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心愉 來源:愉見財經
「你 是要『養卡』還是只要『刷卡取現』?」當我假稱有信用卡套現需求時,張總「專業」範兒十足地拋出兩種服務。如果客戶選了後者,張總的「諮詢服務」很到位: 「偶爾刷一筆大金額沒問題,但如果你想『以卡養卡』長期套現,就不能總是這麼單筆刷大單,否則銀行沒幾個月就會停了你的信用卡。」
「我可以幫你『養卡』,銀行肯定不會發現你在套現。」張總保證。
如果對信用卡套現手法還停留在「辦幾張卡、找一個商戶(或買一部POS機)輪流刷卡」的初級階段,那真的OUT了。張總,POS機代理商、信用卡套現中介、偶爾也自己拆放資金,在業內已經小有名氣。
其一名POS機代理商同行把我介紹給張總時,這樣形容他:「能提供一整套頂級套現解決方案」。
「頂級套現」的秘訣
信用卡套現從本質上理解,其實是一種欺騙銀行的貸款詐騙行為,即把銀行本身批給持卡人進行消費的信貸篡改為了現金貸款。也正因此,各家銀行一般都有「偵查」機制:信用卡總是封頂「消費」、總是在同一部(或同幾部)POS機上「消費」等,都會被視作套現嫌疑卡。
有 「偵查」機制,就有「反偵查」機制。張總的第一個「最簡單但很多人卻想不到」的秘訣,就是「不封頂刷、不整數刷」。比如一張信用卡的額度是10萬元,張總 也許會刷一次20992元,過個幾天,再來一筆35500元,再過幾天,再來一筆32120元。總而言之,不能在同一天同一次刷出整數10萬。
張總的第二個秘訣,是被他自稱為「中心思想」的:「模擬正常人生活消費」。這其中也包含著第三個秘訣:「用不同的商戶類別POS機」。
也 因此,在張總那間普通住房改造的「辦公室」裡,就放著幾十部POS機。它們中有的是「現役」可用的,有的是「退役」但還沒被張總處理掉的。張總說,POS 機都有「套現壽命」的,運氣好活得長的,可以用好幾個月,運氣不好的也就2~3個月,那是因為總有套現者還不上套出的錢,在銀行那裡壞帳了,銀行就會往回 追溯業務過程,這部倒黴的刷出一筆壞帳的POS機,就「該死」了。
什 麼是「模擬正常人生活消費」?放在張總那裡「養」著的卡,每天早上,會被在張總申請為小超市MCC(商戶類別碼)、小餐館MCC的POS機上進行刷卡,一 般金額也就幾元到幾十元,模擬出一個正常人起床買早點、買包煙的行為;上午這些卡一般按兵不動,到了中午,卡片會被飯店MCC的POS機刷去幾十元;而每 周間或有幾個下午,卡片也許會在茶樓、商店假消費個一、兩百元。
張 總「辦公室」裡的這一大堆POS機,MCC涵蓋了0.38%、0.78%、1.25%各檔次費率。在張總看來,這不僅能使卡片消費看起來「正常」,給套現 行為做掩護,也能在給一些暫時不用來套現的卡積累正常積分等銀行「升額度」,還能讓發卡行有點錢好賺,即便銀行發現有嫌疑,也不一定會那麼決絕地停卡。
曾有清算機構人士跟我說,從他們的監測分析,套現行為多發時段為14:00~20:00。張總的「作案」時間與此不謀而合。在一大堆「掩護」刷卡行為後,張總幫持卡人進行套現一般在下午,選擇一些批發類、地產類MCC的POS機完成大金額交易。
POS機刷卡一般是「T+1」日到帳,但在提供套現時,張總給「刷卡取現」者的服務是當場兌付資金,而對於「養卡」者,一般張總在收下信用卡時就完成資金兌付,卡片留在張總處由其代為資金周轉,每月刷了還、還了刷。
張總的收費根據提供套現金額和服務級別有較大的浮動,越是「安全」的套現手法「成本」就越高,收費也越高。對於最初級套現,張總收取1%~3%不等。
最 富有戲劇性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張總的「反偵察」技術有了飛躍,這是他的第四個秘訣,使用一種可以自動切換商戶碼的刷卡神器,即不用配置過多的POS 機就能完成複雜的「多品種消費」,以此「晃點」銀行和清算機構。只不過,這種「全自動」的商戶變換太「粗放」,不能準確模擬每日生活消費場所。
可以想像這部POS機變成了一把左輪手槍,每進行一筆交易就猶如發出一粒子彈,後臺系統的數據「彈巢」就會自動換一下。
千萬不要以為這種「高科技」離我們有多遠,去「淘寶」上搜索關鍵詞「養卡」,選項應有盡有,回家試了不滿意還能7天免費退貨。
一 組官方數據證明這一現象正在變得普遍。據一份官方內部的《2014年上半年銀行卡受理市場規範工作通報》,某收單機構在今年3月和4月分別有13萬和19 萬戶商戶頻繁變更交易關鍵信息。當然,這一「技術」並非都用於個人的信用卡套現,絕大部分是被真商戶們套取假MCC碼以求降低刷卡費率所用。
打破授信額度的預授權套現術
假設客戶信用卡額度1萬元,但卻想套出3萬元的資金來滿足過度消費的欲望,該怎麼辦?張總有他的第五個秘訣:「預授權套現術」。
具體做法是,張總用20萬元自有資金進行墊付,存入卡內,然後致電信用卡中心,以某合理消費為理由要求升額,並用有預授權類許可的POS機進行20萬元的預授權業務。
這一手法鑽的「空子」在於,根據相關規定,預授權最高可以以預授權金額115%予以付款承兌,因此,20萬預授權最高可以刷出23萬,去掉本金20萬即套現3萬。
不過,由於從去年底開始,浙閩等地出現了多起預授權套現案件,引起央行等部門重視,開始了一系列支付行業整頓措施,部分銀行也引起警惕,在一些地區已經將預授權交易最大完成金額調整至100%,以封死套利空間。
倒賣POS機
張總之所以願意傳授我他的套現秘訣,不過是因為他還有另一條生財之道——本就是某第三方支付公司的POS機代理商的張總,還為想要自行套現者代辦POS機。
按常理,一般個人是不能辦理POS機的,只有個體工商戶才可。但浸淫行業多年的張總深諳如何用部分虛假的「三證一表」(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企業法人身份證、商戶信息調查表)和用製圖軟體PS出來的門頭照片輕鬆搞定此事。
事 實上,亂象叢生的收單行業裡,張總的這一技能不稀奇。一樣查找購物網站或網絡搜尋引擎,會發現提供虛假代辦POS機的代理商不計其數。辦理者甚至可以簡單 到只需提供身份證正反面照片、銀行卡正反面照片、以及自己手持身份證和銀行卡的照片。付完錢,辦理人快則隔天就能領取POS機。
今年年中,廣州警方破獲了一起涉嫌作案金額近4億元的特大非法套現案件,其中就有類似的橋段,某理財公司作案窩點被查出POS機17部,都是以不同公司的名義以及利用假公章、假證照資料申請的。
銀行管不管?
非 法套現無疑會增加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13年末,我國信用卡壞帳總額已達251.92億元,較上年末新增105.34億元,增幅 高達71.86%,當年新增的壞帳是2012年新增壞帳36.28億元的3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曾表示,近年增多的利用信用卡預授權 漏洞大額套現的行為,或將使未來壞帳金額繼續攀升。
而這也是銀行的心頭痛。對銀行而言,其信用卡授信風控本是基於持卡人的一般性消費做出的,當持卡人將此授信實際轉化為了「低息流動貸款」,銀行的風險管理和資金定價顯然都錯位了。
可是,銀行究竟管不管?
事實上,一方面,諸如張總所使用的越來越「狡猾」的套現手段,的確增加了銀行的「偵查」難度,但另一方面,銀行能發現的套現嫌疑卡並不在少數,但並非每一家銀行都願意及時處置和停卡。
在「愉見財經」專欄本期話題「信用卡套現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事」上篇中提及,銀行其實存在著彼此間的博弈。從對套現的風險管理來說,「全『殺』掉就更沒有了,交易量就流入別的銀行了,所以我們會算一個風險、資金成本和利潤的平衡值。」某銀行信用卡部人士說。
這 家銀行是怎麼做的呢?第一,「該殺一定殺」,比如卡片有套現嫌疑且產生逾期,銀行就會停卡;其次,如果客戶有套現嫌疑,但每月繞一圈還能把資金還上的,該 行就會依據全行類似情況,在綜合了各項成本後給出一個體現平衡值的「批發額度」,比如2萬。亦即客戶單筆最高只能刷2萬,否則要提前給卡中心致電申請額 度。
「即便是客戶去批發類商戶上套了大額,我們至少還能賺個0.38%手續費裡的7成,也算聊勝於無。」上述卡部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