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少美國人的衣服上仍有李小龍的頭像。
在他們心中,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的化身,早已成為深深植根於美國社會的文化符號。
4月17日,美國洛杉磯一家影院放映電影《龍爭虎鬥》。這是1973年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和香港嘉禾公司出品的好萊塢大製作功夫電影。片中,李小龍用少林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節棍等武器,將中國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讓李小龍和中國功夫名揚世界。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4月15日報導,在紀念這部電影上映40周年之際,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舉辦了「了不起!史蒂芬·秦搜集的功夫海報」展覽,展出包括《龍爭虎鬥》電影海報在內的80幅作品。展覽將一直持續到今年8月。
今年秋天,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的話劇《功夫》,也將讓李小龍「復活」……
眼下,不少美國人的衣服上仍有李小龍的頭像。
在很多美國人心中,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的化身。
李小龍早已成為深深植根於美國社會的文化符號。
「從被嘲笑到被崇拜,真是讓人驚奇」
李小龍讓全世界記住了「中國功夫(kung fu)」,開創了功夫片這樣一種獨特的電影類型。
他追求完美,不僅當演員,還幫助寫劇本,指導演員,設計打鬥場景。
曾任電影《龍爭虎鬥》助理導演的安德魯·摩根說,美國和歐洲電影界不太了解功夫片,李小龍以其獨特的風格脫穎而出,成為世界頭號功夫巨星。
李小龍不僅改變了美國電影業,也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的看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電影,要麼將華人塑造成暴徒,要麼是滑稽的角色,要麼是小人物。李小龍向西方人證明,華人也可以強壯。
美國雅虎新聞網報導稱,在電影中,李小龍扮演的是有同情心的戰士,為正義而戰,他的成功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的看法,華人得以更好地融入美國社會。
史蒂芬·秦在加拿大多倫多長大。「童年時,我經常受欺負,被毆打,因為我是華人。」當李小龍的功夫電影為全世界所知時,秦受欺負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這是個深刻的轉變。對一個孩子來說,從被嘲笑到被崇拜,真是讓人驚奇。」
李小龍是美國銀幕上第一個非白人英雄。英國《衛報》在2012年的文章中稱,李小龍在美國黑人社區也有很高的聲望。黑人在美國遭遇歧視,李小龍這個非白人英雄橫空出世,也讓黑人揚眉吐氣。
李小龍在電影中展現的截拳道,給武術界帶來很大衝擊。在他的電影流行的時代,美國暴力犯罪增加,人們紛紛學截拳道防身。
李小龍在電影中的形象,甚至影響了美國人的健身理念。2012年,美國《男士健康》雜誌選出史上百大「美體王」,美國遊泳健將菲爾普斯奪冠,李小龍獲亞軍,好萊塢動作明星施瓦辛格名列第三。
李小龍告訴美國人,中國功夫不是「娛樂表演」
僅憑《龍爭虎鬥》這部好萊塢電影,美國人就把李小龍視為功夫電影之王,在他去世後的這些年,不斷推出關於他的文章和傳記片。
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推出了專輯《李小龍如何改變世界》(How Bruce Lee Changed the World),探討李小龍對全球電影、音樂、體育、設計、時裝、哲學等諸多領域的影響。美國歷史頻道認為,李小龍獲得大眾的認可,不只是因為他對電影和武術的革新,他是偉大的武術家,是世界公認的將中國武術帶進普通人生活的人。李小龍已成為一個偶像符號,永遠被後人傳承。
美國Examiner.com網站2010年則發表文章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的表演,讓世人了解到空手道的實戰能力,就連兒童也開始對空手道感興趣。電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用雙節棍打敗了敵人,雙節棍隨即在美國頗受歡迎,如今依然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武術器械之一。美國市場上原本只有一兩份武術雜誌,讀者群很小,李小龍電影的熱映讓武術雜誌也火了一把。
李小龍1940年生於美國舊金山(又名「舊金山」),父親李海泉是粵劇演員,母親擁有德國人和華人的血統。父親給他取了李振藩這個名字。
13歲時,李小龍跟隨名師葉問學習詠春拳。1964年11月,李小龍接受白鶴拳高手黃澤民的挑戰。挑戰者滿場遊走,李小龍無法採取詠春拳的近身打法速戰速決。這促使李小龍對詠春拳乃至傳統武術進行反思。後來,李小龍跳出門派武術的藩籬,研究截拳道,完全拋棄了花架子動作,讓人大開眼界。
據美國雅虎新聞網報導,上世紀60年代晚期,好萊塢邀李小龍在電視劇《青蜂俠》中飾演配角。美國人曾經認為中國功夫只是「娛樂表演」,《青蜂俠》改變了美國人的看法。
1970年,李小龍到泰國拍攝《唐山大兄》,在片中展現的截拳道震驚了武術界和影壇。香港嘉禾公司製作的《唐山大兄》讓好萊塢看到了李小龍的價值,他們請他回好萊塢發展,遭到拒絕。李小龍或許意識到,他必須在亞洲揚名立萬,成功之後,不愁沒有美國電影公司上門。
他在香港接拍的電影《精武門》以及之後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在中國和歐美引起轟動。
電影《猛龍過江》讓華納兄弟公司意識到,想要通過武術題材影片盈利,必須請李小龍來演電影。李小龍同意接拍《龍爭虎鬥》。
這是一部大製作電影,也是李小龍首次擔任主角的好萊塢電影,李小龍全身心投入拍攝,每個場景的選擇,每個動作的設計,他都參與其中。《龍爭虎鬥》大獲成功,奠定了李小龍在美國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李小龍留下的電影膠片,為中國影星架起通往好萊塢的橋梁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李小龍和一個女人在一起。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暴斃在香港女星丁佩家中。2008年,丁佩出版《李小龍自傳》,承認與李小龍有婚外情,李小龍在她身邊猝死。
當年法庭的裁決是,李小龍死於藥物過敏引發的大腦水腫。
李小龍留下的,是幾百米長的電影膠片。他用它們為後來的中國影星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架起通往好萊塢的橋梁。
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李小龍列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他是惟一入選的華人。2005年,李小龍入選美國《綜藝》雜誌「世紀最有影響力百位演藝名人榜」。
李小龍走了,但他的家族並未擺脫命運的詛咒。
1993年3月31日,他28歲的兒子李國豪在拍戲時被道具手槍中射出的子彈奪去了生命。道具槍裡裝著真子彈……
李國豪的遺體被運往西雅圖,安葬在李小龍的墓旁。
李小龍的墓碑上有他的照片,寫著中文名李振藩,還有那個震驚了世界的英文名——Bruce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