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可怕的2歲」叛逆期,善用這4個方法,比你打罵更管用

2020-12-17 寶媽生存筆記

在有寶寶之前,我一直認為叛逆期只有青春期那一期。在大寶2歲那年,他的叛逆期打得我是猝不及防。感受一個乖乖的寶寶突然變成小惡魔,蠻不講理、亂發脾氣,我還以為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方式。翻了很多育兒書才知道是寶寶「可怕的2歲」到了。

2歲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2歲」是兒童心理學上的專業名詞,專門指孩子2歲時的心理變化。進入2歲的孩子,因為自我意識的增強,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並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想要決定或完成一件事。所以,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會反駁你的決定。

「不不不」是口頭禪,父母決定的事情下意識拒絕;很喜歡搞破壞;不喜歡大人插手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就大發脾氣;情緒不穩定,稍有不順心就哭鬧。

如果你家孩子在1歲半-3歲有以上幾種行為,就是進入了2歲叛逆期。

想搞定2歲的寶寶,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是一件難於登天的事情。稍有不注意孩子的情緒就會崩潰,哭得家長煩了,動手就是一頓打。結果孩子哭得更兇了,問題也沒有解決,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那麼,寶寶可怕的2歲,父母該怎麼辦呢?

搞定家中小惡魔,善用這4個方法

1、不要命令孩子

與2歲的寶寶相處,最不能做的就是命令孩子。因為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加,他會在每件事上都行使自主權,父母的命令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侵犯了他的自主權。父母命令式的口氣只能換來孩子一句「不不不」。

我們在與孩子說話時可以換一下說話的方式,反著對孩子說。比如想讓孩子刷牙,就對孩子今晚不用刷牙了,孩子肯定會拒絕自己跑去刷牙。一句話可以用多種方式表達,換一種表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意識到自己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家長我們就要開始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在一件事上有參與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帶來成就感,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有很大幫助。在給孩子選擇的前提下,孩子基本不會拒絕家長的要求。

比如,想要孩子早上起床穿衣服,不要問孩子要不要起床穿衣服,孩子肯定說不要。而是問孩子你想要穿哪件衣服?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被哪件衣服吸引,而不是要不要穿衣服。在類似的問題,也可以用選擇的方式讓孩子達到要求。

3、堅定自己的立場

2歲是孩子心理和行為的過渡階段,這時候家長的行為和立場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性格。在一些設計原則的問題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比如孩子要買玩具,事先定好出門不許買玩具,這時家長就要堅定一點,說不買就不能買,不然孩子會一直挑戰你的底線。

4、用故事引導孩子的行為

盧梭說過:講道理是對孩子有害的教育方法之一。

對2歲的孩子講道理,他既聽不進去又不懂,反而會產生厭煩情緒。相比說教的大道理,沒有孩子會拒絕故事。2歲的孩子正是立規矩的時候,我為了管住孩子一些過於沒有規矩的行為,就買了相應的繪本故事。

比如這套《幼兒行為管理》

圍繞孩子的良好習慣和行為,以貼近孩子生活的主題,用簡潔有趣的故事教孩子道理。

這套繪本故事共有10冊,懂禮貌、洗手、刷牙、挑食、承認錯誤、分享等正對應2歲寶寶的行為。當孩子某一個行為不當時,我就會拿出相應的一冊當作孩子的睡前故事,對照白天孩子發生過的行為,再讓孩子知道錯了。

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孩子明白正確的做法。這套繪本後來幾乎成為孩子的行為規範,有不對的地方我就讓孩子去參照,孩子會按照故事中的主人公對號入座,很少會舊錯再犯,家長們可以試試。

相關焦點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來說,剛享受一兩年多的親子時光,很難想像到寶寶才2歲的年齡就要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比如愛哭鬧、不聽話、撒潑打滑等表現說明孩子到了叛逆期。因每個孩子生長發育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寶寶可能在1歲10個月是叛逆期,還有的寶寶會延後到2歲多,這都沒有關係只要寶媽經常和寶寶接觸。知道他正在經歷兒童自我意識階段,雖然表面上事事不如大人意,但實則是寶寶學會分化、區分以及接受的過程。
  • 孩子經歷2-3歲叛逆期,父母這樣做比打罵都管用,寶寶更聽話
    孩子叛逆期是讓很多寶媽們頭疼的一個階段,1歲時總愛睡覺醒了就笑的乖寶寶怎麼就一瞬間變成了作天作地的「小魔王」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階段,這段時間就像一桿天秤,說重了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放任不管又會給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也會害了孩子一生。所以怎樣平衡叛逆期孩子情緒加以正確的引導,這至關重要。
  • 「可怕的兩歲」是孩子叛逆期,父母用好這4招,幫你降服2歲寶寶
    在《可怕的2歲》中作者就曾說過:「叛逆期最早是出現在1.5到3歲期間。其中最多出現的時間是2歲。別看2歲的孩子話還說不利索,但叛逆起來真的挺磨人的!1、計較你我通常,2歲左右的孩子在咿呀學語中慢慢懂得了表達自我,大腦意識也開始逐漸清晰起來。剛剛離開母體的寶寶一直以為和母親是混為一體的,直到2歲上下開始明確了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急於和外界做出區別,強調自我。
  • 2-3歲,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聰明媽媽這樣應對
    小林的女兒芳寶2歲半了,小林說吃蘿蔔有營養,芳寶卻說方便麵有營養;小林說給你買個運動褲吧,穿上又舒服又漂亮,可芳寶卻說我就愛穿公主裙……是的,小林發現女兒最近經常動不動就發脾氣,還愛常反調,給她的她不要,不給的她偏愛。
  • 2歲的孩子「熊」,其實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這招比打罵管用100倍
    蜜蜜回頭又看見寶寶在啃奧利奧的奶油夾心,一個一個的啃,夾心吃完就把餅乾扔了。蜜蜜氣炸了,又訓了幾句,沒想到寶寶聽了後更過分了,竟然把每個蘋果上都咬了一口。蜜蜜就很奇怪,以前寶寶還是很乖的,現在才兩歲,怎麼脾氣就那麼倔了?簡直是個熊孩子!其實兩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正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主要會表現出這些行為,寶媽用這招要比打罵管用100倍。
  • 熬過可怕的2歲,卻敗在3歲,叛逆期家長做好這一點,比打罵更管用
    大家好,我是橙橙媽媽,一位一線小學教師,也是一個3歲寶貝的媽媽。最近橙橙出現了3歲危機,這讓我非常苦惱,所以想借著這篇文章,拋磚引玉,大家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其實從小我的橙橙寶寶就是朋友圈大家眼裡的乖孩子。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媽媽別再頭疼發脾氣,你急需這4招帶娃建議
    雖然生孩子之前就聽過說「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的說法,但小李在自家寶寶兩歲的時候才真切地感受到了,2歲寶寶到底有多「可怕」!相信不光小李一個,家裡有2歲左右寶寶的家長恐怕都或多或少為他的各種匪夷所思的表現頭疼過,那到底為什麼2歲寶寶會變得這樣「可怕」呢?其實這是寶寶這一時期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生理上,兩歲寶寶對自己身體部位的控制相比較之前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像跑、跳等大幅度動作的穩定性也增強了不少,這使得他探索世界的能力大大增強。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這才知道,原來2歲的叛逆期,是全世界娃的通病!其實,這恰恰是他們渴求關注的一種表現。如果你發現了寶寶經常性的口是心非,不要緊張也不要焦慮,他可能只是恰巧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三儘管兩歲是一個可怕的年齡,但這也是塑造孩子的關鍵時期。
  • 兩三歲不可怕,處理寶寶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抓住4點順利渡劫
    我家寶寶過了2歲,本以為良好的家庭教育下,能逃過2-3歲的寶寶叛逆期,沒想到在他2歲半的時候,開始有莫名固執、不懂變通、脾氣暴躁等表現。寶寶的口頭語從「好」變成了「不」,總喜歡和大人逆著來。那麼,當我們知道寶寶的表現是正常的階段發展,在這個特殊的叛逆期,要如何幫助他呢?我們抓住4個關鍵點,應用下來,就可以和寶寶一起順利渡劫。
  • 父母面對孩子可怕的2歲,可以用這三招,幫助孩子度過這個叛逆期
    媽媽們可能都會有共同的感受,孩子2歲前乖巧懂事,怎麼過2歲簡直成了神獸。鬧起來真的是大戰三個回合不帶贏得的。比如,你剛給他脫完鞋子,他要自己脫,你只能把鞋子重新給他穿上,他自己脫下來才會消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2歲左右的孩子到了這個階段,開始有自我意識了,自我為中心,自己還沒有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但就是不讓家長參與,自己弄不好了,還哇哇父母面對孩子可怕的2歲,可以用這三招,幫助孩子度過這個叛逆期大哭發脾氣。爸爸媽媽們時刻擔心,他會不會傷到自己,只能看著他在那瞎搗鼓。
  • 「可怕的2歲」,家長怎麼引導孩子的「叛逆期」?用對方式很重要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長到2歲時開始變得不聽話,並有明顯叛逆的傾向,越來越難管教。所以,不少人都把孩子的這個階段稱為「可怕的2歲」,也就是Terrible Two,這是什麼原因呢?2.天天媽:啥都不讓人碰,幹啥都是「我的」怎麼個可怕法?來我家帶一天娃就知道了!我這2歲的兒子,現在是家裡的「老大」,被他看上的東西,別人可別想碰!
  • 2歲寶寶變得很「犟」,說明第一個叛逆期到了,3個步驟巧妙引導
    她來問我怎麼辦,殊不知我家寶寶也是這個臭脾氣,兩個人相顧無言,只能決定,看著寶寶讓他不要亂跑。有時候老公在家,就能「鎮壓」一下孩子的脾氣,但老公為了掙點奶粉錢也不容易,各種忙工作,只能想想別的辦法。後來找到了《可怕的2歲》這本書,現在我們終於對2歲寶寶的這一表現有了一點了解。
  • 做好這四點,從容應對2~4歲叛逆期
    2~4歲是傳說中的叛逆期,許多爸媽都會覺得天使娃突然就變成了「小霸王」。看心心媽如何用四步法輕鬆破解孩子的叛逆,讓孩子從「叛逆期」,順利變成「成長期」!作者:心心媽孩子到了2歲,好像立馬就畫風突變,曾經講道理、愛合作的娃娃們,突然「有個性」起來,媽媽群裡每天苦不堪言。
  • 2歲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家長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2歲叛逆期
    俗話說「兩歲的孩子狗都嫌」,兩歲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經歷過的家長朋友一定都明白從一個乖乖懂事的小天使,瞬間化身為一個難對付的小惡魔,「寶寶,吃飯了」,「我不吃,我不餓,我要吃雞蛋,我要吃包子」,「寶寶回家玩吧,天黑了」,「我不要,我還要再玩一會」……
  • 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管用!
    家長們不得不耗盡耐心責罵他們一頓才管用,但孩子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這樣做的。他們還在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上天堂還難.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叛逆。但是,打罵過後,家長們會後悔,會心疼,這真的讓我們很頭疼。
  • 2歲寶寶愛撒潑打滾,只是脾氣差?寶媽別急,可能是進入叛逆期了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小樂的寶寶現在已經兩歲了,對於寶寶,小樂是有愛又恨,寶寶不發脾氣的時候就是個可愛小天使,一發脾氣就變成了小惡魔,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寶的脾氣越來越大。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三段「叛逆期」「寶寶叛逆期」,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一般是在孩子2~3歲時出現;「兒童叛逆期」,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一般是在孩子7~9歲時出現;
  • 寶寶叛逆期居然是2歲,面對不聽話的寶寶,怎麼辦?
    兩歲叛逆期是怎麼回事兒?「terrible twos"——即可怕的兩歲,兩歲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反抗期。寶寶反抗期怎麼辦?寶寶最近沒有以前那麼「聽話「了,讓他吃飯,他非要去玩,不然就大哭,恭喜你!寶寶第一次學會說「不」的機會來了,這是他們成長的畢竟階段,也是影響他們性格生成的重要階段。他們開始有強烈的自我主張,拒絕別人的指令,要求、幫助、建議等。然而很多寶爸寶媽卻沒有意識到這個特殊階段,經常被這個時期的孩子折磨的「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如何做才能讓寶寶健康平穩的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呢?
  • 2-3歲孩子經歷第1個叛逆期,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順利度過
    提到「叛逆期」,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都會直接想到「青春期」,但實際上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期早在2-3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寶寶叛逆期「叛逆期」這個詞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孩子在某一階段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嚮往獨立、自主,迫切的需要自己的想法被認同時對父母或其他人做出對抗或反抗的一個時期。2-3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也被稱為寶寶叛逆期。
  • 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四種表現常有,如何陪娃順利度過?
    關於兩歲叛逆期這個階段大概會從一歲半持續至兩歲半,時間長短與爸媽如何應對有關。如果處理得不好,這種叛逆會深刻影響到三歲甚至到小學階段。可怕的兩歲,就是孩子的執拗期,一般在兒童一歲半至兩歲時出現。孩子處於2歲叛逆期通常有這四種表現1、不斷哭鬧直到達到目的。小孩詞彙量匱乏,一旦他們不能夠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會利用哭鬧來表達。家長越是反對,他們哭鬧的越猛烈。
  • 不打不罵,這3個教育方法,成功搞定了叛逆期「熊孩子」!
    全文字數:1175字 閱讀時間:4分鐘最近,包文婧帶著2歲的女兒餃子上了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第二季》,全程餃子的高能表情包吸引了不少粉絲,觀眾大呼這個小萌娃太可愛!餃子的奶奶就曾吐糟說,餃子這個年齡,恰好是一個小叛逆期,給她吃東西的時候,她經常會搖著小手說,「不吃!不要!」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了,「難道這麼小的孩子也有叛逆期嗎?」是的,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其中2—3歲寶寶出現的叛逆行為,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而從6歲開始至8歲,是第二個叛逆期,接著第三個叛逆期,是發生在12-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