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食客品嘗一道美食時,會覺得這菜味兒挺好,賣相看著也不錯,卻很少會想它用的是什麼鍋?加了哪幾種調料?除非他自己也想回家做一道同樣口味的菜,或者,除非他也是廚師。
相比畫家用的材料和工具,觀眾更在意的往往是畫面的效果,尤其是在藝術發展一派欣欣向榮、百花齊放的今天,只要能實現你想要達到的效果並帶給人美的感受,都可以大膽嘗試。
在歷史文化發展的進程中,中國畫在不斷追求精神境界與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廣泛吸收多元文化以及材料、技法等元素的運用。
但無論中國畫如何更新,都離不開筆和墨,否則,你的畫就得換個名兒了!
於是,很多廚師,不,很多畫家把實現審美目標的部分理想,落實到色彩上。
畢竟顏料只是畫家的工具,很多大畫家在作畫時,對於顏料的選擇都很「隨性」。
博物館都有專業修畫師,他們在修補名畫時,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先弄明白,畫家畫這幅畫時用的是什麼顏料,然後才能對症下手。
一位修補畢卡索作品的修畫師發現,畢卡索的好幾幅畫用的都不是油畫顏料,而是油漆!因為他覺得,將油漆畫到畫布上,會使畫面更鮮亮、更打眼,更有視覺衝擊力。
現代繪畫對各種創作手段的吸收量越來越大,除了技法和概念,能用各種材料創造更豐富的視覺效果和主觀感受,激發了畫家更大的創作熱情。
比如,這些由排筆、丙烯和墨共同參與創作的田園山水景,是不是刷新了色彩美的新高度?
當代山水名家趙準旺對丙烯入國畫情有獨鍾,絲毫不掩飾對丙烯顏料的喜愛:它加重(厚)像油畫,加水像水彩,加墨混合的顏色更好看。
丙烯的確是個很「隨性」的顏料,它既能畫出油畫的厚重,又可畫出水彩的輕薄和通透,還能表達水墨的氤氳之美。
丙烯對載體有著極強的適應力和親和力,除了牆壁、木板、陶瓷、玻璃、布料等這些廣泛施展才能的領域,與任何類型的紙張,也都能配合默契。
憑藉著強大的包容性和無限的可能性,丙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畫家應用到水彩畫和中國畫的創作中,把它作為實現自己想法的理想材料。
當然了,沒有一種顏料是萬能的,作為一種接近萬能的顏料,用丙烯在宣紙上畫畫,也不能肆無忌憚,如何調墨?加多少水?怎麼用更出彩?對此,畫家趙準旺作了非常詳細的創作示範,感興趣的朋友,可參看文末視頻。
還有,用過丙烯顏料之後,要記得及時洗筆,否則,你這筆就只能當標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