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製造:網易嚴選三年得失

2020-12-25 騰訊網

沒有成為另一個天貓或京東,三年前,網易嚴選以新模式進入電商紅海:參與產品製造、承擔庫存、做自主品牌……三年後,網易嚴選如何看待這一模式?

《財經》記者 馬霖 | 文 餘樂 | 編輯

網易嚴選成立三年,電商業務正快速改變著網易的業務結構。

網易曾嚴重依賴遊戲業務的增長,但電商業務佔其總營收的比重正快速上升,從2016年的11.9%增長到了2018年的28.6%,逼近網易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電商活躍用戶數也在三年間增長了5倍,達到4100萬人。網易嚴選和網易考拉兩個電商項目已經成為網易的增長引擎。

也因此,網易電商業務增速放緩在過去一個季度引發了市場擔憂。2018年其電商增速是65%,2019年一季度進一步下降到28%,而在2017年,網易電商業務增速是157%。

一些分析認為嚴選模式太重了,一旦供應鏈失控,也許會成為下一個凡客,這是一個曾紅極一時、後被14億元庫存拖垮的服裝電商。嚴選模式與此前所有主流電商最大的區別是,它做自有品牌,參與產品製造,無法輕裝上陣。網易嚴選出現前,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扮演的是交易撮合的平臺角色,不負責產品質量好壞,庫存由銷售方承擔,模式很輕。網易嚴選與工廠一起開發嚴選logo的產品,同時擔庫存,產品不好賣,被拖累的是網易嚴選,為此,它還需要維持幾百人的商品和品控團隊。

對於上述問題,網易嚴選副總裁石聞一表示,嚴選是一個與製造業結合的新網際網路模式,這個模式是一個探索了三年的嬰兒,產品的迭代也處於中間狀態,需要時間。她也認為,電商的數據優勢和工廠的製造能力相結合,可以誕生更符合消費者偏好的商品。以下是《財經》記者與石聞一的對話:

《財經》:三年後再看嚴選模式,它「新」在哪裡?

石聞一:中國消費者對品質好壞有區分能力,渴望好商品,但滿足這部分消費需求的品牌商分銷環節多、價格高,我們找到了最源頭的製造商,做DTC(Direct-to-Consumer)品牌,讓消費者以低價買到高品質商品,同時網易嚴選獲得一個合理的利潤。

《財經》:嚴選模式和天貓、京東模式的區別是什麼?

石聞一:嚴選是品牌,後者是平臺模式,在平臺上誰都可以賣商品,有的東西好,有的不合心意,你不能保證那是不是消費者想要的體驗。從製造商的角度來看,庫存由製造商持有,但是平臺模式不能保障銷路,嚴選向工廠下訂單,背庫存,保證銷路。品控方面,500家合作工廠中,三分之一是嚴選深化合作、駐廠做品控的工廠,沒有其他哪個電商平臺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會看打樣樣品和真實產品是否統一,例如服裝的縫線、鍋的塗層厚度是否一致,產品各項技術參數是否一致。

《財經》:網易嚴選如何與工廠一起做產品?

石聞一:製造商的核心競爭力是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知道以什麼樣的方式生產一萬個相同的杯子效率最高,我們的專長是提升工廠對消費者的理解,以及產品與消費需求的契合度。例如,一家為嚴選提供高級家紡產品的製造商,印花和色織能力達到前沿,但以前只給國內外大品牌代工,對消費者的理解總是隔了一層。我們把消費者的意見反饋給它們,幫助它們更好地抓住消費需求,在幫助工廠提升消費需求理解時,我們不是把一條條消費評論讀給對方,而是把幾萬條評論做語意分析,用量化的語言告訴工廠,多少比例的消費者反映某一部分的問題。

《財經》:反饋消費需求之外,嚴選會介入工業設計和製造嗎?

石聞一:嚴選作為品牌商,肯定會主導商品定位規劃,參與工業設計,把握商品外形和功能特點。例如,我們調研消費需求,發現消費者經常忘記喝水,有時水過燙,有時又過了適合的溫度,我們就和工廠一起製造了一款能夠提醒喝水、顯示水溫的智能保溫杯。在工藝階段,我們發現杯體噴漆有小塵點、不平滑,會與工廠協調,升級車間為無塵噴漆,我們也會要求工廠改進位造工藝,例如調整杯子弧度,使得杯體更加美觀。

《財經》:網易嚴選介入生產對降低成本有什麼益處?

石聞一:我們參與製造環節、達成降本有幾種情況。一是在產品改造中降低成本,嚴選會和工廠一起探索成本最優的方案。例如,許多旅行箱前面都有一個掛包的扣,使用頻率低,但去掉這個扣能省十幾元的成本,我們就和箱包工廠一起研究,如何去掉這個扣,優化消費者最需要的功能;二是定一個更大的銷售目標,擴大銷量,降低單品價格,提升整體毛利額,發揮電商優勢;三是通過集中採購節省原材料。比如,我們和多個製造商一起做羽絨的原材料採購策略,羽絨既用於嚴選賣的羽絨服,也用於羽絨枕、羽絨被。

《財經》:外界認為嚴選模式很重,要擔庫存,如何回應這個質疑?

石聞一:嚴選和其他精品電商不一樣,是一個網際網路環境下成長的品牌,直接跟消費者交互並根據消費需求進行商品打造,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在於敢承擔庫存,也就是為製造商承擔一定風險。因為工廠的最大訴求依然是訂單,給工廠訂單,讓它看到訂單增長後,它才會跟著你做一些改變,如果我們不備貨,初期就不會獲得信任。所以我們與工廠建立聯繫的過程是,建立合作,在訂單增長過程中去談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進而提升產品工藝。

我們和南通一個做四件套的製造商合作,讓工廠了解我們是幫助它擴大產能,幫它賺錢,它才與我們的駐廠品控團隊和供應鏈團隊一起提升品控和工藝,現在這家工廠兩年多營收增長七八倍,工廠人員從幾十人增長到幾百人,80%-90%的量供給嚴選。

《財經》:那麼網易嚴選如何解決外界擔憂的庫存問題?

石聞一:備貨風險不只在於絕對數量,沃爾瑪有上百億的貨,一些小品牌有幾千萬的貨,誰的風險高?還是要看整個供應鏈是不是端到端,如果商品出現慢動銷,有沒有能力去解決。其實備貨的過程也在訓練嚴選,沒有備過難賣的貨,不會知道什麼貨賣不出去,什麼貨用什麼樣的訂單頻次和運營節奏去做。我們備貨不會超過正常範圍,同時我們在不斷訓練供應鏈,使得備貨能夠更精準。

嚴選是自建渠道,銷量變化能直接反映出來,我可以看到所有商品的動銷情況,看到哪些商品出現慢動銷,我們有動力去做推廣促銷,給更多流量,更好地傳遞商品賣點,降低庫存風險。 比如服裝,上市後十天內,一批貨50個SPU(指商品最小單位)中3個出現慢動銷,我們就會在初期做活動,不會等到銷售期末才發現,那庫存減值風險就非常大了。

由於溫度變化與服裝銷售有直接關係,每年10月、11月廠商都盼著降溫,這樣羽絨服的銷量就會一下動起來,我們的數據能夠反映全國各地的氣溫數據,並連接銷售預測和備貨策略,有效管理動銷情況。這件事工廠自身做不到,因為沒有整個供應鏈端到端的掌控。

《財經》:網易嚴選的數據管理系統由誰開發?

石聞一:網易嚴選自己開發,用於做銷售數據分析、預測和庫存管理。服裝的特點是短周期,價格隨季節變化非常大,一個工廠一個季度大概幾千到上萬件的量;食品從庫存入倉開始就需要注意效期管理,看動銷是否符合預期;紙巾一單最小下單量就有10萬個,下單門檻很高。每個產品品類有自己的特點,不同品類需要做不同的數據分析工具,也能幫助工廠做運營,如果一類服裝的生產周期是15天,有不同顏色,工廠會備15天的銷售量,其他布先不染色,上線第一天分析出市場反饋、做出銷售預測後,我們再和工廠決定剩下的布染成什麼顏色,實現供應鏈安全庫存降低。

《財經》:有電商在做先下單、後生產的柔性製造模式,嚴選怎麼看?

石聞一:完全有訂單再生產,其實庫存周期備在了消費者那邊,消費者需要接受至少7天-14天的等待以完成生產周期。但市場上有這麼多現貨,消費者為什麼願意接受期貨呢?除非你能夠把成本降到最低,把備貨成本返給消費者,但這又跟備貨差異不大。柔性供應鏈是大家共同的發展目標,但不能讓消費者買單,需要平衡,嚴選走的是比較務實的道路。

《財經》:阿里、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公司也在做深入供給端的事情,對網易嚴選構成威脅嗎?

石聞一:定位不同,沒有威脅。其他電商平臺雖然也做工廠端改造,但平臺本身扮演市場撮合者的角色,希望工廠成為商家。商家越多,供給越多,這個市場越繁榮。但嚴選是幫助一些優秀的工廠做得更好,數量太多了就很難讓供應鏈改造深入。

其次,嚴選是品質電商,其他電商平臺打價格更低的牌,產品成本更低廉,客群也渴望低價。工廠也分層,對一些庫存找不到出路的工廠,一個更低的價格可以幫它們找到用戶,這也是有意義的事情,但這樣的商品不一定能形成復購,前提是平臺給你流量,你願意特價銷售,所以還要看這樣的模式能否持續。

《財經》:也有電商稱正在參與工廠產線的改造,網易嚴選對工廠產線排布調整是只提要求,還是和工廠一起做?

石聞一:嚴選團隊和工廠會利用各自的專長一起做產品,但不會參與生產線本身的改造。坦白說,嚴選和其他電商都不可能比工廠更擅長生產。

《財經》:網易嚴選的團隊構成是否也體現了電商+製造的模式?

石聞一:嚴選的供應鏈團隊裡有很多傳統企業的人才,商品端有很多一線品牌製造商出來的人才,也有來自網易具有傳統優勢領域的網際網路產品、技術、數據、電商運營人才儲備。應該說人才融合是嚴選的核心競爭力,很少有公司可以把這麼多不同優勢背景的人才放在一起,協作和融合。電商和製造業的語言也是不一樣的,大家碰撞時,會產生很有益的交互,並逐漸形成一個獨特的嚴選視角。

《財經》:有人說網易嚴選已經沒有在「嚴選」商品了,是這樣嗎?

石聞一:外界覺得網易嚴選商品數量太多了,但實際上網易嚴選做的是全品類精選電商,十大類目下4000個SPU數,其實並不算多。SPU數量也不能以絕對數量衡量,而是要看是否合理,一些品類SPU選擇更多是因為消費訴求更寬,餐具品類商品數肯定多於烤箱,家紡四件套的商品數量會多於椅子。但SPU效能最大化肯定是我們追求的,嚴選對於單品類SPU有限制,大部分品類不希望提供多過5個SPU。

《財經》:運營三年,網易嚴選對製造了解了多少?工廠對網際網路了解了多少?

石聞一:嚴選對製造端的了解等同於品牌商對製造端的了解;在與網易嚴選的合作中,製造商對網際網路的理解大大提升,工廠對消費者喜歡什麼商品,通過什麼價格定位能實現更好的銷售,消費者反饋是什麼樣等都有了具象了解,工廠反應速度也有提高。相比於自己在網際網路平臺獨立經營,有了嚴選這個夥伴,工廠的風險小了,效益更大了。

《財經》:一些電商給工廠突出自主品牌的機會,嚴選堅持以網易嚴選這個統一品牌示人,原因是什麼?

石聞一:消費者記住每個品牌都需要成本,而在平臺上見到無數個工廠品牌的時候,是很難記住其中任何一個的。網易嚴選會聚焦於單一品牌,並以統一的高標準覆蓋所有商品,這會是更好的選擇。

《財經》:市場對嚴選的增速及賺錢能力有質疑,如何回應?

石聞一:回到商業本質,給消費者提供持續一貫的品質,賺錢就是順其自然的結果。目前還不能把嚴選看作一個成熟品牌,我們只做了三年,產品還在不斷迭代,比起眾多已經過15年、20年歷史的傳統品牌,網易嚴選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首刊於2019年5月27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相關焦點

  • 網易為什麼能製造網易嚴選?
    以各大電商都愛談、但其實不完全反映電商業績的 GMV 來看,網易嚴選在國內電商中徘徊在第 10 名左右。儘管被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甚至已經退市的噹噹等甩在後面,但按它 3 倍於行業增長的增速,可能很快超過步伐放緩的小紅書和蘑菇街。它避開了淘寶與京東那樣大而全的競爭者,清晰地對準了 25-35 歲的城市男女們,主打高性價比。
  • 網際網路+高端製造業 網易嚴選如何打造品質電商
    與此同時,目前各大電商平臺的假貨與虛貴,也為網易嚴選這類主打「品質」電商的成長提供了土壤和空間。轉型的需求與品質的執念,就像一股磁力,吸引著網易嚴選與中國優秀製造企業的結合。ODM電商「聯姻」高端製造業作為網易自營的生活類電商,網易嚴選是國內首個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模式的電商品牌。
  • 網易嚴選:我不是電商
    事實上,在去年網易出售考拉電商業務之後,其僅存的網易嚴選電商業務連帶著遭遇了多方質疑,各種猜測甚囂塵上。但一年過去了,網易嚴選其實找準了自己的定位——網易嚴選「不是電商」,而是專注於品質零售的網際網路消費品牌。電商平臺與消費品牌之間的定位有何區別?直播帶貨浪潮下,「古典」的網易嚴選如何應對?消費行業風雲變幻,網易嚴選身在其中又是如何理解與判斷?
  • 網易嚴選:電商大戰典型性衰退
    在網易集團內部,電商業務也曾是丁磊最為看好和重視的新引擎。丁磊曾在2016年雄心滿滿地表示,3-5年內通過網易考拉、網易嚴選「再造一個網易」。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電商業務在網易總營收中的佔比達到11.9%。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是28.64%。
  • 網易嚴選如何成為品質電商的領頭羊?
    二、競品分析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按照綜合實力以及品牌知名度劃分,當前市場上的品質電商平臺主要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網易嚴選。網易嚴選作為品質電商的領跑者,一方面是模式創新,首先開拓市場,搶佔先機;另一方面背靠網易,獲得了資金層面和流量層面的支持,成為當前國內最知名的品質電商。
  • 風暴中的網易嚴選
    </li> </ul> 作為「網際網路+工廠」模式的開創者,這是網易嚴選必須要回答的問題。01網際網路介入中國製造網易嚴選曾經是淘寶、京東電商雙巨頭格局的打破者。作為國內首個ODM模式的電商品牌,網易嚴選生逢其時,一邊是經濟下行導致製造業產能過剩,一邊是消費升級倒逼供給側改革,網易嚴選以「網際網路+工廠」的模式順利補位新中產階級的消費浪潮。
  • 網易嚴選:如何走出電商差異化?
    2.網易嚴選為什麼要走品質電商路線試想,用戶能走跟天貓、京東一樣的路線麼?答案是肯定的。網易自帶龐大的用戶流量,想做到盈利,相信不會太難,但市場份額不太可能比得過老大跟老二,阿里跟京東已經佔據75%以上的電商市場份額,在用戶心智裡已經認可了它們的地位,網易可能倒騰不出什麼名堂來。
  • 網易嚴選「黑五」第三年,發起「全球寶藏挖掘計劃」助力國民養生
    近年來,「黑色星期五」逐漸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追捧,各大電商品牌爭相大力促銷。黑五,逐漸成為了「進口版雙十一」。  尤其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出境遊限制,導致海外旅遊購物消費急劇收縮,電商則成為進口消費的主要渠道。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
  • 網易嚴選:我不是電商_科技_澎湃新聞-The Paper
    事實上,在去年網易出售考拉電商業務之後,其僅存的網易嚴選電商業務連帶著遭遇了多方質疑,各種猜測甚囂塵上。但一年過去了,網易嚴選其實找準了自己的定位——網易嚴選「不是電商」,而是專注於品質零售的網際網路消費品牌。電商平臺與消費品牌之間的定位有何區別?直播帶貨浪潮下,「古典」的網易嚴選如何應對?消費行業風雲變幻,網易嚴選身在其中又是如何理解與判斷?
  • 網易嚴選退出雙十一,出售考拉後,網易電商何去何從?
    在這場一年一度的電商狂歡戰中,消費者購物的主流平臺依然是天貓、京東、拼多多和蘇寧,但11月4日網易嚴選的爭議聲明為其刷了一波存在感。11月4日,電商平臺網易嚴選官方微博發布公告稱將退出今年雙十一大戰。 在公告中,網易嚴選宣布:"我們要退出的是這個鼓吹過度消費、為銷售數字狂歡的雙十一"。網易嚴選表示今年雙十一不做複雜優惠玩法、不發戰報、不再為銷售額開慶功會。
  • 網易嚴選入選「國潮榜樣」背後 助力中國製造成關鍵
    日前在《第一財經》公布的2019「新國貨」榜上,我們便看見了不少熟悉的名字,其中網易旗下的自營生活家居品牌網易嚴選赫然入選「國潮榜樣」,這不僅正面反映了網易嚴選自身的成功,也從側面烘託了當下國貨的縮影。以數字經濟為東風「破開迷霧」縱觀網易嚴選的發展歷程,可以說它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
  • 網易嚴選「退賽」雙十一,真的在給電商促銷節潑冷水?
    網易嚴選「退賽」雙十一,真的在給電商促銷節潑冷水?電商巨頭們不斷在雙十一這個高頻消費節點宣示自身主場地位的同時,網易嚴選卻將自己"推向"競賽主場的邊緣直言"退賽",也是行業內的首次了。
  • 走精緻主義路線的網易嚴選,是電商發展的第三條路嗎?
    網易嚴選,這個網易郵箱內部孵化出的項目,似乎總能出人意料。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只用了一年,嚴選就靠著頗具爭議的ODM模式讓淘寶、小米競相效仿;在他們決定參與」618「電商大戰的同時,卻又主張消費者購物要理性、從容;當嚴選要開主題酒店、書店,外界都認為網易嚴選最終要與無印良品殊途同歸時,網易副總裁、網易嚴選負責人柳曉剛卻告訴鈦媒體,網易嚴選的定位是全品類的電商。
  • 「獨苗」 網易嚴選挑不起大梁 電商再造網易已成過去式
    而在直播電商火熱的今天,網易嚴選也略微顯得有些遲滯,雖然丁磊親自上陣為嚴選帶貨,但也解決不了目前嚴選內外存在的憂患。短暫的高光時刻丁磊親自上陣為嚴選代言雖說遊戲是網易的主要營收來源,但是對於電商,丁磊的心中似乎一直有一個執念。
  • 【B2C案例】網易嚴選、京東京造等品質電商模式解讀
    11月9日,國內知名電商智庫——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8年度中國品質電商市場發展報告》(www.100ec.cn/zt/18pzds/)。報告通過對網易嚴選、必要商城、小米有品、淘寶心選、京東京造五家平臺進行案例解讀。
  • 浙江製造「嚴選計劃」金華東陽製造專場啟動
    央廣網東陽12月22日消息(記者張國亮)當傳統名貴的紅木家具與「好的生活,沒那麼貴」的電商品牌合作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22日上午,浙江製造拓市場「嚴選計劃」金華·東陽製造專場正式啟動,未來,東陽製造代表企業將於網易嚴選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東陽製造的好產品走向全國。
  • 網易嚴選首家線下店為什麼火了?
    成立不到三年就開出線下店覆蓋1樓的大櫥窗,網易嚴選這間300多平米的首家線下店,從嚴選線上平臺上近2萬多個商品中,精選出1000多款商品,力圖打造「新中產生活樣板間」。二是網易嚴選作為零售品牌,應該有線上線下雙重的布局,在線下開店是未來把品牌更好滲透到目標人群中的重要一步。而這一切,不過距離網易嚴選成立2年零8個月。你甚至可能會不相信,網易嚴選誕生於看似沒有電商基因的網易郵件事業部。2016年4月,在籌備長達一年的時間後,網易嚴選正式上線。
  • 我在一二線城市選了網易嚴選 網易嚴選卻選了內蒙古便利店
    所以,線下的網易在每走一步時都足夠保守與謹慎,同時又不得不避開與阿里、京東、小米間的鋒芒,尋找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初做網易嚴選,也不過是用了網易郵箱的一個10人團隊。而且是在嚴選團隊發出 250 封內部郵件,拿到了30 萬的銷售額之後,才讓丁磊將嚴選從部門試驗項目升級為公司項目。
  • 網易嚴選要開線下店了!精品電商去向何方?
    這不是網易嚴選第一次進行線下嘗試。在2017年8月,網易嚴選與亞朵酒店達成戰略合作,由亞朵酒店提供場地,負責日常運營,代銷網易嚴選商品,隨後10月,嚴選和萬科合作,為萬科設計精裝樣板間嚴選「Home」。
  • 網易嚴選實體店落地,精品電商轉戰線下,前途幾何?
    據億歐了解,作為網易嚴選的標準店,網易嚴選首店也將為未來網易嚴選的線下零售業務、包括更高級別的旗艦店以及社區店輸出業務模型。未來,網易嚴選的線下直營店將與網易嚴選的其他線下渠道共同組成網易嚴選的完整線下矩陣。自2016年4月正式上線後,網易嚴選的ODM模式開啟了中國電商的一個新模式與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