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發債動作頻頻,融資總量攀升,近期房企再度掀起發債熱潮。而在這新一輪融資熱潮中,中小房企的尷尬處境與競爭壓力也逐漸顯露出來。
發債動作頻頻,融資總量攀升,近期房企再度掀起發債熱潮。而在這新一輪融資熱潮中,中小房企的尷尬處境與競爭壓力也逐漸顯露出來。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融資總額呈現上升態勢,環比增長91.8%。儘管2月融資總額驟然下滑,但受訪證券人士指出,目前房企融資整體處於放開狀態,2月融資總額下滑是受到春節因素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市場集中度不斷走高的形勢下,中小房企承受競爭高壓。近來,中小房企的融資動作同樣來勢不小,但對比大型房企,金額、成本等方面處於劣勢地位。受訪業內人士分析,中小房企的業務穩定性、盈利能力、資產質量都要差一些,融資壓力相對較大,融資額度受到限制,融資成本也比較高。
房企境內外發債總量大增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在2019年1月份,房企的境內外發債總量大幅增加,環比上升91.8%至1095.79億元。其中,境外債發行佔比最大為67.6%,發行規模為740.4億元,環比增加了141.9%。公司債發行規模則有所下降,相比上個月創兩年來新高的220.2億元,1月公司債發行額為178.4億元,環比減少了19%。
需要注意的是,房企發債總額在2019年1月雖然上升,但融資成本仍處於高位。1月房企平均發債成本為6.98%,環比下降0.17個百分點。而境外債融資成本維持高位,達到7.86%,環比增加了0.32個百分點,使得整體的融資成本依然處於最近幾年來的較高水平,企業融資成本壓力仍在。
不過,房企融資總額近期上揚的情況很快發生了轉變。2019年2月,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總額共計552.88億元,環比1月的881.01億元大幅下降37.25%。
40家典型上市房企中,2月債權融資額為551.94億元,佔房企融資總量的99.83%,環比下降37.31%。具體來看,發行公司債363.25億元,佔比65.7%,環比上月的512.62億元下降29.14%;中期票據53.52億元,佔比9.68%,環比下降22.09%;境內銀行貸款融資額度44.74億元,佔比8.09%,環比下降幅度達47.76%。
需要注意的是,房企不斷加大融資力度的背後,是將要到來的償債高峰。事實上,償債是不少房企近期融資的主要目的。中信建投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存續房地產債到期償還高峰在2021年,但若考慮回售條款,2019年房地產債償還壓力最大。未來5年裡,房地產債到期償還金額呈現走高態勢,2021年則是最高峰,2019~2023年分別有3711.93億元、4026.04億元、7479.55億元、2518.99億元和2846.26億元到期。
對於房企融資環境,國泰君安國際研究員劉斐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房企融資整體處於放開狀態,融資難度並不大,符合要求通常都能獲得融資。二月融資總量下滑,是因為有春節這個因素幹擾。」
當下,房企融資形勢並不明朗,近期舉行的2019年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工作會議明確提到,加強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落實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融資能力分化
在這一輪融資熱潮中,中小房企的發債動作亦是頻繁不斷,但相比頭部房企而言,融資壓力較為明顯。
劉斐凡指出,對比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業務穩定性、盈利能力、資產質量都要差一些,因此會影響到自身的融資能力。
近期,力高集團發行2020年到期的2.5億美元優先票據,用於為若干現有債務再融資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而年利率則為13.5%,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在較早前的2018年11月,力高集團發行2020年到期的2億美元優先票據,年利率也是高達11%。
明發集團近年海外發債利率同樣是居高不下。2019年1月,明發集團發行2億美元於2020年到期的債券,用於若干現有債務的再融資及一般企業用途,年利率高達15%。另外,明發集團近年幾筆海外融資年利率也達11%。
除此之外,多家中小房企也在持續加大融資力度。上交所信息顯示,在2019年1月和2月,融僑集團的商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以及公開發行2018年公司債券均已獲得通過,擬發行金額分別為20.1億元和20億元。而融僑集團近期也發行了多期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合計已逾50億元,年利率均為7.5%,略高於上述2019年1月房企平均發債成本6.98%。
合景泰富近期多筆融資則是充滿變數。近日,合景泰富發行2023年到期的3.5億美元優先票據,年利率為7.875%。不過,在2019年1月下旬,合景泰富計劃發行的「華西證券-合景泰富商業物業第一至十五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先是處於中止狀態,後來又更新為「已接收反饋意見」。記者注意到,該債券擬發行金額已從此前200億元下調至100億元。另外,上交所信息顯示,自2019年1月15日以來,「國君-合景泰富長租公寓1號系列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目前仍處於中止狀態,擬發行金額為20億元。
為謀求擴張,中小房企近年頻繁融資輸血已是行業一大現象。克而瑞指出,從85家典型房企債券類融資監測的情況來看,2018年房企新增融資成本6.4%,同比2017年增加0.17個百分點。從單個企業的融資成本來看,有86%的房企融資成本較2017年全年上升,且增幅超過1個百分點的房企有44%,大部分屬於擴張性以及中小型房企。
同策研究院指出,隨著房企融資能力分化加劇,境內外資信良好、評級較高、財務盤面穩健和「底子好」的房企才能拿到成本較低的資金。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同策集團首席分析師張宏偉分析,每家金融機構通常都會有白名單,而中小房企排名會比較靠後,除了銷售規模的原因,還與企業運營能力、財務能力、抗風險能力等因素密切相關。張宏偉指出,在白名單排名靠後,意味著融資額度受到限制,融資成本也會相對較高。
「整體來看,中小房企融資壓力是非常大的,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以解決自身的資金壓力。」張宏偉稱,現在房企發美元債券,基本上平均都是7%到8%的成本,加上通道費用就接近10%,而中小房企的融資成本通常會更高一些。
此外,資深地產專家劉忠嶺向記者指出,對比大房企,中小房企首先在企業信譽和信用等級存在較大差距,所以在上市融資或通過已上市主體再融資方面存在著很大限制。
「房地產信託融資方面,對於中小房企來說,也是門檻較高。所以,中小房企的主要融資渠道仍然是銀行貸款。而在銀行貸款方面,中小房企由於企業信譽和信用等級較低,可抵押資產量較小,所以總的融資量受到較大限制,並且通常融資利率比大房企至少要高几個點以上。」劉忠嶺表示。
市場規模之坎
在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的背景下,規模較小的劣勢開始凸顯。為獲取更多發展空間,中小房企陣營近年掀起了一場規模競逐賽。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18年,千億銷售規模房企已多達30家。而TOP200各梯隊房企規模持續增長,銷售金額集中度同比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TOP10房企集中度達26.9%,TOP20房企集中度則達到37.5%。另外,TOP50和TOP100房企的集中度上升幅度較大,分別較2017年提升9.3個和11.3個百分點至55.1%和66.7%。
官方信息顯示,合景泰富集團2018年累計完成總預售額655億元,同比增長72%,此前集團高層已表態爭取儘快達到千億規模。尚未上市的融僑集團及卓越集團也在2018年初提出了三年實現千億的計劃。第三方研究機構克而瑞的數據統計顯示,融僑集團和卓越集團在2018年的銷售流量金額分別為553億元、753億元。
克而瑞認為,千億房企的數量在2018年達到30家之後,未來規模的擴容進程將放緩,「而對於目前尚在成長和高速發展中的房企而言,業績規模仍將處於企業戰略的重要位置。」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指出,行業集中度提升邏輯不變,龍頭房企能夠發揮融資、品牌及運營管理優勢,獲取更多高性價比的土地儲備。一二線城市市場有望在 2019 年中期企穩回暖,對衝三四線市場下跌風險。中小房企將加速退出市場。
張宏偉認為,在未來,市場集中度還會提升,中小房企若沒有一定市場地位,在拿地、融資等方面將會處於不利位置。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當下房企融資收縮、頭部房企率先裁人、降價打折的局面,張宏偉在相關報告坦言,頭部房企的率先調整可能引起行業的重新洗牌,行業預期悲觀的情況下,部分中小房企可能進一步陷入資金困境,未來半年到一年,頭部房企在行業下行調整周期中會迎來比較好的併購機會,儘管這並非主觀造成。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DF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