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合力將海南農產品打造成精品

2020-12-14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傅人意 實習生 林美餘

  海南澄邁無核荔枝和澳大利亞的Calypso芒果,開啟了純鮮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海南農業合作交流的大門。

  純鮮美農業公司是澳大利亞璞樂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今年9月落戶海口。「去年,我們純鮮美從海南運出3000斤澄邁陸僑無核荔枝到澳大利亞,3天就賣光了。」12月13日,澳大利亞璞樂農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郭威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海南農產品優質,隨著「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入推進,中澳農業合作交流越來越頻繁,公司與海南的農業合作空間廣闊。

  「一帶一路」建設正促進雙方農產品引種交流。今年5月19日,純鮮美和海南陸僑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海南無核荔枝引種到澳大利亞以及將澳大利亞專利品種Calypso芒果引種到海南。

  在2018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一帶一路」國際館內,純鮮美展出小西蘭花、Calypso芒果、藍莓、水培西紅柿、水果小甜椒等公司專利品種以及一些澳大利亞紅酒、保健品等,吸引眾多市民前來參展。

  「這些都是即將在海南種植的優質專利品種,之所以在冬交會展出,目的是提高產品認知度。」郭威說,希望藉助冬交會平臺找到種植戶,將澳大利亞整套種植標準、農產品安全標準移植到海南。

  深加工一直是海南農業發展的一個短板。冬交會前,我省部分龍頭企業代表到澳大利亞璞樂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考察,對當地企業農產品的粗加工和深加工有了新的認識——該公司將水果進行一二三級分級,三級水果次品將進行粗加工和深加工,比如做成鮮切的可攜式水果盒、披薩餅上層的水果醬料或製作成果醬等。

  當了解到海南農產品有時會出現滯銷的消息時,郭威建議:「如果能把公司的冷鏈和深加工機器、技術引進海南,或將能改變這種現狀。」 接下來,純美鮮還將與海南中部(瓊中)綠色產業園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開發熱帶水果科研基地,建立長期的生產鏈條。在設施農業建設、技術研發和規模化推廣等方面相互提供指導、支持,共同建設高標準的熱帶水果示範種植基地,進一步推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熱帶水果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我們希望中澳雙方的農業合作交流釋放出更多的政策紅利。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助推下,我們期待有更多的政策幫助外商投資落戶,期待雙方合力把海南農產品打造成精品,讓海南農產品成為一種走出國門的知名品牌!」郭威說。

  (本報海口12月13日訊)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大米盼飄香
    海南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在水稻種植上,海南有不少值得驕傲的地方,如熱帶氣候條件適宜水稻等農作物的全年生長,野生稻資源豐富而珍貴,有利於水稻品種研發等,但是由於對本地水稻的品種研發滯後等原因,我省種植的優質稻較少,水稻生產的經濟效益也很低,水稻田撂荒的情況近年來逐年增多。而從市場上的情況看,海南大米產量少,品種不豐富,售價也普遍頗低,主要供應中低端市場。
  • 海南日報數字報-「願海南與花蓮常來常往」
    在這一濃鬱的懷舊氛圍下,臺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接受了海南日報記者專訪。連日來,帶著攜手前行的心願,傅崐萁偕同花蓮縣議長賴進坤,率縣政府一級主管及縣議會團隊一行40餘人來我省參訪,學習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規劃及推廣經驗。  「走在『1942民國街』上,我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的中國。」傅崐萁認為此次到海南可謂不虛此行,他希望類似馮小剛電影公社的觀光旅遊可以在臺灣落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城市推介 名利雙收
    短短3天展會,澄邁將富硒、長壽、碧海、藍天等美好形象留在了中原大地,並成功帶回一批旅遊房地產意向客戶,可謂名利雙收。  借展辦展挺進中原  鄭州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已成為中部地區的特大型都會和主要經濟中心之一、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但鄭州秋冬季節空氣品質較差,多霧霾。
  • 海南日報數字報-片片白沙綠 芳香溢瓊島
    作為一個享譽海南的品牌,白沙綠茶濃鬱茶香的背後,是70萬年前隕石碰撞地球的神奇,是海南農墾人傳承了60餘年的制茶匠心,也是海南島中部地區美好生態濃縮的精華。  如今,隨著品牌地理標識的認證,白沙綠茶借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要突破僅僅作為茶葉的認知,將海南的茶文化融入其中,走出島外,讓更多人在喝茶的同時,品一品海墾人的匠心,聽一聽隕石坑綠茶的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色農業調出泰國香味
    泰國與海南,氣候相似、熱作相近,隨著瓊籍華僑頻繁往來,兩地農產品更是互相融合。今年6月,泰國農業部副部長Surmsuk Salakpetch接受海南日報「一帶一路」採訪團採訪時表示,泰國與海南同屬熱帶,未來可以共同提升熱帶農產品質量,開拓廣闊的市場。
  • 海南日報數字報-「報」以東風「紙」為春來
    而《海南日報》的系列「特別版面」,是其中一股助力。  「現在我手裡這個大漢堡包就是『按報索食』尋到的!」4月7日中午,在海口新城吾悅廣場的「漢堡王」店門口,市民符穎抓著還燙乎的漢堡包大快朵頤起來,在這裡其享受到了價格優惠。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土貨逆襲成「最海南」的伴手禮
    旅遊商品創意增多  「海南擁有眾多優質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龐大的旅遊商品消費市場,在發展旅遊商品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發展旅遊商品是推進海南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於促進我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具有重要意義。」省旅遊委主任孫穎表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智慧財產權「鍊金術」
    去年一年2.5億元的產值裡,有八成來自於專利產品的貢獻。  海南賽諾是我省近年來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手中智慧財產權的潛力和價值,通過質押等途徑拓寬融資渠道,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而海南推動全國首支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無異於一個重磅消息,讓人看到了「智慧財產權+金融」的更多可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沒想到海南發展得這麼好」
    ,沒想到海南發展得這麼好。」今天下午,在參觀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成就展後,臺灣風傳媒記者趙恩慶感慨地說。  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海峽兩岸記者特區行」聯合採訪活動今天正式開始在海南的採訪。來自兩岸的近50位記者將對我省海口、文昌、保亭、三亞等地進行密集深入的採訪報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陶瓷千年窯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李丹  「配料調色細且精,塑形繪影藝超群。方知日用尋常品,曾費勞工無限心。」捧起或粗樸或精緻的陶瓷器皿,謝覺哉的詩句總會縈繞耳邊。
  • 海南日報數字報-休閒漁業成投資新賽道
    據介紹,接下來,海南七洲海洋休閒漁業有限公司將結合漁民轉產轉業需求,和漁民合作社合作,改造升級一批漁家樂、民宿,吸納漁民就業;給一些有潛力的漁村注入文化IP,給文昌打造「玩海」新名片,並把文昌打造成網紅打卡地。  資本競逐 省外企業紛紛組團到瓊「淘金」休閒漁業  休閒漁業,不僅吸引了省內企業的投資,一批省外企業也組團到海南「淘金」。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我們永不說再見
    2002年2月起紮根在澄邁縣,種植咖啡等熱帶農業作物,創辦海南古色農業有限公司,打造知名低因咖啡品牌「古色」,帶領當地農民致富;並熱心公益,成為海南與臺灣民間經貿交流的「橋梁」,2012年8月受聘為瓊臺全面戰略交流合作基地高級顧問、海南省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顧問。  悠悠十六載,青絲變白髮,這片土地見證了林文定為海南注入的大量心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服務貿易「長個子」「強體魄」
    2019年12月,我省梳理總結13個案例上報商務部,其中「將服務貿易管理事項納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被列為全國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海南服務出口額增長33%,高於服務進口額增速23.8個百分點,實現順差6.53億元,是有統計以來海南服務貿易首次實現順差,在全國服務貿易「大逆差」的背景下,形成了海南亮點、海南特色。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和籤約儀式舉行
    沈曉明在致辭中指出,舉行海南自貿港建設項目集體開工和籤約活動,是全面貫徹落實習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的實際行動,也是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採取超常規舉措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增添動能的實際行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品牌百花齊放 碩果百姓共享
    12月14日,在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現場,來自河南的客商李獻偉走進瓊海館內,邊走邊看,不時用手機記錄下自己看中的產品。  在今年冬交會上,瓊海市精心組織100多種優質特色農產品參展。榴槤蜜、五指檸檬、番石榴等水果以及瓊海油茶、鹹水鴨蛋、生態大米等眾多品牌農產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像李獻偉這樣的外地客商前來洽談合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花果為媒待來客
    ■ 本報記者 歐英才 通訊員 王壯  8月17日10時,在位於瓊海市的海墾萬泉花果文化旅遊區熱帶花果觀光園建設現場,工人鄭蓮榮來不及擦去臉上的汗珠,小心翼翼地將一棵珍稀水果種苗栽種在挖好的土坑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龜鱉半天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的龜鱉類十分豐富。我國有現生龜鱉類動物36種,分屬6科18屬,海南島分布有18種,分屬6科14屬,佔全國龜鱉總數的50%,是我國龜鱉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3個省份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雙人自行車上的海南夢
    ■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這樣神奇的國家,應該秀給所有人看。」懷抱這樣唯一的信念,「60後」英國旅行家伊恩來到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水墨:不輸牡丹半截香
    實行「文化走出去」戰略,是省文聯近年來重點實施打造的一項工程,隨著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我省的文藝作品和藝術家們也開始逐步走向全國,為宣傳海南形象、展示海南文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本報記者 戎海  4月20日,中國夢·海南美—海南省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在山東菏澤市博物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