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活品質的秘訣就是:學會斷舍離,定期扔東西

2020-12-26 撲通街坊

扔東西絕對是能夠立竿見影提高生活品質的終極奧義。千萬別想著「也許有天會用到」,雜亂的無用物反而會掩蓋真實需求。現在,就開始學習「扔扔扔」吧!

首先,安利大家去學習一本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憑藉自己的收納造詣榮登「2015時代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名單。她主張丟東西前先幻想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不符合理想的統統扔掉,只留下最好的物品,然後生活就真的會變成你想像中的樣子。通過這本書,你可以找到最「怦然心動」的那一件。

想像理想的生活,安靜地,閉上雙眼,想像一下你現在走近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家裡是明亮的呢?還是開著能令人沉靜下來的暗黃燈光的呢?家裡都擺放著什麼物品?每一樣物品是怎麼擺放的?這樣,能讓你確認哪些東西是真正想要留下的,是能讓自己心動的。

哪些可以馬上扔掉的?

1、不合身、不好看、看上去廉價、買回來一直沒穿過、破損的衣服和鞋子;

2、不再使用的舊手機、舊錢包、舊電器、舊數據線;

3、洗不乾淨的地毯、抹布、衣服,剩下一隻的襪子;

4、不適合自己、再也沒用過的化妝品;

5、過期食物、過期藥、過期化妝品,過期無用的各類材料、發票、優惠券;

6、找不到筆帽且顏色乾涸的筆、不便再用的廢文具;

7、松垮的內衣褲、襪子、鞋子,用太久的牙刷毛巾;

8、各類商品剩下的瓶瓶罐罐和包裝、說明書。

為了避免你再購買一些無用品,再進行一次「扔扔扔」,你需要學會用這些標準來判斷,到底買不買?

1、買經濟承受範圍內最好的。衣服選剪裁和質地最優的,家具選材料最好的,護膚品選最適合自己膚質的,食材選擇最新鮮衛生的。

2、保持一定的品牌忠誠度、只買需要的、絕不囤貨。遠離大減價,遠離捆綁銷售。既可以節約挑選時間,又可以節約金錢。省下的時間可以再讀一本好書,省下的錢可以下次再買必要品。

3、一般人都不是玩轉混搭的時尚達人,所有最省事的做法就是統一衣服、鞋、包的配色和質感。同理,家具、床品、甚至衣架的配色和質感都要統一。這樣不僅能玩出風格,也能簡單省事。

當東西太多,把生活空間都佔據時,買買買的快感就蕩然無存了。嘗試從丟東西開始,減少持有,學會科學的買買買,才是最划算的省錢方式。

相關焦點

  • 日本主婦的「年末大掃除」:定期整理,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提起「年末大掃除」這件事,在日本主婦界,簡直就是宛如重要節日慶典般的存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對於熱衷斷舍離的日本主婦而言,年末大掃除也是養成定期整理的好習慣,可以提升生活品質。有讀者曾經說過,看一個家庭日子過得究竟好不好,從房間裡面的就能夠窺見一斑。
  • 北京夫婦的斷舍離生活:控制「買買買」,定期「扔扔扔」
    物質豐富的社會,讓這些年我們的生活不斷在做「加法」。各種新鮮玩意確實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但漸漸發現家成為了雜物堆砌的場所。2013年山下英子出版了《斷舍離》一書後,「斷舍離」成為中產階級崇尚的新生活方式。所謂斷舍離,指的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直到今天,「斷舍離」已經成為人們共同選擇的生活方式。
  • 《斷舍離》:為什麼定期扔東西能提高生活品質?
    最近溫習讀了一本書《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通過教人們怎樣在生活中斷舍離,過渡到心靈上的斷舍離,從而達到清明簡潔的內在狀態,獲得人生的幸福。什麼是「斷舍離」?有很多人認為自己不會整理房間,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認為,不會整理房間是因為家裡的東西超過了你能處理的範圍,當你的物品減少到只留下生活必備品時,只與簡單的物品相親相愛地生活在一起,就幾乎連整理都不需要了。所以「斷舍離」又稱為「不用整理的整理法。」
  • 不管是生活還是情緒上,我們都要定期「扔東西」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朋友送你的禮物,盒子很漂亮,捨不得扔,就一直收藏著;去旅遊景區帶回來的紀念品,雖然平常用不上,但習慣性堆放在桌子上;有些不喜歡的禮物,扔了很可惜,就一直收藏著……除了這些,我們生活中經常充斥著各種捨不得又用不上的物品,這些東西越來越多
  • 極簡生活「斷舍離」:想要舒適生活,這10件東西,一定要定期處理
    「我們生活中至少2/3的東西是不需要的」, 第一次聽這個觀點時感到不可思議,但細細想來的確被很多無用的東西包裹。「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著作《斷舍離》一書中提出來的一種生活觀念。定期處理這10件東西,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舒適。1、陽臺上已經枯萎,快要死掉的盆栽。
  • 我扔東西怎麼了?要想成為人生贏家,就得堅持定期斷舍離
    家居斷舍離的精髓,其實就一個:別捨不得,該扔就扔!1.讓你感到不快樂的物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些值得紀念的物品,比如前任送的禮物、紀念品、信件等,一直捨不得扔,但每每看到,又會讓你想起傷心的往事,為何還要留在家裡礙眼呢?這篇文章就是在提醒你,是時候和這些東西說再見了,把它們打包起來統統丟進垃圾桶中,還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
  • 斷舍離的最高境界:定期扔這三樣東西,你會活的更加高級
    追逐這股風潮的信奉的都是「斷舍離」這部三字經,而這三個字更是擊中了無數都市的人的內心。似乎不扔幾件衣服似乎就不是潮流。但是斷舍離真的就是只是扔幾件衣服這麼簡單嗎?我們到底該如何做真正的斷舍離呢?但是丟東西只是初級階段,清掃我們的內心才是真正的高級。只有定期扔掉這三樣東西,我們生活才會更加的高級。
  • 斷舍離:斷舍離是來提升生活幸福感,所以別讓形式替代想要的舒適
    我們聊斷舍離很久了,相信你也開始了行動。對家中的物品不斷的清理,讓自己的家變得更加簡單有品質。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走入誤區,以為斷舍離就是扔東西。把所有沒用的東西扔掉就好了,讓家中儘量沒有東西,生活開始處處不方便,因此還與家人產生了矛盾,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 日本主婦堅持「斷舍離」,定期扔扔扔,全屋一塵不染,太治癒了!
    提到日本家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大小小規劃統一的家居收納。每次看到日本主婦的家,不管房間大小,都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一個日本主婦曾說過,她讓家保持乾淨整潔的法寶就是堅持斷舍離,定期扔扔扔。
  • 日本斷舍離之家,主婦定期扔扔扔,家中一塵不染,治癒極了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也就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大家不再將家中塞得滿滿的,而是選擇一種極簡斷舍離的生活方式,讓自己的內心也隨著環境一起放空,變得輕鬆無比。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位日本太太的極簡之家,堅持定期扔扔扔,把家中收拾得一塵不染,清爽又治癒。看完她家你就會發現,幸福的生活並不需要盲目地添置東西,而是要有的放矢地選擇物品。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物慾蒙蔽了內心,止住了前行。
  • 日本主婦:斷舍離不是扔東西
    日本主婦:斷舍離不是扔東西很多讀者一提起「斷舍離」,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在家裡面「扔東西」。這樣的收納整理觀念,其實是對斷舍離的誤導。斷舍離一詞,剛開始的時候是從日本主婦界流行起來的,經過日本著名的收納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整理,最終形成《斷舍離》這部著作。從而,在理論上形成支撐,讓日常的家居整理更有邏輯。因此,對於日本主婦而言,斷舍離並不僅僅是扔東西。
  • 斷舍離:想要清爽生活,定期清理這10件東西,值得一看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的生活方式近年來非常火爆,受到許多年輕人和家庭主婦的歡迎。往常看著自己的家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但在搬家時就能感覺到,自己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東西只有幾樣,但要搬的東西卻很多。有些東西甚至是很多年沒有用過的,但還是捨不得扔。
  • 斷舍離就是扔扔扔?你太膚淺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心路歷程:明明看似很簡單的斷舍離,卻遲遲無法執行,實在令人頭疼。前段時間有部叫《時光機》的泰國電影,打敗《少年的你》獲得了大阪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這部劇講述的就是圍繞著斷舍離發生的成長故事。
  • 日本太太定期扔扔扔,家中一塵不染,生活簡單且幸福,讓人嚮往
    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物質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但是數據顯示,大家對極簡生活更加效仿,很多人越來越追求斷舍離的生活。這位日本太太的斷舍離生活,堅持定期扔扔扔,把家收拾得一塵不染,看著簡單幸福。看了她的家之後,就非常嚮往這種斷舍離的生活。不得不感嘆:不被物質束縛的人生果然不一樣!
  • 斷舍離:少就是多,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生活
    有沒有覺得房子越換越大,但是能夠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最後到了沒有下腳的地兒,有沒有覺得家裡永遠有一堆你捨不得扔掉,但是從來沒有用過的東西,比如包裝盒,有沒有因為找不到東西而煩躁,有沒有覺得自己的生活總是亂糟糟?如果有的話,你給斷舍離了。
  • 為什麼說「斷舍離」的精髓不是扔東西,而是讓你「別買垃圾」
    當然「斷舍離不等於「變態般的不斷扔東西」,而是清理掉不需要的東西,從而認清生活,認清自我,找到生活的本質,和自我價值。但其實「斷舍離=扔東西」是一種十分嚴重的誤解,真正的「斷舍離」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學問。
  • 極簡生活「斷舍離」:想要舒暢生活,這50件東西,照著扔就行了
    所以想要生活更加舒適這些東西一定要定期清理。她說:斷舍離是在充滿閉塞感的人生長河裡喚醒「流通」的生命氣息,放下對外物的執念,從收納開始,將生活變得秩序、和諧,自在從容。陳數在生活中也一直把山本英子當作自己的偶像,並且把這本《斷舍離》視為她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 斷舍離清單:這25樣東西照著扔,還自己一個簡單舒適的生活
    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承受著生活的重壓。有人用吃東西緩解壓力,有人靠打遊戲緩解壓力,也有人借購物排解。但是上頭買回來的東西很多其實都用不上,當他們都被堆在家裡的時候,只會給本就壓力滿滿的內心多添煩躁。
  • 斷舍離首出-扔東西
    斷舍離有它的工作機制,就像人們的新陳代謝,首先就是「出」。而「出」就是從扔東西開始。知曉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明白捨棄東西的效果,更新對待事物價值的觀念,只有這樣,身體才能覺醒,我們才會自覺地做出行動。---山下英子如何扔東西,需要合理的方法。在對居所雜物進行斷舍離的同時,腦中也要進行斷舍離的作業,即進行思想觀念的整理。這樣可以對我們自身進行「體質改善」,改變我們無法放手,總是囤積貨物的毛病。
  • 日式斷舍離:刪繁就簡,只為遇見更品質的生活
    日式斷舍離:刪繁就簡,只為遇見更品質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定期收納整理的習慣,真的可以受益終生。把生活當作「藝術品」去雕琢,認真經營眼前的家居生活,刪繁就簡,遇見品質。打開今天的收納專欄,走進日式斷舍離之中,學會刪繁就簡,只為在日常生活之中,遇見更品質的生活。這些年,每次一提起日式斷舍離,很多讀者朋友們都會聯想到憑藉做家務活走紅朋友圈的日本主婦們,她們出色的收納藝術,營造「少即是多」的生活質感,讓多少網友看後都紛紛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