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虎鬥》40年:李小龍帶來的改變

2020-12-18 青年參考

《龍爭虎鬥》40年:李小龍帶來的改變

○本報記者 崔向升 《 青年參考 》( 2013年04月24日   30 版)

    李小龍

    眼下,不少美國人的衣服上仍有李小龍的頭像。

    在他們心中,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的化身,早已成為深深植根於美國社會的文化符號。

    4月17日,美國洛杉磯一家影院放映電影《龍爭虎鬥》。這是1973年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和香港嘉禾公司出品的好萊塢大製作功夫電影。片中,李小龍用少林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節棍等武器,將中國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讓李小龍和中國功夫名揚世界。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4月15日報導,在紀念這部電影上映40周年之際,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舉辦了「了不起!史蒂芬·秦搜集的功夫海報」展覽,展出包括《龍爭虎鬥》電影海報在內的80幅作品。展覽將一直持續到今年8月。

    今年秋天,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的話劇《功夫》,也將讓李小龍「復活」……

    眼下,不少美國人的衣服上仍有李小龍的頭像。

    在很多美國人心中,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的化身。

    李小龍早已成為深深植根於美國社會的文化符號。

    「從被嘲笑到被崇拜,真是讓人驚奇」

    李小龍讓全世界記住了「中國功夫(kung fu)」,開創了功夫片這樣一種獨特的電影類型。

    他追求完美,不僅當演員,還幫助寫劇本,指導演員,設計打鬥場景。

    曾任電影《龍爭虎鬥》助理導演的安德魯·摩根說,美國和歐洲電影界不太了解功夫片,李小龍以其獨特的風格脫穎而出,成為世界頭號功夫巨星。

    李小龍不僅改變了美國電影業,也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的看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電影,要麼將華人塑造成暴徒,要麼是滑稽的角色,要麼是小人物。李小龍向西方人證明,華人也可以強壯。

    美國雅虎新聞網報導稱,在電影中,李小龍扮演的是有同情心的戰士,為正義而戰,他的成功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的看法,華人得以更好地融入美國社會。

    史蒂芬·秦在加拿大多倫多長大。「童年時,我經常受欺負,被毆打,因為我是華人。」當李小龍的功夫電影為全世界所知時,秦受欺負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這是個深刻的轉變。對一個孩子來說,從被嘲笑到被崇拜,真是讓人驚奇。」

    李小龍是美國銀幕上第一個非白人英雄。英國《衛報》在2012年的文章中稱,李小龍在美國黑人社區也有很高的聲望。黑人在美國遭遇歧視,李小龍這個非白人英雄橫空出世,也讓黑人揚眉吐氣。

    李小龍在電影中展現的截拳道,給武術界帶來很大衝擊。在他的電影流行的時代,美國暴力犯罪增加,人們紛紛學截拳道防身。

    李小龍在電影中的形象,甚至影響了美國人的健身理念。2012年,美國《男士健康》雜誌選出史上百大「美體王」,美國遊泳健將菲爾普斯奪冠,李小龍獲亞軍,好萊塢動作明星施瓦辛格名列第三。

    李小龍告訴美國人,中國功夫不是「娛樂表演」

    僅憑《龍爭虎鬥》這部好萊塢電影,美國人就把李小龍視為功夫電影之王,在他去世後的這些年,不斷推出關於他的文章和傳記片。

    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推出了專輯《李小龍如何改變世界》(How Bruce Lee Changed the World),探討李小龍對全球電影、音樂、體育、設計、時裝、哲學等諸多領域的影響。美國歷史頻道認為,李小龍獲得大眾的認可,不只是因為他對電影和武術的革新,他是偉大的武術家,是世界公認的將中國武術帶進普通人生活的人。李小龍已成為一個偶像符號,永遠被後人傳承。

    美國Examiner.com網站2010年則發表文章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的表演,讓世人了解到空手道的實戰能力,就連兒童也開始對空手道感興趣。電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用雙節棍打敗了敵人,雙節棍隨即在美國頗受歡迎,如今依然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武術器械之一。美國市場上原本只有一兩份武術雜誌,讀者群很小,李小龍電影的熱映讓武術雜誌也火了一把。

    李小龍1940年生於美國舊金山(又名「舊金山」),父親李海泉是粵劇演員,母親擁有德國人和華人的血統。父親給他取了李振藩這個名字。

    13歲時,李小龍跟隨名師葉問學習詠春拳。1964年11月,李小龍接受白鶴拳高手黃澤民的挑戰。挑戰者滿場遊走,李小龍無法採取詠春拳的近身打法速戰速決。這促使李小龍對詠春拳乃至傳統武術進行反思。後來,李小龍跳出門派武術的藩籬,研究截拳道,完全拋棄了花架子動作,讓人大開眼界。

    據美國雅虎新聞網報導,上世紀60年代晚期,好萊塢邀李小龍在電視劇《青蜂俠》中飾演配角。美國人曾經認為中國功夫只是「娛樂表演」,《青蜂俠》改變了美國人的看法。

    1970年,李小龍到泰國拍攝《唐山大兄》,在片中展現的截拳道震驚了武術界和影壇。香港嘉禾公司製作的《唐山大兄》讓好萊塢看到了李小龍的價值,他們請他回好萊塢發展,遭到拒絕。李小龍或許意識到,他必須在亞洲揚名立萬,成功之後,不愁沒有美國電影公司上門。

    他在香港接拍的電影《精武門》以及之後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在中國和歐美引起轟動。

    電影《猛龍過江》讓華納兄弟公司意識到,想要通過武術題材影片盈利,必須請李小龍來演電影。李小龍同意接拍《龍爭虎鬥》。

    這是一部大製作電影,也是李小龍首次擔任主角的好萊塢電影,李小龍全身心投入拍攝,每個場景的選擇,每個動作的設計,他都參與其中。《龍爭虎鬥》大獲成功,奠定了李小龍在美國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李小龍留下的電影膠片,為中國影星架起通往好萊塢的橋梁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李小龍和一個女人在一起。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暴斃在香港女星丁佩家中。2008年,丁佩出版《李小龍自傳》,承認與李小龍有婚外情,李小龍在她身邊猝死。

    當年法庭的裁決是,李小龍死於藥物過敏引發的大腦水腫。

    李小龍留下的,是幾百米長的電影膠片。他用它們為後來的中國影星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架起通往好萊塢的橋梁。

    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李小龍列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他是惟一入選的華人。2005年,李小龍入選美國《綜藝》雜誌「世紀最有影響力百位演藝名人榜」。

    李小龍走了,但他的家族並未擺脫命運的詛咒。

    1993年3月31日,他28歲的兒子李國豪在拍戲時被道具手槍中射出的子彈奪去了生命。道具槍裡裝著真子彈……

    李國豪的遺體被運往西雅圖,安葬在李小龍的墓旁。

    李小龍的墓碑上有他的照片,寫著中文名李振藩,還有那個震驚了世界的英文名——Bruce Lee。

    眼下,不少美國人的衣服上仍有李小龍的頭像。

    在他們心中,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的化身,早已成為深深植根於美國社會的文化符號。

    4月17日,美國洛杉磯一家影院放映電影《龍爭虎鬥》。這是1973年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和香港嘉禾公司出品的好萊塢大製作功夫電影。片中,李小龍用少林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節棍等武器,將中國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讓李小龍和中國功夫名揚世界。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4月15日報導,在紀念這部電影上映40周年之際,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舉辦了「了不起!史蒂芬·秦搜集的功夫海報」展覽,展出包括《龍爭虎鬥》電影海報在內的80幅作品。展覽將一直持續到今年8月。

    今年秋天,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的話劇《功夫》,也將讓李小龍「復活」……

    眼下,不少美國人的衣服上仍有李小龍的頭像。

    在很多美國人心中,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的化身。

    李小龍早已成為深深植根於美國社會的文化符號。

    「從被嘲笑到被崇拜,真是讓人驚奇」

    李小龍讓全世界記住了「中國功夫(kung fu)」,開創了功夫片這樣一種獨特的電影類型。

    他追求完美,不僅當演員,還幫助寫劇本,指導演員,設計打鬥場景。

    曾任電影《龍爭虎鬥》助理導演的安德魯·摩根說,美國和歐洲電影界不太了解功夫片,李小龍以其獨特的風格脫穎而出,成為世界頭號功夫巨星。

    李小龍不僅改變了美國電影業,也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的看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電影,要麼將華人塑造成暴徒,要麼是滑稽的角色,要麼是小人物。李小龍向西方人證明,華人也可以強壯。

    美國雅虎新聞網報導稱,在電影中,李小龍扮演的是有同情心的戰士,為正義而戰,他的成功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的看法,華人得以更好地融入美國社會。

    史蒂芬·秦在加拿大多倫多長大。「童年時,我經常受欺負,被毆打,因為我是華人。」當李小龍的功夫電影為全世界所知時,秦受欺負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這是個深刻的轉變。對一個孩子來說,從被嘲笑到被崇拜,真是讓人驚奇。」

    李小龍是美國銀幕上第一個非白人英雄。英國《衛報》在2012年的文章中稱,李小龍在美國黑人社區也有很高的聲望。黑人在美國遭遇歧視,李小龍這個非白人英雄橫空出世,也讓黑人揚眉吐氣。

    李小龍在電影中展現的截拳道,給武術界帶來很大衝擊。在他的電影流行的時代,美國暴力犯罪增加,人們紛紛學截拳道防身。

    李小龍在電影中的形象,甚至影響了美國人的健身理念。2012年,美國《男士健康》雜誌選出史上百大「美體王」,美國遊泳健將菲爾普斯奪冠,李小龍獲亞軍,好萊塢動作明星施瓦辛格名列第三。

    李小龍告訴美國人,中國功夫不是「娛樂表演」

    僅憑《龍爭虎鬥》這部好萊塢電影,美國人就把李小龍視為功夫電影之王,在他去世後的這些年,不斷推出關於他的文章和傳記片。

    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推出了專輯《李小龍如何改變世界》(How Bruce Lee Changed the World),探討李小龍對全球電影、音樂、體育、設計、時裝、哲學等諸多領域的影響。美國歷史頻道認為,李小龍獲得大眾的認可,不只是因為他對電影和武術的革新,他是偉大的武術家,是世界公認的將中國武術帶進普通人生活的人。李小龍已成為一個偶像符號,永遠被後人傳承。

    美國Examiner.com網站2010年則發表文章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的表演,讓世人了解到空手道的實戰能力,就連兒童也開始對空手道感興趣。電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用雙節棍打敗了敵人,雙節棍隨即在美國頗受歡迎,如今依然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武術器械之一。美國市場上原本只有一兩份武術雜誌,讀者群很小,李小龍電影的熱映讓武術雜誌也火了一把。

    李小龍1940年生於美國舊金山(又名「舊金山」),父親李海泉是粵劇演員,母親擁有德國人和華人的血統。父親給他取了李振藩這個名字。

    13歲時,李小龍跟隨名師葉問學習詠春拳。1964年11月,李小龍接受白鶴拳高手黃澤民的挑戰。挑戰者滿場遊走,李小龍無法採取詠春拳的近身打法速戰速決。這促使李小龍對詠春拳乃至傳統武術進行反思。後來,李小龍跳出門派武術的藩籬,研究截拳道,完全拋棄了花架子動作,讓人大開眼界。

    據美國雅虎新聞網報導,上世紀60年代晚期,好萊塢邀李小龍在電視劇《青蜂俠》中飾演配角。美國人曾經認為中國功夫只是「娛樂表演」,《青蜂俠》改變了美國人的看法。

    1970年,李小龍到泰國拍攝《唐山大兄》,在片中展現的截拳道震驚了武術界和影壇。香港嘉禾公司製作的《唐山大兄》讓好萊塢看到了李小龍的價值,他們請他回好萊塢發展,遭到拒絕。李小龍或許意識到,他必須在亞洲揚名立萬,成功之後,不愁沒有美國電影公司上門。

    他在香港接拍的電影《精武門》以及之後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在中國和歐美引起轟動。

    電影《猛龍過江》讓華納兄弟公司意識到,想要通過武術題材影片盈利,必須請李小龍來演電影。李小龍同意接拍《龍爭虎鬥》。

    這是一部大製作電影,也是李小龍首次擔任主角的好萊塢電影,李小龍全身心投入拍攝,每個場景的選擇,每個動作的設計,他都參與其中。《龍爭虎鬥》大獲成功,奠定了李小龍在美國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李小龍留下的電影膠片,為中國影星架起通往好萊塢的橋梁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李小龍和一個女人在一起。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暴斃在香港女星丁佩家中。2008年,丁佩出版《李小龍自傳》,承認與李小龍有婚外情,李小龍在她身邊猝死。

    當年法庭的裁決是,李小龍死於藥物過敏引發的大腦水腫。

    李小龍留下的,是幾百米長的電影膠片。他用它們為後來的中國影星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架起通往好萊塢的橋梁。

    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李小龍列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他是惟一入選的華人。2005年,李小龍入選美國《綜藝》雜誌「世紀最有影響力百位演藝名人榜」。

    李小龍走了,但他的家族並未擺脫命運的詛咒。

    1993年3月31日,他28歲的兒子李國豪在拍戲時被道具手槍中射出的子彈奪去了生命。道具槍裡裝著真子彈……

    李國豪的遺體被運往西雅圖,安葬在李小龍的墓旁。

    李小龍的墓碑上有他的照片,寫著中文名李振藩,還有那個震驚了世界的英文名——Bruce Lee。

相關焦點

  • 與李小龍合作過《龍爭虎鬥》的美國演員約翰薩克松去世,享年83歲
    美國男演員約翰·薩克松(John Saxon)於周六(7月25日)因肺炎去世,他曾在《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中與李小龍踢來踢去,還曾為韋斯·克雷文(Wes Craven)導演在《猛鬼街》(Elm Street)電影中出演過三部恐怖片。
  • KOBE 5 Protro 「李小龍」
    所以,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時代中的李小龍與科比被同時提及時,咋一看讓人有些迷惑,但若將二人相似點仔細思考一番,便馬上釋然。更少的不合理運球與蠻幹、更多堅決果斷的抉擇與終結,帶來的自然是更高的比賽效率和更好的結果。所以,當科比在 10 多年前與馬刺隊的西部半決賽期間的某個晚上打開《龍爭虎鬥》,看到李小龍關於「less is more」的詮釋之後,或許冥冥之中兩人就已經產生了一些關聯。
  • 他是李小龍唯一承認打不過的人,62歲擊倒李小龍,跟妻子相守26年
    不過,小編倒是有了解到,其實曾經的李小龍,被一位62歲的長者擊敗過,不過,現在看來,或許李小龍只是想讓一下老者。而這也成為了李小龍這一生一個未解之謎,畢竟到底誰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擊敗李小龍的老者是著名演員石堅。可能說到這個名字,很多小夥伴兒都覺得很陌生。畢竟,他出生在1913年,在影視行業裡從事了50年工作,在香港影壇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影視作品。
  • 李小龍一生最值得看的4部電影,以一己之力掀起中國功夫的狂潮
    作為一個痴迷武術的吃瓜群眾的角度來說,會喜歡格鬥完完全全是受到李小龍的影響。雖然李小龍英年早逝,其一生只拍攝了四部半功夫電影,但其掀起的功夫潮流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今天影子大家推薦李小龍的經典動作電影,一起看看吧!
  • 鐵掌水上漂不及超腳華萊士,石堅拳打小龍做《龍爭虎鬥》boss遺憾
    石堅40年代就已出道,他在香港電影界有「活化石」之稱,而且石堅也很高壽活到96歲的高齡才離世。雖然石堅先生已離世,但是他的生平經歷和銀幕上的演繹就在現在還每每會引起人們關注和談論。石堅在影視作品中給人留下過經典的記憶和回味,他的實力演技也會令人稱讚不已。石堅可以說幾乎演遍了金庸的武俠劇。
  • 李小龍父子傳奇:人生短暫精彩 皆離奇死亡(圖)
    那麼,現實生活中的李小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龍爭虎鬥》助理導演——安德魯·摩根:李小龍是個性複雜的人,但他從不掩飾自己,他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兒,是什麼文化背景,作為中國人他感到自豪,他也為自己的武功感到驕傲,無論練功還是拍電影,他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於美國舊金山,那一年正巧是中國的龍年。
  • 鄒文懷和李小龍建立合作,卻在嘉禾剛發展起來的時候,李小龍逝世
    在李小龍剛紅的時候,香港這邊就開始想要李小龍回來發展,而邵逸夫沒有答應李小龍的條件,李小龍心裡很窩火,這時候鄒文懷一看,機會來了。邵逸夫跟李小龍沒談妥,鄒文懷馬上飛到美國去直接跟李小龍談,片子怎麼拍,本子怎麼改,你可以說了算,咱們商量來。
  • 新片評論 | 《像水一樣》李小龍的功夫哲學
    當年李小龍的葬禮上,中國香港的街道上擠滿了人群,遺孀琳達抱著他們的兩個孩子李國豪與李香凝。李小龍葬禮 萬人送別父親李小龍去世時,李香凝才剛剛4歲。在她的回憶中,有很多關於李小龍的故事和對其電影作品的解讀。而在父親去世20年後,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在電影《烏鴉》片場被道具槍射出的一顆點四四口徑真子彈擊中腹部不幸身亡,年僅28歲。這起事件在影片中只是稍作提及。
  • 李小龍、李國豪、李香凝電影一鍋端,龍迷收藏必備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毫無疑問,李小龍就是一個為電影而生的人,1941年,3個月大的李小龍出演其第一部電影《金門女》。
  • 李小龍生平簡介
    李小龍只有3個月大就在舊金山當地拍攝的粵語文藝片《金門女》中亮相。李小龍跟隨父母返回香港後,1949年在香港入讀德信學校,再轉讀喇沙書院及聖芳濟書院。  摩羅街店鋪出售李小龍電影海報1946年至1959年期間,作為電影童星的他在香港出演了18部粵語文藝片,包括:《細路祥》(1950年)、《人之初》(1951年)、《苦海明燈》(1953年)、《慈母淚》(1953年)、《父之過》(1953年)、《千萬人家》(1953年)、《危樓春曉》(1953年)、《愛》上下集(1955年)、《孤星血淚》(1955年)、《守得雲開見月明》(1955年)
  • 被李小龍揍過的人,現如今都成了大佬!
    李小龍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被譽為一代功夫宗師,給我們創作了很多部經典到無法被超越的功夫電影,幾十年過去了,那些曾在電影中打醬油跑龍套的,如今都成為了香港影視界的大腕.1元華因為元華是李小龍的替身 , 後空翻 ,飛身 ,還有好多的動作都是元華替他完成的 ,所以李小龍特別的喜歡元華 ,他和李小龍拍過幾部電影 ,<精武門> ,<龍爭虎鬥>,在裡面飾演的都是小角色
  • Bruce Lee李小龍圖集、人物介紹(上)
    1959年,18歲的李小龍到美國升學、主修哲學,留學期間,他邊開展武館授徒邊磨鍊武術,又客串演出過多部美國電視劇。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0年,李小龍獲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鄒文懷邀請,回流香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而大獲好評,李小龍迅速展開其知名度。
  • 李小龍與拳王阿里誰能技高一籌?李小龍:阿里可以殺死自己!
    這些年來,由於傳統武術的不斷衰敗,李小龍的實戰水平也遭受到了很大的質疑,很多人開始認為李小龍的功夫只存在於大銀幕上。但是,李小龍的真實實力如何呢?要知道,李小龍與拳王阿里是同時代的人,很多人想要了解李小龍與拳王阿里一戰,情況會怎樣。
  • 李小龍美國妻子,普通姑娘愛上東方小子,遭遇喪夫又喪子之痛
    蓮達·李·卡德威爾((Linda Lee Cadwell))1945年3月21日,愛爾蘭裔,出生於華盛頓州埃弗雷特。她是加菲爾德高中啦啦隊隊員。當一個叫李小龍的年輕人到她的學校進行武術表演時,她的生活從此改變了。
  • 李小龍逝世45周年 兩指伏地挺身蒙眼對打畫面曝光
    李小龍1967年表演影片。李小龍1967年表演影片。李小龍網易娛樂7月20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 7月20日為武打巨星李小龍逝世45周年的日子,從功夫子弟躍升成國際電影明星的他,改變了亞洲人在美國電影的形象,卻於1973年猝死於香港住處,過世時年僅32歲。
  •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但用心讀完這本《生活的哲學》,你會用自己的方式發現,李小龍為什麼會是李小龍。1959年,一個矮小,瘦弱,戴著眼鏡的18歲香港小夥子來到美國旅行,宣稱自己是約翰韋恩,詹姆斯迪恩,查爾斯·阿特拉斯和在初中踢屁股的人。沒錯,這個人就是李小龍,一個全是鋼鐵般的筋骨,一個不需要換衣服的克拉克肯特。對於李小龍的記憶,曾經的我就像《時代》評價中那樣,止步於此。
  • 十年情懷終歸來,Kobe 5李小龍配色11月底強勢來襲
    這雙 Nike Kobe 5 Protro 「Bruce Lee」 首次發售是在2010年,將李小龍在電影《死亡遊戲》和《龍爭虎鬥》中的形象融入了這雙Kobe 5,將李小龍這一世界功夫巨星與球鞋進行了完美的融合
  • 李小龍逝世45周年
    雙節棍,是李小龍拍電影最愛的道具1973年7月20日,年僅33歲的李小龍去世,他是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截拳道創始人。1967年他出席在加州長堤舉辦的「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的格鬥表演,在大賽上展示了:二指伏地挺身、蒙眼黐手、寸勁拳、自由搏擊等。
  • ONE冠軍賽拳手眼中的李小龍:跨越時代的功夫偶像
    今年是一代武術宗師李小龍誕辰80周年,雖然距離李小龍的紀念日還有些時日,但身為"龍粉"的ONE冠軍賽明星拳手已經迫不及待地來到鏡頭前,細述偶像的生平和貢獻,他們中很多人通過李小龍的功夫電影走上格鬥道路,開始職業生涯後又受其格鬥理念和武術哲學影響,開創自身獨有的格鬥風格,離世超過四十年
  • 面對美國白人對亞裔的歧視,李小龍當年是怎麼做的?
    因為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李小龍成了葉問最得意的門生,這段師徒關係也在後來傳為佳話。更重要的是,正是學習詠春的經歷,改變了李小龍的一生。彼時香港門派林立,大家各自為陣,爭鬥不休,年輕氣盛的李小龍喜歡跟其他門派的學徒打擂PK,經常鼻青臉腫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