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租用虛擬現貨交易平臺騙錢 涉案金額達2440萬元
一犯罪團夥打著「炒賣貴金屬投資交易」的名號,租用虛假交易平臺,僱傭操盤手幕後操縱價格,發展一二級代理鏈,共詐騙廣東、湖南等全國各地159名投資者約2440萬元。
一犯罪團夥打著「炒賣貴金屬投資交易」的名號,租用虛假交易平臺,僱傭操盤手幕後操縱價格,發展一二級代理鏈,共詐騙廣東、湖南等全國各地159名投資者約2440萬元。昨日,朱某群、夏某等20名被告人涉嫌詐騙在市中院受審。該案因案情複雜,被告人眾多,法院宣布預計連審3天。法庭上,第一被告人朱某群表示認罪,但辯稱自己不是詐騙罪,而是非法經營罪。
租用虛假平臺發展多級代理
檢方指控,2013年,夏某與朱某群商議利用貴金屬交易平臺實施詐騙,朱某群在網上租來伺服器和交易軟體,設計標誌後將該貴金屬交易平臺更名為貴豐(興盛)珠寶訂貨回購系統。夏某則開始找代理人發展客戶來該平臺炒南非藍鑽、貴金屬白銀。
自2013年6月起,朱某群找到曹某華作為一級代理商,夏某發展戴某華、於某豪為一級代理商,戴某華又找來二級代理商胡某星、陳某飛、徐某。隨後,各級代理商開始向客戶推薦這個虛擬的現貨交易平臺,並吹噓炒現貨南非藍鑽和白銀的利潤可觀,之後一步步引誘客戶虧損大量投資本金,非法佔為己有。經司法審計已報案被害人資料,自2013年至2014年,共有來自廣東、湖南、陝西、浙江、上海等全國各地的159名被害人通過上述方式被騙共計2435萬餘元。
據了解,該團夥最初都會讓客戶賺取約30%的利潤,以騙取信任並加大投入。得手後,由朱某群和夏某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團夥分贓。
一犯罪團夥打著「炒賣貴金屬投資交易」的名號,租用虛假交易平臺,僱傭操盤手幕後操縱價格,發展一二級代理鏈,共詐騙廣東、湖南等全國各地159名投資者約2440萬元。
多次更換軟體平臺實施詐騙
2014年8月7日,大量的被害人遭遇詐騙後,朱某群、夏某害怕事情暴露,就關閉了貴豐珠寶訂貨回購系統交易平臺。同年9月,朱某群又在網上下載了一個Jewelry trade system(中文名珠寶交易系統)虛擬軟體平臺,再次讓客戶炒南非藍鑽騙錢。在使用第二個交易平臺的過程中,戴某華又找來了洪某環、方某平等人一起參與詐騙。
根據公訴機關指控,這些被告人騙了一批客戶後,再使用其他軟體繼續釣客戶上鉤,他們先後使用了貴豐(興盛)珠寶訂貨系統、Jewelry trade system、久致珠寶訂貨回購系統等8個虛擬交易平臺進行詐騙。
針對開設8個虛擬交易平臺的事實,朱某群辯稱由於投資客戶的信息內容比較多,怕一個伺服器運行壓力過大,才決定不斷更換軟體平臺。
自辯非詐騙罪而是非法經營罪
該案被告人數眾多,出庭的辯護律師陣容多達30餘人,法官表示該案將分3天開庭。法庭上,20名被告人分兩排坐在被告席位,他們多是85後的年輕人,學歷均不是很高。
朱某群作為第一被告人最先出庭受審,他是本案學歷最高的被告人,是唯一的本科生。朱某群承認自己沒有成立公司,也沒有獲得相關資質從事現貨交易。他辯稱,自己並沒有操縱平臺價格,平臺上的現貨交易價格是真實存在的,並稱自己不是涉嫌詐騙罪,而是非法經營罪。
在利潤分配上,朱某群稱根據夏某做出的報表發放利潤,自己僅獲得11%的利潤,其餘都劃給夏某,由他分配給其他人。據了解,從2013年6月運營起,朱某群已經從中賺取200多萬元,一部分被他用於購買一部奧迪A8轎車,其他用於日常花銷。不過,朱某群當庭表示願意退贓。
目前,本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深圳特區報記者 卞德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