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2日,2020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峰會(ESMO Asia)將以線上虛擬會議的形式舉行。本文整理泌尿生殖系統腫瘤領域Mini oral和Proffered paper兩個環節中即將報告的重磅研究。
Proffered paper(11月21日16:00 - 17:00)
199O - A phase II study investigating neoadjuvant atezolizumab in cisplatin-ineligible patients with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Final analysis
阿替利珠單抗在不適合鉑類MIBC患者中的新輔助治療:最終分析
ABACUS是一項II期單臂研究,旨在評估阿替利珠單抗用於不適合鉑類MIBC患者新輔助治療(術前2個周期,1200mg每3周)的療效和安全性。截至2020年7月10日,95例患者中共有91例接受術前治療。8例患者未行膀胱切除術(只有1例是由於疾病進展)。
結果顯示,pCR率為31%(27/88)達到研究的主要終點;PD-L1陽性人群的pCR率為37%(13/35)。88例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患者的24個月RFS率和OS率分別為77%和82%,中位RFS和OS均未到達。沒有新的安全信號或嚴重的手術併發症。OS與高CD39/CD8水平、高PD-L1表達和低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相關。
200O - Pembrolizumab plus axitinib (pembro+axi) vs sunitinib in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 outcomes of the KEYNOTE-426 study in patients from eastern Asia
帕博利珠單抗+阿昔替尼(pembro+axi)對比舒尼替尼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mRCC)的KEYNOTE-426研究東亞患者結果
KEYNOTE-426是一項全球、非盲的Ⅲ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帕博利珠單抗聯合阿昔替尼對比舒尼替尼一線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的療效和安全性。2019年ASCO大會報導了隨訪1年的數據,pembro+axi可顯著改善患者OS(NR vs NR,HR=0.53;1年OS率:89.9% vs 78.3%)和PFS(15.1 vs 11.1個月,HR=0.69)。本次ESMO Asia大會報導了東亞人群隨訪2年數據。
共有130例東亞患者入組試驗(pembro+axi組62例),pembro+axi和sunitinib組的中位OS均未達到(HR=0.71;24個月OS率:77.4% vs 67.6%);中位PFS分別為18.0個月和10.0個月(HR=0.59;24個月PFS率:33.7% vs 18.7%);ORR分別為64.5%和44.1%;分別有43例(69.4%)和50例(74.6%)患者出現3-5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
217O - Pembrolizumab (pembro) combination therapie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 Cohorts A-C of the phase Ib/II KEYNOTE-365 study
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治療:Ib/II期KEYNOTE-365研究的A-C隊列
KEYNOTE-365是一項非隨機、開放標籤的Ib/II期傘式研究,分別探索了帕博利珠單抗+奧拉帕利(隊列A)、帕博利珠單抗+多西他賽+潑尼松(隊列B)、帕博利珠單抗+恩雜盧胺(隊列C)、帕博利珠單抗+阿比特龍+潑尼松(隊列D)在mCRP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主要終點為PSA緩解率(PSA下降≥50%)。
截止2019年6月24日,隊列A、B、C分別有84例、104例、102例患者結束治療,PSA緩解率分別為9%、28%和22%;ORR分別為8%、18%、12%;rPFS分別為4.3、8.3、6.1個月,中位OS分別為14.4、20.4、20.4個月;3級以上TRAEs發生率分別為35%、40%、39%;分別有2例(1例心肌梗死,1例原因不明),2例(肺炎),1例(原因不明)死於TRAEs。
Mini oral(11月22日18:45 - 19:40)
218MO - Comparison of a 22-gene genomic classifier (GC) with NCCN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Asian prostate cancers (PCa)
在亞洲前列腺癌患者中,22-基因基因組學分類(GC)與NCCN危險分層的對比
由於疾病的臨床異質性,對中高危PCa進行分層是一項挑戰。GC是一種包含22個基因的基因組學分類方法,對白人和非白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決策具有指導作用。這項研究進一步比較了GC和NCCN危險分層在東亞PCa患者中的作用。
該研究按照NCCN定義了1例(3.2%)低危、6例(19.4%)中危、9例(29.0%)高危和10例(32.3%)非常高危患者;5例(16.1%)在診斷時表現為M1期。利用GC定義了1例(3.2%)低危、7例(22.6%)中危和23例(74.2%)高危,所有M1-PCa患者的GC評分均較高。9例NCCN-高危患者中,5例(55.6%)為GC-中危,而NCCN-極高危患者未受影響。6例NCCN-中危患者中,4例(66.7%)GC評分較高。
219MO - Real-world utilization pattern of bone-targeted agents for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Web-based questionnaire study by Hong Kong Society of Uro-Oncology (HKSUO)
轉移性前列腺癌骨靶向劑的真實世界使用模式:香港泌尿外科學會(HKSUO)的網絡問卷調查
已有足夠的證據和國際指南支持在轉移性前列腺癌(mPC)中使用骨靶向藥物(BTA)以減輕骨轉移引起的骨骼相關事件(SREs)的風險。然而,BTA在亞洲mPC患者中的使用模式仍不確定。研究人員調查了30名臨床醫生(腫瘤學家,77%;泌尿科醫生,23%)的BTA使用模式。
對於新診斷的前列腺癌,當PSA水平高(57%的醫生選擇,下同)或有骨痛(34%)時,應考慮骨轉移的診斷影像學檢查。74%的醫生認為等待成像時間≤1周是最理想的,但是只有40%的患者這樣做。BTA被認為是治療組成之一(77%),主要目標是預防SRE(73%)。臨床醫生傾向於在骨轉移負擔較高的患者(6-10例骨轉移,27%;>10例骨轉移,40%)選擇BTA。療效(44%)和成本(33%)是選擇BTA的主要考慮因素。地諾單抗是首選的BTA(63%),平均治療時間>1年(70%)。
202MO - Real-world outcomes of non-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tertiary cancer center in India
非透明細胞腎細胞癌的真實世界結局:印度第三癌症中心的回顧性研究
非透明細胞腎細胞癌(nccRCC)臨床較少見,且組織病理表現多樣,臨床試驗中入組較少。可從真實世界中尋找此類患者的最佳治療。一項來自印度的回顧性研究,納入了159例nccRCC患者71.2%為男性,中位年齡為57歲;組織學亞型包括乳頭狀癌(76.2%)、肉瘤樣癌(6.5%)、嫌色細胞(7.9%)、未分類腫瘤(1.4%)和嗜酸細胞瘤(0.7%)。51例(32%)患者出現轉移;3例因表現不佳而單獨接受支持治療,一線治療包括索拉非尼(39.2%)、舒尼替尼(27.4%)、帕唑帕尼(21.6%),貝伐單抗+厄洛替尼(5.9%)療。
所有患者的中位PFS為6個月(95%CI:2.4~9.6)。其中部分緩解(PR)16.6%,穩定(SD)37.5%,進展(PD)45.8%。僅有21例(43.8%)接受二線治療,其中以依維莫司最為常用(38%)。截至2020年7月1日,已有29例轉移性患者死亡,中位OS為11.9個月(95%CI:5.4~18.4),中位隨訪時間為14個月。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版權聲明
凡署名原創的文章版權屬《腫瘤瞭望》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