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兵:提升「一帶一路」營商環境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

2020-12-18 虹新聞

中宏網北京12月15日電 聚焦「『一帶一路』攜進與全球治理新邏輯」主題,中宏論壇第十場在線研討於12月15日下午舉辦。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沈國兵應邀出席論壇並作了主題發言。

沈國兵教授結合實證分析,對「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以來,對沿線國家治理所發生的四個方面(即腐敗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穩定、規則質量等四個維度)積極變化作了「量化」比較和分析,就未來提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傳播力與影響力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議。

以下是沈國兵教授發言:

第一部分:提升「一帶一路」營商環境

第一,新時代背景:中國國家領導人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提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並強調「要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深化對內經濟聯繫、增加經濟縱深,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指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據此,新時代下雖然依託國內市場的大循環是重要的,但是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功能,對標國際營商規則著力推進全面開放,加快構建一個要素市場化配置、國內國際競爭有序的統一大市場提升我國供需適配性,這對建設中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至關重要(沈國兵,2020)。在此背景下,本文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營商環境的制度質量影響的角度,考量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在營商環境制度質量方面產生的溢出效應。

第二,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統計比較。截至2018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存量高達1727.7億美元,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8.7%,遠高於2003年的4%。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吸收中國海外投資的存量佔比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而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存量增速反而呈現出邊際遞減的趨勢。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存量。來源:2003-2018年《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第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營商環境的制度質量。世界銀行的專家Kaufmann和Kraay等開發了「世界治理指標」,從六大維度對一個國家的營商制度質量進行了分解:一是腐敗控制(ControlofCorruption);二是政府效能(GovernmentEffectiveness);三是政治穩定(PoliticalStabilityandAbsenceofViolence);四是規則質量(RegulatoryQuality);五是法治水平(RuleofLaw);六是話語權和問責制(VoiceandAccountability)。該制度質量指標數值越大,則表示該國營商環境的制度質量越好。

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營商環境的制度質量會受到其本身歷史的慣性影響,為此,本文通過使用兩步法系統GMM進行實證分析,重點考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對改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營商環境制度質量的影響。在控制了一系列相關控制變量之後,使用GMM模型研究結果發現: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體上改善了東道國的制度質量。特別是,在腐敗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穩定、規則質量這四個維度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對法制水平也是促進的但不顯著,而對東道國的話語權和問責制度則是負面的,反而呈現出對中國很不利。據此,對於刻意誤解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行為的部分西方媒體,需要使用國際規範的語言對其進行批駁,化解陰謀論帶來的負面形象,加強與東道國的溝通協調。

第二部分: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第一,「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進展

具體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進展如下:

(1)中國積極參與和引領G20議程,將綠色金融引入議程,推動G20相關國際規則磋商和制定;

(2)積極參與IMF、世界銀行、WTO,以及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等機構進行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穩步推動與經合組織磋商合作;

(3)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開創性發行SDR債券,改變了全球儲備貨幣構成;

(4)共建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一帶一路」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有力補充了國際貨幣體系;

(5)支持WTO繼續加強貿易政策監督機制、完善爭端解決機制,反對保護主義,促進多邊貿易體制包容性發展;

(6)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17個自貿區協定。

第二,為什麼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勢在必行?

(1)國際經貿環境惡化,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亟待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2)後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霸權地位削弱,外匯市場波動加劇,亟待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監管改革。(3)美歐聯合聲明搞得新的貿易標準體系,將給中國等深度參與全球生產鏈和供應鏈的國家構成巨大的風險和挑戰。這需要構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規則來加以規制,防止全球性產業鏈、供應鏈斷供危機。

因此,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貿摩擦疊加疫情全球蔓延使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個別國家以臆想危及其安全為由人為破壞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並製造金融不確定性,使得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得愈發緊迫。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及「十四五」規劃建議均提出了「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第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方向及中國發揮的作用

預期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方向是構建共商共建共享、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具體發揮作用的舉措是:

一是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談判和改革。

二是以深度融入國際一體化大市場為動力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三是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四是以錨住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積極推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相關焦點

  • 「成果」「一帶一路」營商環境的良法善治保障研究
    就當前「一帶一路」營商環境法治化存在的,諸如政府、市場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構建問題;營商主體法治意識薄弱;制度政策及法律法規不健全;對外法治宣傳力度不足等問題,需要我們通過改善政府治理;打造「一帶一路」良好市場投資環境;樹立「一帶一路」營商主體法治意識;以及「一帶一路」商事糾紛解決與法治外宣的具體善治秩序來予以應對。牢牢堅持以良法善治為保障,以法治營商為基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穩積跬步而行萬裡。
  • 「一帶一路」的「五路」理念:提供全球大變革時代新動力
    「一帶一路」的「五路」理念:提供全球大變革時代新動力 原標題: 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表示。  「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到的「三個赤字」,正是與會人士普遍關心的全球治理難題。  當時間邁入21世紀的第17個年頭,和平與發展雖是時代主題,但衝突與動蕩也頻頻敲門。
  • 聚焦「一帶一路」沿線飲用水重金屬汙染治理 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
    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約50個國家的1.4億人口面臨飲用水砷超標(>10μg/L)的問題,而大約1.1億人生活在東南亞和南亞的10個國家和地區,這也正是「一帶一路」所覆蓋的區域。在「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含中國)中,有48個國家出現了砷汙染問題。對砷、鉛、錳等重金屬的高濃度或長期攝入,會引發嚴重的地方病,損害人體健康。
  • 交通網絡補強 營商環境友好 土耳其借道「一帶一路」
    他表示,通過千年古絲綢之路連接起來的土中友好源遠流長,土中合作潛力巨大,土方堅定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希望雙方在這一框架內加強貿易、投資、金融、能源、汽車製造、基礎設施、第五代移動通信、智慧城市等領域合作。有媒體報導,「一帶一路」建設將成為土耳其的增長良機,並從中獲得更多與其他國家連接的機會。
  • 「優化營商環境」在路上,南通綜合保稅區榮獲「2020年度營商環境...
    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在過去兩年裡,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78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31位,連續兩年躋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個經濟體之列。組委會評議認為,南通綜合保稅區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擁抱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鐵等重磅紅利爆發新風口,憑藉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複製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利用「網際網路+」新思維創新海關監管模式,積極探索區港直通新模式,不斷拓展綜保區功能,大大提升了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
  •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蜜芽集團與義大利瑩特麗集團在第四屆絲...
    蜜芽在踐行國家戰略中,通過跨境電商、全球供應鏈等模式為「一帶一路」注入了新的動力。蜜芽集團與義大利Intercos戰略合作 助力一帶一路成果落地近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落地,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日益活躍,本次蜜芽集團與義大利Intercos開展戰略合作,是蜜芽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舉措,是蜜芽自有品牌戰略的進一步強化。
  • 李卓彬:冀海商把握新時代機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要發揮熟悉市場環境、政商人脈的優勢,加強與政府機構、中國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繫,控制和規避有關項目的政治和社會風險,推動「一帶一路」項目落地的政策環境、體制機制的創新探索。宣傳「一帶一路」倡議,講好中國故事、加強人文交流,主動參與教育、科技、文化、媒體等領域合作,促進不同文明互學互鑑、各國民眾相知相親,構築起友好交往的橋梁。
  • 盧安達:營商環境「非洲之星」
    盧安達還致力於發展數字經濟,制定了《2020智慧盧安達總體規劃》,利用後發優勢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目前,盧安達已基本實現通信網絡全民覆蓋,4G網覆蓋率高達95%。  此外,盧安達還在大力改善營商環境,放寬籤證、實施網絡一站式投資服務,改善電力、道路和物流等基礎設施,為外商投資創造最大便利。
  • 中國與中東共建數字「一帶一路」:基礎、挑戰與建議
    與此同時,雙方也面臨中東營商環境亟待優化、地緣政治與安全困境、中東網絡安全問題呈加劇趨勢、區域內數字經濟發展差異大、數字人才培養和供給不足,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蓄意破壞抹黑等現實挑戰。鑑此,雙方可通過加強政策溝通與協調、協助推動地緣政治衝突的解決、軟硬兩手應對美西方的破壞抹黑、加強網絡安全和數字治理的合作、攜手縮小數字鴻溝、加快數字人才培養和培訓等措施,加快共建數字「一帶一路」。
  • 多舉措全速推進 優化營商環境迎更多紅利
    其中,《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2020年4月10日起施行,該條例旨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將上海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自2020年4月28日起施行。
  • 普華永道分享「一帶一路」倡議研究報告:四大支柱產業促進全球貿易...
    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與普華永道中國山東主管合伙人張國俊參加了分享會,他們重點分享了「一帶一路」倡議推進過程中,以上四大支柱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於全球和中國的重要意義。
  • 普華永道:四大支柱產業驅動「一帶一路」及全球貿易增長
    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的進出口總值為9.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10.8%,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7.4%,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的貿易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020年儘管全球貿易受新冠疫情打擊,前三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累計進出口總值仍然增長1.5%,高於中國全球整體進出口增速的0.7%,為6.75萬億元。
  • 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聯通中國與世界,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強心劑
    迄今,雖然疫情對經濟的劇烈衝擊頂點已經過去,全球經濟模式在逐步適應疫情新環境,但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勢頭微弱,未來充滿諸多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紅利助力全球經濟復甦,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聯通中國與世界,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強心劑。
  • 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世界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怎樣看待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及其意義?中國將在建設新型國際關係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本期觀察版約請相關學者就此展開討論。
  • 中國經濟時報社與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籤署營商環境評估戰略合作...
    中國經濟時報北京訊(範媛)11月17日,中國經濟時報社與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信息)籤署營商環境評估戰略合作備忘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餘斌出席會議並講話,航天信息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天暉和中國經濟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王忠宏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馬駿發言。對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餘斌表示肯定:「航天信息在助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方面具有技術、信息、人才優勢。
  • 優化營商環境的特殊意義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無論從底線思維還是戰略思維角度衡量,優化營商環境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重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優化營商環境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
  • 世界銀行:中國是營商環境進步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4月26日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19)》有關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新設市場主體 2377.44萬戶,同比增長10.6%。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4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協國家對華投資分別增長36% 和40.1%,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8年第46位躍升至第31位,中國是世界上營商環境進步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 優化營商環境需處理好十個關係
    二是科學設計優化營商環境的戰術路徑,建設服務型「有為政府」、鍛造具有內生動力的「有效市場」、組織全社會力量參與的「全民營商」,團結一切力量塑造風清氣正凝心聚力的發展環境。三是紮實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食品安全沒有國別界限 需要全球治理
    11月6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在第十二屆「一帶一路」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甘霖提出,食品安全沒有國別界限,食品安全需要全球治理。講話要點如下:今年以來國家頒布了《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為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基本遵循。
  • 美圖公司CEO吳欣鴻:開放的營商環境是世界數字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1月24日,在烏鎮召開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一帶一路"網際網路國際合作論壇上,全球企業代表和學界專家從自身觀察和實踐出發,為"優化數字營商環境,賦能數字經濟發展"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