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關於語言學習方法,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每一個語言學習的成功者,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或相同或不同。
而各路方法適應的人群也不同。再比如語言類考試的應試。
應試也有各種方法,有技巧流,有硬剛流,有混合流。
但即使方法再多,也架不住一個懶字。
雖然並不是說天賦沒用,但筆者想在最初強調的是,
對於一般人來說,即使說勤奮決定一切,也並不為過。
2.勿急於解惑
不僅僅是日語,學任何外語之初,都要先學語法。
而語法學習者們都會遇到種種問題。
在勤奮學習的前提之下,
如果你一旦有問題就不能忍,
一定要立即問一個能給你解答的人,
得不到解答你就絕對不往下學,
那麼這種強迫症在語言學習當中有時候往往是有害的。
學語言當中,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其壽命都很短。
也就是說,即使這些問題你放著不管,
只要你繼續學習下去,這些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
或者說自動解決。
當你的學習時長只有50小時的時候,你產生了許多問題,
如果你把這些問題都一一記錄下來,
等你自己學著學著,
你的學習時長已經達到500小時的時候,
你就一定會突然發現,當時你所提出的一些問題,
現在你自己都可以給你自己一個完美的解釋。
一定要有獨立思考和揣摩的意識,
你自己思索而獲得的,才是永遠忘不了的。
3.學語法必以實踐優先
學過日語的人都知道,
這門語言的結構特徵,一方面在於以主賓謂為主的語序,
另一方面在於這門黏著系語言當中助詞的黏著作用。
而具體的句型詞法細枝末節還有許許多多。
現代日語的語法不算難,也不算多,幾個月便可以學完。
剩下的即使不稱之為語法也可。
都是些句型或者某些語法功能性較強的詞彙的使用方法。
語法有限,而背單詞無限。
待語法學完以後,便只剩單詞。
誰背得愈多,誰便愈強
而筆者一己之見,若非有志於語言學研究的語法學家,
若是一般學習者,學語法時必以實踐優先。
某個語法點,看十段解說,不如看一個例句。
背下來其前接續某類詞後接續某某形,不如多看幾個例句。
季羨林先生精通多種外語,他是如此學習外語的。
老先生當初初學俄語,老師只講了字母,以及少許動詞變形,
然後撂下了一本俄語詞典,
便讓學生立即開始啃果戈理的俄文原著生肉,其痛苦可想而知。
中途不知道多少次絞盡腦汁,搜索枯腸,
但季羨林先生花了一個學期,愣是啃下來了。
這一個學期,老師雖不講語法,
但啃生肉的過程中,自己琢磨透的語法,自然爛熟於心。
這第一根硬骨頭,自然是極其難啃的。
但堅持啃完以後,第二根變會好啃許多。
往往啃不了幾根之後,該語言的所有語法,你就基本上全都見到了。
這便是實踐的威力。
因為,讀原著,那便是大量無序排列的語法例句的組合。
雖然這種組合沒有語法目錄和規律,
隨時出現哪種語法都是隨機,但是這些連在一起之後,
讀者發現有故事,有劇情,那便成了藝術。
而有許多像這樣誕生的藝術品是不朽的,
是能給養一代又一代讀者的。
每一句當中出現的語法,雖然先後不一,
但若想學好該語言,則每種語法早晚必見,早晚必學,
那麼也就可以無所謂順序了,先啃硬骨頭的哪個位置,
後啃哪個位置,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誰硬頭皮的本事強,誰學語言自然學得好。
當然,肯定會有不少人認為此法過時了,
應當在理解所有語法的前提下再慢慢循序漸進。
我不否認這類學習方法,但筆者個人堅定地支持實踐優先流。
因為實踐優先流永不過時,放之四海而皆可用。
或許是因為這種方法只適合語言學習的硬核玩家,
不適合語言學習的輕度玩家,因此許多人不願採用。
可是那些學著玩玩的語言學習者,怎麼學都是可以的,
筆者不想以這些人為主要對象來提供學習方法。
西方科學更重理論,東方文化更重實踐。
注重心的運用,誠心誠意,專心致志地去感受這門語言的結構,
就像你對待你當時墜入愛河的初戀情人一樣專一純真。
並同時配合一些教材或者老師授課當中提供的理性分析,
來綜合學習一門外語,這樣你如果還是學不好,
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勤奮不夠。
如果非要說天賦問題的話,
絕大多數人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的,勤能補拙,
只有從事高深度的研究的時候,
天賦才更加顯得重要,普通的語言學習都能夠通過勤奮解決。
4.背單詞大於一切
聽說讀寫譯,外語的五項基本能力,
全是依賴單詞來完成的。
學語法有崖,而背單詞也無涯也。
現代日語的語法變化,幾個月便可精通,
自N3學完以後,所謂N2和N1語法,
只是背一些新句型該如何接續罷了。
那些東西與其非說是語法,其實當做單詞亦可。
但是背單詞是一輩子的事情。
當年毛澤東的日語翻譯劉德有老先生,
常見的日語詞典裡面所有單詞都背完以後,
耄耋之年的他尚且仍然還在背各個領域的術語單詞。
說直觀一些,
一切不以背單詞為基礎的語言學習方法都是亂放狗屁。
當然,關於背單詞,能說的可就太多了。
首先,不用說,
大家都會按照從使用頻率高到使用頻率低的順序去背,
而且也必須這樣才對。
其次,背單詞貴在堅持。
就像本文開卷劈頭所說,
背單詞更是需要勤奮,業精於勤荒於嬉。
在這裡我就是要再說一遍這個老生常談,人人聽煩,耳朵出繭的話題。
我知道很多語言學習者都聽過840萬遍讓大家堅持背單詞的學習方法了,
但是筆者就是要在這裡說第840萬零一遍。
眾所周知,N1的難度在上升,
N1考試的新題型改革也在籌劃中。
而EJU日語考試的人數和難度也在上升。
想要N1考高分,至少要有12000個日語單詞量才算穩當。
如果你能做到每天堅持一天不斷地
背10個完全不會的新單詞並且絕對不忘,
那麼你需要學習3年零3個多月的日語。
如果你能做到每天背20個則你依然需要1年零8個月。
並且除此之外不能耽誤你的工作,事業,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
例如文理綜,英語,專業課等等。
許多在日本的語言學校學習的學生,往往就1年時間,
尤其是打算考日本大學院的學生,
沒有那麼多時間可讓你慢慢悠悠地學,
再加上你無論是考EJU還是N1,
考試來臨的那一天為止的時間才是你真正用來準備的時間,
那麼假如你4月1日來日本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
12月1日考N1,那麼你只有4~11月這八個月的時間來準備。
那麼12000單詞÷240天=50個。
你每天至少需要背50個單詞才能保證你12月的N1考試合格。
筆者進行日語教學雖然時間不長,也有六七年的時間了,
而筆者從來沒見過一位能夠每天背50個單詞,
反覆複習使其不忘,連續堅持8個月以上不間斷的學生。
一位都沒有。
期待有朝一日能夠見到這樣的同學吧。
咱們剛才說過,聽說讀寫譯,外語的五項基本能力,全是依賴單詞來完成的。
按照武俠小說的設定來講,語法是招式,單詞量是內功。
每個門派(每種語言)的招式都是有限的,很快就能學完,
學完就完了,而內功是無限的,內功是練不完的。
即使你把現代日語詞典的7萬單詞背完了,
還有古日語詞典,歷朝歷代的日語詞典,文學詞典,
百科術語詞典,外來語詞典,
總之從來沒聽說過一個能把一門古老的語言裡所有的單詞全背完的人。
即使你知道聚偏二氯乙烯翻譯成日語怎麼說,
我再問你一個《易經》裡面的山天大畜這個詞用現代日語怎麼說,
你還會嗎?就算你會,下次我再問你一個其他領域的術語,
總能問到你不會的詞。
這就是筆者借用莊子的話來表達的意思。
「學語法有崖,而背單詞也無涯也。」
沒有深厚的內功(單詞量),
你招式(語法)學的再好,也打不死人。
劍宗氣宗本無宗,一分為二使人懵。
徒修一方無用,劍氣合璧上乘功。
在語言學習上,語法和詞彙兩方也是缺一不可,但明顯是詞彙佔優勢。
口語中常用的詞彙和語法也就那些,
書面裡常用的語法也就那些。真正無限的,是書面裡的詞彙。
先說
沒有單詞量,一切聽力技巧都只是奇技淫巧,空談誤學罷了,
因為你一句話裡面有一半單詞都聽不懂,
還談什麼技巧?單詞量便是語言學習中最大的技巧,
是無敵於天下的奧義。
其次才是大量地聽,以及聽抄練習等等。
再說
沒有單詞量,你語法再通順,
稍微想表達一點複雜的概念,
說幾句高水平的話,
就張口結舌,面紅耳赤,顧左右而言他,
半天憋不出來或者背過但想不起來一個詞。
背過想不起來,在這裡和沒背過沒什麼區別。
你再流暢的語法也會變得不流暢。
然後說
沒有單詞量,你什麼都看不懂,
藉助漢字詞彙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好使,
有時候想當然所招致的謬誤會很嚴重。
尤其是想在日本讀本碩博的同學,
寫學術論文自然會查閱大量資料,閱讀正確度,閱讀速度,查閱速度,
對你的學術研究都是極具影響力的。
筆者見過很多想考日本碩士的院生,
好不容易寫好了日文的碩士研究計劃書想找筆者幫忙修改,
我讓他讀一遍,結果他自己寫的單詞自己很多都不會念,
那種尷尬的場景實在是不堪入目,
如果面試的時候教授讓你讀一段
你會不會讀著讀著尷尬到原地爆炸呢?
最後說
沒有單詞量,你什麼都寫不出來,
也什麼都翻譯不出來。
初級的寫作吃語法,而高級的寫作只吃詞彙了。
詞彙量直接決定你的文字功底,
同樣的意思,你是用小學生的語言寫出來還是用成年人的語言寫出來,主要看詞彙。
同樣意思的詞彙會有很多,替換成高級的詞彙文章自然會不一樣。
而沒有詞彙量的話,在翻譯的時候你無從斟酌原文該如何選擇譯文中對應詞彙。
不背單詞就能學好語言的人,這個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們小學語文課開始,生字本,詞本,也在不斷地背我們母語中的單詞,
更何況這些外語呢?
但即便筆者這麼苦口婆心地和學生們強調背單詞,他們就是不背,
每次單詞測驗10分20分也敢往上交,真的是令人無可奈何。
「怎麼還會有這種人渣,想錢想瘋了吧」
這句話用日語怎麼說?
心裡組織語法結構和詞彙,然後心裡把這句組織好了的話默默說給自己聽。
覺得不通順你再改,還有就是獨處的時候自言自語,也可以精分,一人分飾兩角,
當然,都是要用日語才行。
自己說給自己聽的話,就沒有什麼可羞恥的了。
其實口語和寫作一樣,都是組織語言的輸出,
只是快速組織還是慢速組織的問題,
以及是用口語還是書面語的問題。
最後能到地步是最好的。
閱讀
閱讀沒有方法,沒有捷徑。
語法熟悉度,單詞量,這兩項自然是硬指標。
除了多背單詞,多去閱讀日文書籍,日文資料,這種閱讀訓練也非常有必要。
現在網絡發達的時代,無論你在何處,想獲得一些日文的資料,
無論是電子書,實體書,還是網站文章,app文章,
以及各種免費登在網站上的日本文學作品,
都比起當年聽磁帶學日語的那一代人便利太多了,
珍惜當下這些資源,如饑似渴地去閱讀,讓自己恨不得進入文字中毒的狀態,
這樣你的閱讀能力沒法不提升。
寫作
寫作和閱讀相似,但是你在閱讀的時候,
就要養成一個培養寫作能力的意識了。
一般人在閱讀的時候,往往只是追求能看懂,
當你全能看懂的時候就會非常滿足地往下走。
但是我們知道背單詞是分為三個級別的,淺層,中層,深層。
淺層追求能看懂大致意思或者知道主要意思,
中層需要知道多種意思和詞性以及一定的派生詞彙,
深層則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還能夠在寫文章時熟練正確運用該詞彙。
很多句型你讀懂了其意思但未必會用,
這是一種能夠培養寫作能力的閱讀心態,
而筆者在這裡就是希望日語學習者要注意培養這種心態。
另外,語法的掌握與單詞量的積累以及正確運用是寫作的基礎,
行文習慣自然流暢而且要地道,讓日本人看不出來是外國人寫的,
這是則是寫作的進階。
到後來開始注重文章結構,深度,廣度,內涵,視角,論述過程,論據收集,
先行研究匯總,思維發散,鑑賞分析方法,文學性藝術性等這些方面的時候,
就到了深層。
翻譯
最後說一下翻譯
翻譯又分筆譯口譯。
無論哪一種都需要大量的訓練。
口譯更加吃你的口語能力和聽解能力,
而筆譯比較吃你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之前說的聽說讀寫,聽說能力強則對口譯幫助大,
讀寫能力強則對筆譯幫助大。無論是口譯還是筆譯,
你的訓練量直接影響你的翻譯水平。
翻譯過15萬字的筆譯和翻譯過300萬字的筆譯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對初學者來說,日翻中易而中翻日難;對中高級學習者來說,兩者都難。
中翻日吃你日語語法詞彙能力,
日翻中吃更你日語理解能力以及母語(中文)表達能力。
日翻中翻譯到後來,母語文學的功底越深的人則越吃香。
中翻譯翻譯到後來,日本文學功底越深的人則越吃香。
翻譯裡面門道極深,專著極多,並非本文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
但一言以蔽之,勤學苦練。
背單詞方法 零星時間法
背單詞的重要性,前文已經贅述許多,
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背單詞的方法。
背單詞的方法固然也有很多,筆者只推薦一種,
至於是否適合大家,則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狀況來判斷。
零星時間法。
筆者從小學階段就開始用這個方法,一直到現在。
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會有零星時間。
我們上班,上學,下班,放學,路上,等車,地鐵中,電車中,甚至蹲馬桶。
就好像你無論再忙也總能擠出時間查看一下你的智慧型手機一樣。
只要你會找時間,你便是時間的主人。
舉個例子,我把自己要背的日語單詞,寫在一張A4列印紙上,
只寫日文不寫中文,只寫漢字形式不寫假名(以便測驗自己是否記住了其訓讀),
然後我把這張A4紙對摺再對摺,
也就是原來的四分之一大小,摺疊以後放在兜裡。
一張A4紙而已,即使弄丟了也不心疼。
比如在上班途中,或者上學途中,你路上或者電車中,
隨手打開看一眼,看幾秒就夠。
然後你把這剛才幾秒鐘捕捉到的一個單詞,殘留到腦海裡,視覺裡,
例如這個單詞是【蜥蜴】,那麼你把【とかげ】這三個假名,
用你的視覺殘留畫面,憑空在空氣中看出來金光四射的這三個假名,
然後你的手指也可以小幅度的比劃著【とかげ】這三個假名,
就這樣,憑空妄想,眼睛看,手裡比劃,再加上口中默念。
這樣背個半分鐘接下來翻出來那張破A4紙,再看下一個單詞。
這樣你每天準備一張紙,堅持一年之後你的詞彙量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背單詞也可以背句型,成語,俗語,一切皆可。
當然,你也可以在電車裡,午飯時,甚至上廁所時,來進行,都可以。
但是你不能懶,覺得時間太短,只有五分鐘時間,就懶得拿出來那張A4紙了,這是大忌。現在智慧型手機這麼發達,大家也可以看電子書,
或者用背單詞app,不需要筆者當時比較落後的這種紙筆的方法了,
這些都是可以的,但貴在堅持,這是一切的前提。
而如果你有大段自由時間可以支配,
那麼自然也有用大段時間背單詞的方法。
筆者是由於不太有大段的時間才採用了零星時間法,
在不去特意花大段時間背單詞的前提下,
零星時間法很合適。如果你沒有那麼多零星時間,
而是有大塊時間,那麼便更容易了。
應試刷題訓練
在文章的最後,
還是想和大家說一下具有實用性的內容,那就是應試。
無論你是考N1還是考EJU留考,
還是什麼Jtest,NAT,J-CAT,校內考,院生外語部分的日本語測試,
國內的日語四六級,日語專八,日語翻譯資格證等等,
除了之前說的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之外,還需要應試能力。
雖然素質教育才是我們所崇尚的,
但在這個考試決定一切的時代,應試能力確實有著難以忽視的作用。
而關於應試技巧,其實中國人在是比較擅長的,
關於培訓做題技巧的教育機構也是屢見不鮮。
技巧學起來並不花太多時間,但是技巧的運用需要大量的實踐來鞏固。
換句話說也就是需要去多刷題。
考N1的人你可以把自從蘇聯解體到現在2019年的能找到的每一套N1真題都刷一遍,
總共幾十套,然後把錯題問老師或者對答案後自己思索。
考EJU日語的當然也是如此,考校內考小論文的,
院生的過去問的當然也是如此,
每種考試側重考點各不相同,所以技巧也不一樣
今天的學習方法就到這兒啦!
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