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熱心女大學生急救措施得當,但老人因傷勢過重去世 老人家屬多方尋找救人女孩並送上錦旗
面對前來登門道謝的老人子女,龍詠蘭(左一)和劉秋豔(左二)十分感動。長沙晚報通訊員 彭紅霞 攝
星辰在線9月22日訊(長沙晚報記者 顏開雲 通訊員 張玲) 「丁零零……」鈴聲響起,22歲的龍詠蘭拿起手機,裡面傳來一句急切的問話:「請問那天西湖山下有位老人摔傷,是你在現場,並且打的120嗎?」「啊?」龍詠蘭一下愣住了,下意識看向同班同學劉秋豔,劉秋豔也有點驚訝,是那位摔傷老人的家屬找來了嗎?家屬要找她們的麻煩嗎?龍詠蘭緊張地說:「老人摔倒不是我們撞的!」
9月7日,在瀏陽中醫醫院見習的龍詠蘭和劉秋豔去瀏陽西湖山爬山,才到山腳,一位老人騎著單車摔倒在她倆面前,她倆對老人進行了急救,還撥打了120。事情已經過去許多天,沒想到「家屬最終還是找來了」。不過,她倆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
善舉:
老人摔昏在地,兩女孩果斷伸援手
龍詠蘭和劉秋豔都是湖南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半個月前被分配到瀏陽中醫院見習。龍詠蘭說,當天兩人去爬山,對面一位老人騎著單車從山坡上溜下來,車把意外撞到一根電線桿,整個人被甩出兩米遠。
老人出事後,其子女去派出所調取了當時的監控。監控顯示,事情發生在當日下午4時左右,老人騎著單車下坡,但是由於監控有死角,老人摔倒那一刻沒有拍到。雖然監控未能清晰反映出老人出事的情況,但有目擊者表示,老人摔倒後,現場還有人路過,一位女士看了一眼就連忙走開了,而一位老人雙手做著「扶」的動作,卻沒敢上前。
不過,此時在事發現場的龍詠蘭和劉秋豔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手。她倆撥打120後,便進行了緊急救助。因為老人摔倒後陷入昏迷,龍詠蘭和劉秋豔不停說話試圖喚醒他,同時迅速清理其口中嘔吐物,以防其窒息。老人的老伴聞訊跑到現場,忍不住要抱著他哭,也被兩個女孩勸住說:「大伯摔傷了,千萬莫移動他。」不久後,120急救車趕到,老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急救醫生表示,兩個女孩的急救措施得當,「不然老人可能因為嘔吐物而窒息,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感恩:
家屬多方尋找救人女孩,感謝她們陪著老人
遺憾的是,因為傷勢過重,老人被送往醫院後沒有脫離生命危險,次日不幸離世。老人雖然七十多歲了,但是身體一直非常好,怎麼突然就摔倒了呢?有人懷疑,當天那兩個女孩就在老人摔倒的現場,「不會就是為了給她們讓路而摔倒的吧?」
不過,通過現場目擊者了解到現場情況後,老人的子女們覺得,他們應該跟兩個熱心的女孩子說一聲「謝謝」。「聽說她們一直等到120急救車來了之後才離開。」老人的大女兒李豔芳說,作為子女,無論如何不希望父親在出事時,一個幫他的人都沒有,「我們得感謝她倆,在那個時候一直陪著我的父親。」
父親入土為安後,幾個子女四處打聽那兩個女孩,最終通過120平臺,找到了她們的聯繫方式。他們找上門去,感激地送上了一面鮮紅的錦旗和兩捧鮮豔的花束。
溫情:
不是「找麻煩」,而是「說感謝」
記者以「老人摔倒」為關鍵詞,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出現62萬個結果——「老人摔倒無人敢扶」「老人摔倒先拍照後扶」「女大學生扶老人被訛『羅生門』」……毫無疑問,在當今社會,「老人摔倒扶與不扶」已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
面對前來登門道謝的老人子女,龍詠蘭和劉秋豔十分感動。龍詠蘭說,網上這幾天還在報導一位女大學生因扶起老人,事後出現一些爭議。雖然幫助老人的時候她沒有想那麼多,但是事後,她的內心還是隱隱有些不安,只是這種不安在老人子女面前,顯得如此多餘。劉秋豔表示,她們一開始沒有考慮「會不會被訛」,尤其自己是學醫的,更應該救死扶傷,所以回來後也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這件事。讓她沒想到的是,老人的子女還通過各種方式找到她們,不是「找麻煩」,而是「說感謝」。這讓她內心無比高興和激動,作為一個外地人,才來瀏陽不到半個月,就愛上了這座溫情的城市。
兩位女生的班主任老師、中醫院科教科吳志群說,在接到老人子女的電話後,她為這兩個優秀的孩子而感到驕傲,除了她們的急救措施得當,更為她們那顆單純而熱情的心,這正是作為公民尤其是醫務工作者最應該具備的品質。
相關新聞
女大學生稱扶老人被訛
警方認定雙方有接觸
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安徽淮南在校女大學生扶老人事件,經警方連日調查認定屬於交通事故,騎車女大學生承擔主要責任。
警方通報顯示,9月8日17時許,淮南師範學院在校學生袁某在其輔導員葛老師的陪同下,來到龍泉派出所求助:請求值班民警幫助調取監控,查看其當日上午7時40分許騎車經過中國一汽淮南服務站門口時,是否撞到了一位老太太。
當晚,袁某通過微博發言稱,自己是淮南師範學院大三學生,當天早晨「因扶起了一個摔倒的老人而反遭誣陷」,由於現場沒有視頻監控,希望路過的目擊者能為自己作證。該微博發出後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經事發地龍泉派出所多方調查取證,證實袁某騎車經過桂某某時,相互有接觸。遂移交交警田家庵二大隊處理,經交警田家庵二大隊調查,認定屬於一起交通事故。大學生袁某在這起交通事故中承擔主要責任,桂某某承擔次要責任。淮南市公安局宣傳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交通事故主次責任的劃分,是有明確依據的,其依據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條文。」據新華社
驅散內心之霾
文 峰
一般而言,我們常常會用是非和利害去思考問題,這兩套思維邏輯在紙面上並行不悖,可放到生活中,它們卻是考驗人心的一塊試金石。堅持分清是非,還是為了私利明哲保身,是一場考驗道德水平的測試。
無需贅言,在「要不要扶老人」事件上,我們已經討論得過多。可討論雖多,顧慮卻並未驅散,很多「漠視、不扶」的新聞仍會見諸報端。但無論如何,有一個常識需要強調:我們不能用別人的錯誤,來掩飾自己的冷漠,甚至開始為自己的冷漠尋找藉口,就此不再助人為樂。在這則新聞中,看到老人摔倒,兩女孩果斷伸出援手,老人的家屬對女孩感恩,這無疑值得我們點讚。這些動作雖然簡單,但卻有驅散「道德陰霾」的作用。
其實,只要有人的地方,美德就會有它的影子。這影子會照耀旁邊的人,並且,讓新的美德發芽。反之,失德也一樣。選擇善或惡,選擇捍衛美德還是讓美德淪陷是個人的價值取向問題。雖然每個人的價值標準不同,對事物價值的判斷也不同,但一種思想觀念和行動背後的價值取向,對於社會所產生的總體影響,不是個體認為有就有,沒有就沒有的。毫無疑問,善行越多,社會風氣就越好,反之,善行匱乏,社會風氣就畸形。
在時下之中國,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白髮老人會越來越多,如果人們還圍繞極端個案,陷在「扶與不扶」的爭議泥淖裡,那麼,只能說明我們還沒做好迎接這種老齡化趨勢的心理準備。只有我們主動去驅散內心之霾,我們才能享受公序良俗時代的燦爛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