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萬萬沒想到,我在頭條上發布的稿子閱讀量最低的那篇居然被客戶項目的總經理給刷到了,還發到項目團隊的溝通群裡。這·······那篇稿子就是一堆結果的堆砌啊,早知道會被客戶刷到,我就寫完整一些了。算了,把前奏補上吧。
面對疾風吧!!
產業這玩意兒,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複雜。沒準有人說「哎,能有多複雜?再複雜的東西也可以學,一通則百通。」沒錯,是挺有道理。可我們不妨把學習過程細分一下:
-----我不知道我要知道什麼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知道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我知道
-----我知道我知道
-----我知道我還會用
不客氣的說,很多公司在第一步就把人給卡住了而且是理直氣壯「來應聘這個崗位,不知道自己要懂什麼?」但事實證明即便是同樣的崗位也會因為商業組織自身的特點而對崗位成員的能力和知識體系要求有較大差異。
我很懶,所以我乾脆就認為我們團隊的成員除了願意付出實現進步之外,啥都不懂是純粹的新人。
而新人,需要大量時間進行成體系的培養。
這種培養的前提:只要不是人品問題,其他的不足在團隊內暴露將不會受到任何太過嚴厲的懲罰,頂多就是某些不足會成為段子在團隊內傳播,既能提醒當事人也能警醒其他成員。
而這個看似簡單的前提,其實對很多「成熟」或者說存在了多年的商業組織而言,是天塹:誰敢冒著丟飯碗的風險告訴自己的領導「這個XX技能或者XX知識儘管是這個崗位必備的,可我不懂」
嬌羞的度娘和瘋狂的八爪魚
八爪魚是我們團隊對「思維導圖」這個工具的戲稱,老實說我從來都不認為這玩意兒有多高深,之所以在我們團隊內部大力推廣是因為·······它太適合偷懶了。寥寥幾個字就能把一個事兒說清楚,挺好。
這玩意兒對新手而言,有幾個好處:1、複雜信息快速分解成若干簡單信息。2、簡單信息分解成若干關鍵字。3、自己想了啥,怎麼想的都能從圖形中得到提示。學習的過程離不開度娘的幫助,能快速分解關鍵字對信息收集有極大的助力,同時也是問題分析和解決的基礎工作,第三點則是回溯過程,充分暴露不足。
呃,我好像忘了點兒什麼…
補充說明一下,我們團隊的基礎能力要求:溝通能力、壓力與情緒管理、問題分析與解決、時間管理、結構化思維。
簡單的背後是「崩潰」
在我們團隊內部,一次測試通常就能讓每個人都暴露出非常多的問題和不足。這會對新人造成極大的壓力,驚慌失措可以理解,想放棄也能接受。這時,需要一個輔助道具幫助團隊成員直面自己的問題,然後·········「反正問題都那麼多,你隨便挑一個做切入點,有變化和成長才能讓你的自信更為強大。」這句話意味著這個輔助道具要負責兜底,比如被客戶罵得狗血淋頭、要負擔其成長期的成員應完成的工作任務等等。同時,要每天按時檢查每個人的學習進展,一來是提升他們的自信;二來是監督進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三來,要降低團隊成員的壓力,因為他們正在面對「我他媽啥用也沒有」帶來的自責和惶恐甚至崩潰。
當他們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清楚詮釋產業相關的概念(問不倒的那種),才能逐步參與項目的服務,在此之前,所有的項目壓力都有這個輔助工具來承擔。而這個過程,相對而言比較長,團隊成員要耐得住寂寞 而這個輔助工具要能抗下所有的壓力。
這個工具很貴吧?
是的,理論上這種人的月薪低於六位數是不可能弄來的。問題在於,我沒錢,所以··········我自己來做這個角色。
舒適區悖論
這個看似簡單「只要有錢招合適的輔助道具就可以搞定」的問題,背後隱藏著一個近乎無解的悖論,我們暫且將之稱為「舒適區悖論」吧。我們用銷售崗位來說明一下這個悖論的實質:銷售A從畢業起就是商業地產的招商顧問,然後因緣際會通過招聘進入一個產業地產項目繼續做招商顧問。比較正常的狀態是,大概一周左右這個銷售就發現「臥槽,同為招商顧問,感覺產業比商業要難,有的東西不太懂,咋辦?」可能諸位看官會說「不懂就學啊」。別上下嘴皮吧嗒一下就瞎說,全新領域的學習最難的就是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因為從區域價值的層面,產業讓區域價值實現0→1的改變,而商業則是1→10。那麼,求助呢?就如同我前面說的,求助無異於告訴所有人「我是外行,我不懂這個」,風險極高。如果自學和求助兩條路被堵死,那麼銷售A出於保護自己的角度,將儘量降低自己的風險---------甩鍋誰不會?只要找到一個跟自己無關的理由說明業績不好的原因就可以了。比如:我們產品價格太高、我們地處偏遠、我們工程進度太慢、推廣不給力、客戶沒錢…等等。如果銷售A選擇學習和提升?那麼他在面臨強大的業績壓力之下,堅持不了多久就選擇一個舒服的辦法。這就是所謂「舒適區悖論」,它是商業組織構建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幾乎都會碰到的問題,極其坑爹。
當然,近乎無解≠無解,調整企業文化,嚴格規定崗位責任,藉助外部力量幫助成員學習和成長等等其實都是有效的手段,但這些辦法在經營壓力之下卻很難被執行。----熟悉中國經濟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跟在「供給側改革」之前的中國製造業何其相似。而能否改變,其實取決於商業組織決策者的智慧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