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子在駕車途中偶遇一位92歲的老人暈倒在地,她下車和後面一輛車的駕駛員一同將老人扶起。不料事後老人家屬反告該女子肇事逃逸,老人說是自己摔倒的,家屬仍不相信。通過查看事發地居民家監控和行車記錄儀,當地交警確認老人系自己摔倒。最後,老人家屬當面向女子等人道歉並致謝。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最高法發布案例,讓「老人摔倒扶不扶」等問題不再糾結
「攙扶摔倒老人反被訛詐」的事件不時見諸報端,引發人們對社會道德滑坡的擔憂。中國最高人民法院13日以發布典型案例的形式重申,要讓「扶不扶」「救不救」等問題不再成為困擾社會的兩難選擇。
最高法當日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其中包括一起2019年發生在河南信陽的「撞傷兒童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
案情顯示,郭某林在某小區騎自行車時將在小區內玩耍的五歲男童羅某某撞倒在地,造成羅某某右頜受傷出血。同為該小區居民的孫某見狀後,馬上找人聯繫羅某某家長,並告知郭某林應等待羅某某家長前來處理。郭某林稱是羅某某撞了自己,欲先離開。因此,郭某林與孫某發生言語爭執。孫某站在自行車前阻攔郭某林,郭某林情緒激動,稱此事應交由警方處理,隨後坐在石墩上等候,坐下後不到兩分鐘即倒地。孫某撥打急救電話,醫護人員趕到現場即對郭某林實施搶救。郭某林經搶救無效,因心臟驟停死亡。劉某某、郭某麗、郭某雙作為郭某林的配偶及子女,起訴請求孫某及小區物業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共計40餘萬元人民幣,並要求孫某賠禮道歉。
法院認為,孫某的阻攔行為與郭某林的死亡結果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係,孫某亦不存在過錯,其不應承擔侵權責任。某物業公司對郭某林的死亡不存在過錯,不應承擔侵權責任。
最高法分析稱,本案中,好心人孫某對侵害兒童權益的行為進行合理地阻止,不僅不具有違法性,反而具有正當性,值得肯定和鼓勵。本案判決好心人不擔責,向社會公眾明確傳遞出法律保護善人善舉的信號,消除了老百姓對助人為樂反而官司纏身的擔心和顧慮。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鄭學林說,此次發布的10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民事案例,是2018年以來發生法律效力的、廣受社會關注和輿論讚譽的生動案例,分別從英烈保護、見義勇為、公序良俗、誠信友善、孝老愛親等不同方面體現和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導向和準則。
全國首例涉及「暗刷流量」虛增網站點擊量的案件也入選典型案例。最高法強調,「暗刷流量」的行為違反商業道德,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對行業正常經營秩序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均構成侵害,有損社會公共利益。
(原標題:女子扶摔倒老人反被誣肇事逃逸 事發地監控還原真相)
來源:綜合@時間視頻、網友評論、中國新聞網
流程編輯:T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