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產卻遇到滯銷,3元一斤很難賣,網友:為何市場價格不見跌

2020-12-15 村上農民

今年對於農民來說,算是遇到了一個豐產的大年,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種的農作物基本都豐收了。但面對豐產之後的銷售,卻是十分的無奈,只有少數的一些農作物因為之前庫存特別少價格被炒作得特別高。這對於辛辛苦苦的農民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那麼在滯銷的背後有一些什麼原因呢?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農作物,看看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滯銷的,豐產卻遇到滯銷,3元一斤很難賣,網友:為何市場價格不見跌。

這就是板慄,這種農產品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種植歷史了,對於它可能人們都不陌生。在連續經歷了3年的低產之後,今年我國的板慄迎來了大面積的豐產,對於農民來說終於迎來了一個板慄大年了,但收穫的板慄卻在銷售上遇到了問題。收穫的時候,拿到市場上去出售,3元一斤的價格已經非常低了,但一直不怎麼好賣,面對滯銷的情況,不少農民選擇了把板慄存放在家裡,等著寒冬的時候看市場有沒有起色,然而冬季來了,板慄的市場卻是依舊3元一斤還很難賣。

很多農民辛苦勞動的板慄,卻積壓在自己家裡,付出了時間、精力、成本,卻換不來應該有的收益,這是為何呢?

首先,我國的板慄種植從北到南幾乎已經遍布了,特別是板慄開始暢銷之後,種植面積更是擴大了不少,全國到現在已經有至少25個縣是板慄之鄉,基本上全國三分之二的省份都有自己的板慄種植。在2018年的時候,產量就已經達到了將近20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穩穩的居世界第一位。

其次,今年的特殊疫情影響,讓原本出口的板慄數量急劇的下降,在2019年的時候出口的板慄數量將近4萬噸,然而今年上半年只出口了7千多萬噸。

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連續三年板慄小年的時候,板慄的市場需求就已經是供大於求的局面了,當今年遇到豐產之後,自然就出現了滯銷的情況。

其實從採購商的角度來出發,出口限制導致了去庫存無法順利進行,自然也就沒法收購新的板慄了,再加上今年板慄豐產,不少收購商表示,即使把價格壓得很低了,他們也不想收購太多了,因為目前來看,出口這塊似乎並沒有好轉的局面。

雖然板慄的收購不僅價格低,而且還出現了滯銷的情況,但不少網友表示,市場上的板慄價格卻不見跌,這又是為何呢?其實一些炒制板慄的商販說出了實情,因為從生板慄到加工成熟的板慄的過程中,生板慄的價格在整個成本中佔有量就不是很大,反而加工的人工和場地是成本的大頭,這就決定了板慄的市場價格始終在高位而沒有因為板慄豐產而導致市場跌價的情況。農民賣板慄不容易,網友也表示吃板慄還是那麼貴,這可能就是板慄目前的現狀吧。

相關焦點

  • 豐產不豐收 大白菜為何頻繁滯銷?
    本報記者 馬婧攝  一個多月以來,56歲的菜農昝(zǎn)女士幾乎沒睡過一次安穩覺,本以為自家蔬菜能順利進入北京超市,賣個好價錢,但100多萬斤大白菜如今依舊滯銷在家中。作為北京市民冬季的當家菜,大白菜迎來了大量上市的季節,但北京周邊的多個主產區卻遭遇「賣難」。新發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大白菜價格一度跌至5年來最低,近日隨著氣溫大幅下降價格才有所回升,但菜農們依然面臨賠錢甩賣的風險。
  • 去年初還高達50元,如今跌成白菜價,3元一個,養殖戶叫苦連連
    前年遭遇市場低迷的蘋果在去年上半年發生價格逆轉,行情一路走好,最高的時候賣到12元一斤的好價格。但到去年夏季的時候,許多農產品開始出現大規模滯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南方的柚子提前上市砸了口碑砸了市場,直到後來出現了大面積滯銷,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農產品滯銷,延續到了去年底。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當下也是辣椒大量上市的時候,一上市就幾百萬噸,今年的大豐收,辣椒品種都不錯,同比去年產量就增加了一倍左右,可是,去年辣椒真的不愁賣,一上市就被一搶而空,其價格也能如農民所願,一斤可以賣到5元左右,但是,今年真的不比往年,一上市就出現了滯銷,銷售緩慢,價格也是非常辣手,從剛上市2元一斤,現如今卻跌落至1.5一斤,老農看了都辣眼睛。
  • 收購價不到3元,零售價高達15元,「芒果之鄉」面臨豐產滯銷困境
    先看看今年芒果的收購價分析,整體而言,今年芒果的收購價的比去年普遍要低,平均4.6-7元/公斤,只有桂七芒、貴妃芒、紅象牙芒、大青芒等少數芒果收購價高過去年,能夠發到9-11元/公斤,而像白象牙芒、紅玉芒、小臺芒等,收購價格則基本墊底,只有3.9-5.5元/公斤了。
  • 街頭一個賣10元,產地批發幾毛一斤,紅薯價格為何「天壤之別」
    天氣越來越寒冷,為了抵抗寒冷,不少人會選擇一些暖胃的食物,比如街頭上最常見的烤紅薯,就是大家在冬天的標配,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會自己烤紅薯,而在城市的朋友,選擇在街頭購買,不過,紅薯的價格在不同的場景差別較大,農村可以說不要錢,都是自己種植的,而在城市一個烤紅薯能賣到5元,大一些的能賣到10元一個。
  • 超市售價3元一斤,批發價僅7毛一斤,又是一款滯銷水果?
    最近幾年水果價格的波動幅度非常大,今年某種水果價格奇高但明年可能就會出現滯銷,至於原因很多人把水果的價格波動歸咎於農民的跟風種植,這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由於缺少相關信息在農村農民跟風種植水果的現象非常普遍,同樣每年都有水果滯銷的事情發生。
  • 海鮮市場賣800元一條的龍利魚,超市為何能賣20元一斤?
    海鮮市場賣800元一條的龍利魚,超市為何能賣20元一斤?龍利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這種魚,無論是拿來水煮還是清蒸這種魚肉質都很鮮美,龍利魚的外形是長長扁扁,長得像舌頭,所以這種魚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舌頭魚,這種魚可不便宜,在海鮮市場賣最便宜的都要四百元一斤,一條魚的價格至少都要七八百元,不過這種魚在超市卻是很便宜,一斤才要二十元,為什麼差別會這麼大,接下來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
  • 都是今年豐產水果,巨峰葡萄上市備受追捧,為何蘋果賣不動
    而到了下半年水果市場一片低迷,蘋果售價狂跌甚至成為滯銷品反而巨峰葡萄脫穎而出殺出一條血路。同樣作為下半年的豐產水果,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為何蘋果為何會輸給巨峰葡萄,成為賣不動的滯銷水果,話不多說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首先我們先來對比兩者的味道。很多人喜歡吃蘋果不僅是因為蘋果自身富含的豐富的營養元素,還有一點就是喜歡聞蘋果身上獨有的果香。
  • 新鮮3元一斤不願賣,如今曬成乾貨卻賣不動,農民含淚:後悔已晚
    今年不管是水果還是蔬菜,關於滯銷的話題似乎永遠都聊不完,每年一旦到秋收時節前後,滯銷的情況也是接二連三的出現,先是價格暴跌,再到銷售緩慢賣不動,最後爛一地的蔬菜和水果例子也是比比皆是,還有不少農民因價格低賣掉又不甘心,乾脆就等價格回升再出手,甚至有些急性子的老農卻不願意賣了。
  • 荔枝桃子葡萄青芒都降價 廈門市場碩果纍纍價格親民
    水果產量大,供過於求,價格自然也在激烈的競爭中走低。一位水果商販透露,在短短一個多月的荔枝售賣期內,荔枝半公斤的批發價格從3元、2元降到1元。「去年晚熟的荔枝品種一公斤賣16塊,今年同樣品種一公斤只能賣8塊。」據她回憶,去年荔枝量少,幾乎無須降價就能清貨;而今年荔枝「賣不完」,最後只能一步步降價拋售。  桃子、葡萄等水果也遭遇了相同的情況。
  • 昌江2000畝木瓜滯銷 跌至兩三毛錢一斤仍少人問津
    2000畝木瓜滯銷  昌江瓜農好心焦  木瓜兩三毛錢一斤仍少人問津  南國都市報6月8日訊(記者吳嶽文)「我種了200畝木瓜,年初還可以賣到1.1元一斤,後來價格一路下跌,現在0.2元一斤都沒有老闆過來收購
  • 桃子滯銷又來了!8毛一斤便宜賣,果農:不爛在樹上就好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桃子滯銷又來了!8毛一斤便宜賣, 果農:不爛在樹上就好!今年的水果行情比較好,很多的水果價格都迎來了提升,比如說平價水果的代名詞蘋果,在過去10元錢可以買上4斤,但到了今天卻只能買上1斤,有部分地區的價格更是達到了13元每斤。今年的蘋果價格之所以會高漲,其實還是因為庫存量太少有關,畢竟市場中的存量才不過100多萬噸,而今年的蘋果坐果率並不是太高,因此價格才會這麼高。不僅是蘋果,就連我們平常吃的香蕉、梨子、西瓜等價格都迎來了上漲。
  • 人稱「獨腳金」,市場千元一斤,遇到可要珍惜,十分珍貴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人稱「獨腳金」,以前常禍害莊稼,現在遇到可要留心,要好好保護」。 在大自然界中,名字帶「金」字的似乎都是比較高貴的。類似社會上十分珍貴的金線蓮一樣,種植的一斤賣到好幾百,而野生特級品的金線蓮最高賣到上萬元元斤。還有常見的一些植物,如金錢松,金銀檜,金銀花,金花茶,鬱金香等,這些植物也極具經濟價值。
  • 上周一斤還賣1塊3,現在只能賣3毛
    原標題:上周一斤廢紙箱一塊三 現在只能賣三毛  前幾天廢紙箱一斤1.3元,能賣過3斤廢鐵,然而不到一周,已狂跌至0.3元。  紙箱回收一周跌得剩零頭  家住文化東路附近的李女士近幾個月攢了不少廢紙盒,她盤算著怎麼也能賣幾十塊錢。23日,「破爛王」上門過秤後,卻只給了7塊多。
  • 肉雞養殖價格遭遇滑鐵盧,收購價跌至3塊多/斤,為何?
    從去年年初開始,對對於經常買雞肉的消費可能都會發現,那時候的豬肉價格剛開始往上漲,而雞肉價格基本上沒有多大變化,但是相對於豬肉而言,買雞肉更加划算。豬肉貴了,多買點雞肉替代總可以吧?而從去年15塊多一斤不愁賣,現如今五塊一斤卻賣不掉,為何肉雞的價格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 豬肉批發價格連降10周 十幾元一斤的豬肉重現市場
    十幾元一斤的豬肉重現市場受「豬周期」和「非洲豬瘟」影響,豬肉價格自去年開始坐上了「火箭」,20元、30元、40元……引發高度關注,頻頻登上熱搜。如今,豬肉價格真的降啦!近兩個月來,持續回落的豬肉價格,讓人終於可以挺直腰板,在豬肉攤前大喊一聲,「老闆,來一斤排骨」。「現在前尖賣25.8元一斤,已經降好多了,以前都是賣30多塊的,五花肉等也都降了,就是降多降少的區別。」在北京豐臺區一家菜市場,賣肉的商販告訴記者。
  • 「口述」農產品滯銷,我幫家人在網上賣水果
    疫情來勢洶洶,受交通管控、市場關閉等因素影響,大量應季上市的草莓、枇杷、春筍等生鮮水果,都出現了嚴重的滯銷情況。以正當季的遼寧丹東草莓為例,這種草莓個頭大,果味甜,在北京、河北等地的部分超市甚至能賣出40至50元一斤的高價。然而,疫情發生後,丹東當地的東港草莓,卻已經無人收購,價格也隨之跌到了4至5元一斤。
  • 曾一斤賣18元,畝收益7萬,如今6元一斤賣不動,不值錢了
    天氣冷了,市場賣的農產品也比以前要少很多,低溫天氣不利於蔬菜的生長,到了冬天以後,老百姓就開始囤菜,滿足整個冬天的需求。 到了冬天時,市場上的蔬菜品種比北方地區更加豐富,而且還能買到少見的美味蔬菜,比如在這個季節上市的冬筍,相信大家都比較喜歡吃。但是今年的冬筍才上市不久,就有上萬斤沒有銷路,產地的冬筍堆成了水山,價格更是下跌了70%,曾經一斤賣18元,如今卻降到了6元一斤,根本就不值錢。
  • 男子囤積80萬斤大蔥,過年賣個好價格,賣不掉就上網求助!
    表弟囤積的80萬斤大蔥,今天有販子來收3元錢他不賣,他說最少要5元以上才考慮賣。把我氣得我想踹他幾腳。當農產品滯銷的時候全國人民都幫忙銷售,儘量不讓農民朋友們虧本,而如今大蔥緊俏了,這時候他們卻囤積不賣了,完全忘記了滯銷時候的事情了。我狠狠地批評了表弟,要求他不要做沒良心的事情。
  • 16斤才出一斤成品,一斤80元很熱銷,農民卻說想靠它掙錢很難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這種果實,16斤才出一斤成品,一斤80元很熱銷,農民卻說想靠它掙錢很難。這就是油茶果,它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應該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果實,每年的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這段時間,就是它成熟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