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
作者:凱風
中國大陸有30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2800多個縣(市轄區、縣級市)、3.9萬個鄉鎮(街道)。
在這些城市、區、縣、鎮中,TOP100可謂其中的佼佼者。從百強榜單中,不難窺見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特色,全面評估中國城市的綜合實力。
誰在百強城市、百強區、百強縣、百強鎮中表現最為突出?
1
百強城市:
江蘇13市全入圍,西部、東北寥寥無幾
百強城市,堪稱中國城市第一矩陣。
2019年,全國GDP接近100萬億,排名第一的上海高達3.81萬億,總量最低的海南三沙、湖北神農架、西藏阿里等地不足百億。
這是2020年上半年主要省份百強城市分布圖:
圖表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以2020年上半年數據來看,百強城市最多的10個省份分別為:
江蘇(13個)、山東(11個)、廣東(10個)、浙江,河南(8個)、福建,河北(6個)、湖南(5個)、安徽(4個)、湖北、江西、內蒙古(3個)。
其中,江蘇13個地市全部入圍,系全國唯一一個全省所有地市全部躋身百強的省份。
山東位居江蘇之後,11城躋身百強,僅有泰安、濱州、聊城、日照、棗莊未入其列。
廣東則在山東之後,只有珠三角9市和湛江躋身百強,粵東西北絕大多數城市都在百強之外。
與往年類似,海南、寧夏、青海、西藏無一城市躋身百強榜,甘肅、吉林、黑龍江、山西、雲南、新疆也僅有省會/首府城市上榜。
從城市來看,經濟發達城市多集中於東部地區,以江蘇、山東、廣東、浙江、福建為主,中西部強省份額也在逐步擴大,而西部和東北省份則只有省會入圍,地市經濟不及東部地區。
同時,江蘇、山東城市經濟相對均衡,但缺少一個真正的核心城市;廣東雖然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差距甚遠,但以廣深佛莞為代表的經濟矩陣,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支柱。
2
百強區:
廣東遙遙領先,粵蘇浙三分天下
城區經濟,是城市、都市圈經濟的核心支柱。
近日,《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白皮書》發布「2020年中國百強區」榜單,這一榜單以除直轄市市轄區和港澳臺地區之外的898個市轄區作為對象,以經濟、消費、能級作為評價指標。
2020年,中國內地百強區前10名分別是:
深圳南山區、廣州天河區、深圳福田區、深圳龍崗區、青島黃島區、佛山順德區、杭州餘杭區、深圳寶安區、廣州黃埔區、寧波鄞州區。
在十強區中,深圳佔據4席,廣州2席,佛山1席,青島、杭州、寧波各1席,廣東一省佔了7成,堪稱強區經濟的典型代表。
就整體來看,在百強區排行中,廣東、江蘇和浙江分別佔21席、18席和13席,三省合計佔比超過一半。
從城市來看,廣州有9個區入圍,深圳有6個區入圍,南京、杭州、成都、武漢也各有6個區入圍。
可以看出,百強區主要集中於東部地區,廣東優勢最為明顯,廣州、深圳、佛山均有相當多的經濟強區。
如果考慮到東莞轄內都是經濟強鎮的現實,這些經濟強鎮規模堪比許多百強區,廣東的百強區佔比還要更大一些。
03
百強縣:
江蘇浙江山東領先,廣東僅1縣入圍
廣東是強區經濟和強鎮經濟的代表,江蘇則是縣域經濟的佼佼者。
根據賽迪發布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2019年,百強縣以佔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1/4的GDP。百強縣中突破千億元GDP級別的縣域達到33個,較上年增加3個。
在省份分布中,百強縣集中於東部地區。江蘇、浙江和山東三省的百強縣數量共佔據近六成,分別為25席、18席和15席,三省合計佔比近6成。
其中,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獨佔一半,並包攬前3位。黑龍江、吉林、山西等省(區、市)的縣域則均無緣百強。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強省的廣東,僅有一縣躋身百強縣榜單,惠州博羅縣位列第93名。
廣東百強縣之所以如此之少,原因是廣東大多數強縣均已「撤縣設區」,而珠三角的佛山、東莞一直都以「鎮域經濟」著稱。一鎮經濟之力可擋一市,但這也不會體現在「百強縣」排名之中。
同時,廣東城鎮化率位居全國前列,縣域經濟早已被城市經濟所取代。珠三角九市的城鎮化率高達85.29%,遠超長三角和京津冀其他兩大城市群。
4
百強鎮:
廣東江蘇強鎮林立,中西部僅兩鎮入圍
鎮域經濟,是中國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競爭力智庫、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和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2019》。
根據報告,2019中國百強鎮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地區。其中,江蘇38個、廣東31個、浙江13個、山東7個、福建5個、河北4個、河南1個、貴州1個。
其中,前兩大經濟大省江蘇和廣東加起來就達到了69個,接近7成。如果加上浙江、山東,合計佔比接近9成,中西部地區僅有兩鎮入圍,分別為茅臺所在的貴州仁懷市茅臺鎮、鄭州新鄭下轄的龍湖鎮。
在百強鎮中,前十強城市被廣東、江蘇所包攬:
江蘇崑山市玉山鎮、廣東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江蘇張家港市楊舍鎮、江蘇張家港市金港鎮、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同裡鎮、廣東東莞市長安鎮、廣東東莞市虎門鎮、江蘇張家港市錦豐鎮、江蘇崑山市花橋鎮、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
可以看出,強鎮經濟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蘇兩個省份,位居第二的佛山南海獅山鎮GDP總量超過1100億元,相當於中西部地市的規模,城區人口規模更是超出一般的地級市。
顯然,這些鎮雖然保留著鄉鎮之名,但實際上已與城市沒有多大區別。目前,我國正在推進「特大鎮設市」,浙江溫州龍港鎮已經撤鎮設市,接下來還將有更多的特大鎮升級為城市。
5
幾個結論
中國城市格局,正在發生顯著變化。
其一,中西部城市正在逐步崛起。過去10多年來,中國無論是城區經濟還是縣域經濟,基本都是東部省份包打天下。
如今,以武漢、成都、鄭州、西安、長沙為代表的中西部強省會逐步崛起,在百強城市、百強區、百強縣中的分量與日俱增。
其二,廣東強在城區經濟和強鎮經濟,江蘇強在縣域經濟。廣東江蘇都是10萬億量級的經濟強省,但這兩個省份經濟重心全然不同。廣東經濟重心集中於珠三角地區,江蘇分布相對均衡,廣東的強鎮經濟支撐了製造業的崛起,江蘇的縣域經濟助力了民營經濟的起飛。
其三,中國正在進入新一輪城鎮化,城市擴容得到政策支持,中心城市的集聚度還會進一步提升。
2020年城鎮化重點任務提出:
優化發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這為城市擴容提供最強依據。正如《最強擴容信號!這些城市要合併了》一文所論,這幾年,以合肥三分巢湖、成都代管簡陽、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濟南合併萊蕪、長春合併公主嶺市為代表,城市擴容如火如荼,未來還將有更多城市加入這一陣營。
其四,做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並非毫無動作,撤縣設市、撤鎮設市也在飛速推進。
最近3年來,全國已有至少28個縣完成「撤縣設市」,從普通縣升級為「縣級市」。
撤鎮設市,也在成為政策方向。2020年城鎮化重點任務明確提出:推進具備條件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設市。
這意味著,一些不是縣級政府所在地的經濟強鎮,均不乏「撤鎮設市」的可能。從鎮街升級到城市,不僅意味著名字之變,更意味著管理權限的全面擴容。
其五,未來城市競爭,不僅是單個城市之間的比拼,更是都市圈、城市群之間的競爭。
越多越多的跡象表明,做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促進城市群發展,正在成為新一輪城鎮化的主方向。這一輪城鎮化,將會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為主要模式,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誰擁有更大的經濟腹地,誰擁有成熟的都市圈和城市群,誰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