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田藝術宋姝夢:科技賦能時代,兒童在線藝術教育的思考

2020-12-22 芥末堆看教育

蕃茄田藝術家庭教育事業部VP宋姝夢

芥末堆 冷冷 12月4日報導

11月24日,在芥末堆舉辦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即構 · 教育科技卷:和合共生」的專場上,蕃茄田藝術家庭教育事業部VP宋姝夢發表了題為《科技賦能時代,兒童在線藝術教育的思考》的演講。她主要分享了兒童藝術教育能夠持續的賦能和引導激勵孩子向著美好的素養和綜合思維去發展。

以下為宋姝夢演講實錄:

今年我們感受到了教育行業的起伏和變化,我相信每一位夥伴和我一樣感受到了在心態上的調整,從焦慮到平淡,再到眼前充滿希望。

蕃茄田藝術已經發展了十幾年,我們有很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經驗,我們覺得教育行業依舊在蓬勃發展,未來依舊前景可期。所以結合我們過去的經驗,我們想在未來能夠聯合更多具備專業素質、更多科技力的夥伴,一起拓新景、創未來。

其實教育的本質是維持和持續人類具有最高的認知能力,教育是一定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而我們一直在做的是全球兒童的藝術創新教育,勢必要關注到全球創新藝術教育都是如何去做的。像芬蘭在做一些現象式教學和分科教學,還有美國近幾年由STEM到STEAM教育,增加了藝術的部分,因為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藝術的角度完成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素養教育。大家不難發現,全球的創新藝術教育都在關注一件事情就是全球兒童的素養教育,這是我們下一代教育最關注的方向。

素養教育不僅培育一個人的品格,更是培育一個全方位完整的人,它在乎的是整個環境的變化和人類情感成都提升。如何能做到全球兒童素養教育?其實是通過藝術教育的方式。

我們每天能接觸到很多數字報表,但是數字報表主要體現的是數字帶給我們的對比和衝擊,我們要知道的是數據的龐大性和結果。其實生活中我們用現狀圖、餅圖、柱狀圖,甚至直接把數字擺在那裡擴大,讓大家感知到這個數據的龐大性。所以這是什麼過程?這是數字在用藝術化表達的過程。而這個藝術化表達的過程實際上是用藝術和感官的形式來實現人與環境的共感,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藝術教育是點亮兒童素養教育的燈塔。

美國從STEM過渡到STEAM,芬蘭是用現象式和分科式PBL式的教學,我們其實在關注全球藝術創新教育的同時,也會發覺國內的消費者市場有了相應的一些變化和改觀。

隨著科技的發展,研發和教學水平的提升,線上的一些教育機構開始百花齊放,正在蓬勃發展當中。家庭型的消費者,尤其是80、90後這些新生代的父母,他們在受過良好的教育之下,對接下來兒童的教育和培養有了更高的認知和提升。人們對精神更深處的探索不僅停留在有關創造力和創新力的培養上,還有美德的追求上。

我們認為素質教育、素養教育、藝術教育的春天終於來了。儘管春天來了,我們依舊要面臨很多的機會和挑戰。首先我們要完成一件從知識導向到素養和能力的綜合導向課堂,這意味著從教師主導的課堂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同時加速轉換,變成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在一次課堂中完成這樣三次的轉換,難度可想而知。

從2009年開始,蕃茄田目前已經走過了11年的歷程,我們算是在藝術創新教育領域比較先行的隊伍了,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我們這些年所做出的成績和成果。在成立之初,我們的方向就是希望能夠挖掘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力和創造力。我們之前借鑑了一些國外的先進教育理論,然後開啟了我們的原創元年。

我們也重新定義了以前的美術標準,改為叫「藝術教育」,並且是創新藝術教育的標準。在這七八年的時間裡,我們完成了快速增長和發展。目前我們全國有700家校區,這700家校區分布在200多個城市,有30萬累積在籍的學員,同時有超過6000名的藝術教育教師團隊。這樣的發展情況不僅是得益於消費市場的變化,全球藝術創新教育的關注,更得益於我們提供很多具備專業化、系統化的課程,我們一直朝著國際化、先進化和優質的品牌理念去發展,關注市場上的洞察和變化。

除了這些關鍵因素,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事情,就是我們擁抱原創。我們相信「教育為本、學術深根」,所以這些年在學術的發表上也有一些不凡的成績。做學術論文發表的機構其實在市面上不多見,我們算是其中一家。因為我們始終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全球藝術創新教育的國際性品牌,讓全世界看到孩子在我們的培養下有多麼強的藝術性,看到中國教育機構的先進性,所以我們把很多的時間投入在相關的學術研究上。

從一開始就選擇進入最頂尖的藝術研究機構,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術教育研究學院和全美藝術教育協會都有我們學術藝術的成績和影子。從2009年發展到現在,我們不斷地潛心研究、深耕挖掘、調研和調查,記錄每一個教學的成果。我們觀察每次教學上的過程,把這些教學上的過程做成學術,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13項學術發表研究。這些發表的研究成果不僅指導著我們接下來如何去改進和實施更新的課程和系統課,而且受到了更多國際上的認證和支持。

在哈佛零點計劃大會上,蕃茄田藝術是中國首個入選哈佛大學零點計劃的教育機構,是亞洲首個受邀參加SXSW多元創新大會(目前全球三大創新大會之一)的藝術教育機構,曾五次站在國際藝術教育聖殿發表演講,連續三年受InSEA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參與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並發表論文,連續兩年出席美國最高藝術教育聖殿——NAEA全美藝術教育協會,並發表論文。我們在藝術領域和創新教育領域真正做到了先行,而這個先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3年起,我們開始籌劃國際兒童藝術教育創新論壇,並且在次年舉辦。從那一年起,我們希望為兒童的藝術創新教育發展,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

2014年,我們創建了OCI全球創作獎。這個獎項從那一年開始逐年舉辦,在同年還創辦了STEAM/PBL項目制學習的方式,用跨領域、跨學科的方式去完成對孩子們綜合素養的培育。2014年我們的第一個主題叫做「HOME我的移動城堡」,讓孩子們大膽地把自己的想像力和創作力用真實的媒材去表現出來。所以當這些孩子展現這個過程時,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主題、比賽、獎項告訴孩子們,家永遠是你們的溫暖城堡,它會一直和你們在一起。所以孩子們在我們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感知和認知,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了他們腦海中家的樣子,也看到了孩子們需要亟待以合理方式釋放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這些想像力和創造力真正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內心的故事,以及他們內心的聲音是需要非常有效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所以做創新藝術教育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非常有意義。

2015年,我們結合芬蘭分布式的學科式教學,把PBL本土化,開始了每一年夏季學校專項制、專案制的學習。把當代藝術融入進兒童的藝術教育裡,孩子們可以在夏季學校專注的享受他們每一個創造發明。隨後我們所做出這樣系統的課程,潛心研究這些結果。也被我們的同行和合作夥伴看到並支持,於是走近了很多的國際學校、幼兒園,創辦了我們的藝術創新課堂。讓這些不在蕃茄田藝術內的孩子們,體驗到我們對藝術創新教育的理念和概念。我們所有的學術發表內容其實都是基於這些年對孩子的藝術常規課、特色課和項目制的專項學習課程。在理論結合實踐這件事情,我們一直保持著在藝術教育創新領域的先行者,同時通過藝術教育去培養更多孩子的綜合素養的提升。

2017年,我們發布了創造力思維系統。在以藝術為核心的教育體系當中,通過跨學科、多元媒材的創作形式,給予孩子們更多綜合素養和思維上的一些方法和借鑑。在今年,我們全新發布了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繼續以創造力思維系統為核心,以藝術來統整多個知識領域,同時融合了STEAM的課程和學科形式,以PBL學習的方式驅動我們的課程向系統更全面的發展。

2020年,尤其是在線教育,或者說藝術教育的數位化方向,在2018年,或者說在2015年就已經做了一些小嘗試和儲備。所以在疫情發生之前,我們完成了對總部、校區、學員服務三端初步的線上數位化升級,學生們可以在疫情期間通過我們的平臺去完成線上的直播、點播,甚至一部分AI課程的學習,學生在學習之餘還可以去完成課後的作業,提交他們的藝術作品。

我們不僅關注自己內部的學員,還關注全國更多的孩子,所以我們在疫情期間推出了300集的線上藝術公益課程,供給全國的孩子們去線上完成藝術啟蒙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到了來自於家長非常切實的反饋,更多的問題是如何與孩子平和的溝通,如何在跟孩子相處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情緒,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所以我們與家長一致認為以教育為本,以孩子為主體。於是我們推出了「世界名校父母說」的講座,希望給予更多的家長、家庭,就如何去培養孩子,如何塑造孩子良好的素養,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給予一些技巧,給予家長一些情緒上的賦能和舒緩。

今年還是故宮的600周年,所以我們聯合故宮推出了「我和我的故宮」線上課程。希望讓我們的孩子在家的同時能夠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夠了解故宮、熱愛故宮的文化。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所有的孩子幾乎都是通過一塊小小的屏幕在網上完成課程的學習,完成知識的獲取。但實際上這個過程中有關於孩子的視力問題,所以我們推出了一個眼科普藝術課,告訴孩子在充實自己的同時不要忘了保護自身健康。

回顧我們在線上所做出的這些嘗試,教育的本質就是持續保持人類最高的認知能力,這個持續保持的過程可能意味著參與教育的多方都需要能夠長久的相互影響,這樣教育才能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推動每一個人的變化。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轉換成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導的課程,因為未來是一個賦能的時代,要讓賦能能夠充分的達到效率。應該建立在良好的、充分的觀察、長期的陪伴與引導、影響和教育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相應的過程,讓每個孩子去應對未來世界的變化。讓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努力下,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支持和鼓勵下,創造他們自己的生命意義,完成他們自己個人價值的提升。

我覺得線下的兒童藝術教育就好像是餐餐必備的主菜一樣,它能夠持續的賦能和引導激勵孩子向著美好的素養和綜合思維去發展。而線上的藝術教育可能更像甜品一樣,它讓人喜愛,讓人嚮往,讓人對之產生興趣,讓人有生活和素養的調劑。所以我相信我們把能力和心智、理性與感性結合在一起,才能去培養出新素養更完好的孩子,去面對接下來的變化。所以藝術創新教育不僅是要把線下的過程搬到線上來,而是要持續的思考我們未來的2030年,10年、20年、30年之後,甚至更遠,教育應該是如何的創新和變化。

這裡我借鑑Ken Robinson一句話分享給大家:「我們作為教育者認為是教育我們所有的孩子,令他們對未來有所準備。」我們該思考的還有未來的藝術教育該如何發展,未來的藝術教育場景都會有什麼,未來藝術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都應該是什麼樣的,未來藝術教育的目的有什麼樣的變化,甚至是有什麼樣的意義。

我們不僅是要把知識、技巧、技法傳遞給我們的孩子,還希望能夠培養他們把知識、技巧、技法、技能應用到工作學習生活當中。讓他們成為能夠具有創造力、具有創新力,懂得表達溝通,尊重不同的文化,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和共生的具有多元素養的人。我相信未來我們這一代不一定是被AI所替代,但一定會被具備綜合素養、綜合思維能力新一代的人所替代,所以培養這樣的人絕對是需要曠日持久的教育和加深影響。

我覺得能夠去達到這種影響是要完成教育場景在家庭的落地,家庭一定是培養素養最好的場景之一。於是我們希望能夠構建家庭藝術教育觀,希望更多的人能跟我們一樣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好老師,有更多的人能和我們一起為孩子們創造更多優質的素養類課程,成為我們家庭的美譽師,這才是最藝術的事情。

所以藝術僅僅是高於生活嗎?我認為藝術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引領我們的未來,讓孩子勇於用他們的方式表達出他們的觀點。我們一直相信每一個孩子的觀點能夠得到正確的表達,這將是世界的起點,所以希望通過更好的角度、更好的方式,結合更好的技術手段,讓我們孩子的創造力能有更好的釋放和提升,讓孩子們的綜合思維、多元視角和素養能夠在未來生根發芽,讓美不斷成長。

相關焦點

  • 蕃茄田藝術教育年會舉行:十年創新迭代,為未來而教
    這些熱愛藝術教育、敢於引領創新的從業者們,懷揣著師者本心,分享了這十年在兒童藝術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與會的專家認為,蕃茄田藝術符合兒童天性的遊戲教學法,自主研發的「創造力思維系統」、「五大引導探索步驟」以及兼具當代藝術專業內涵與跨界思考的課程,加速了兒童創新教育發展的步伐,蕃茄田藝術保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創意天賦和想像力,全面建立孩子創新思維的教育模式,必將影響並惠及更多孩子,成為未來所趨。
  • 蕃茄田藝術品牌總監 施建志先生
    原標題:蕃茄田藝術品牌總監 施建志先生   蕃茄田藝術品牌總監施建志先生(以下簡稱Sam)從事相關品牌與行銷推廣多年,曾任職於臺灣朱銘美術館,推動兒童藝術教育不遺餘力。這次他帶領蕃茄田藝術的團隊舉辦第一屆全國創作獎活動,讓孩子們有一個創作的場域,以下是他對於創作獎的一些想法。
  • 蕃茄田藝術帶你用藝術為公益助力
    10月27日,2018蕃茄田藝術「絕色中國」兒童藝術節暨聚畫中國千童公益萬聖狂歡嘉年華,將在安徒生童話樂園拉開帷幕,這是一次向所有人開放的藝術體驗活動,同時也是一次孩子通過藝術創作為公益做貢獻的絕佳機會。蕃茄田藝術將與大家在藝術和公益的色彩中歡度一個別具一格的萬聖節。
  • 公益兒童音樂《噴擦歌》全球首發,為抗疫加油
    3月6日,由蕃茄田藝術、通力時代聯合發行的公益兒童音樂《噴擦歌》正式發布,同時在QQ音樂,酷狗,酷我,網易雲音樂等平臺上線。《噴擦歌》由馬榕蔓作詞,康梓峰譜曲,歌曲藉由這次疫情帶來的衛生事件,告訴小朋友們除了為全民抗擊新冠疫情加油打氣之外,還要更加注意個人衛生,與家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為繼續與疫情抗爭而努力。
  • 從STEM轉變為STEAM,藝術教育在AI時代的紅利與機會
    從「Ready to Work」到「Ready to Innovate」,AI新時代來臨,對人才要求不僅是理工素養的「製造」思維,更要求有藝術素養的「創造」思維。偉大的科技創新來自於創意,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正式將STEM變成STEAM,藝術教育對AI時代孩子的重要性,更甚於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成長的孩子。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洪恩教育成功赴美上市 美團教育...
    跟誰學是目前全球市值較大的在線教育上市機構。2020年4月,江蘇跟誰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徐莊高新區達成協議,於6月12日正式成立併入駐園區。   VIPKID七周年!   蕃茄田藝術宣布品牌升級謀劃美術音樂等多個素質教育領域   「11年來,品牌授權校區在全國已達到700多家,遍及全國200多個城市,共有300多位創業合伙人加入。自5月份復工以來,新開校區35家,同時也吸引了近20位新的創業者加入。」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洪恩教育成功赴美上市,美團教育...
    中國兒童在線教育第一股「洪恩教育」成功赴美上市中國兒童在線教育領軍企業洪恩教育於10月9日,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2美元,上市後第二日就獲承銷商全額行使綠鞋配售權同時據悉,許多國際知名的長線基金都是洪恩教育的股東。據了解,成立於2016年的洪恩教育是中國最具實力的在線兒童教育機構之一,主要為3-8歲的兒童提供多樣化的創新教育產品和服務。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洪恩教育的月度活躍用戶(MAU)和付費用戶都位列國內寓教於樂型在線兒童教育服務商第一位。
  • 藝術教育的「在線」變革
    然而,多年來藝術教育一直呈現「大市場、小作坊」的行業格局,藝術培訓機構良莠不齊、競爭激烈, 且呈現極強的地域性,藝術教育機構的標準化和規模化複製一直難以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K12教育培訓正式走上在線化的道路,一對一直播、小班課、大班課、雙師模式等諸多在線模式都得到驗證,一定程度上解決師資不足、課程內容非標等問題,那麼「在線化」是否會成為藝術教育規模化的答案?本文將從需求分析、行業現狀、在線化變革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四個方面分析藝術教育的發展和未來。
  • 青苗薈重慶項目12月23日開業 引領兒童教育培訓新浪潮
    誠然,兒童無論是在思想、性格、智力、體魄等方面,均有較強的可塑性,這也使得兒童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見,兒童教育不僅將始終貫穿兒童的成長過程,也成為兒童消費中的重要一環。作為時代的產物,2015年9月,青苗薈(北京)項目成立。佔地近4萬平方米,集合擁有50餘家優質教育培訓品牌及教育服務配套,涵蓋教育培訓所有門類,滿足0-18歲青少年一站式學習成長需求,可為家長提供與孩子成長過程相契合的學習方案。成為京城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教育服務綜合體。而2017年12月23日,青苗薈將再落一子,迎來重慶項目開業盛典。
  • 藝術培訓!文化書店!婚慶攝影!統統...
    蕃茄田藝術,專注於2到15歲的兒童藝術創新教育,通過11年5學階的完整「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體系, 適齡適性地滿足不同認知發展階段孩子的學習需求。經過10多年的發展,蕃茄田藝術已經擁有900多家校區,遍布國內200多個城市。  蕃茄田藝術是目前唯一擁有獨立的課程研發團隊,做到每周不同學階課程全國同步,課程內容涵蓋了人文、藝術、生活、設計、經典等五大領域,蕃茄田藝術我們一直致力於做對孩子真正有用的素質教育,用藝術為孩子賦能,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
  • 科技賦能在線教育 音樂蜂巢讓零基礎孩子快樂學鋼琴
    音樂蜂巢讓孩子愛上音樂教育就像滴滴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音樂蜂巢通過網際網路AI智能拾音科技,以及專利攝像頭的支持,打破地域、空間、時間的限制,實現了在線1對1遊戲化學琴和練琴,顛覆了傳統學琴方式。2016年底,音樂蜂巢創始人許紅宇與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鋼琴藝術指導教研室主任黃萌萌教授、瀋陽音樂學院原鋼琴系主任張芳教授、中國音樂學院原鋼琴系主任張維教授、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代曉蓉教授等多位鋼琴學科帶頭人,組成了音樂蜂巢最初的專家教研團。
  • 百萬人在場的藝術在線時代,UCCA嘗試線上項目
    這些融合了新技術的在線化嘗試會給藝術行業帶來怎麼樣的變化?作為中國領先的獨立藝術機構,UCCA每年為超過百萬的線下觀眾帶來豐富的藝術展覽、公共項目和研究計劃,田霏宇館長表示,「(人們)可能有時候對線上線下思考的立場對應性太強,線上線下對藝術來說不是一個是非問題,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線下的作品也可以涵蓋技術的元素,線上也可以形成一種互補的關係。」
  • 兒童未來學習的饕餮大餐:科技、藝術與閱讀
    人民網北京5月30日電 5月28日,中國兒童中心慶祝2016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暨「愛家創酷」兒童未來學習嘉年華活動盛大開幕,6大類29項豐富多彩的科技體驗、創客教育、兒童視覺藝術、科學探秘、親子閱讀、兒童才藝展示等活動一一亮相,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場精彩的兒童節盛宴。
  • 論藝術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良好的藝術修養是孩子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財富,然而藝術修養不是孩子天生的,它需要在藝術欣賞和才藝學習中逐漸培養和鍛鍊起來。培養孩子的藝術性,不僅對孩子氣質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大有益處,而且還會讓孩子走入集體,學會與人溝通與合作,並在藝術的培育下善於思考、表達、增加勇氣、自信。
  • 斑馬AI課:堅守教育初心 科技賦能兒童學習成長
    日前,斑馬AI課教研負責人、斑馬兒童教育研究院院長修佳明在斑馬AI課首次媒體開放日上表示,三年來,斑馬AI課積累了超過30億條少兒語言行為大數據,已有75項獨家專利,分別應用在口語評測、AI互動課、自適應出題、點評環節、TV直播課等環節。
  • 中匈兒童十萬人展亮相蘇州,BOE畫屏打開數字藝術時代窗口
    (原標題:中匈兒童十萬人展亮相蘇州,BOE畫屏打開數字藝術時代窗口)
  • 藝術如何重回自然?建築與藝術的跨界思考
    在主題演講環節,全國城市雕塑指導委員會藝委會副主任,天津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景育民就「中國當代動態藝術視界」展開了深入探討,表達了動態藝術在當下的呈現和整體面貌;度聯體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藝術家程大鵬,陶磊建築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築師陶磊,北京意地築作裝飾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設計總監連志明,藝術家田曉磊分別以「可樂城市」、「重回自然」、「空間的藝術」和「數字藝術與空間建構
  • 跨界賦能中國新文旅|首屆博鰲國際設計藝術峰會成功舉辦
    11月15日,由胡潤光谷、漢竹文旅、SMART度假產業智慧平臺聯合主理的2020博鰲文創周國際設計藝術主題峰會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來自文旅各領域的行業引領者、專家、意見領袖齊聚,解析自貿港建設背景下的文旅發展契機,探討如何通過文化賦能、科技融合、IP打造等,促進海南文旅產業升級,開拓文旅發展新局面。
  • 把握藝術教育的「跨界」思維,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被全面顛覆的時代
    導讀:自十九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之後,藝術教育思潮變遷一直隨著科技發展、社會經濟利益、國家政治目的、學習論發展與教育理念的變遷等不同因素而改變。而在過去的幾千年中,藝術的這種基本特質在我們漫長的歷史中為人類「服務」。藝術教育,便是對於這一特性的啟發、傳承和培養。
  • 武漢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學生王昊獲紅點設計概念獎
    武漢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學生王昊獲紅點設計概念獎   武漢科技大學    2018-10-08  大 中 小 藝術與設計學院黨委副書記饒紅亮、工業設計系艾險峰老師、王昊同學,受邀參加了本次頒獎典禮。  王昊同學對動漫產品設計有濃厚興趣,希望為兒童設計一款的動漫風格的玩具產品,滿足他們心中的「英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