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李家塘村:高山茶 助增收

2021-01-18 紅網

紅網時刻5月30日訊(通訊員 周繼雄 李永東)宜章縣楊梅山鎮李家塘村是一個海拔近900米的小山村,村裡山多地少,幾乎沒有主打產業。2014年,乘著精準扶貧這股東風,楊名講在家鄉流轉300餘畝荒山種植茶葉,昔日荒山變成「金山」,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夏茶苦澀味較重,適合製作紅茶,再加上夏季氣溫高,茶樹也生長快,現在每天都要組織十多名工人進行茶葉採摘。」楊名講說。立夏以後,楊梅山鎮李家塘村的高山茶種植基地裡,工人身背茶簍,穿梭在鬱鬱蔥蔥的茶園裡,搶抓晴好天氣採摘夏茶。

李家塘村地處偏遠,由於自然條件差、信息閉塞和觀念陳舊等,這裡的村民歷來就靠傳統的一家一戶家庭種養維持生計。高山茶葉種植基地的建立,村民參與茶葉的鋤草、施肥、採摘、加工等環節,讓當地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這也是楊名講種植高山茶的初衷。該村貧困戶谷植美說:「摘茶葉十二塊錢一斤,一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到這裡做事家裡也可以照顧得好。」

「這裡氣候相當好,又看到當地村民很艱苦沒有什麼收入,就想在這發展種植業,帶動村民增收。」楊名講是楊梅山鎮城頭村人,南下務過工,開過貨運車,當過村幹部。2014年,他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在李家塘村創辦了宜章縣雲上行農業有限公司高山茶種植基地。

在種植過程中,楊名講堅持有機茶園建設標準,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只使用有機肥和人工鋤草,確保產出的高山茶品質一流。巍峨的五蓋山與茶園遙相呼應,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雲霧繚繞,非常適宜茶葉生長。經過近6年的發展,楊名講建好了茶葉加工廠,有了自己的茶葉品牌,預計今年產茶5000斤,銷售收入100多萬元,可帶動當地110多人實現就業,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其中貧困戶35人。

小小的茶樹葉託起了群眾的「致富夢」。談及基地下一步發展規劃,楊名講打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通過電商平臺,把優質茶銷售出去,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百裡莽山「茶」作裳——「十大精準脫貧先進縣(市)」宜章
    宜章,湖南南大門。92年前,著名的湘南起義在這裡打響第一槍,星星之火,從此燎原。鬥轉星移,歲月流金。如今,紅土地上,以茶為裳的百裡莽山,青翠欲滴。65萬勤勞的宜章人民,戰天鬥地的熱情如火如荼。一幅茶產業主導、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壯麗畫卷徐徐展開。
  • 壽寧:一片高山茶,帶富一方人
    芹洋生態茶園據了解,近年來,壽寧縣依託鎮村推廣及合作社帶動等方式調動群眾發展茶產業的積極性,推動茶葉新品種改植或擴種,盤活撂荒茶園,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與此同時,在推動脫貧攻堅戰中,全面推行「茶葉全產業鏈」扶貧,從茶葉的種植、產量、定製、就業、培訓等方面,對貧困種植戶進行全產業鏈疊加式幫扶補助,全面激發了精準貧困戶的「造血」功能。
  • 一杯箬陽高山茶 復甦整個春天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箬陽高山茶出現一定程度的滯銷。  為打通春茶銷售通道,3月11日,婺城區領導帶隊前往箬陽鄉調研,謀劃開展「百企助茶農」活動,幫助茶企搭建銷售平臺,解決茶葉滯銷難題,給茶企渡難關增信心,為茶農保收鼓幹勁。隨後,婺城區農業農村局聯合箬陽鄉組織策劃「十鄉百村鄉創婺城」箬陽高山茶線上公益售賣活動,為茶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 漁峽口鎮梁山壩村高山優質綠茶紅茶富硒茶盼銷
    4月29日上午,長陽電商助農直播團隊遠赴漁峽口鎮梁山壩村,為當地高山富硒茶、綠茶、紅茶代言直播,受到村委會和村民的歡迎。早上7時許,長陽直播網紅劉三姐、旅遊網紅蝸牛寶寶等驅車從長陽縣城出發,10時到達梁山壩村委會,村支部書記李春華、縣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駐村第一書記肖勝華等村幹部對她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稍作片刻休息,直播團隊馬不停蹄來到海拔1400米的高山荒山茶園,與別處茶園不一樣,它是荒山通過流轉後開發的茶園,樹木依然存在。
  • 陝西太白:高山蔬菜供港澳 智慧農業助增收
    原標題:太白高山蔬菜供港澳進盒馬 智慧農業助力貧困戶增收9月15日,「縣有好物,e購太白」陝耀·網絡扶貧e起來走進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咀頭鎮咀頭街村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艾科平告訴記者,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訂單收購、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把咀頭街村
  • 同心聚力巴渝行| 山裡娃回村創業扶貧 帶村民種高山山藥穩定增收
    受訪者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2日11時訊(記者 闕影)重慶北碚區金刀峽鎮七星洞村,地處海拔1000餘米的高山上。在這個遠離中心城區的小山村裡,返鄉創業的胡高勝帶領村民種植高山山藥,發展觀光農業,實現穩定增收。
  • 道縣小塘村:發展高山野生茶 託起瑤鄉致富夢
    紅網時刻永州11月20日訊(通訊員 尹俊和 吳冬梅)道縣清塘鎮小塘村山巒疊翠,雲霧繚繞,野生茶葉資源豐富,當地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積極發展野生茶產業,在貧困村建立扶貧制茶車間,為當地村民實現脫貧增收。每年的春季和寒秋,是小塘村高山野生茶採摘的高峰期,由當地村民組成的採茶隊伍每天穿梭於山野間採摘野生茶葉。小塘村地處都龐嶺山腳下,是一個純瑤族聚居村,長在都龐嶺山上的有萬餘畝高山雲霧野生茶,高海拔原始山林成就了獨一無二的原生態野生茶。
  • 藍山縣所城鎮南風坳村:穀雨採制高山野生「穀雨茶」
    穀雨節氣一到,所城鎮南風坳村的村民們紛紛結伴進山採摘高山野生鮮茶葉,用傳統手法製作出上好的手工「穀雨茶」,還能掙上一筆不錯的節氣時令性收入。一大早,所城鎮南風坳村75歲的村民黃國忠便和村民們走進大山採摘野生茶。這處開闊地遍布生長著繁茂的野生茶樹,樹頂端剛抽出綠油油的茶芽嫩葉,村民們手指舞動,靈巧嫻熟地收穫指間的喜悅,用不了多久便滿載而歸。
  • 河南尉氏:菊花綻放助增收
    霍亞平 攝人民開封12月12日電 (霍亞平)近日,河南尉氏縣張市鎮石潭村同和種植專業合作社內,金黃的菊花競相綻放,黨員志願者與村民一起,麻利地採摘菊花。幾天後,這些經過烘乾的菊花將發給江西、安徽的收購商。
  • 省農科院茶葉所專家到金洞調研指導高山野生茶產業
    紅網時刻永州11月18日訊(通訊員 周雲濤)11月17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張曙光率專家組到金洞管理區調研指導高山野生茶產業。專家組一行深入到金洞鎮小金洞村小菜園山,實地考察了生長在高山竹林中的野生茶,並對野生茶的研究開發進行現場輔導。隨後來到將軍崖野生茶產業合作社,在聽取相關負責人匯報後,對野生茶葉基地建設、茶葉加工、產品開發、產品包裝設計、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指導,幫助規劃設計,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 熱辣助農!雲南彌勒1.2萬畝高山小米辣增收
    五山鄉種植戶在小米辣中套種的毛豆時下,正是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五山鄉高山小米辣上市的季節,在五山鄉四家村中寨小組的辣椒地裡,飽滿的小米辣掛滿了枝頭,椒農們正忙著採摘豐收果實。五山鄉中寨村百畝連片的小米辣種植基地張壽才家每年依靠種植小米辣,為家裡創造了頗為豐厚的收入。張壽才說:「我今年種植6畝小米辣,每畝產量預計能達到1.5噸,按目前2.8元每公斤的收購價格測算,每畝收入能達到4000多元,今年估計會有2萬多塊錢的收入,比種玉米划算多了。」
  • 宜章裡田蔬果暢銷省內外
    紅網宜章站8月5日訊 (分站記者 谷志健 通訊員 黃小兵)連日來,宜章裡田鄉的農民在蔬菜水果基地採收蔬菜採摘水果,忙得不可開交,來自周邊省市的菜商陸續進村收黃瓜、茄子、辣椒、香瓜、金秋梨等蔬果。據悉,該縣裡田鄉有近萬畝的蔬菜水果基地,每天有幾萬斤左右的各種蔬果銷往周邊省市,僅此一項實現當地菜農果農人均增收600多元。
  • 貴州納雍:高山有機茶讓「窮窩窩」變「金窩窩」
    中新網貴州納雍2月28日電 題:貴州納雍:高山有機茶讓「窮窩窩」變「金窩窩」  作者 石小傑 瞿宏倫  初春二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霧翠茗香循環農業示範區的茶山上,村民王宗明正在給茶樹施肥,一壟一壟的茶樹生機勃勃,很多茶樹上已冒出嫩芽。「原來這一片都是荒山,現在都披上『綠裝』變『金山』了。」王宗明說。
  • 產業化思維讓張西高山茶走出好銷路
    張西村家家戶戶種有茶樹,高山茶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近年來,採茶標準不一、製作工藝落後、產量有限、銷路不暢成為制約村民增收的瓶頸。 「每年最愁的是怎麼賣茶,去年我家還有80斤左右的幹茶沒賣完。」張坤泉家裡有20餘畝茶葉地,每年不僅要自己採茶青,還要自己負責加工、包裝、出售。「去年每斤茶青利潤只有18元。」張坤泉感慨道,5斤茶青製成一斤茶,一年炒制300多斤幹茶,每斤幹茶售價100多元,刨去加工費、損耗、自用等,一年的利潤只有2萬餘元。
  • 清水河縣城關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農穩定增收
    清水河縣城關鎮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按照「政府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資金扶持、公司合作帶動、農戶自我發展」的思路,在全鎮各村發展肉牛肉羊養殖扶貧產業項目,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農穩定增收。
  • 拼多多網友圍觀湖南宜章縣長泡茶 帶動茶葉電商銷量上漲210%
    6月1日起,拼多多聯合湖南衛視,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扶貧辦指導下,舉辦扶貧晚會及系列助農直播活動。多位明星、藝人、主持人與湖南貧困地區政府領導搭檔走進拼多多直播間,詳細介紹貧困地區農產品。本次直播系其中一部分。6月4日,宜章縣縣長張潤槐、瑤族鄉鄉長黃嬋,接連來到直播間介紹莽山茶產業帶。
  • 曾經荒蕪的高山茶園,成了淳安這個村的搖錢樹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一凡 通訊員 王瑞文 汪彥宏伴著縷縷春風,沿著崎嶇小道,滿眼都是碧綠色的茶園,採茶工忙碌的身影在其中時隱時現,這是淳安安陽鄉範家村今年新流轉過來的高山茶園。在村黨支部書記餘賢軍的帶領下,才短短一年多時間,村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衛生環境全縣前三,嶄新村道四通八達......環境好了,但是村民們的腰包怎麼鼓起來,成了一個新的難題。
  • 連城縣上羅村引進「香排草」助農民增收
    村黨支書羅禮銘等人正在田裡觀察香排草成熟情況(如圖)。­  據悉,香排草是唇形科異唇花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芳香,味淡,性溫,具有闢臭、祛風、理氣、消腫等效用,又可防腐,兼作香料,是國產固本藥酒與加工火鍋湯底配方的重要原料。沙壤不積水的土地均可種植。植株全株幹後有幽雅的芳香,葉片轉淡紅色後採集最為理想。人工農田栽種香排草,有病蟲害少、不爭肥料和費工少的特點。
  • 2018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大創新產品」之宜章「莽仙沁」紅茶:莽山...
    正是因為這樣獨特的地貌格局,使宜章擁有了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的山地氣候。這裡年平均氣溫為17.2℃,年有效積溫可達到5728.8℃,年降雨量在1710.4毫升至2555毫升。一個終年雲霧繚繞,毫無工業汙染的茶區,自然是提升茶葉中胺基酸和咖啡鹼含量的制勝法寶,更是生產優質茶葉的不二之選。
  • 一縣一品公益助農,湖南宜章特色農產品臍橙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宜章縣境內,境內自然景觀秀麗、雄偉、險峻、神奇、集山水之神韻,掇幽林之深秀,四季美景如畫,有古木參天、森幽石怪的自然景觀,有鬼子寨;猴王寨;有奇峰林立、懸崖陡峭的巖子石;有觀雲海日出、攬高山之奇的猛坑石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