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黃鈺涵)城市照明何時開啟、關閉?路口過車數量是多少?垃圾分類如何進行?在北京市通州區,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尋獲答案。
融合信號、照明、環衛等60種數據,接入監控設備、系統信號機等物聯設備,通過持續智慧化升級,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正逐步向「城市大腦」發展。「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日前實地探訪了該城市管理指揮分中心,深入了解平臺建設情況。
北京市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分中心。黃鈺涵 攝
智能交通解城市擁堵難題
交通擁堵一直是困擾城市的難題之一,為了讓出行更加順暢,通州區持續推進智能交通建設。
據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副主任郭安安介紹,目前,副中心155平方公裡範圍內,信號燈全部達到智能化控制,實現了十餘個主幹道路段幹線協調控制和199處路口信號配時自適應優化。
通過這些智能化措施,通州區道路交通變得更加暢通。「紅綠燈的控制可以根據車流量的變化而實時變化,我們的交通配時是最優的」,郭安安說。據第三方專業機構測評報告顯示,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裡範圍內平均車速提高15.6%,城市主幹道通行時間縮短32.5%。
此外,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可以通過視頻流量採集,根據速度、佔有率等路口交通信息的收集與測算,反映全區路口擁堵指數。
「今天交通狀況挺好,可以看到車流量比較少」,郭安安看著大屏幕上的道路畫面笑道,「這是通州區的一個特色」。
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副主任郭安安介紹城市管理指揮平臺。黃鈺涵 攝
精細化管理助力城市垃圾分類
在通州區,垃圾分類也有「智慧」。據郭安安介紹,通過精細化管理,通州區可實現對各垃圾排放主體的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精投率的跟蹤和分析,同時對收運車輛和處理設施進行在線督檢,確保各類垃圾分類質量可認定,源頭可追溯,清運及時有效。
此外,系統還能精準定位到每輛垃圾收運車,實時定位記錄車輛運營軌跡、查看收運垃圾分類質量和重量等信息。「每一個司機,都可以成為垃圾分類的監督員」,郭安安說。
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地下管線三維模型。黃鈺涵 攝
AR技術成為地下管線搶修「透視眼」
此外,通州區還注重開展三維地圖服務系統的建設。通過三維升級,在街道井蓋周邊存在安全隱患,需要查詢地下管線時,工作人員可通過掃描井蓋周邊的二維碼確定權屬並通知搶修,同時可通過手機使用AR增強現實技術,查看管線排布情況。
「通過這一應用,我們不用挖掘道路就可看到地下管線的排布」,郭安安介紹。據悉,該應用為北京市首創。
未來,待通州區政務網帶寬升級後,三維地圖服務系統將免費向該區各單位共享開放,而在三維平臺上運行的數據將反哺給城市管理指揮平臺,不斷補足、不斷豐富,為「數字孿生城市」提供堅實數據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