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報記者 李燕星 北京報導
相比「雙十一」折價「出嫁」的廈門第一高樓,上海黃浦區人民廣場核心商圈的一宗寫字樓,運氣就沒那麼好了。
11月12日,阿里法拍官網顯示,位於上海市黃浦區、距離上海市政府只有700多米的上海明天廣場7至32層標的再次流拍。這已經是這宗標的第二次折價拍賣了。當時共有2人報名、407人設置提醒、4萬餘人圍觀,但最終無人出價。
早在10月27日,上海明天廣場7至32層就以25.71億元的價格被首次拍賣,當時5萬餘人圍觀卻無人報名。
按照《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等十五家關聯公司合併破產清算案管理人關於拍賣上海明天廣場7至32層房產(不含23層避難層)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中「拍賣標的建築面積36,513.64平方米」計算,上海明天廣場7至32層首次拍賣時的單價是70424元/平方米,第二次拍賣時的單價是56339元/平方米。
時隔16天,這宗大標的單價降了足足16085元/平方米,卻還是沒賣出去。
賣不出去也不是沒有道理。小商在某知名商鋪寫字樓上查了下黃浦區人民廣場商圈在售寫字樓的單價:甲級寫字樓峻岭廣場單價2.13萬元/平方米、天安中心5.5萬元/平方米、港陸廣場3.4萬元/平方米,這些數字遠遠低於上海明天廣場拍賣的單價。
有上海商業地產研究人士認為,體量大、單價高是這宗標的流拍的主要原因,另外標的仍存續租賃關係,也會影響市場判斷。
也許是被第二次流拍所挫傷,當前上海明天廣場在阿里法拍官網上掛出的起拍總價已經降至16.45億元,算一下,單價進一步降至45071元/平方米,計劃於11月30日第3次開拍,目前有800餘人圍觀,尚無人報名。
該交易標的賣家是誰?
根據上述公告,本次拍賣標的初期的房屋類型為246套酒店式公寓,2003年被上海盛懿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盛懿合夥」)通過公開拍賣取得後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包括在同一樓層打通原有牆壁,並根據辦公目的重新規劃。
目前,上海明天廣場7至32層房產(不含23層避難層)已全部設立抵押,其中8層部分房產現被租戶馬裡蘭商務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承租,17層房產現由管理人團隊使用, 24至32層房產現為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和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辦公場所,其餘樓層大多處於空置狀態,19至22層房產現由上海華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行政清理組和甬興證券有限公司共同使用。
事實上,這宗標的與「華信系」密切相關。盛懿合夥控股股東是上海華信國際集團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後者大股東是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信」),再上一層的則是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信」)。
說起華信系,不得不提其幕後實際控制人葉簡明,這位出生於1977年的福建人在靠房地產業賺足第一桶金後,迅速投身能源與金融行業。
葉簡明在靠房地產行業賺來第一桶金後,投身能源行業。2002年,葉簡明創立了中國華信,主營能源與金融,並2017年迎來高光時刻,不僅蟬聯《財富》世界 500 強,還在當年9月擬以近90億美元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權,華信因此一度被坊間稱為中國「第四桶油」。
但這個「第四桶油」擴張與膨脹的真相卻令外界震驚。一直以來,華信系通過做流水、甚至虛構貿易背景,從銀行和國企獲得大量低成本融資,因此實現高額營收,興業銀行等一批金融機構受累於此。直到2018年,葉簡明被查,華信系的債務黑洞才被掀起一角。
「明天系、華信系、安邦系、包括正在『瘦身』的海航集團,從公司治理角度看,它們的高速膨脹明顯存在巨大缺陷:公司管理上沒有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構,或者有也不發揮作用,很多都沒有正常決策程序,都由少數人、家族中幾個人或領頭人說了算;財務上沒有內審機構,也沒有正常外部審計,各種會計科目隨意挪用或亂用等」,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在2019年11月4日的一次交流會上就曾毫不客氣地指出,「總之,距離我國《公司法》以及相關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金融機構要求的公司治理原則和準則都差得很遠,與國際實踐、2015年我國贊成的《二十國集團/經合組織公司治理原則》也相去甚遠。」
2020年4月,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告中國華信及其3家附屬公司上海華信、海南華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華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破產,淨負債總額達1307億元。華信系部分公司的破產清算、資產處理拉開序幕。
上海明天廣場,成為選擇了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和清算工作組的第一站。另外,即便上海明天廣場7至32層標的以16.54億元成功交易,但這對於背負有千億債務的華信系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不過,華信系的房產規模不止於此。
近期,一份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執行裁定書顯示,華信系在上海徐匯苑亦有購置房產,登記在其關聯公司國能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名下,其中涉及被司法拍賣的上海徐匯苑房產分共有27套。
事實上,早在2018年第一季度,華信系就有意出售其位於全球的近100套物業資產,價值超200億元。而2018年10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書也顯示,華夏系旗下廣州市錦恆置業有限公司與中國銀行廣州荔灣支行籤訂的是固定資產借款合同中,同樣涉及其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恆福路117號負1層、3層、38套房產及218個車位。
隨著破產清算的推進,華信系的房產類資產版圖,也將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