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過往,皆為序章
這是一場行業的總結和回顧,
也是一次歸零後的重新出發!
奧雅設計 10月26日北京訊 「我們的十年曆程」· 奧雅設計北京公司十周年論壇暨《與奧雅書》新書發布會於10月24日下午在奧雅設計北京公司順利舉行,獲得圓滿成功!
過去十年,奧雅設計深耕於景觀設計的堅守與創新,也在多樣的領域嘗試與磨合。從地產到文旅,擴展邊界的嘗試、肆意揮灑出的傑作讓我們看到設計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從社區到城市,創造美好人居環境的目標深耕於心。
在奧雅設計北京公司十周年之際,奧雅邀請到在過去十年專注於城市與景觀發展的藝術家、設計師、以及專家學者,從多方維度進行回顧和總結,碰撞出新的思索,探討和展望未來的無限可能。
十年之路
是聚集往昔的成熟之徑
十年間,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設計的創新永不止步。在一路成長的徵途中,總有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在歲月流轉間凝成永恆,促人深思,啟迪未來。
在主題演講環節,奧雅有幸邀請到多位行業大拿、專家學者,與我們共同探討與回顧。
論壇由 奧雅設計品牌傳媒中心總監 唐海培先生 主持,他在論壇開始提到,今年是奧雅設計北京公司成立10周年,十年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感謝各位嘉賓、觀眾的到場,也感謝廣大同行及媒體朋友的關注與支持!
01 《我們的十年曆程:從優秀到卓越》
「
優秀基於競爭,卓越基於夢想,從優秀到卓越,是一個從競爭第一到創造價值的過程。
」
奧雅設計董事總經理、聯合創始人 李方悅女士
「這十年是中國高速發展的十年,這次論壇,我們不只要分享奧雅的十年,更是要分享社會、城市更新的這十年。」奧雅設計董事總經理、聯合創始人 李方悅女士帶來開場致辭和論壇首個主題演講。
演講中,李方悅女士和我們分享了奧雅十年來的歷程,以及奧雅北京在2009年奧雅未來之年發展規劃的帶領下所發生的一步步成長。她表示,奧雅20年一直在探索從優秀到卓越之路,不斷地尋求突破、打破困境,勇於進行延伸與發展。
對我們來說,優秀基於競爭,是要贏、是為了戰勝對手。而卓越是基於夢想,是為永久創造價值。一個人、一個企業,只有立非常之事方可能稱之為卓越。追求卓越意味著堅持自己的原則,少走尋常路,銳意進取,勇於變革,常常引領一個時代、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事標杆。
在奧雅成立二十年、奧雅北京成立十年的重要節點,我們要慢下來,停下來總結過去十年我們的所取得的成績、回顧出發時的初心,思考未來我們前進的方向。
02
《從斷崖殘石到山水畫卷——南寧園博園採石場花園設計》
「
作為設計師,應該透過破爛不堪的場地現場看到背後的設計潛力,並且通過恰當的方式挖掘展現出場地的美。
」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 / 教授 / 博士生導師 王向榮先生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 / 教授 / 博士生導師 王向榮教授 和我們分享了ASLA獲獎項目——南寧園博園採石場花園的設計過程,解讀了採石場設計的對策,設計與場地地貌和場所精神契合的方式、植被修復的手段、人工介入途徑、遊覽體驗的組織等。
南寧園博園基址上有7個採石場,這些採石場極大地破壞了當地典型的丘陵風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所展現出來的奇特、險峻、異樣和荒涼的景觀卻是獨特的,是在這片田園詩畫風景中出現的一種異質性的介入。通過對7個採石場的場地情況調查,選取具有安全保障和最佳欣賞角度的區域,創造出一種給人欣賞的路徑,用有限的介入對採石場進行改造,展示出一種山水的畫卷。
王向榮教授表示,景觀是動態的,不可能是恆久不變的,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我們要允許景觀呈現動態的狀態,允許景觀通過大自然的幹預呈現變化的狀態。
03 《文旅小鎮設計的思考和實踐》
「
可持續運營循環發展,重視當地文化與原生態生活,創造文旅與消費生態融合的綜合體小鎮空間。
」
偉光匯通集團戰略總監 林澎先生
偉光匯通集團戰略總監 林澎先生分享了對於文旅小鎮設計的思考與實踐。林澎先生表示,偉光匯通文旅小鎮的開發運營模式,圍繞六個基本要素,分別是流量、文化、空間、功能、運營、品牌,六個要素之間高度關聯、相互協同,構建文旅小鎮發展的多重價值。
隨後,林澎先生以偉光匯通落地項目「重慶涪陵北山國際文旅康養度假區——爻裡小鎮」為例,講解了康養度假文化旅遊的開發模式。強調文化挖掘和文化活化,在小鎮文旅內容打造上的重要性。注重在地文化的挖掘,從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文化藝術、價值觀念等多維度進行梳理,提煉具備文旅開發價值的文化內容,按照城鎮肌理和格局,基於文旅業態,打造規模性的空間體驗場景。
04 《建築,在山野之間》
「
建築,在山野之間,成為人與自然之間的紐帶,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 / 三文建築 / 何崴工作室創始人
何崴先生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 / 三文建築 / 何崴工作室創始人 何崴教授通過三個項目,講解了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建築要讓位於景觀,讓位於環境,通過不太張揚的建築語言,融入整個景觀環境。」何崴教授分享的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範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和溶巖美術館的案例,很好地討論了特殊場地中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前者建造在喀斯特地貌天然山谷裡,後者建造在百米絕壁之上。因為選址的特殊性,在設計之初,項目便明確了建築應該首先融入環境,然後才是利用自身的特徵為整個環境點睛。因此,建築在設計時很好地考慮了與場地環境間的顯與隱、內與外、聚與散的關係,地域性材料和建築內外空間的戲劇性設計,讓建築與環境融合,並成為自然環境中的視覺焦點。
何崴教授分享的第三個項目——石窩劇場前身是一座廢棄的小型採石坑。在設計時,除了考慮到建築與環境的融合,建築以一種「輕」的姿態來處理場地、建築的形態。在此處,景觀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內容,建築也不是,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轉化的可能性。
05 《超級社區環境營造》
「
設計不是隨性的,而是根據當地的文化和歷史特性而綜合決定的整體概念。
」
萬科上海區域萬晟產品能力中心合伙人 / 總設計師 張海濤先生
解讀超級社區環境營造萬科上海區域萬晟產品能力中心合伙人 / 總設計師 張海濤先生從與城市共生、回歸自然、回歸生活本身三個角度解讀超級社區環境營造。
從與城市共生的角度出發,超級社區系統的建立基於六大基因模型元素:道路規劃與道路斷面、公共配套的類型和落位、慢行系統、圍牆和開放空間、公園與種植、和空白空間預留。張海濤先生特別強調,當我們做環境設計時,更應該注意城市慢行系統的建立及本土植物的選擇。
社區空間能否成為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結合體,讓人們在城市中擁有回歸自然的生活體驗?張海濤先生用綜合住區社區服務體系的建立給出了答案。休閒配套體系、服務配套體系、自然健康體系、共同生活體系、成長社區體系五大體系的擴展和完善,給予社區空間新的可能,讓社區中的每一天都能被自然環抱,回歸生活的本真。
在分享的結尾,張海濤先生提到奧雅設計2017年建成的洛邑古城項目。當看到身穿漢服的年輕人行走在場地中,感受到景觀有了人的互動,才會變得更加完整和生動。
洛陽洛邑古城
06 《我和我的地產十年》
「
作為設計師,一定要多走出辦公室,要擁有善於發現生活中美好,並向他人分享和傳遞的能力。
」
江蘇旭輝副總設計師 楊華先生
借奧雅北京十周年論壇契機,江蘇旭輝副總設計師 楊華先生總結了他從事地產的十年曆程。
「設計從跑步開始」,楊華先生說到自己跑步的經歷,對感知自然、反思專業等方面有莫大的幫助。跑步是讀懂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楊華先生認為真正定義一個場地的不是設計師,而是使用者。在跑步的過程中,我們會自然而然把自己代入使用者的角色。這個時候,材料的耐用程度、植物的密度和高度,城市的基礎設計、人性關懷,都能夠更直觀、更清晰地體現出來。
楊華先生認為好設計的本質是在傳遞一個好價值觀。作為設計師,一定要多走出辦公室,要擁有善於發現生活中美好,並向他人分享和傳遞的能力。通過更多的作品向更多的人賦予美好生活!
07 《十年中的十個瞬間》
奧雅設計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 李寶章先生
在主題演講環節的最後,奧雅設計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 李寶章先生用十年中的十個瞬間為我們帶來了分享。
第一個瞬間——2010年10月31日,北京三裡屯
中國的發展不等你!
第二個瞬間——2014年05月31日,陝西白馬昭覺寺
世上所有相皆是心相,用價值觀把眾人凝聚在一起,願力是一切的開始!
第三個瞬間——2018年02月21日,東京明治神宮
主動改變可以帶上你的過去。不主動改變,歷史的車輪會把你碾壓成廢墟。
第四個瞬間——2020年02月01日,泰國曼谷
綠色環保、社區人本、樂活歡樂、高性價比就是真實的競爭力。
第五個瞬間——2018年8月9日,河北唐山
洛嘉兒童的成功對我的教育:要給願意付出心力與血汗的人一個施展的平臺。
唐山皮影主題樂園
第六個瞬間——2019年07月06日,沙坡尾
在沙坡尾見證90後的崛起。在景觀大爆炸的今天,奧雅需要一個多元化,個性創新的人才戰略。
第七個瞬間——2020年01月24日,紐西蘭
世界上可以有一個理想中的,國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樂業的地方。
第八個瞬間——2020年06月28日,深圳東角頭
剃鬚刀、走珠筆,英雄鋼筆與參數化設計:世界正在走向一個高科技與低造價的未來。
深圳蛇口 · 東角頭地鐵站公園
第九個瞬間——2020年09月17日,河北邯鄲
瑪莎的演講:奧雅要作為世界公民,負起自己對人類未來的責任。
李寶章先生在邯鄲園博會 瑪莎·施瓦茨對話環節
第十個瞬間——今年奧雅成立20周年
我們的發展一直是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我們的未來更可能需要在發展中規避危險。如果我們希望成為國際級的百年創意企業,我們應該具有怎樣的價值觀、企業文化與硬核競爭力?
最後,李寶章先生表示,我們要一路同行,共同走向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奧雅的故事
說與你聽
論壇現場,奧雅20周年隨筆集——《與奧雅書》正式發布。《與奧雅書》作為奧雅20周年的紀念性出版物,是對過往二十年的一次記錄與回望。《與奧雅書》責任編輯 潘園元女士在現場為嘉賓和觀眾講述這部記載著奧雅人過往點滴感懷的回憶錄背後的故事。
《與奧雅書》責任編輯 潘園元女士
隨後,奧雅設計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 李寶章先生,奧雅設計董事總經理、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與奧雅書》出品人 李方悅女士上臺進行新書揭幕儀式並致辭。
李寶章先生和李方悅女士表示,文字是具有溫度一種語言,是思想留存的一種形式。《與奧雅書》的誕生歷經近15個月的製作周期,包含69位奧雅新老員工的深情回憶,7個篇章的真情故事,呈現了奧雅人的生活與工作、思考與踐行,定格了無數值得珍藏的「奧雅時刻」。
在致辭的最後,他們對《與奧雅書》的69位供稿人表示感謝,同時希望大家在閱讀時,能感受到鮮活而充滿生命力的奧雅。
最後,我們邀請到兩位供稿人代表——奧雅設計文旅事業部副總 / 奧雅設計北京公司項目總監 張美佳女士,奧雅設計北京公司前項目總監 袁雨楠女士上臺分享她們的奧雅故事。五位共同在《與奧雅書》的扉頁籤字留念,讓這份美好的祝福隨著新書的發行,傳遞到每一位閱讀者的心中。
奧雅 · 有園
向你開放
經過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大家收穫良多,在短暫的休息時間,嘉賓和觀眾來到剛剛建成的奧雅北京 · 有園 Your Garden,享受精美的茶歇。
奧雅 · 有園的建成是奧雅北京在十周年的特別時刻,對於城市的獻禮。有園以別具一格的設計手法,向北京、向社會奉上有園這份針對高密度人口城市中社區公共空間的創新探索答卷。
嘉賓和觀眾們在生機勃發的花園中觸發靈感的火花,積極地交流、探討分享。與此同時,孩子們也沉浸在玩樂和收穫的喜悅中。洛嘉教育聯合奧雅設計,種植的一畝棉田成為孩子們的遊樂場。
短暫的茶歇時間成為孩子們一次小小的自然課堂,嘉賓也收穫了奧雅設計洛嘉教育研發總監 周昕蕾女士送出的棉花花束。
十年之路
是引航未來的起步之始
茶歇之後,由李方悅女士和李寶章先生主持,演講嘉賓們展開了精彩對話,就設計的價值所在、設計的核心與提升、地產開發的發展前途、對行業未來的寄語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江蘇旭輝副總設計師 楊華先生
設計的核心是自然、有機、人情味。做一個好的設計師要具備三有:有家,有小孩,有夢想。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用心去做社區,讓社區、讓景觀有生命力。
新華家園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 丁泰女士
一直以來和奧雅的合作非常愉快,李方悅女士骨子裡有清華人的理性和北大人的感性,李寶章先生心裡充滿了北大人的感性,祝福在兩位李總的帶領下,奧雅未來越來越好。
龍湖集團景觀總監 孟軍先生
景觀行業的工業化程度極低,我們現在還在手工畫圖。希望在下個十年、下個二十年,奧雅能引領景觀行業產業化、科技化、配套化的發展。
萬科上海區域萬晟產品能力中心合伙人 / 總設計師張海濤先生
標準化越來越高的原因是成本壓縮得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社區的底盤,也就是環境成為最關鍵的一點。
由左至右依次為:奚雪松先生、何葳教授、王向榮教授、
張海濤先生、孟軍先生、丁泰女士、楊華先生、王利先生
奧雅生態文旅院副院長 奚雪松先生
今天十分感動,奧雅一直在吶喊著責任和使命,Breaking the world。未來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本身,相信奧雅設計十年、二十年,未來會走得更遠。
泰禾集團副總裁 王利先生
奧雅第一年到北京的時候,當時奧雅6個員工進駐在泰禾院子,執著的熱愛、一直的堅持,讓我們感慨良多。在這裡祝福我們的行業,只要去熱愛,只要執著的去堅持,未來一定不會差。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 / 三文建築 / 何崴工作室創始人 何崴教授
用三個詞表達我的感受:一、科技,科技的發展會改變我們交流的方式和速度;二、社群,未來設計除了科技就是和人打交道,社區、人本成為未來建築、景觀是否能觸及靈魂的關鍵;三、 迭代,無論如何,時代的更迭是一直在進行的,迭代是必然的的過程,如何去擁抱它、去變化、去發展,是未來一定要考慮的問題。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 / 博士生導師
王向榮教授
所有的未來都是基於現在和過去的,未來,不管科技和技術走到哪,還是人的問題,找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才是做成事情最好的方式。之所以奧雅能走到現在,也是因為兩個最合適的人走到了一起。
「我們的十年曆程」· 奧雅設計北京公司十周年論壇暨《與奧雅書》新書發布會圓滿落幕!
經過數小時的討論,縱橫幾千裡,前後幾十年,我們對於設計產生新的思考,對行業未來有了新的思索。嘉賓和觀眾流連學術交流的高峰時刻,也享受互動交流的歡暢時間。
十年過往,皆為序章。對於奧雅北京來說,今天既是一場行業的總結和回顧,也是一次歸零後的重新出發!希望奧雅可以帶領大家回歸設計初心,思索行業方向。在未來的一個又一個十年,奧雅期待與你並肩同行!
與會領導及嘉賓:宜賓市城鄉規劃編制研究院副院長 張濱 / 金茂北京景觀負責人 趙海軍 / 華僑城北方集團總規劃師 張濤 / 融創文旅設計管理部研發副總裁 包布赫 / 中海集團景觀設計副總監 王巖
來自北京城建六建設集團、德州東海、合生創展、華僑城、華夏幸福、金茂、朗詩地產、龍湖、融創、首鋼、首開、泰禾、天津天一景觀規劃設計、萬科、偉光匯通、新華養老、陽光城、宜賓城規院、遠洋地產、中海、中交、中糧、中鐵諾德等的近百位合作夥伴
媒體嘉賓: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 辦公室主任 周明波 / 《景觀設計學》編輯部代表 王卿
支持媒體:景觀設計學 / 風景園林網 / NEED / 建築中國 / 地建師 / mooool / REARD / 景觀周 / 景觀設計小學徒 / 地產線 等
首席直播合作媒體:築龍學社
本資料聲明:
1. 本資料為要約邀請,不視為要約,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來源於官方披露信息,具體以實物、政府主管部門批准文件及買賣雙方籤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為準。如有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2. 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3. 本資料製作時間為2020年10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