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實現「大同」,平安以「新」謀城市發展之「變」

2020-12-11 和訊

文 |陳選濱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城市發展到達一定的階段,特別是對於一些特大城市,譬如我國的北上廣深,必然會面臨著諸多城市治理和管理上的「疑難雜症」,如此依託信息化技術的力量,以智慧城市的路徑來進行深度變革,正在成為上層與市場共同探討的方向。

在深圳特區40年慶典上,領導就如此強調道,「......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發揮深圳信息產業發展優勢,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誠然,上層的關注與篤定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成為當前與未來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的主要解決方式。在「新基建」與「雙循環」疊加的大背景下,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在十四五規劃的相關指導上,這一方式也繼續得以強化。

智慧城市,在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建設階段。特別是對於深圳一類的超大城市和經濟前沿地帶來說,更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剛需」目標。

11月11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在深圳拉開大幕,智慧城市便是焦點之一,平安、華為等服務商共同參展,與深圳過去幾年共建智慧城市的成果也在此展示。

回想起領導所強調的「以新謀變」的發展理念,而智慧城市無疑是踐行這一理念的最具代表性的表現。那麼,對於智慧城市的建設,我們又該持以什麼樣的認知在這個大方向上走下去呢?

智慧城市:科技實現「大同社會」

在全球數位化的時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共同議題。

在今年7月,IDC發布《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最新預測顯示,全球智慧城市相關支出規模的增速因受疫情影響而放緩,但預計中長期將恢復並保持15%以上的增長態勢。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場相關投資總額將達到1144億美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1.1%。

可見,即便在疫情的負面減速影響下,外界對智慧城市市場依舊持以樂觀的態度,並預測在2021年開始逐漸提高增長速度,在未來5年內實現14.6%的複合年增長率。

而很大程度上,這一份樂觀態度或許正是源於世界各國政府的篤定態度和全力投入。

2009年,智慧城市的概念才剛剛走紅,在歐洲,巴塞隆納便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模式的概念,並進行諸多相關投資,於2012年完成一系列頗有成效的智慧城市項目,被評為歐洲智慧城市標杆。

2020年,新冠疫情為社會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如稅收、勞動力的減少等等,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沒有受到「拖慢」,反而躍居到戰略新高度,成為越來越多政府加大部署和投資的重要領域。

在亞洲,新加坡迎難而上,決定增加30%對信息技術的投資。中國則在新基建的計劃指導下,也進一步增加智慧城市相關的技術投資。

誠然,在此之前,各國已經高度重視智慧城市的建設,並取得一定的成果。譬如,中國深圳,便頗有建樹。在IDC公布的「2020年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SCAPA)獲獎名單中,深圳攜手平安智慧城市推出的「輕微事故遠程處理平臺」便斬獲大獎,再次為深圳的智慧交通建設立起一個新標杆。央視新聞報導更是推出專題報導,高度贊肯深圳的智慧交通,見主流聲音對於智慧城市建設的認可和價值傳遞。

如今,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設依舊在各國政府的重視下不斷推進。可見,在未來數位化的信息社會,智慧城市儼然成為了各國篤定發展的共同方向。

而與這個方向,即智慧城市,在通常的認知中,更多是一個偏技術領域的概念。它是指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城市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以做好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務工作的一種路徑。

其中,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務工作則包含城市發展中方方面面的內容。譬如,從城市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就需要做好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城市治理和智慧產業四大層面的工作;而從服務商的角度出發,就更為具體,與市場行業的結合也更加緊密,平安智慧城市就著手於「醫學住行安、養保法政財」十大城市焦點問題來提出解決方案。

事實上,不管基於城市管理者或是服務商的角度,不難總結,智慧城市建設所追求的是一個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理想化社會形態。

在中國,這樣的社會形態與儒家所提倡的「大同社會」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見於《禮記》摘要理解,「大同社會」倡導的也是一個融合共贏、物盡其用、各得其所的理想社會。

而我國在長期以往的價值追求中,也始終沒有脫離這個主旋律,如「求同存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多與「大同社會」的目標大抵一致。

只是時代不同,所思考、認知的角度也不一樣罷了。而智慧城市提供的,恰恰是一個從技術角度通向「大同社會」的路徑。

《禮記》中言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在現代的理解中,天下為公的思想並不是簡單的理解為天下都是共有的,而是社會秩序的公正化。但是,若要建立一個公正、理想的「大同社會」,如果只是從道德層面要求人們內省,顯然有些脫離了現實,所以,智能、高效、穩定的監管是必要的。

今天,在數位化時代,智慧城市的建設無疑是為這個目標提供了一個可落實的路徑。譬如,平安智慧城市的智慧監管,應用於市場方面,利用AI與區塊鏈技術打造的智慧監管平臺,可以解決諸多監管不及時、監管不合理、監管不可控等問題,以保證監管能力。可以想像,從市場拓展到其他領域,若能發掘智慧監管的應用價值,「天下為公」的大同也是可以實現的。

因此,智慧城市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方向,也不難理解,大同思想描述下的理想化社會若能以信息化的技術來實現,又何嘗不令人激動呢?

大同社會:城市發展需要多維智慧

領導強調說以新謀變,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下,「變」的意味深遠,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也是社會建設在技術支持下向古人至高理想,即大同社會所接近的發展變動。

謀變在後,「新」是否也只是智慧城市建設中常常提及的新技術而已?顯然,不止於此。智慧城市建設與一個區域的民生、產業、經濟、環境等模塊息息相關,不能只是技術的「生搬硬套」。

巴塞隆納在「歐洲2020戰略」之後,又制定了MESSI戰略,旨在將智慧城市建設與經濟、環境和社會進行協調,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對於我國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應如此,在對「新」的全面認知中尋求「謀變」的可能性和可持續性。

對此,十三五規劃尤為值得一提,其中如是強調道,「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此處最見格局——在統籌中深刻認知發展的要求與矛盾,應對挑戰,奮勇前進。目前,在以深圳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中,實踐的路徑也大抵如此。

其一,政府統籌牽頭,多方深度參與。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需要進一步界定,雙方既要攜手,也要分工,譬如政府提供應用場景,市場即服務商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有界限感的協同才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落實。

深圳市政府攜手平安智慧城市共同打造全市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便是這種理念指導下的一個智慧城市標杆。

一方面,在政府的統籌下,i深圳基於政府多部門的配合,加入了社保服務、公積金服務、公安局服務、交警業務、海關移動服務等等民生內容;另一方面,基於平安智慧城市的技術能力,i深圳進而推出了區塊鏈電子證照、AI智能客服、無感申辦、千人千面、秒批服務等創新功能。可以說,兩者的分工協同很好的奠定了深圳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

其二,發展的要求與矛盾來自於社會與民眾。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特別需要認清楚發展的關鍵點,也是矛盾點,在於城市智慧化的內核是人的信息智慧化。簡單來說,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以人為本,智慧成果服務於民眾和社會。

當然,智慧城市作為建立在數據之上的信息化成果,其根本也離不開民眾的數據支持。在巴塞隆納,大約4萬名城市居民正在為智慧城市計劃提供數據,以保證建設的實行。

而矛盾點也正是來自於這種民眾的數據支持與民眾的基礎服務。數據取之於民,服務用之於民,圍繞著民眾展開智慧城市,更加需要處理好民眾的需求與矛盾。

深圳攜手平安智慧城市打造的「深圳預約通行」項目,便關注到了這一點。民眾在多個App連結以預約的方式向平臺提供出行信息,在經過平臺方統計、處理、分析之後,結合其他相關數據,反饋給交警部門,幫助他們做好景區交通管理的決策。

在此,不難發現,該項目之所以斬獲大獎,一部分的原因也在於其以柔和的方式很好的將民眾、政府、服務商納入了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構建了三方交互的信息循環,並有效的解決了景區交通擁堵的問題。

而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賦能的「智慧」,更是政府在統籌、服務商在設計、民眾在參與等多方協調的「智慧」。多維「智慧」融合,才能構建真正的智慧城市。

結語

總的來說,若是將領導「以新謀變」的理念停留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新技術,顯然有些狹隘。十三五規劃多次強調當前的「新」,如時代變局之新、矛盾變化之新、國際環境之新等等,認識清楚之後才能抓住機遇,破局而行。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亦是如此,僅是新技術,顯然不足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案等等皆是要求。

那麼,聚焦這一屆高交會,智慧城市展示的也不僅僅是平安、華為等服務商的新技術,或是深圳、廣州等城市的新成果,更重要的兩者協同之下的新合作和新理念。而未來,無論是對於政府,或是服務商而言,建設智慧城市都需要在這樣的合作模式和理念指導下創新發展。

也只有如此,以新謀變,罷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等。

相關焦點

  • 「煤都」大同更新資源觀 「氫」裝上陣謀新路
    中新網大同11月21日電 (楊佩佩)優質動力煤曾是山西大同的核心「競爭力」,如今已不復昔日輝煌。「煤都」大同更新資源觀,「氫」裝上陣謀新路,致力打造「氫都」。  21日,在山西大同新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全自動生產線正在組裝氫燃料電池。該公司副總經理白宏亮表示,推動氫燃料電池產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將助力大同從「煤都」邁向「氫都」。
  • 大同:「人才鏈」 支撐 「創新鏈 」 邁進高質量轉型發展新時代
    築巢引鳳促騰飛,匯聚人才謀轉型。大同轉型匯智創新城匯智南苑,佔地面積126450平方米,共有33棟樓,1150戶,全部為精裝修公寓。從今年的1月16號開始,第一批符合大同市三十條獎勵政策引進人才入住公寓以來,到今天共有6批815人入住人才公寓。他們大多是大同市引進的特殊人才,項目高等院士、領軍人才、以及招商引資的企業高管、技術人才等等。在這裡實現了真正的拎包入住。
  • 新一代城市綜合體「新樣本」!華夏幸福謀新局
    在深耕產業新城的近20年時間裡,華夏幸福從京津冀都市圈出發,不斷向其他核心都市圈和潛力城市輻射,得以抓住新一輪都市圈發展紅利。在國家頂層設計下,全國各地掀起新一輪都市圈發展熱潮。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認為,今後五到十年,中國最大的結構性潛能就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
  • 大同、晉城:聚焦「六新」求突破,創新產品促轉型!
    大同、晉城的企業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狠抓技術創新,做強做優製造業,奮力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大同臺記者 常亮:這裡是大同,我現在是在氫雄雲鼎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由這家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首臺最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VISH-130A已經通過國家檢測中心的強檢認證,在這裡下線生產。
  • 科技不再是科技,平安依然是平安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不禁想問:為什麼平安會入選,到底這家公司在技術和商業的聰明之處在哪裡?平安做科技的聰明路徑:科技的落地性其實,《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的這些「最聰明的公司」並非都是行業巨頭,甚至專利數量、資金規模、所在地等都不在考察範圍之內。
  • 立己達人謀大同——「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九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 題:立己達人謀大同——「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九  新華社記者韓梁 鄭漢根  從小立志成為火車司機的泰國青年阿努帕·提帕拉,最近獲得獎學金來中國學習鐵路技術。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他離「火車俠」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 平安城市建設成為城市治安防控的組成部分 也是實現智慧城市的重要...
    打開APP 平安城市建設成為城市治安防控的組成部分 也是實現智慧城市的重要因素 發表於 2018-01-30 16:31:26
  • 大同民警武文成:成功入選「平安之星」候選人
    大同民警武文成:成功入選「平安之星」候選人 他始終奮戰在打擊刑事犯罪的最前沿 創新專班研判打擊犯罪新模式 對各類高發案件開展集中研判和規模化打擊 衝鋒一線,大案不破決不收兵 俠肝義膽,百姓安寧牢記心間 一身正氣,牢牢守住廉潔底線 他就是大同公安民警武文成
  • 首個整體解決方案亮相 中國平安用科技賦能智慧城市
    中國平安誕生於深圳,發展於深圳,三十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十年來,平安投入500多億用於創新科技研發,專利申請數全國金融業領先,平安將利用積累的科技優勢和經驗,為智慧城市建設賦能。《平安智慧城市發展白皮書》助力打造中國智慧城市新標杆 在本屆智博會主論壇「2018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論壇」上,《專業,讓城市更美好——平安智慧城市發展白皮書》首次對外發布。該白皮書研究了我國智慧城市的沿革歷史和發展目標,從頂層設計方法論、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標準及評估體系等方面,系統性地闡釋以「智慧、智理、智效」為核心的平安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理念。
  •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學習強國「新思匯」理論...
    而後的200多年裡,技術發展不斷加速,使得這兩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的命運此起彼伏,令人唏噓不已!在未來,科技依然是第一生產力,而創新就是科技發展的必然選擇。國家整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大環境,決定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大有希望。
  • 譚嗣同的大同思想,推動人類進化,實現人類平等
    導語:譚嗣同的大同思想,推動人類進化,實現人類平等   譚嗣同認為衝決網羅,實現平等的最後歸宿是進人大同世界。在《仁學》中,他對社會進化及大同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社會進化的最後階段是進人大同世界。他所嚮往的大同世界是一種自由,平等的後資產階級的理想社會模式。
  • 謀新篇丨酷!讓創新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十四五」時期如何建設創新型雲南我們一起來看▽◎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區域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區塊鏈+」 加出活力新雲南創新是引領雲南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建議》中,「建設創新型雲南」也是雲南未來5年濃墨重彩的一章。
  • 書記領航|山西大同:立足城市特點 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近年來,隨著古城保護、新區建設、區劃調整的大力實施,城市化進程迅速發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再加上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快速發展,社會群體結構和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居民群眾對社會治理精細化要求越來越高,必須探索符合城市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基層治理方式。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調研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 暖心、安心、科技之心 火爆財富18節背後的平安產品初心
    復盤其升級之邏輯,可以看到這是與平安集團在戰略層面的發展主線密切吻合的,即從保險公司到綜合金融集團再到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落實在產品層面,可以概括為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金融產品體驗、更安全可靠的在線診療實力、更優質的城市生活服務,從而進一步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國民品牌,彰顯平安不變的產品初心:暖心、安心、科技之心。
  • 平安銀行年報透視:金融科技已經實現「點」狀突破 全面發展何時到來?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平安銀行推出「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針,將科技引領放在首位,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  梳理平安銀行年報發現,該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有較為喜人的產出。
  • 《無止之境》中國平安成長之路
    平安傳記 企業發展史 企業文化 人才管理 金融業變革 轉型路徑 綜合金融布局 金融+科技 金融+生態 智慧城市 平臺化發展 生態圈建設 網際網路科技 創新基因 全面數據化經營 四個十年 危機挑戰 Change or Die 走向世界裝幀:16開,平裝(內外封),成品尺寸(寬*高*厚)155mm*230mm*24mm頁碼:432頁彩插:16面字數:
  • 煤都之藍 大同大不同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豐厚的煤給大同帶來過榮耀,但「一煤獨大」的單一產業結構也留下陣痛,多年的歷史欠帳讓大同的環境瘡痍滿目。進入新世紀,全國城市「汙染榜」上,大同常年「榜上有名」。2003年到2005年,大同連續3年進入全國汙染最嚴重城市之列。  「空氣品質改善,首先要減少汙染物排放。」
  • 如何用科技公司的標準看平安?
    以及平安醫保科技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好的科技驅動管理式醫療服務平臺,已累計為超過200個城市和8億人口提供醫保、商保管理服務,商保自動化運營網絡接入超2,000家醫院,「城市一帳通」APP上線超過26個城市。
  • 見證「深圳高度」:中國平安不動產助力特區發展邁向新臺階
    從1988年誕生至今,發軔於深圳蛇口的中國平安,已經發展成為以「金融+科技」為核心主業,構建起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的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穩居2020《財富》世界500強第21位。中國平安所承襲的「蛇口精神」,與深圳獨有的特區文化共生共鳴,匯聚成了一曲奮鬥和拼搏的時代凱歌。
  • 華為城市智能體開闢智慧城市發展新方向
    日前,第22屆深圳高交會期間,「華為城市智能體峰會2020」作為重磅活動隆重開幕。峰會以「共築城市智能體,點亮孿生新未來」為主題,相關部委領導、城市管理者、行業專家、合作夥伴1000餘人齊聚一堂,共話智慧城市發展趨勢與建設思路,分享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實踐。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在致辭中表示,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系統、全面的技術創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