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比較

2020-12-15 人民網

北京、上海和深圳作為中國的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已經得到廣泛認同,均具備特有的金融中心競爭優勢,但存在的不足也較為明顯

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評價結果顯示,上海、北京和深圳的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實力遙遙領先於國內其它金融中心城市,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中分列前三位。這三個金融中心都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上海和深圳是中國的金融市場中心,而北京是全國性的銀行中心、金融監管和決策中心。

中國絕大部分的金融市場集中在上海和深圳兩地,而北京缺乏全國性集中交易市場,僅在地方產權市場方面有一定規模

金融產業績效比較分析

金融產業績效,一般用金融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佔GDP的比重、金融從業人員數量等統計指標衡量。從歷次CFCI評價結果來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的金融產業績效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中均包攬了前三位,其中北京和上海在金融產業績效方面的得分較為接近,而深圳與前兩者存在一定的差距,三者在金融產業績效方面的表現與綜合競爭實力表現基本一致。

北京、上海和深圳在金融產業績效方面分別排名全國第1、第2和第3位,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在金融產業績效方面均表現出了一定的實力。通過比較分析金融產業績效主要指標可以發現,北京和上海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金融總量指標上,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超過上海在金融業增加值方面的優勢,同時在金融從業人員方面佔優,深圳則在金融相對指標和發展速度上存在較明顯的比較優勢,其近幾年的金融業增加值和金融從業人員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速,遠高於北京和上海。

金融市場規模比較分析

金融市場主要包括貨幣、股票、債券、外匯、衍生品和黃金以及中國特色的產權市場等。中國絕大部分的金融市場集中在了上海和深圳兩地,而北京缺乏全國性集中交易市場,僅在地方產權市場方面有一定規模,詳情見表1。

從分類排名結果來看,上海金融市場繼續保持一枝獨秀的局面,排名全國第1;深圳憑藉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的發展優勢緊隨上海,繼續保持全國第2的排名;北京憑藉產權市場方面的規模優勢排名全國第5,落後於擁有全國性期貨交易市場的大連和鄭州。

相對於深圳和北京,上海在金融市場方面的比較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一方面,上海擁有貨幣、債券、股票、外匯、期貨、黃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在內的各類市場,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上海各個金融要素市場發展較為全面,在國際上也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實力。

同上海、北京相比,深圳金融市場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股票市場。深圳股票市場當前形成了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以及OTC(非上市公司股份報價轉讓系統)市場協調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架構,較上海股票市場更為完備。其中,中小企業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和OTC市場為深圳所獨有,特別是中小企業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推出至今,市場成長迅速,極具活力和發展潛力。

與上海和深圳相比,北京在產權交易市場方面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當前北京並不具備像上海、深圳那樣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發展層次單一。不過,北京在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建立了包括物權、債權、股權、智慧財產權、環境排汙權等在內的綜合產權交易體系,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業務品種體系。

金融機構實力比較分析

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作為金融發展起步較早的一批城市,各自已經集聚了一定數量的金融機構,其金融機構實力名列全國前茅。第五期CFCI評價結果顯示,北京、上海和深圳在金融機構整體實力方面分別排名全國第1、2、3名,不過三者之間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差異,如圖1所示。

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中,北京的金融機構實力是最強的,無論是金融機構整體實力還是銀行、保險分行業機構實力均遠超過上海和深圳。北京作為首都,是天然的金融決策中心,擁有其它城市無可比擬的總部經濟優勢。大量的金融機構總部集聚在北京,產生了信息的「外溢效應」,進而吸引更多的總部機構集聚,包括外資金融機構和跨國企業,從而使北京的總部經濟優勢不斷得到加強。

上海儘管在金融機構整體實力上落後北京,但其各分行業機構實力全面均衡,其中在機構國際化方面具備較為突出的比較優勢。得益於曾經作為遠東地區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積澱以及當下國家對其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支持,上海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各種金融機構,形成了數量眾多、門類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

深圳金融機構的整體實力在三個全國性金融中心中是相對最弱的,深圳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地方金融機構實力上。以地方銀行業為例,如果拋開國家性金融機構帶來的影響,僅比較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情況,深圳將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平安保險等地方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在國內外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金融生態環境比較

所謂金融生態環境指的是那些金融業發展所相關的外部環境因素的統稱,它們的特點是能夠解釋城市金融業的發展狀況並能夠反映未來發展前景。這些因素又可以進一步分為金融人才環境和金融商業環境兩大類。

從整體評價結果來看,北京和上海兩者在金融生態環境方面的整體實力較為接近,基本處於同一層次,深圳則與前兩者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對劣勢較為明顯,從歷次CFCI評分結果也可以得到驗證,如圖2所示。

從細分的分類指標來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互有優勢,其中北京和上海各項指標表現相對更為全面,深圳則還存在明顯不足的方面,如圖3所示。

北京在教育環境、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生活成本和專業服務方面相對優勢明顯,僅在環境狀況方面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北京在生活成本方面好於上海和深圳,但較國內其他區域金融中心則仍顯不足,其住房負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外地人才的吸引力。北京另一個明顯不足的方面就是城市環境狀況,特別是空氣品質遠低於深圳和上海,也低於全國其它區域金融中心。

上海在城市交通、旅遊吸引力、經濟基礎和經濟外向度方面表現相對突出,在城市綠化、生活成本和社會保障方面相對不足。這些都制約著上海金融人才的進一步集聚。

深圳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城市綠化、環境狀況和社會保障方面,其他方面則相對不足,特別是在教育、文化娛樂、醫療衛生以及城市對外吸引力方面劣勢較為明顯。深圳作為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中最為年輕的城市,有效利用「後發優勢」,充分借鑑國際先進城市的發展經驗,在城市綠化、環境、社會保障等方面表現優秀,遠勝於北京和上海。也正因為「年輕」,深圳的社會公共資源(教育、醫療等)相對不足、國內國際影響力相對較低,這些因素極大的削弱了其對金融人才的吸引力,而過高的生活成本也進一步制約著深圳人才資源的集聚。

金融國際影響力比較

上海、北京和深圳在自身全國性金融中心地位得到鞏固的同時,金融國際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2013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顯示,中國內地上榜城市依然只有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個城市,三者在全球80個金融中心中綜合實力分別排名第16、第27和第59。其中,上海被歸類為全球級的多元金融中心,北京被分類為全球級的專業金融中心,深圳則被分類為國際級的專業金融中心。

從歷次GFCI的排名結果來看,上海、北京和深圳的金融國際地位崛起迅速,在國際上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如表2所示,上海和北京從GFCI首期開始進入榜單,不過兩者一開始的排名中規中矩,並無亮點。得益於2008年金融危機對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的宏觀經濟影響相對較小,亞洲金融中心的排名一路崛起,三者在GFCI 7中都進入了全球前十五大金融中心榜單,上海更是連續四期進入前十榜單,與先進國際金融中心比肩。

當然,上海、北京和深圳同國際先進金融中心的差距依舊很大。倫敦、紐約、香港和新加坡作為「第一集團」長期保持較為穩定的排名,而上海、北京和深圳則有較大的波動,三者與「第一集團」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

儘管當前三者處於互相競爭狀態,呈三國鼎立之勢,但並不代表未來只能有一個勝利者

結論與建議

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客觀上需要多個不同的金融中心適應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儘管當前三者處於互相競爭狀態,呈三國鼎立之勢,但並不代表未來只能有一個勝利者。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正好對應中國的三大經濟圈(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理想的情況下,未來三者分工合作,各自發揮所長,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崛起的三駕馬車,形成可與紐約、倫敦比肩的金融中心體系。為此,北京、上海、深圳應該進一步找準自身定位,鞏固現有的比較優勢,儘量彌補當前的不足,並且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錯位競爭、共創「雙贏」的局面。

1.北京。北京的首要優勢在於總部資源優勢、總部經濟優勢。無論是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類機構,還是以「一行三會」為代表的金融監管類機構,國內大多數的金融機構總部均註冊設立在北京。此外,以中央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大部分超大型企業的總部也都設立在北京。這些監管決策機構、大型金融機構、大財團為北京帶來了政策優勢、信息優勢和資金優勢。其次,北京的金融產業績效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在金融從業人員數量方面要大大領先上海和深圳。最後,北京的金融生態環境較好,特別是在教育、文化娛樂、醫療衛生和專業服務方面資源豐富,比較優勢明顯。

不過,北京的比較劣勢也十分明顯。與上海和深圳相比,北京最大的短板體現在金融市場方面。作為全國性金融中心,北京至今沒有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缺乏全國性的金融交易市場,市場種類與層次單一。其次,北京的金融人才環境稍有欠缺,在環境狀況、住房負擔方面存在的問題影響了人才資源的進一步集聚。除此之外,北京的金融國際影響力十分有限,有待進一步擴大。

根據北京金融中心當前的發展現狀和特點,提出一點發展建議:一是進一步明確金融中心發展定位,圍繞自身發展特點,發揮核心優勢,打造專業化的國際金融中心。二是進一步推動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試點工作擴大,落實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建設工作,健全北京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完善金融市場結構。三是完善金融生態環境,特別是在改善城市環境、降低生活成本、營商成本等方面加大力度,創造能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有利條件。四是加強國際間的金融合作與交流,擴大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

2.上海。與北京和深圳相比,上海金融中心的綜合實力最強。無論是在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機構實力方面,還是金融市場規模、金融生態環境方面,上海的比較優勢是全面的。特別是在金融市場方面,上海已經初步建成由證券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期貨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等構成的比較健全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成為中國最大的證券、保險、期貨、外匯和黃金交易市場。除此之外,上海還具備金融總量規模較大、外資金融機構實力較強、金融生態環境較完善、金融國際知名度較高等比較優勢。

與全國性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的比較劣勢主要體現在金融生態環境方面。其在生活成本、城市綠化水平以及社會保障方面都要遜於北京和深圳,在教育、文化娛樂、醫療衛生和專業服務方面也大幅落後北京,而這些涉及生活質量、幸福度等軟環境的指標正是吸引和留住高端金融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同先進國際金融中心相比,上海還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金融監管體制和金融開放程度方面,由於中國對資本項目實行嚴格管制,上海尚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中心。

北京、上海、深圳應該進一步找準自身定位,形成錯位競爭,共創「雙贏」局面

由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政府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將成為上海未來發展的主旋律。未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參考以下發展策略:一是借鑑先進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經驗,探索進行金融基礎制度、監管制度的改革試點,面向全球開放併力爭與國際標準接軌。二是逐步放鬆管制,減少政府干預,提高行政效率,大力吸引外資金融機構總部或區域總部入駐,繼續豐富市場參與主體的數量和類型。三是提高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抓住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機遇,探索發展人民幣業務中心。四是強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注重改善城市綠化、交通等軟環境,打造適合國際高端金融人才生活的環境,增加城市吸引力。

3.深圳。同上海和北京相比,深圳的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稍顯遜色,不過比較優勢也比較鮮明有特色。首先,深圳在金融業發展的相對指標和發展速度方面具備比較優勢,凸顯深圳金融中心發展所具備的廣闊潛力。其次,深圳擁有全國僅有的兩家證券交易所之一——深圳證券交易所,且在股票市場的多層次方面具備比較優勢。第三,深圳本土地方金融機構實力強勁,擁有一批國內、國際知名的金融機構,對金融中心的輻射力、影響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最後,深圳毗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合作發展基礎。

不過,深圳在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中的比較劣勢也十分明顯。一是金融總量規模相較北京、上海還有一定的差距,整體競爭實力相對較弱,對全國的金融輻射力和影響力相對不足。二是金融市場體系並不完備,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壯大。三是金融機構整體實力相對偏弱,外資金融機構實力不強,需要進一步豐富市場參與主體。四是金融國際化進程處於初級階段,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亟待加強。

深圳若要進一步增強金融中心競爭實力,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鞏固現有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需要儘快彌補當前的不足,縮小同上海和北京的差距。首先,進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力度,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保持深圳金融跨越式發展。其次,進一步繁榮證券市場,擴大深圳證券交易市場在國內、國際上的影響力,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推進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建設。第三,加強自身國內、國際宣傳力度,加大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以及與金融業發展相配套的中介服務機構引進力度,落實政策支持本地金融機構做強做大,擴大自身對外輻射力。第四,充分利用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深化深港金融合作與交流,探索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和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推進金融國際化。

(作者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項目研究員)

(來源:《中國經濟報告》第4期)

相關焦點

  • 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比較:與第一集團差距十分明顯
    北京、上海和深圳作為中國的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已經得到廣泛認同,均具備特有的金融中心競爭優勢,但存在的不足也較為明顯   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評價結果顯示,上海、北京和深圳的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實力遙遙領先於國內其它金融中心城市,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中分列前三位。
  • 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和新財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近日揭曉。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 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競爭白熱化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範璐媛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和新財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昨日揭曉。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 2020「京滬深」房奴圖鑑
    京滬深的房奴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的生活現狀如何?Mob研究院《2020『京滬深』房奴圖鑑》為您揭秘!本報告重點研究京滬深三地租房族和購房族,旨在分析他們的人群特徵和生活現狀。,一房難求根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數據,2020年5月京滬深三地新房均價分別為4.9萬/㎡、4.8萬/㎡、5.2萬/㎡。
  • 京滬深的購房負擔到底有多大?
    這導致一個問題,如果比較整體房價,中國的房價可能會被部分落後地區以及農村拉低,掩飾大城市的高房價,和實際情況不符。中國內地一線城市京滬深房價位居前十,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比肩倫敦、新加坡、紐約、舊金山、巴黎等全球知名城市,但與排名靠前的香港、倫敦和新加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京滬深中心城區房價約為香港的一半。
  • 2020「京滬深」房奴圖鑑 | 有錢也難買房
    京滬深的房奴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的生活現狀如何?Mob研究院《2020『京滬深』房奴圖鑑》為您揭秘!本報告重點研究京滬深三地租房族和購房族,旨在分析他們的人群特徵和生活現狀。,已婚人群中,無未成年子女父母佔比較高。
  • 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內地城市齊飆升(組圖)
    08:00 ·我倡議革革月餅的命07:35·中國電信單向收費:看上去很美並非真正單向收費 07:32 ·美聯儲利率聲明發表後 美股衝高回落 07:27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首頁滾動  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內地城市齊飆升  中廣網 2009-09-24 08:15  [字號 大 中 小] [關閉]
  • 深圳金融競爭力穩居內地前三,副省級城市排名遙遙領先,多項指標...
    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排名第一,綜合得分遙遙領先;在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穩居第一梯隊,京滬深三足鼎立的格局比較明顯。京滬深三足鼎立深圳多項指標領跑全國來看,雖然深圳金融競爭力水平次於北京、上海,但在一些細分指標上可圈可點。
  • 京滬深「房奴」,買房是一時的房奴,租房是一輩子的房奴
    Mob研究院發布《2020京滬深房奴圖鑑》,本報告重點研究京滬深三地租房族和購房族,旨在分析他們的人群特徵和生活現狀。1、地產市場現狀篇京滬深房價居高不下,一房難求根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數據,2020年5月京滬深三地新房均價分別為4.9萬/m²、4.8萬/m²、5.2萬/m²。其中北京、上海兩地房價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漲,深圳略微回調。三地房價望塵莫及,一房難求。
  • Mob研究院:2020京滬深房奴圖鑑
    京滬深的房奴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的生活現狀如何?Mob研究院《2020『京滬深』房奴圖鑑》為您揭秘!
  • 全球核心城市房價對比:天台上的京滬深港
    >1、中國大陸核心城市中心城區房價僅次於香港、倫敦、新加坡,如果剔除建築和使用面積的差別,京滬深房價排全球第2-4位,僅次於香港。2、京滬深中心城區的房價收入比超過40倍,家庭儲蓄四十年以上才能買到一處中心城區普通住宅,買房負擔極重,修正前僅次於香港,修正後全球最高。3、京滬深中心城區和非中心城區的房價租金比全球最高,遠超過國際通行臨界點25,要麼是房價高估,要麼是租金低估。
  • 群雄逐鹿,金融城市第二梯隊競爭白熱化!長三角珠三角成最大贏家...
    榜單顯示,近年來內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資本市場活力等方面成績斐然,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金融中心城市呈現新格局城市金融競爭力指城市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資源整合、資本效率等方面呈現出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潛力。
  • 金融城市第二梯隊競爭白熱化!長三角珠三角成最大贏家 南強北弱...
    日前,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共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揭曉。榜單顯示,近年來內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增強資本市場活力等方面成績斐然,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 為何還叫北上廣,而不是北上深?
    至今,國務院定位的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只有三個:北京、上海、廣州。門戶是一個地區出入與內外交往的中心城市,她以大區機構,外事機構如使領館,國際航空港,綜合性的交通樞紐,高教文化中心,醫療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而綜合性門戶城市則是中國外交部最高等級政策定位產物,是承辦外交活動在國內舉行的基於國家城市頂級結構的國家戰略性布局城市。
  • 蘭州三大運營商客服中心比較
    當然,電信運營商(特別是固話運營商)具有的先天性接入優勢也使得它們在選擇簡潔好記的客戶服務號碼上深得近水樓臺之便。中國電信拆分後,中國網通與中國電信還就升位前的原中國電信1000特服號產生了爭議。最終,拆分後的中國電信保留了1000客服熱線號碼,而中國網通客服中心設立為10060。從中也可發現,運營商對電信客戶服務中心還是相當重視的。
  • 「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單發布...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已成為衡量一個區域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指標。本次榜單的發布旨在通過全面研究並比較中國內地各省市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發展現狀與潛力,為各地區金融業發展提供參考借鑑,也是證券時報履行中國主流財經媒體的責任擔當。證券時報常務副總編輯周一在榜單致辭中對本次榜單的評價體系進行了說明。
  • 深圳躋身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前三
    本次評選設置了嚴格的評價體系,採用德爾菲、層次分析等專業分析法,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和資本市場活躍度四大維度選取了29個指標,綜合評估了內地31個省(區、市)、141個城市的金融發展成果與潛力,最終遴選出6個榜單。
  • 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深圳位列內地第三 全球第九
    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28)顯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北京、舊金山、深圳、蘇黎世。在國際排名中,上海評分再次上升,超過東京首次進入全球三甲行列。深圳名次較上期榜單提升兩位,進入指數排名前十。
  • 【徐奇淵 戴雨汐】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展望2030年,預期金融中心的排位將變為:新、滬、港。
  • 起底京滬深商企「年中大考」
    不管是出於何種考慮,房企總部酷愛京滬深已是不爭的事實那麼,選擇京滬深不同城市後,商業地產的發展如何?從年中數據來看,不同城市的房企發展差異如何?房企是否把商業地產板塊作為發展壯大的一劑良藥?在購物中心業務方面,截至6月30日,不含管理輸出項目在內,大悅城已開業10個大悅城購物中心及1個祥雲小鎮,可出租面積共計約85萬平方米,上半年平均出租率達到約91.4%,上半年實現租金收入約1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