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準提法嘉言錄二十四句

2020-12-12 蓮海沐浴人

南懷瑾

準提法究竟有什麼好呢?不論在家、出家一樣的有效果,不管何時何地是淨是垢,最髒之時、地也都可以修。密宗其他咒子,其他法門就不一定行,有些咒子,如吃了一口大蒜、犯了什麼忌諱,這些咒子就不靈了。只有準提法,一切不避諱。

密宗修準提法,修到成就了,一法包括一切法是很直捷,不分葷素垢淨,真是方便。

各種密法修持要有很完備的壇場,準提法不要外備的壇場,你心裡頭就是壇場,這也是方便之處。

沒有壇場怎麼修呢?我平常都教人念準提咒,隨時隨地可以不規定自己硬性修法也可以,不著形式的修持,只要念咒子也行的。

準提菩薩是「七俱胝佛母大準提王菩薩」,七俱胝意指無量數的佛都依這法而成佛。乃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正法明如來都是他的化身,白衣觀音、二十一尊度母 (廿一位不同的度母,也是觀音的化身),都是準提佛母本身的化身。比如顯教講,諸佛以般若為母,諸佛皆從般若出身,大澈大悟這一悟正是一切佛的佛母,這「母」字不作「男女相」解。換句話講,一切佛都修準提法而成就。

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準提佛母的修法是密法裡頭的密法,密宗裡頭的密宗。密宗裡頭的其他許多修法都非常麻煩,只有準提法是簡中之簡,越簡越密,所以到十地菩薩的境界,還沒有完全了解其中的奧秘,何況八地、五地、初地,乃至凡夫,更無法了解了。

學密法同其他法門不同,要全心全意的心情去修,沒有一點懷疑。「妙覺果海」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妙覺的果海,只有信才能證得了,所以要多信、精勤行於正道,則此生成就才有希望,這是前言。

東漢以後傳人中國的密宗準提法,是因為這個密宗的法同禪宗的理非常相通,尤其是華嚴宗道理,絕對相合。一即一切,任何一個法包括了一切法;一切即一,一切法皆可歸到一個。

東密與藏密其他方法麻煩又復雜,而且要專修,而大多數法門修法下來起碼要兩、三個鐘頭,一天早晚修兩課就沒時間了,在這工商業時代,忙工作都來不及之時,修如此長法時間上不許可,只有準提法較簡略而又概括了一切。

其他修法各有各的儀軌,各有各的遵守法則,並且不大方便,有些密法葷素兩便,有些非吃素不可,有些還非出家修不成功,有些密法出家不一定修得成,在家人才修得成。只有準提法樣樣方便。

實際上,準提法是釋迦牟尼佛所傳,兼顯密兩教,傳法的法身是毗盧遮那佛,也就是華嚴境界的種佛。但這個法門又不屬於顯密兩部,佛特別慈悲而說了這個法門,在《大藏經》中有很多種準提法本。

道殿大師作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一書,他的理是華嚴、般若、唯識綜合的,綜合了全部佛法修行的宗要;行則配合華嚴經法界、淨行品種種的行;果則直取無上菩提之果。

學準提法,首先要看《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唐朝道殿大師著,他真是了不起,把佛法的精要,顯密兩方面的修持內容都包括進去了,前面講修顯教,只要專心一種修成即可得證果位,這是小乘顯教部分。後面的密教包括了大乘,而他在密教部分只採用了準提法,為什麼呢?因為所有密教的修法實在太多了,一個準提法修持成功,其他密法一通百通也都容易修持成就了。

我不主張一定用鏡壇修,因為鏡壇很容易放光照到自己,自己定力不夠,一喜歡,理也不透,慢慢就會向著鏡壇內走,有身心分開的缺點。用觀想鏡壇也就可以。

十八隻手代表成佛的十八不共法,修法時也可觀想成兩隻手,與普通人一樣。二手代表不二法門,四臂表四無量心,六隻手代表六神通,八隻手代表八正道,十隻手代表十波羅密。後來,藏密有蓮花生大士作的十六、十八種成就法都是從這裡出來的。五佛冠,代表五方佛。身體如透明琉璃,如同白骨觀修成就以後,身如琳琅,就是像玻璃一樣。

這個「準提法」是亙古以來的一個古法,一切諸佛菩薩都修過這個法。在密宗裡,「準提法」還是密宗裡頭的秘密---大秘密,你看這個法那麼簡單。所以在東密 (過去在中國,現在留傳到日本) 及藏密裡頭,所有密法裡頭,它的系統還找不出來,而在密法裡頭的「別部」---特別的別傳。

「準提法」這個古法,以密宗來講,釋迦牟尼佛當年十九歲出家,經過十二年的修行,沒有成道,最後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還是修了「準提法」,觀了頭頂上一個「LA」,觀了這個字,一下悟道了。照密法的說法,有無量、無數的古佛都因此法而成佛,因此叫「七俱胝佛母」。用白話講,七俱胝這麼無量無邊的佛陀們,依靠這一個「母法」、根本法而成佛的「準提法門」。

大致上,依我現在的經驗,曉得「準提法」在中國、在東方,包括日本,包括全世界許多地球上遙遠的民族,他的祖先所傳的咒語,也都是「準提法」這個系統,猶如大家都會唸的「唵嘛呢叭美吽」這個咒子,在佛教以前、在佛出世以前就已經存在,佛 (釋迦牟尼佛) 也曾唸過。這個咒語也是觀音如來、觀音佛所傳的咒語,跟「準提咒語」是同一個系統,也是千古萬古都存在,它威力無比。

也有人問:「準提佛母」跟「千手千眼觀世音」、「四臂觀音」、六隻手的觀音、八隻手的觀音,它的關係在哪裡?都是一體。所以,也可以說「準提佛母」是觀音如來的化身。也可以講,「觀音菩薩」也是「準提佛母」的化身,這個道理在哪裡呢?就是剛才我們開頭講的體、相、用。

度一切眾生的度,母親的母,那麼21 尊度母有白度母、紅度母、綠度母、黃度母等等的度母,是度一切眾生的大慈大悲的母親一樣的慈悲,所以叫度母,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也就是準提菩薩的化身,這個準提菩薩,本法叫七俱胝佛母,「佛母」不是女的,也可以說成了佛菩薩,沒有男女相了,就是所有的佛陀們,都依靠修這個準提法門來得道成佛,是最根本用來成佛的母法,觀音菩薩乃至21 尊度母也都是準提佛母的化身。

這是講準提佛母這個修法這個咒語很古老,這個咒語這個咒子是包含出世法--出家成道成佛一條路,在世法--不出家在家人也可以修,一樣,兩個成功是一樣的。學佛學別的法門或者念別的咒子,不吃素不行的,不乾淨不行的,譬如念楞嚴咒啊!大悲咒啊!最好是吃素,乾淨!身體內外都乾淨,念咒子就很靈!只有一個咒子「準提咒」不管你這些,乃至女性身上有月經,身體沒有洗澡不乾淨,在廁所上拉大便小便時候都可以念,你吃了大蒜吃了蔥吃了葷都沒有關係,只有這個方便法門,普度一切眾生,在家出家都可以念。

準提法本告訴你:求什麼得什麼!你要求開悟成道,你就向這裡發願!也是念這個咒子,所以這個咒子在末法時代是最靈的方便!不管在家出家,是這個道理!這一點你們都知道的,對不對!不過我囉嗦重新說一道,告訴你簡單一點經驗,那麼念咒子以後,很多身體心裡都會變化的,也有很多感應,可是你們不要迷信,不要去求感應,一迷信一求感應啊,那就變成神通的二號,我的名字,神通的二號就是「神經」,一號是神通,二號是神經。千萬不要搞成這個樣子!學佛法就得走正路!

這個準提法照次序修是為了悟道求菩提,不是為普通的法門,所以她的重點在圓滿次第!圓滿次第一切皆空,念咒的時候是一切皆有,都有!念咒時是一切都有,到了圓滿次第是一切皆空,身心皆空!這個要點要把握住!這個修法的次序是為了求菩提而得菩提,悟道成佛的法門!修這個儀軌,你們隨便修了不知道什麼目的,就錯啦!

至於你們世間法的求:求長壽、健康、功名、富貴、家庭平安,那就不一定要照這個儀軌修,只要念咒子就行了!就那麼簡單一個事,這一點特別聲明,恐怕他們法師們沒有給你們交代這個話,所以我特別來交代一下,不然你搞錯了。修這個儀軌是為了求菩提證道,至於求其他的你只要念咒子就行了!

相關焦點

  • 法會:韓城漢傳密宗金剛念誦準提法會圓滿結束首愚大和尚主法
    法會:韓城漢傳密宗金剛念誦準提法會圓滿結束首愚大和尚主法  韓城漢傳密宗金剛念誦準提法會全景2010年元月1日至8日陝西省韓城市慶善寺舉行準提法會,由慶善寺方丈首愚大和尚欽自主法。
  • 南懷瑾先生的雁山情結:一生的牽掛
    這是南懷瑾先生在《山川人物與永嘉禪師》一文中的描述。可見山水秀麗的雁蕩山是南懷瑾先生魂牽夢縈的故園記憶。  二  南懷瑾先生對雁蕩山的讚美和喜愛,不僅表現在語言文字上,也體現在他對雁蕩山建設的關懷行動上。  1990年,雁蕩山管理局顧問周丕振借夫人張燕徵赴港工作之便,向南懷瑾先生請教雁蕩山靈巖寺重建問題。
  • 紀錄片《 南懷瑾先生 》合集
    南懷瑾先生——上集————下集——介紹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懷瑾隨國民黨遷至臺灣,並受邀到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後曾旅居美國、香港等地。2012年9月19日,媒體傳出南懷瑾的病危消息。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
  • 南懷瑾先生軼事:拒絕名譽博士、拒當御用文人
    南懷瑾先生是國共兩界的傳奇,中年去了臺灣,爾後漂泊美國、香港,晚年落戶江蘇吳江。論路程,比香港近多了,比敦煌近多了,論健康狀況,據說也相當不錯。但南先生不見生人,尤其是記者——這是可以理解的。中間為南懷瑾先生,左一為卞毓方我於是再度南下吳江,見到南懷瑾先生的第一面,恍若記起古代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高士,就像高山流水裡的俞伯牙,就像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的諸葛孔明,沒有預感
  • 蘊睿智於平易――記南懷瑾先生(圖)
    佛教在線訊 去年5月,南懷瑾先生在上海。我由同事引見拜訪他。南老不僅是一位國學大師,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有機會拜識,真是太幸運了。我們如約來到番禺路一處寓所,廳堂裡高朋滿座,但我一眼就認出了南老先生,先生中等身材,一襲中裝,仙風道骨,而又面目慈祥,兩眼炯炯有神。
  • 南懷瑾老師講述:護身咒和護身拳的功用
    南懷瑾老師講述:護身咒和護身拳的功用
  • 修持準提法的殊勝
    前言清明寺所有的同修主修的就是準提法。準提就是清淨的意思,修持準提法可以清淨我們的業障,如果業障不能清除,要想明心見性那是很難的事情,須知萬法由心生,便明萬法由心滅,因心無明境,還用法來清… 」我們千年輪迴的根源,來自心的無明,因為無明的造作,所以有了三毒造作,因為貪心。
  • 咬文嚼字:「暴虎馮河」解,兼談南懷瑾先生和他的《論語別裁》
    (一)已故的佛教名居士南懷瑾先生的解讀經典著作《論語別裁》,曾被不少人指摘其硬傷累累:    比如:炮轟過於丹的學者徐晉如曾說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的「錯謬罄竹難書」【注1】,張中行評《論語別裁》一書用的措辭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南懷瑾」,評價極低。
  • 關於南懷瑾先生言『潔靜精微』四字之感想
    南懷瑾百度圖片聽聞南懷瑾先生應在千禧年後,其時未知易為何物,也不甚在意其人。一年後才於小浪底北岸附近縣鎮購買一本北京出版社簡體《周易》。細觀之下,謂之今生難解,遂擲地經年。亦得拜讀南懷瑾先生大作銘言。先生於易為先行者,也是智達者。開言路,致正聽,潔靜精微,深教後輩。敬意。
  • 準提菩薩聖誕日——話「準提法」
    根據佛經記載,修持準提法的行者,凡事一切殊勝,無不如意,能降伏一切惡魔,百邪震驚而不得便。可見此法功德無邊。準提法——是根據七俱胝準提佛母法加以改造而成,在元之前就流行甚廣。但是 ,在唐開元三大士時,就已傳入古天竺準提法門;至元明清時流行的準提法則是——以道殿法師所撰寫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為圭臬;尤其是這部集準提法大成的巨著,
  • 人生落魄時,不妨聽聽南懷瑾先生的4句忠告,先賢的智慧是指明燈
    原來,南懷瑾老師早已經用他的人生智慧,「有話在先」,放在時間寶庫裡面,等待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予取予求」,現在就根據您迷茫落魄的情況,分享「南師」的四句忠告吧!一、成大事者必須學會變通「功業見乎變」。當然,每個人由於自己的學識水平、領悟能力以及人生境遇等各方面是有所區別的,他們能從南懷瑾老師的忠告中受到多少啟發也會有所不同。當你迷茫落魄的時候,不妨看看人們從南懷瑾老師眾多的著作中提煉出的這些人生金言。這些都是南懷瑾老師關於人生的智慧之談,雖不敢說都是金科玉律,但多少還是能夠給迷茫中的人們指點迷津的。
  •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讀讀他們始終是好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 南懷瑾學生古國治開講 各地「南粉」大呼過癮
    溫州網訊 2020年首場「南學春秋」講壇,上周末在溫州南懷瑾書院舉行。主辦方溫州南懷瑾書院邀請古國治先生,以《從南懷瑾的<論語別裁>建立文化自信》為題,帶來了一場文化饕餮盛宴。現場來了100多人,不僅有溫州本地市民,還有來自廣東、福建等省份的「南粉」們。
  • 佛教裡金剛念誦法的要訣---南懷瑾先生
    氣功修練 金剛念誦是一種最高的佛教氣功修練法,亦是準提法修持的要訣,其重點在換氣方面,換氣時務必把嘴巴閉起來等吸氣充滿了再開始念,如此周而復始一口氣一口氣地念,慢慢從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來越增強,經常這樣修練,就會達到「氣滿不思食」,當然這並不是胃腸出現毛病。 都攝六根 特別要提醒是身體不好的人要注意,在一起念誦共修時,不一定要跟到那麼長,中間短一點就可以休息,根據這個原理不斷練下去,身體和精神自然會有改善。
  • 南懷瑾先生:世上所謂的好人,常常是笨人
    忽然想起南南懷瑾先生的一段論述,他說這世上所謂的好人常常是笨人,因為笨,沒有能力作惡。什麼是善人呢?有能力作惡,不幹,名之善。
  • 準提法之脈絡分析略談
    而本文要探討的是翻譯至中土的準提經典,其中的脈絡體系,不包含《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等中土自行發展出的準提法系統。若有文中錯謬之處請諸高明不吝指教,諸佛菩薩本尊龍天護法加持希能如法。貳、脈絡分析關於準提法修持系統,可以從下列幾點來觀察:一、 雜密法。二、純密法。
  •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商業智慧
    這將是南懷瑾又一遺留人間的教化功德。  呂松濤:  讓生命在參悟中涅槃  漢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用這句歷史名言來解讀現代商業現象,那就是商潮洶湧,潮起潮落,皆因利來利往。要勇立潮頭,必須擺脫「利」的誘惑,心存「利他」的願力。上海綠谷集團董事長呂松濤對此有著特別深刻的感悟。
  • 準提法修持觀想之匯總
    大佛最近有幾位同修,曾提出來下列的幾個有關「準提法」觀想的問題,與末學討論,在此,我僅提供一己的看法,供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賜正。準提法的觀想是有其層次的,由粗而細,由淺而深,當佛母出現在眼前時,能把佛母的外像觀清楚,就已很不容易了,心月輪的部份,此時只要在意念上帶到即可,無須觀得那麼細膩。如果你連佛母外像都觀不出來,就更談不上月/字輪了,在這一部份上,觀不出來,也不必勉強。心月輪/字輪的觀想之重點,依儀軌,是要觀到與佛母合一後,觀想自身成透明琉璃體之後的那一段。
  • 南懷瑾: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超越文化的局限
    南懷瑾去世時,四川詩人、作家王國平正在太湖大學堂內整理南懷瑾口述的生平,他說,南懷瑾的一生不能僅當作「國學大師」、「禪學大師」看待,在學術研究中也多有創新,在有的讀者看來,可能有常識性的錯誤,但總歸成績是主要的。南懷瑾曾說,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而這看似普通的話語滲透了對文化的理解力。
  • 持教法師:末法時期將會是準提法大興的時代
    這就須視每個人的因緣不同而定了,一個對準提法有堅定信心的人他無時無刻都不會忘卻做準提法的修行,不論口中有無持誦,他的心都是準提清淨念,那這樣的人可以不用計數,因為計數對他而言反而是一種障礙與執著!反之對於一個業障深重的人來說,鼓勵他計數,對他而言是有益的,因為可以幫助他達到滅罪先行的目的!總之計不計數要看心境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