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 楊簡 介
遊 楊。湖南湘潭人, 中共黨員,定居深圳,1982年畢業於湖南輕工專科學校染織美術專業(現長沙理工大學),1987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美展並被日本、荷蘭等國家和國內美術機構及個人收藏。作品入編《中國中青年美術家作品集》、《當代中國油畫》、《二十一世紀中華翰墨名家大典》(第一卷)。《第五屆深圳畫家畫深圳作品集》、《中國當代實力派油畫家作品集》、《書畫30年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藝術成就展作品集》、《「陸家嘴杯」長三角五省市慶祝建黨90周年美術作品集》《中國書畫家大辭典》(當代卷). 《中國油畫佳作聯展作品集》《中國藝術家》《遊楊油畫作品集》《中國著名油畫家遊楊紀念珍藏郵冊》等畫集和美術刊物。
主要參展:
中國神劍美術作品展(北京)
中國首屆職工美術作品展
第3 回「野草」油畫研究會作品展 (湖南 )
首屆中國油畫精品大賽作品展(杭州)
中國美協慶祝建黨70周年湖南美術作品展(長沙)
中國油畫佳作聯展(香港)
迎九七香港回歸深港畫家作品展(深圳)
第5屆深圳畫家畫深圳美術作品展(深圳)
丹青抒懷盼團圓一一海峽兩岸深港澳臺名人邀請展(深圳)
和諧廣東第6展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
第八屆廣東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廣東)
中國當代實力派油畫家作品展(深圳)
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美術作品展(北京)
中國優秀藝術作品美國展(美國)
慶祝建黨90周年廣東省第十一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廣州)
「歡樂廣東」廣東省第十三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
「陸家嘴杯」長三角五省市慶祝建黨90周年美術作品展 (上海)
中國魂 * 藝術與奧林匹克同行藝術展(北京)
保利藝術品(深圳)專場拍賣會中國深圳國際藝術展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湖南展(長沙)
雅德一一廣東油畫名家邀請展(廣東)
中國 湘潭 首屆油畫年展(湘潭)
骨子裡的中國
解讀遊楊的本土油畫
文/卿 安
此刻,黑夜正籠罩著深圳。城裡的燈火是虛擬的假象,在燈火闌珊的洪湖二街,我摸黑爬上了七層樓遊楊陳舊的住處……
▲《草原上的雲朵》尺寸:90X70cm
大都市裡的鄉愁
遊楊在日光燈下畫油畫,好多年了,他說他習慣了。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才有空畫畫。他坐在客廳舊沙發上,點燃了一支煙,也遞給我一支。畫架擺在沙發前,他就坐在沙發上畫畫。陳舊的客廳四壁圍滿了各種畫框,把原本就不寬敞的客廳逼的更加窄小了。
1991年,遊楊身懷絕技從湘潭調配到深圳工作,象很多藝術家一樣,他們從內地來到深圳尋求更多的藝術發展空間。「深圳不相信藝術,太現實了。跟我同時代的還有湖南的一些畫家,他們大多數湮沒在商業潮流裡,過著艱難的生活」說這話時我看到畫家眼裡溼潤的目光。遊楊來到深圳也沒有做成他職業畫家的夢,他做起了廣告、企劃的行當,算是實用藝術,也總算是跟藝術沾了點邊。說起家鄉寬敞的畫室和單位清閒的美術宣傳幹事職務,我問他來深圳後悔沒有?他說從不後悔。他從小就喜歡文藝,一九六0年,遊楊出生在湖南湘潭市楠竹山鎮一個普通幹部家庭。齊白石的故鄉,是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的土地,人民對書畫的崇尚不僅僅是出於齊白石名利雙收的神話,更多的是一種湖湘精神,因此即便現今湘潭仍然是湖南書畫藝術的重鎮。童年時的遊楊,便熟悉了故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傳說。遊楊喜歡上藝術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油畫畢竟是新鮮玩意兒,那個時代流行西方造型藝術,由不得你想畫什麼,畫畫在當地就是畫像。人家是以像為標準的。「反正開始學畫畫就畫素描,他媽的,後來就畫了油畫。」在深圳,一晃就二十年,單位換了,住處換了,生活方式都換了,就剩這點愛好沒換。
他太愛油畫了,油畫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把他女兒取名叫遊畫(跟油畫諧音)。這點愛好幾乎消磨了他所有業餘時間,採風,讀書,寫生,做一切跟油畫有關的事。無數個黑夜,一支,一支的香菸燃燒著創作的苦與樂,燃燒著鄉愁……
遊楊的童年是十年浩劫裡度過的,那時全國上下一片騷亂,社會動蕩不安。讀書無用論四起,年輕人沒有明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架鬥毆,遊戲人生成了當時年青人空虛生活的真實部分。好在當時他年紀小,又加上個子小,因此打架沒能成為愛好。
高中畢業的時候,正盛行上山下鄉的浪潮,他和大部分學生一樣逃不過知青的命運,當時插隊落戶到了江西井岡山腳下的一個小縣城。過上極其單調乏昧的知青生活。無聊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滅人。在那些漫長的空餘時光裡,並沒有象電影一樣發生動人的愛情故事。「真他媽枯燥無聊」,於是他開始大量的畫速寫,山間、田地、屋舍、就連老鄉家的小雞小狗都成了他平時寫生的對象。他滿山滿谷地跑,他什麼能畫的都畫。幾年下來,遊楊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繪畫技法和造型能力也得到了實在的鍛鍊,這為他日後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7年9月恢復高考,謝天謝地。二年後遊楊以美術專業考入湖南省輕工專科學校(現長沙理工大學)工藝美術系,主修染織美術專業。輕工專科學校是當時湖南最好的美術專業學校之一。他從此接受正規和系統的美術教育。進一步提升美術理論知識。
遺憾的是遊楊的專業似乎跟油畫相差很遠。他又如何喜歡上油畫呢?問起這些,遊楊說到了他畫油畫的機緣。大二那年去桂林採風,在途中偶遇中央工藝美院教授、著名畫家白雪石先生,心懷理想的莘莘學子對於功成名就的教授是十分仰慕的。親眼見到白雪石作畫,並且被白雪石先生一絲不拘的創作態度及對藝術的執著精神感染。內心觸動,從而有了對藝術追求的堅定;還有就是1981年,讀了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的《養在深閨人未識》散文後,並再次到湘西張家界採風,後又先後去了紹興、無錫、蘇州、杭州、上海等地採風,同時對蘇州圓林藝術作了全面的考察,這種讀畫與實地對照的學習方法讓他有了深刻的體會;再就是考察期間拜訪了時任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中國油藝會理事全山石教授,並受到教授的指點。
他從此開始了油畫的創作。1990年參加了湖南野草油畫研究會第3回畫展,第一次入展給了他極大的鼓舞。
大學畢業後,遊楊被分配到單位,他的工作就是畫油畫。85新潮時期,各種西方的畫派思潮被介紹進來,一些外文畫冊也進來了,一般來說外文畫冊是很真實與原作的,因為當時中國的印刷設備、技術都是大有問題的。外文畫冊來之不易,大家在一起看才過癮。所以那時跟同道看畫,談藝術是遊楊最開心的事。人家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搞藝術的都有他的圈子。這種圈子裡的人會相互影響。遊楊早年喜歡畫老建築是受了家鄉朋友的影響。畢竟是小地方,所見所識是有局限的。遊楊想走出去,他想去北京深造。
▲《大雨來臨之際》尺寸:60X50cm
1987年遊楊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連年專業助教研修班,好在他的導師都是繪畫高手如陳文驥、尤勁東、呂勝中先生等。在中央美術學院這段日子,遊楊潛心學習人體素描、人體速寫、人體色彩等,繪製了一大批優秀作品。但他並沒有放棄油畫的深造和創作。隨著學習的深入,他進一步拓展了視野,並博採眾長,逐漸形成了自已的創作風格。
說起這些同學和畫友,遊楊總是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這是他童真的赤子之心不經意的顯露。
來深圳這麼多年,他總不忘常回湘潭跟同道們聚會。看來二十年的商業風氣沒有淡化他人情的真摯。我在深圳所見到的很多人一般是口頭上稱兄道弟,而內心並沒有多少真誠。
1991年,遊楊來到了深圳,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起他高昂的創作熱情,並一發不可收拾。由於他以前關注一些老建築,因此在題材上面他仍對深圳周邊的老房子傾注的了極大的熱情。《羅瑞合村的老屋》、《陽光祖屋》等是對廣東民居的歷史述說。《外婆家門前的碉樓》、《山城炊煙》等則體現了作者的鄉土關懷。沿著這些思路,他又畫了大量的人居環境的道具如《歲月》、《通向天井的過道》等這些對人文的追憶。然而畢竟時過境遷,深圳的發展速度遠遠把人的懷念拋在了後面,這些不可能不觸動藝術家的心靈。從1996年開始,作者開始關注深圳的變化,面對現代文明,我們的藝術家沉沒了。《延伸》表露作者對生活的不解以及未來的叩問。其實科技的發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科技的發展帶來人精神的異化。他畫了很多的人物,有大場景的喧鬧,也有一個人獨自的無聊,他想去窺探現代人的內心世界。人與人之間究竟有多大的差異?別人跟自我的世界到底有多麼不同?
這何嘗不是多數人的好奇呢!可是我們畢竟沒有萬能的通行證,遊楊也沒有。他的淺嘗輒止證明了他對人際交往沒有多大興趣。同時他也不習慣對別人心裡做無中聲有的臆測,因此他沒有走向前衛的當代藝術。
遊楊走向了海邊,他不是要到這裡來透氣,他並沒有喘不過氣來,雖然有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但他畢竟沒有經商。他仍然保持了他忙碌但卻相對單純的上班族生活。他開始了新的題材,他開始畫海邊小景,畫礁石,畫魚船畫一切跟海有關的東西。《眺望三門島》、《淺海漁舟》、《面朝公海的沙灘》等便是這一時期的作品。遊楊在這裡找到了繪畫的突破口,也尋求到了精神的淨土。為了捕捉更豐富的創作靈感,他不局限深圳海的大鵬、南澳、葵湧、東湧、西湧等沿海各鎮,還先後去了海南的三亞、天涯海角及雲南麗江等地。
遊楊在對海的迷戀裡書寫著自己的詩歌,他用求諸自身的方式回歸了傳統「心學」的性靈揮灑。
是厚實凝重的土地
是寥廓無垠的天籟
是春雨冬雪的山巒
是沐浴月色的荷塘……
一門古舊的柵欄
一座頹廢的城堡
一彎淺藍的海水
一群和諧的人們
這就是故鄉,這就是鄉愁。
遊楊本土油畫的意義闡述
油畫是在西方特有人文背景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糅合了西方人的思維、哲學以及生活觀念。西方的工具及繪畫技術與中國的現實和畫家之間,自然感覺和心理等因素之間,這裡面各種關係是否諧調?以及這兩種自成體系的文化揉合在一起所產生出來的現象等都非常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遊楊的油畫沒有當代藝術的汙染,有時他也去大芬村閒逛,他認識一些高水平的油畫家,有時跟他們聊天,也把這些畫家介紹給我認識。
▲《通往天井的過道》尺寸:60X50cm
2008年,西方的金融風暴襲來,大芬村許多畫廊都無法營生,關門改行了。當代藝術神話似乎一夜之間就坍塌了,但他還是常去晃悠。
當代藝術到了反思的時候了。自從設立高校美術專業以來,中國的美術事業繁榮一時,對這種「泊來品」的學習熱情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關玄學與佛學的討論促使中國藝術這種獨特形上追求變得自覺起來。顧愷之依據傳統哲學形神論的基礎提出畫要「通神」、「傳神」以及「生氣」、「天趣」的觀點。繪畫不再是簡單的物象描繪,亦不再是簡單的標誌性符號,它有更高的追求和精神內涵。
中國當代油畫由於深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不再重視對外部自然諸形象的領悟,而轉向對內心情感乃至深層心理的探察,導致當代藝術不再具有對意境的關注。要麼流於觀念要麼流於情感渲瀉。
在追求形而上的「道」方面,畫家和聖人是殊途同歸的。所以中國有「畫聖」之說。而當代藝術家泡沫化和明星化,其實質便是藝術家學養低俗化的表現。中國油畫的本土化歸旨應是本土文化。
遊楊的油畫風景體現了優雅、寧靜的人生境界,或者說生命境界。
境界是形上追求或超感性內涵的表現,境界體現在中國畫裡是觀念筆墨技法,體現在中國油畫裡同樣是用筆用色。遊楊的油畫寓線條與形體中,他巧妙地借鑑了中國畫「骨氣」的觀念,用色相對單純,借用了傳統文人畫的特點,強調意的表現,而沒有把精力放在自然光色變化的糾葛裡。以有限的「形」「色」,表現最豐富的無限的意蘊。從而契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生命哲學。遊楊是中國油畫本土化、民族化的實踐者,他實實在在的做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做了,他為當代中國油畫提供了十分有意義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