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5月30日訊(通訊員 周繼雄 李永東)宜章縣楊梅山鎮李家塘村是一個海拔近900米的小山村,村裡山多地少,幾乎沒有主打產業。2014年,乘著精準扶貧這股東風,楊名講在家鄉流轉300餘畝荒山種植茶葉,昔日荒山變成「金山」,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夏茶苦澀味較重,適合製作紅茶,再加上夏季氣溫高,茶樹也生長快,現在每天都要組織十多名工人進行茶葉採摘。」楊名講說。立夏以後,楊梅山鎮李家塘村的高山茶種植基地裡,工人身背茶簍,穿梭在鬱鬱蔥蔥的茶園裡,搶抓晴好天氣採摘夏茶。
李家塘村地處偏遠,由於自然條件差、信息閉塞和觀念陳舊等,這裡的村民歷來就靠傳統的一家一戶家庭種養維持生計。高山茶葉種植基地的建立,村民參與茶葉的鋤草、施肥、採摘、加工等環節,讓當地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這也是楊名講種植高山茶的初衷。該村貧困戶谷植美說:「摘茶葉十二塊錢一斤,一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到這裡做事家裡也可以照顧得好。」
「這裡氣候相當好,又看到當地村民很艱苦沒有什麼收入,就想在這發展種植業,帶動村民增收。」楊名講是楊梅山鎮城頭村人,南下務過工,開過貨運車,當過村幹部。2014年,他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在李家塘村創辦了宜章縣雲上行農業有限公司高山茶種植基地。
在種植過程中,楊名講堅持有機茶園建設標準,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只使用有機肥和人工鋤草,確保產出的高山茶品質一流。巍峨的五蓋山與茶園遙相呼應,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雲霧繚繞,非常適宜茶葉生長。經過近6年的發展,楊名講建好了茶葉加工廠,有了自己的茶葉品牌,預計今年產茶5000斤,銷售收入100多萬元,可帶動當地110多人實現就業,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其中貧困戶35人。
小小的茶樹葉託起了群眾的「致富夢」。談及基地下一步發展規劃,楊名講打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通過電商平臺,把優質茶銷售出去,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