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這麼久數學啟蒙研究,這些話不吐不快!

2020-12-14 騰訊網

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按照原定計劃,今天是2020年《愛上數學》教具的訂閱團購,很多媽媽也等了很久。

但最近左思右想,我還是要在大家做任何決策之前,全盤地對比市面上數學啟蒙產品,這樣大家可以更清晰完整的看到,學齡前數學啟蒙的路徑和做法。

在和大家總結這些方案之前,我還是想說說幾個基本觀點:

1、不要期待一套教具、一個課程能解決所有孩子的問題。

沒有一個課程是適合所有孩子,是完美的。

挑毛病是最容易的,相反發現一個課程/教具的閃光點,其實更需要研究,而最難的,是把適合的課程,因材施教地選擇給合適的孩子。

所以如果我只推薦一個課程,那才是對大部分家長不負責任的表現。同理,如果我把圖圖用的課程認定為最好的,也是不客觀的。所以我會評測後推薦優質的課程、教具、書籍,並說明適合哪些孩子。

2、數學啟蒙的目的各不相同。總的來說有四個方面,興趣、見識、學習、提高。

未必每個孩子在學齡前都要實現這些目標,比如有的孩子,明顯在數學上還沒表現出早期的優勢,那真的沒必要強行學習和提高,反而會讓孩子反感;

即使是我們都希望孩子接觸系統化的學習,不同課程的難度也是不一樣的,要選擇適合自己孩子基礎的課程。

但總的來說,培養興趣和數學思維體驗,是必備的要求。

3、數學啟蒙不是簡單的計算和學習知識點。

大家很容易理解語言啟蒙的意義,但是真的未必清楚,數學啟蒙到底意味著什麼。

圖圖一直特別愛學數學,也確實學得還不錯,我經常反思,自己都做對了哪些事兒。思來想去,其實一開始,我只是發現圖圖對數字感興趣,所以才能堅持陪著他一路學下來。

這一路下來,最深的感受是:現在優質的數學啟蒙,絕對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學習,而是讓孩子從觀察力、運算力、表達力、記憶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等等等等,各方面去接觸和激發。

比如:我們小時候是高中才學立體幾何,當時我的幾何學得就不如代數,因為我從小的思維裡沒有空間教育。但是圖圖從三歲多的思維啟蒙裡,就開始有立體的接觸、平面的概念、動手去觀察。

昨天我陪他上的在線課,在學三視圖,學完我就很羨慕圖圖,居然這麼小就系統地在接觸立體空間思維。

4、考慮效果的同時也要考慮經濟成本、時間成本。

我曾經考察了不下5家市面上的課程機構,也把認為優質的課程特點分別介紹過,有的家長說到底你家孩子上的哪個?為什麼要推薦不同種類?甚至同一種種類還推薦兩個?

我一直開誠布公地告知圖圖的啟蒙路徑:

3歲—3歲半親子啟蒙興趣(純屬自製教具);

3歲半—5歲半線下啟蒙機構(當時在深圳,至慧學堂);

5歲半至今,在線下的提高機構(北京優才);

最近疫情原因,一直在上在線1對2(優才的老師)。

圖圖的情況是從小語言表達能力弱於同齡人,但是數學思維很喜歡也很學得進去,所以現在他是通過測試在上二年級的創新班。

問題來了,難道圖圖的路徑適合所有的孩子嗎?一定不是!

首先,線下好的機構真的不是各地都有,畢竟數學思維的教研體系,其實起步沒多少年,專業度層次不齊。其次,圖圖對於數學表現出來的興趣和結果,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合適,就像他每天做100道計算題,是他的興趣和堅持,絕對不是我強迫他學習;再次,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時間送孩子上課,陪孩子聽課,回來還要複習。

還有一點要說明,現在在線課程更新競爭得也很快,我必須持續去市場上了解更好的,更適合更多孩子的課程,才能不斷更新現有最好的推薦給大家

我知道更多的讀者媽媽未必在北上廣深,也未必要選擇經濟成本最高的線下課甚至1對1的課程。所以我才會去研究、去走訪、去試聽適合更多媽媽的在線課。

所以如果您贊同我上面的幾個基本觀點,那麼接下來的課程分析、一站式解決方案才值得花時間繼續讀下去。

學齡前啟蒙的三個關鍵問題

Q1: 數學啟蒙有哪些方式?

現在市面上的學齡前數學思維啟蒙,大都是基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主要有5種方式:

1、教材/教輔/繪本:

優勢是便宜。

但是需要家長有些自學能力去學習講解,有能力門檻的要求。啟蒙的類似《揭秘數學》、學習教輔我推薦《摩比愛數學》、有難度我推薦《舉一反三》、《高思導引》。

2、教具/數學玩具:

優勢是更適合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最容易激發孩子的興趣。

但是也需要家長親子陪伴,所以有專業指導的點讀/視頻會是首選。比如邏輯狗、《愛上數學》、七彩思維是這個方式裡很不錯的。

3、AI課:

簡單地說就是動畫錄播課。

現在的技術成熟產品,還沒有真正做到人工智慧地定製化模擬老師教學。在這個領域,一直不斷有產品入場,因為從市場容量來說是適合最多人的,從商業上也是邊際成本最低的。我之前推薦有道數學、最近新出的幾家AI課,我又挑出了一家供大家選擇,就是火花AI課。

4、在線直播課:

這個方式大家耳熟能詳。

火花思維、豌豆思維、你拍一、學而思培優在線,這幾個在難度、人數、動畫程度上都有差別。之前我推薦過火花思維(難度適中、服務好)、豌豆思維(IP孩子喜歡)、學而思培優最近疫情期間也有小班直播課。最近的好消息是業內教研水平公認最高的摩比思維終於要開線上課了,所以我一定會給大家持續關注。

5、線下課:

學而思七大能力、摩比思維是我最推薦的兩家,如果你們所在城市有這兩家,可以考慮。至慧學堂是精銳旗下的,圖圖在深圳的時候上的是這家,具體效果要看老師。

Q2: 不同年齡階段的啟蒙方向:

3-4歲,建議興趣為主,沒必要過早進入課堂方式。

4-5歲,可以考慮線下課、線上課,觀察一下孩子的興趣和學習效果。

5-7歲,可以初步的根據過往經驗,確定數學啟蒙難度和方向,需要提高的可以選擇專業機構;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特別大進展,可以繼續做好興趣和拓展。

Q3: 從哪幾個角度給孩子選擇?

1、教學方式:

比如孩子很低齡的時候,一定是親子啟蒙更好;介意電子屏幕使用時長的家長,可以考慮線下課;需要很多關注的孩子,不要選大班課。

2、教研實力:

這點最重要,但是對家長來說最難甄別,我的經驗是做過線下教育的大機構明顯教研實力強,所以我一直期待著摩比出在線課。

3、服務水平:

火花是家長口碑中服務最好的,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的確服務意識更好。能及時反饋孩子學習狀況、主動和家長溝通、安排班型等等。

4、難度:

這點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家長就和我說《摩比愛數學》真的挺難的,其實摩比整體教研難於市面平均水平,因為它們家是把思維作為教學能力去培養,而非單純的興趣。火花、有道水平就相對簡單。

我給出的一站式方案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5歲兒童是天生數學家!學會數學啟蒙的方法事半功倍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曾公布過一項研究發現:5歲兒童是天生的數學家。雖然這個階段孩子沒接受過正規教育,但是能自己掌握數學抽象概念和算術法則。 我看到這樣的研究時有點兒驚訝,要知道數學這門學科對於我來講似乎天生就有距離感,如果說我曾經離數學家這麼近,我還真不敢相信。
  • 從華為P30換成三星S10+,用一個月之後,有些話不吐不快!
    說句華為手機大家想必再熟悉不過了,華為已是目前出貨量最大的國產手機品牌,年出貨量早早就超過了2億臺,已是蘋果三星的最大對手,也正是因為華為在國內的持續熱銷,讓三星在國內的地位岌岌可危,如今的三星手機在國內僅剩1%左右的市場份額,國內高端市場被蘋果和華為完全碾壓,不過懂行的都知道,三星手機配置還是可圈可點的,無論是從屏幕素質還是做工都是業內最佳水準,而小編身邊就有一位朋友,從華為P30換成三星S10+,用一個月之後,有些話不吐不快
  • 數學啟蒙的3個「坑」,家長注意別踩上,要保護好娃的「數學腦」
    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是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的,因為這門學科不僅只是研究數量,還有其中的變化,還有空間結構的研究。這個過程,對於孩子的想像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得到了全面鍛鍊,所以說數學好的孩子更聰明!我們作為家長,怎樣讓孩子學好數學,成為一個聰明的孩子呢?而在這個過程中又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數學是什麼?
  • 用了那麼久的iPhoneXR,總算了解它了,三個缺點不吐不快!
    在iPhone家族中,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那麼幾款旗艦機,比如將蘋果手機推向高潮的iPhone6,全球累計銷量超過了2.5億臺,而後的iPhone6s也被譽為三年不卡神機,即便是目前宣布停產後,全球依然具備數以萬計的果粉感謝蘋果,認為這款iPhone6s的確買的值得,而到了2019
  • 華為真的能500天不卡嗎?重度使用P20 Pro一年,不吐不快!
    為了增加手機賣點,華為餘承東也是開始喊口號,在華為mate9系列的發布會上,餘承東那句「500天不卡」也是成為經典,在那個時候更多網友還是持否定態度,為了檢驗「500天不卡」的書佛啊,筆者也是親自用上了華為P20 pro,華為真的能500天不卡嗎?重度使用P20 Pro一年,不吐不快!
  • 從這4方面進行數學啟蒙,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輕鬆打造「數學腦」
    所以我的孩子,我是不想他折在我的老路上,於是錦春開始研究起孩子的數學啟蒙,很多家長不知道啥是數學啟蒙,甚至認為教孩子數1、2、3就算啟蒙了!數學啟蒙其實是抓住孩子思維啟蒙的敏感期,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給孩子通過一些數學遊戲、生活常識來建立數學思維,培養數感。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著讓他背乘法表!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數學是一門讓家長、老師、孩子都無比頭疼的一門學科。為了不讓孩子在上小學後,數學被落下,於是很多家長都決定讓「笨鳥先飛」,早早的帶著孩子做數學啟蒙。但是,很多家長都並沒有搞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掉入了誤區當中,家長勞心勞力,孩子也痛苦萬分。
  • 幼兒數學啟蒙的4個建議——接觸「數學語言」越早孩子數學越好
    其實有這些想法的家長一定是數學啟蒙方式方法用錯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學」和「玩」並不衝突,而這相輔相成,所以家長完全不用給孩子準備一個嚴肅的學習學環境,這樣只會讓孩子渾身不自在,而數學啟蒙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其融入進生活和遊戲中。
  • 洪恩數學VS悟空數學 哪個才是最合適0基礎娃的數學啟蒙神器?
    前段時間,魚sir給家長研究了20款英語APP後,有家長在留言裡問我,這麼小就給孩子用app,孩子會不會沉迷網絡?孩子無法避免不去使用他們,但作為父母的我們,卻有為他們選擇更為優質APP啟蒙產品的必要。今天內容,魚sir根據家長的需求,測評了兩款數學啟蒙APP——悟空數學和洪恩數學。其實在19年的時候就有家長提過悟空數學這個需求,但在了解之後發現它和其他同類型軟體相比並沒有明顯優勢,我也就一直沒有將它納入詳細介紹的範圍。
  • 如何在遊戲中實現數學啟蒙,提高孩子思維能力,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朋友生氣的和我說:「學數學太重要了,鄰居家的小孩都會100以內的加減法了,這可咋辦,早早就輸在了起跑線,以後上學肯定要落後了!」數學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美國芝加哥一項研究發現,3歲左右孩子的思維開始發展,進入「思維黃金期」,更早地對孩子進行數理思維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會更強,其他綜合能力也會明顯高於同齡人。但是,數學啟蒙除了教數數,就沒有別的辦法嗎?
  • 關於數學啟蒙,如何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句關於數學啟蒙的話。第一句:年齡越小,啟蒙效果越好。家長一定要有理念,要記住孩子從出生第一天開始,就是一個潛能無限的存在,在年齡越小的時候,給一些數學啟蒙,數學元素讓他去感知,效果是越好的。
  • 美國幼兒園啟蒙必備!數學早教的第一步,先做一張神奇卡片
    忽視孩子的空間思維,是學前數學啟蒙的一大誤區!無論是蒙氏、華德福、還是瑞吉歐,對於孩子的啟蒙教育,家長們都很迫切的想要多多學習國外優秀的啟蒙教育方法,以作學習參考。可是你們一定不知道美國大多數學啟蒙是從哪裡入手的?不是字母,不是玩具,甚至不是與數學關係最大的數字?!美國最大的兒童書籍出版社Scholastic出過一個報告稱,「形狀,是兒童認識世界最早的窗口。」
  • 數學啟蒙太無聊?那是因為你沒唱月寶的這首歌
    比如1個杯子、3隻兔子、7朵小花…… 所以,爸爸媽媽日常為寶寶進行數學啟蒙時,千萬別忘了藉助道具,讓他用點數的方式來練習哦。不過,總是點一點、數一數,好像很枯燥,很容易讓人覺得有點無聊對不對? 嘿~別著急,月寶來幫忙啦!
  • 幼兒數學啟蒙思路及方法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很難用語言準確描述數學到底是什麼,但數學卻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無一不跟數學有關。數學,能將問題化繁為簡,用符號幫助我們更迅捷的解決問題。因此,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數學啟蒙,也並沒有那麼令人生畏,隨時都可以開始,不需要太多的儀式感。
  • 3歲前和3歲後的數學啟蒙方法有差別,孩子數學啟蒙,起點在這裡
    3歲以前的數學啟蒙是培養數與量的認知在遊戲中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數學啟蒙不再是難事,這些小遊戲在家也能玩,邊玩邊做數學啟蒙,數學啟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數、一個是量,先給孩子建立最簡單的數與量在給孩子量的啟蒙的時候不需要按照順序,不用學完一再學二、學三、學四,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第一次給孩子呈現的時候不需要點數,就是一個一個的數,只是讓孩子感知就可以了,重點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 數學啟蒙太枯燥?6個德國數學小遊戲,幫助孩子玩轉數學
    說到數學啟蒙,相信很多孩子都因為太過枯燥而厭煩,最後家長們也都不了了之了,最後等到孩子上小學、數學跟不上才後悔莫及。其實數學啟蒙,並不是學數學,只是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任何枯燥的形式都會起到反作用,所以我們不妨利用孩子的天性,來做到正確的數學啟蒙。
  • 數學啟蒙到進階,這幾款數學桌遊了解一下
    在數學啟蒙這件事情上,我這一代,基本是從數數和背誦加法乘法口訣開始的,小時候這些口訣可是背的溜溜的。大點兒,學習數學大多也是死記公式,於是,數學課越學越難。然而,歐美國家通常是從數感開始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起步慢一些,但通過數感的培養,並以孩子可以理解的遊戲形式讓孩子明白數字及運算的本質,從而將基礎打的更牢固。
  • 關於艾芬醫生與愛爾眼科的糾紛,有些話實在不吐不快
    但是,隨著此事在媒體上愈演愈烈,有些話,阿寶實在是不吐不快了。  在此申明:阿寶與此事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哪怕一分錢的利益瓜葛。  我覺得,艾芬醫生和愛爾眼科的這起糾紛,只需要捋清楚以下幾個問題就可以了。  艾芬醫生對愛爾眼科的指責是否成立?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數123」嗎?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現在的家長已經越來越能注重科學育兒,懂得給孩子做語文啟蒙、英語啟蒙、科學啟蒙以及數學啟蒙。一說到啟蒙這個話題,總會有一些家長很驕傲的在評論中說,「我家孩子2歲的時候就能從1數到100了!」。然後就會有家長表示羨慕,一家誇讚孩子聰明。
  • 教娃念「123」不科學?陪孩子「玩」數字,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
    ,孩子答不出來是多少,只能靠猜。猜不出來就順著數字一直往下數。 絕大多數孩子,都只是機械地背數字,並不理解數字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教孩子數123的數學啟蒙方法,並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