案例大多都是平臺和裝修公司之間扯皮推諉,最終業主也只能委曲求全了事,畢竟錢已經支付給平臺,自己已無能為力。
另外一家大的裝修平臺,之前的運營方式和上一家是一樣的,即裝修公司交錢入駐。現在他們改了,他們採用的是區域總代理制度,把快消品的運營方式搬到了裝修領域,即在某個省某個城市,實行區域總代理,誰家給的錢多,就由誰來代理。大家了解了吧,事實上實行區域總代理產生的問題比他家之前的運營模式更多。因為代理商是裝修公司,只是更換了代理這個身份,實質上換湯不換藥。業主原本寄希望於平臺能比裝修公司更好,現在繞了一圈又回到線下傳統裝修公司了,既然這樣,業主為什麼要多此一舉通過這家平臺找裝修公司呢?
其他裝修平臺大多都是臨摹和學習這兩家,其事實並沒有改變什麼,這也是越來越多的業主對網際網路裝修平臺也不相信的原因所在。
但平臺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解決家裝行業問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