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北京平谷:「醫養聯動」破解農村養老...

2020-12-16 澎湃新聞

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程度加深,各地養老壓力與養老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北京市平谷區為例,目前全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0.03萬,人口老齡化率為22.6%,遠高於城區,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療和看護問題困擾著老年人家庭。為此,平谷區委區政府抓住「醫養結合」這個核心點,提出以「肉龍藥品加床板,醫養聯動康樂玩」為內容,以「讓養老機構成為衛生健康系統的第二住院部,居家養老成為衛生健康系統的家庭病房」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醫養聯動,讓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破解農村養老難題。

一、加強頂層設計,探索構建四級聯動體系

(一)高位推動。區委、區政府將醫養聯動工作列入2019年政府民生工作重點,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推動機制,組建由區長、主管副區長、相關委辦局主要領導構成的醫養聯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醫養聯動的日常工作,由區衛健委主任和民政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

(二)部門協同。醫養聯動工作在具體實施上,由醫療牽線,政府負責統籌、協調和聯動財政、醫療、民政、殘聯、醫保、農委、規土、教育、旅遊、保險等多方資源。確立了「醫養聯動、部門貫通、資源整合、機制協同;政策集成、專業管控、法制保障、技術支撐;機構家中、服務分層、綜合負擔、子女先行;事業引領、企業運營、政府主導、開放競爭」的工作指導方針。

(三)四級聯動。結合醫療布局和醫養聯動工作實際,構建「區、鎮鄉街道、村和家庭」四級醫養聯動的功能和結構體系,滿足不同類別老人的醫療、護理和養老需求。

1.戶級-醫養家庭。平谷區搭建醫護到家服務平臺,成立醫護到家公司,藉助醫療機構醫生護士等優勢醫療資源,採取多點執業方式,提供上門換尿管、胃管、褥瘡護理三項服務,解決居家養老不能外出、需要專業護理人員的護理需求。

2.社區級(村級)-醫養驛站。醫養驛站是社區衛生服務站與養老驛站的結合,在村或者社區級別設立,主要解決能夠行動但做飯困難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如古槐之家老年公寓,是峨嵋山村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醫療一體化的服務機構,目前共有83張床位,入住76人,除照顧入住老人日常起居、飲食和醫療外,還為本村80歲以上及殘疾人提供助餐和免費送早餐服務,目前需照顧的老人和殘疾人共計899人。

3.鄉鎮級-醫養院及醫養聯動醫院。醫養院主要解決本鄉鎮的醫養問題,特別是中度及以上失能失智人員養老和護理問題。醫養聯動醫院則是利用富餘病床,在醫療機構內設醫養聯動病房,既提高了醫療資源利用率,又能夠有效緩解養老和護理壓力,平谷區計劃在18家社區中心和有條件的醫院設置醫養聯動病房,預計可以增加醫養聯動床位300張。

4.區級-醫養中心。醫養中心是區級醫養聯動機構,目前已確定三家養老院作為醫養中心,其中原民政局養老院為第一醫養中心,興谷街道第二養老照料中心為第二醫養中心,東高村鎮敬老院為第三醫養中心。

二、補養老短板,五種模式提升為老服務供給質量

(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放醫養聯動病房模式。馬坊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放病房作為醫養聯動病房,收治臨終關懷、神志不清的病人。目前該模式已經開放3家醫院,並安排了3位經過培訓的護士長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聯動副主任,除管理醫養聯動病房外,還負責全面管理本轄區醫養聯動工作。

(二)衛生健康委接管養老院模式。根據醫養聯動改革規劃,區衛健委接管了原隸屬於民政局的溫暖之家老年公寓,該養老院有300張床位,入住總人數為152人,入住老人平均年齡85歲,最大97歲。在衛健委接管建立醫養聯動模式後,安排了原中醫院護理副院長任院長、區醫院兩名護士長為副院長,建立了醫生一、三、五查房,為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對慢病老人給予用藥指導,醫生、護理部主任參與到老人健康評估之中等多項制度,切實發揮醫養聯動的專業作用,解決老人的醫療需求,接下來溫暖之家老年公寓將進行信息化改造。平谷區擬進一步推廣這種模式,接管馬坊鎮養老院和熊兒寨鄉敬老院開展醫養聯動工作。

(三)醫療機構入駐各級養老機構模式。以峪口吉祥老年公寓為例,儘管養老院在生活方面照料周全,但老人日常看病、拿藥難,養老院自建醫務室存在困難。為兼顧滿足養老院內老人的日常醫療需求和保持衛生站為原轄區居民服務功能,鎮政府出面將峪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屬衛生站調整到養老院內,實現了社區衛生站醫療功能效益最大化、管理機構省心、家人放心多贏格局。在醫療機構入駐前,該養老院入住老人94人,入駐後新增了39位入院老人。目前,平谷區已有10家養老機構採用這種模式。

(四)醫療機構網際網路+醫療模式。在目前尚不具備醫療機構入駐條件的養老機構,採用籤約服務的模式,即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籤訂協議,用網際網路+醫療的形式雙方聯通,隨時通過信息化手段提供醫療服務,每周有醫生為養老機構全面查房1次,有特殊情況隨時處理,目前已有2家養老機構籤約。

(五)醫護到家服務模式。吉祥養老院啟動醫護到家服務,完成首例為老年人更換胃管、尿管服務。目前已開展的醫護到家服務有20餘例,還將與即刻到家公司聯合,共同做好居家養老醫療和生活服務工作,為老人提供專業化、便捷化、多樣化的日常護理服務,解決居家健康養老「最後一公裡」問題。

三、打造康養生態圈,承接首都養老服務需求

(一)拓寬服務半徑,增加為老服務產品供給。平谷區政府和各級養老機構積極主動作為,在拓寬養老服務半徑方面下功夫。一方面通過上門服務隨時了解老人健康情況,如古槐之家老年公寓每日為村裡80歲以上老人免費派送早餐時,還會了解老人身體健康情況,發現問題隨時與家屬和醫院聯繫。醫院目前已啟動家庭呼叫系統建設工作,未來可以實現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即時互聯呼叫。另一方面區政府不斷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目前已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了老年人健康信息的互聯互通,形成平谷老年人的健康大數據和個人健康檔案,實現了養老院與醫療機構的影音互通遠程會診,並可通過智能診療系統幫助醫生輔助問診、輔助診斷、推薦治療方案和用藥指導,有效提高了養老醫療服務半徑,同時也能夠防止醫生誤診漏診,減少醫療差錯,提升基層醫生的用藥水平,解決社區醫生服務能力不足這一難題。

(二)加強專業培訓,建立養老服務隊伍。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不是簡單建立養老機構、提供養老床位就能夠解決,提供相關完備的服務、醫療配套和專業護理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平谷區精準發力,引進臺灣安泰法人集團全面參與標準化管理,發展醫養產業。目前已建立平谷安泰醫養聯動培訓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醫養聯動工作儲備人才,先後挑選25位具有豐富管理、護理經驗的退休護理院長、護理主任、護士長到臺灣屏東安泰醫療法人集團學習。同時在本區開班授課,對各養老機構的原護理員進行培訓,提升養老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培訓內容包括基礎醫療、基礎護理、生活護理、急救呼叫等,後續還將對醫院二線、退休護士、家政人員、有意願參加此項工作的其他人員進行專門培訓。

(三)打造康養生態圈,承接首都養老服務需求。據北京市老齡辦統計,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增至349.1萬人,佔北京市戶籍總人口的25.4%。這意味著每四名北京市戶籍人口中就有一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養老需求巨大。由於市區內養老資源稀缺、養老成本高、交通擁堵等狀況短期內很難改變,北京周邊生態環境良好、交通條件便利的郊區,自然就成了承接老年人養老需求理想之地。平谷區通過提升本區醫養服務水平,健全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形成醫養聯動特色,打造本區康養生態圈,涵養醫養產業。未來,平谷區將進一步探索多渠道、多領域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建立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專家點評:當前,除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外,中國城鄉差別還體現在城鄉公共服務供給結構和供給水平方面,這其中農村居民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問題凸顯。北京平谷區以破解農村養老難題為突破口,創造出高位推動、部門協同、農戶社區鄉鎮和區四級聯動的「醫養聯動」模式,其本質是結合農村實際,將一些城市推廣的城鎮居民居家養老模式運用到農村。這既有助於解決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的「有沒有」問題,又有利於解決服務供給質量「好不好」的問題。在農村老齡化日益嚴重,農村居民養老需求顯著不斷加大的背景下,這一模式值得總結、借鑑和推廣。

原標題:《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北京平谷:「醫養聯動」破解農村養老難題》

相關焦點

  • 福建這個案例,被國家兩部委作為典型推介!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第二批23個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涵蓋農村醫療、養老、教育、人居環境、政務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公共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各具特色。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發展改革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發展改革委: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加強和改善農村公共服務,繼2019年推出首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後,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
  • 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發布 攸縣「門前三小」入選
    華聲在線12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劉曉聰 記者 李永亮)12月15日,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發布,攸縣「門前三小」成功入選,成為這次我省唯一入選案例。此次活動由國家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主辦,全國共有23個案例入選。攸縣「門前三小」指建在老百姓家門口的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2018年,攸縣全面鋪開「門前三小」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門前三小」676個,打造示範點60餘個。
  • 湖南唯一 株洲攸縣「門前三小」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人民網長沙12月16日電 12月15日,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在北京發布。攸縣「門前三小」搭建農村文化大舞臺工作經驗從全國122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23個入選案例之一。在發布會上,攸縣縣委書記康月林作為全國5個代表之一作交流發言,這也是湖南省唯一入選的案例。
  • 黨建引領 創新農村養老服務「12349」工作法
    一、構建「一個體系」——破解引領帶動不強的問題。大力探索「黨委領導、支部領辦、黨員領銜」模式,推動構建「黨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黨委領導,完善黨組織領導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機制,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及提升改造工程納入2020年民生實事人大票決項目。
  • 以醫養結合之手 推開農村養老新大門
    近年來,南岸區積極響應國家對醫養結合工作部署,深度調研全區養老人群,探索醫養結合模式,以基層醫療機構為突破口,進一步優化供給、提升能力、補齊短板,力爭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努力構建以醫療為保障,以康復為支撐,邊醫邊養、綜合治療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全力打造集養老服務與醫療衛生為一體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摸索出一套南岸特有、切實可行的農村養老新模式,有效破解了「養老院看不了病,醫院養不了老
  • 河北: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圍牆」,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11月26日,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了《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專題調研報告》。報告指出,我省已開始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但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建議吸引、扶持各類市場主體廣泛參與養老服務,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圍牆」進社區、進家庭,推進智慧健康養老。
  • 紹興惠民工程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改委在北京聯合公布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馬鞍街道憑藉「八個一」惠民實事工程躋身23個典型案例,成為浙江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鎮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獲此國家級殊榮,對一個鎮街來說實屬不易。
  • 江蘇養老十大典型案例:為老人撐起保護傘
    案例一:老有所為先進典型紅色背心愛滿揚城——記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典型王培華和她的「紅馬甲」義工隊始終有一群揮之不去的身影,那就是江蘇揚州的「紅馬甲」義工隊。
  • 煙臺四種醫養結合模式全方位多層次為養老服務
    以公立醫院開設老年病專科為重點,鎮街衛生院開設國醫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為補充,構建醫療、養老、康復等相互銜接的服務模式。全市有11處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32家醫院開設了老年病門診,25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了醫康養一體化服務。    「醫療、養老並重」模式,即採取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或醫養聯合體等方式。
  •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優秀視頻案例展示活動推薦出全國學習樣板
    活動本著為基層組織服務的宗旨,意在突出農村各級各類基層組織提升凝聚力、組織力,推動建立健全關愛農村留守老人服務體系,悉心營造關愛農村留守老人濃厚氛圍,推出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新做法新經驗新成果,宣傳在工作中敢於擔當、默默奉獻、成績突出的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的典型事跡。
  • 農業部推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決策部署,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樹立返鄉下鄉人員先進典型,宣傳推介優秀帶頭人」的要求,近日,農業部印發《關於推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的通知》,組織總結了北京密農人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博創辦農產品電商平臺等
  • 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質量可靠的養老服務——訪民政部養老...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相關負責人: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民政部將著力破解當前養老服務工作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推動實現到2022年全面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到2035年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基本成熟定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成熟完備的養老服務制度等工作目標。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2020-12-01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索湘潭農村養老模式丨農村養老有出路_時政新聞_湘潭新聞_新聞...
    如今,城市中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社區養老服務等新養老模式遍地開花、各顯神通,而受經濟較為落後、物質基礎薄弱、養老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未富先老的鄉村漸成應對老齡化的重要陣地。照搬城市養老模式到農村,顯然水土不服。那麼,打開農村養老難題的鑰匙是什麼?又該如何讓情況各異的老人真正老有所依呢?湘潭給出的答案是——量體裁衣,因人施策。
  •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全國學習樣板公布
    12月10日,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布,其主辦的「樂齡陪伴——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優秀案例展示活動推薦出可供全國各級政府及各類組織學習的樣板。這些案例找到了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困難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蘊藏著有關政府機關和基層組織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敢為人先的聰明才智,為創造性地開展中國老齡事業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 ...常委會副主任、汝南縣委書記彭賓昌:七種養老模式覆蓋縣域鄉村
    汝南的電商消費扶貧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列入全國電商扶貧典型案例;新能源電動車百億級產業集群健康發展;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快速成長,產業園異軍突起;汝南縣被評為中國新能源最具投資潛力的百強縣,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省級園林縣城……汝南人民的生活年年都有新變化,健康養老等民生事業是汝南優先發展的事業。
  •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 (記者孟哲)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目前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扭轉了農村長期存在的髒亂差局面。其中,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 煙臺醫養結合服務機構達248處,醫養健康產業收入達千億元
    煙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一級調研員包信勇在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國家健康城市和醫養結合試點市建設走在前列,「一老一小」健康服務突破提升。據介紹,自1992年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以來,已連續28年保持國家衛生城市榮譽,2016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健康城市建設試點市,現已創建24個國家衛生鄉鎮(街道)、517個健康細胞。
  • 農村養老保險紅利遞減
    編者按: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億萬中國農民養老是一個大問題。我國典型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農村人口未富先老問題更加嚴重。為此出臺的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正效應,深受農民擁護。然而,隨著覆蓋面的迅速擴大,資金籌措乏力、監督機制缺失等難題也開始困擾這一制度運行。
  • ...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臨沂構建多層次智能化養老服務體系
    ,臨沂市作為民政部、財政部確定的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在2020年度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並根據優中選優原則,成為10個獲得追加獎勵的城市之一。據統計,目前臨沂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服務設施970處,其中養老機構124處、床位2.5萬張,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29處,農村幸福院705處,養老服務信息平臺12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智能化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