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有沒有發現你打開電視機的時間正在變得越來越少?每天的生活幾乎都被手機佔據,割裂的時間正在變得越來越稀鬆。電視就像一個黑框一樣,孤傲的立在那裡,或者掛在那裡。被人們遺忘的時光裡,它顯得額外寂寞。
這不僅是消費者苦惱的事情,也是電視廠商苦惱的事情。怎麼讓電視變得活躍起來,融入到網際網路時代中。改變它傳統家電的姿態。這是橫亙在所有傳統品牌眼前最大的一個障礙。不過他們也曾嘗試過非常多的改變。無論是顯示技術的提升,還是智能化、網際網路化的洗禮,但是效果都不甚明顯。
電視隨大流的掙扎:智能化
人工智慧的熱潮被Alpha Go引爆之後,便成為了整個商業社會細思極恐般的存在,好像整個網際網路時代馬上就要被人工智慧時代顛覆一樣,所有的人都在為其狂熱,不乏盲目崇拜與刻意炒作。不禁讓人懷疑,這是否又是一次行業熱點山呼海嘯之後的「陪葬品」?或者技術創新遭遇瓶頸之後的創新「傀儡」?
電視機也趕上了這一次浪潮,開始向人工智慧領域發力,說的樸素一點就是電視上的語音交互。
不少消費者會覺得是在炒冷飯,畢竟「語音交互」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語音交互幾乎成了手機標配,為何到電視上卻成了黑科技版的亮點?恰巧的是,最近所有電視廠商的每一場春季發布會,幾乎都在著重的強調自家電視的智能語音技術。炒「概念」還是玩出新花樣?
受環境的幹擾,比如地方方言、背景噪音,還有說話語速的差異,語音的識別率會有所下降,而這些也只是皮毛,只停留在「語音識別」這個層面,電視機通過用戶語音進行識別,基於資料庫對用戶所給出的「關鍵詞」進行自動搜索片名、播放,這離真正的人工智慧還遠著呢。
人工智慧最為重要的是對於語義的理解。比如用戶對電視機說「一部愛情片」、「熱播的動作片」、「香港導演的電影」、「好萊塢大片」等模糊語句,電視機根據用戶的性別、愛好、平時的點播傾向等特徵來進行智能的分析,並進行精準的推薦,比「語音識別」高了好幾個層次,才能稱得上人工智慧電視。
真正人工智慧電視應具備自然對話、檢索平臺、數據成長,通過精準成熟的智能語音操控、電視大屏顯示和感應,讓用戶得到更加便捷、整體智能生活體驗,這需要龐大的語音、語義詞庫作為後臺支撐,讓人工智慧電視實現深度學習和個性化推薦,具備認知、決策、反饋三大能力,除了快速反應執行用戶的命令,還會幫助用戶思考。
優秀的語音識別技術僅僅是人工智慧的開端,在家庭場景下解決用戶實際問題才是根本。在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合、推動下,結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讓電視的自學習、自演進、自升級功能更加強大,在智能回答問題、分析問題、智能歸類推薦時顯得更聰明,更懂得用戶,能夠更加主動地為用戶提供服務並滿足個性化需求,成為智能家居系統中最關鍵的樞紐。
電視脫胎換骨的曙光:藝術化
儘管電視正在不斷的智能化、網際網路化,甚至是協同家中的各種電器,物聯網化。但是始終擺脫不了,手機作為個人消費電子中心的覺得領先地位。大家回到家中,一般不會想到用電視來控制智能家居。雖然幾乎所有的電視廠商都在宣稱,智能電視大屏、智能語音帶來的便利性和可視化,但是論使用體驗來說,始終還是不如手機方便。
而且手機在離開家居環境之後,依然能發揮對智能家居的操控作用,比如通過手機來遠程操控智能家居,用手機來遠程監控家裡的情況,用手機來設置提醒。這些都是智能電視所不能企及的。
但是電視作為擁有濃鬱家居屬性的產品,就沒有用處了嗎?終於,大家絞盡腦汁回歸到了電視家庭屬性的本身。回到了家居藝術本身,終於找到了除大屏外,另外一個不可替代的屬性——藝術畫框。
今年無論是OLED產品線的LG、索尼、創維,還是量子點產品線的三星、海信、TCL都推出了以「畫框藝術」為口號的電視產品。也就是讓電視在不開機的時候,能夠成為家居裝飾的點睛之筆。
電視開始充當電子畫框,隨著電視畫質的不斷提升,在顯示各種攝影作品、藝術畫作品,乃至動態的風景影像、科幻動畫時,宛然變了一個身份,那種真實、壯麗的畫面,成為了家居場景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滿足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給有限的家居空間提供更多可能,家電的極簡化設計無疑是當前乃至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比如三星的QLED電視,將電視邊框和背板進行最大程度簡化,極致纖薄的邊框和整潔背板讓整個畫面懸浮於空中,打造出360°無死角的視覺體驗。解決繁冗凌亂的線纜問題,「薄幕一線」「多合一線纜」設計,通過一根直徑1.8毫米的透明線纜將所有外接設備接駁到電視上,家裝設計隨心所欲,品質生活觸手可及。
比如創維的Wallpaper電視,但整體形態和傳統平板電視相比有了巨大變化。其屏幕部分不再像傳統平板電視機有明顯的邊框結構,整體如同一張紙片,並且可以利用磁性吸附的特點固定在牆壁上。而常規電視機上必備的電路、接口、晶片、面板驅動電路等結構均實現外置,僅通過特製的薄型隱蔽線纜和屏幕連接,外觀也比通常的分體電視更為精巧。
比如索尼的OLED電視,電視機的存在成為生活空間的延伸,毫無隔閡的進入家居生活的場景中。索尼OLED電視的設計元素都是從家居環境中現有的形狀、圖案中汲取的,比如乾淨利索的板塊式設計,如同桌面的一次伸展;背後的支撐板,如同畫框支架一樣的和諧自然。
總結: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科技與藝術的邊界正日益變得模糊。二者的融合與碰撞正推進一個全新的家居美學時代。電視的存在,不應該只是掛在牆上的一塊「黑洞」,它應該成為家居藝術的一種形態,成為優雅的一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