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漢宮:英國君主官邸原來是城鄉結合部二手房

2020-12-12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0月19日晚8時許,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英國倫敦,開始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根據女王官邸白金漢宮公布的行程表,10月20日,習近平夫婦將與女王夫婦一起坐上女王的御輦(就是皇家馬車),經皇家大道,前往白金漢宮下榻。

作為19世紀以來英國歷代君主的官方駐地,白金漢宮通常情況下每年只接待兩次外國元首,可見此次習近平主席出訪英國所受接待規格之高。與多數國人理解中王宮的富麗恢宏不同,最初的白金漢宮只是一座城鄉結合部的「二手房」,不是英國君主的官邸,而且它原本的形態離貴族豪宅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套用熟悉的句式——白金漢宮不是一天建成的。那麼,近三個世紀以來,這座歷史並不算久遠的王宮經歷了怎樣的前世今生?

鄉間二手房:來自「暖男」喬治的禮物

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君主,對於宮廷的選址有一種偏好,即優先考慮那些位於安逸的鄉間、避開喧鬧街市的區域。這種偏好大概也是與中國傳統背道而馳的,因為中國皇帝的宮殿,基本都位於都城繁華的核心地段。而作為騎士精神的繼承者,英國君主和貴族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遊獵,因而藍天白雲下,「快樂的英格蘭」的田園風光就成為他們置業的重要因素。白金漢宮進入國王的視野,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令人奇怪的是,當國王喬治三世(1760年—1820年在位)購得這座叫「白金漢府」(Buckingham House)的建築時,它真是名副其實的「二手房」。自亨利八世時代(16世紀前期)以來,白金漢府所在的地塊,雖然遠不是當時的「地王」,但其產權卻經歷了多次流轉。直到1703年,白金漢公爵約翰•謝菲爾德(John Sheffield, 1st Duke of Buckingham and Normanby)在此營建寓居倫敦時的府邸。從我們手邊的1742年倫敦地圖來看,當時的倫敦與其說是城市,不如說是一個擴展版的村鎮:現在理所當然視為市中心的倫敦塔,已經是當時倫敦的東界;而議會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則是倫敦城的西部郊區,更不用說位於更西邊的「白金漢府」了。如此來看,說白金漢宮最初是「鄉間二手房」絕不算過分。

1710年左右的白金漢宮,這是它最初的形態。圖正中建築是現存白金漢宮西部主體建築的原型

1762年,喬治三世從小金庫中撥款21000英鎊買下了這座「白金漢府」,作為送給王后夏洛特的禮物。這筆房款國王還是分了四期才得付清,可見在當時這確是一筆巨款了。

喬治三世與王后夏洛特的感情很美滿。其實年輕時喬治的初戀,是里奇蒙公爵的女兒莎拉•倫諾克斯(Sarah Lennox),然而王室的慣例要求他與外國公主聯姻。更重要的問題是,倫諾克斯家族是革命中被處死的查理一世的後裔。年輕的王儲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愛情,迎娶德意志梅克倫堡的公主索菲亞•夏洛特(Sophia Charlotte)。喬治與夏洛特的婚禮是兩人平生初見,但這不影響夫婦二人至死不渝的愛情。喬治三世本人的特質,完全不同於他的祖輩和子孫,沒有情婦的喬治乃是臣民眼中的好丈夫、好父親。這在英國王室的歷史上也是為數不多的典範。

除了君主們的傳統喜好之外,喬治三世選擇城鄉結合部的「白金漢府」也有他個人的原因。他的祖父喬治二世和之前的國王們在倫敦的住所,是林蔭區的聖詹姆斯宮(St. James’s Palace),這座都鐸時期的宮殿與其說是王宮,還不如說是一系列大宅拼湊而成的建築群:歷代國王都憑藉自己天馬行空的藝術想像為它添磚加瓦,結果成了風格雜糅又不倫不類的工程。此外,聖詹姆斯宮太靠近擁擠雜亂的倫敦城中心,國王的隱私又很成問題,喬治三世形象地稱它為「吸塵器」(dust trap)。與此相對,他對祖父生前居住的鄉間宅邸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同樣印象不佳,據說喬治年幼時在漢普頓宮曾經挨過他爺爺的一頓耳光,兒時的心理陰影促使他巴不得早點搬離漢普頓。即使他父親死後、喬治成為王儲時,他也拒絕祖父賞賜給他的官邸。所以在購得白金漢府以後,喬治三世將聖詹姆斯宮和漢普頓宮的王室珍藏陸續搬遷至此,可見他對鄉間住所的鐘情。此後,除了他們的長子外,國王夫婦的14個子女都是在白金漢宮出生的。

攝政王的文藝青年情結

對於喬治三世龐大的家庭來說,「白金漢府」無疑是個經濟適用房——二手買入,生存空間卻越來越促狹,似乎該對這座府邸進行擴建了。不過這項工作到了攝政王的時候才真正開始。喬治三世在1810年後精神病發作,王儲威爾斯親王開始行使君主的部分權力。直到1820年父王晏駕,未來的喬治四世一直以攝政王的名義總攬朝政。

1800年左右的白金漢宮

攝政王喬治個性張揚,與父王喬治三世的稍顯刻板不同,他在藝術審美上的品位絕對稱得上王室中的文藝青年。尤其他在建築、雕塑、裝潢藝術和城市規劃等方面的才華,使得19世紀初上層社會形成新的藝術風尚,這風尚至今還被稱作「攝政風格」(Regency style)。攝政王的文藝青年情結,在位於布萊頓的皇家行宮(Royal Pavilion of Brighton,又譯「英王閣」)展現得美輪美奐。這座充滿東方異域色彩的行宮,如今看來或許只是印度、中國與英國風格的簡單雜糅,但在19世紀卻是不折不扣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代表,是建築藝術大師約翰•納什(John Nash)的扛鼎之作。

任攝政王時期的喬治四世,由宮廷畫家託馬斯·勞倫斯繪製。這張畫像與傳統的加冕服不同,重在喬治的本色。

然而,大師約翰•納什的手筆用在白金漢宮,畫風就跑偏了。攝政王原本想擴大居住空間,納什秉承旨意用四年時間設計出帶有圓頂、閣樓和角樓的方案。這個方案從圖紙上看宏大壯觀,可實際施工又一次畫風不對了。因為擴建的前提是拆除大面積原建築,而此時攝政王急於求成,導致建成的實物很不協調。不僅如此,納什還在主要入口處建了一座帶圓頂的拱門,實際上破壞了白金漢宮原有的開放格局,從林蔭區皇家大道的方向看過去實在醜陋。我們今天已看不到這個建築,它們後來被拆除了。不過,納什對白金漢宮真正有價值的擴建,是設計了坐東朝西的聯排別墅,與原有大宅背靠背地連接起來。今天,這部分建築成為面朝後花園的主體。不僅如此,攝政王對室內裝潢的愛好,使白金漢宮內部質感獲得提升。喬治年輕時居住在卡爾頓府(Carlton House Terrace),即位後他將此地的藝術珍品轉存到白金漢宮。他還命人在歐洲大陸廣泛收購,許多法國大革命中流散的波旁王室家具,也為白金漢宮增添不少亮色。

約翰·納什

雖說如此,納什也未能逃過責難。議會對擴建的工程進行經費質詢,大家紛紛把對喬治四世的怨氣發洩在納什身上,他也承認錯誤並在1830年被撤職。

平心而論,喬治四世本人對於擴建工程的失敗要負主要責任。他個人才華很高,這也意味著他的好大喜功。他對各種美食的貪婪又使他不到30歲體重就已超過200斤,文藝青年同樣也不負王室「吃貨」的美名,肥胖導致他過早衰老,神經脆弱的他對任何工程都有朝不保夕的敏感。

白金漢宮的西立面,面向後花園的部分。這裡就是約翰·納什擴建的主要部分,表面用巴斯石進行裝飾

王宮是怎樣煉成的?

在英文中,「house」和「palace」的意義明顯不同。直到1837年前,未來的「白金漢宮」都只是「Buckingham House」而非「Buckingham Palace」。當今的威爾斯親王查爾斯,他的居所就是聖詹姆斯宮內的克拉倫斯府(Clarence House),傳統上這裡是英國王儲的「東宮」,但仍未獲得「palace」的稱號。關鍵在於君主是否將其作為官方活動中心。喬治三世是第一個實現宮廷(king’s court)與家(king’s home)分離的君主,即便他賦予白金漢府事實上的王宮身份,但是他的官方活動仍在聖詹姆斯宮進行。

1837年的白金漢宮,此時宮門前的拱門已經拆除,為後來建新的東側建築進行準備。1847年東側建築完工後,中央庭院形成

真正讓白金漢宮名副其實的是維多利亞女王。不僅因為她剛即位就遷入白金漢宮,更重要的在於1838年她加冕時,也是從白金漢宮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此後白金漢宮一直都是女王接見首相、外國使節和舉行國家慶典的場所。1887年慶祝女王登基50周年的黃金慶典、1897年登基60周年的鑽石慶典,白金漢宮都是慶祝活動的核心會場。這些都進一步鞏固了白金漢宮作為君主宮廷的地位。也正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白金漢宮才最終成為現在的樣子。雖然在二戰空襲中王室禮拜堂被毀,但主體建築風格都已定型。

二戰中白金漢宮的王室禮拜堂被毀,後來在故址上開闢了女王畫廊,用來展出王室的繪畫藏品

維多利亞的貢獻在於她將南北兩個側翼連接起來,從而使王宮中央形成庭院(court,英國常以這個詞指代王宮),橫跨南北的東面建築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白金漢宮正面。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在它身上展現無遺,三個希臘式的神廟立面構成了東側建築的主體,灰白色大理石的裝飾面與首都其他新古典主義建築保持協調。值得注意的是,新建部分有一個寬大的陽臺,從而使王室成員能夠從這裡向廣場上的匯集的民眾揮手致意。

19世紀是工業革命的世紀,首都倫敦也在這一百年中迅速擴大,從而奠定了當代主要的城市景觀。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和人口不斷增長,19世紀以來倫敦的城市空間擴展了數倍,許多原本是老倫敦城的城鄉結合部地區,現在都成為擴展版倫敦的核心市區。與法國巴黎在19世紀的大規模改造不同,倫敦似乎沒有統一的城市規劃,也沒有出現巴黎主城建築統一用藍色屋頂這類細節。因此,倫敦的現存景觀更有利於觀察城市演變的軌跡,而白金漢宮所在區位恰好為這種觀察提供了絕佳視角。它的東面是老倫敦城的傳統核心區,聖詹姆斯宮及其附屬花園——林蔭區,林蔭區以東是中央政府各部所在的白廳街和議會大廈。林蔭區以西則是海德公園和肯辛頓公園,大面積的綠蔭公園成為「都市之肺」。但就是這片曾經的郊區如今也已是核心城區,而白金漢宮恰好就處於老倫敦城的邊界和新倫敦城的起點之上,佔據了新舊時代交匯的節點。

白金漢宮門上的皇家盾形紋章

從這個意義而言,曾經的鄉間二手房的確已成為景觀豪宅。白金漢宮也構成了當今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童年回憶:1937年她父親喬治六世登基時,伊莉莎白的個子剛好夠得上在大陽臺欄杆上露臉;40年代陪伴她的兒時玩伴一同組成白金漢宮「童子軍」,越過後花園的小山丘能看見威靈頓拱門;王宮北翼迴廊上隨處可見的捕老鼠夾子;宮內通電燈前四處彌散的煤油味兒;御園池塘邊祖父消夏時工作的涼亭……

於是,三個世紀過去以後,當初喬治三世搬遷王宮的初衷繞了一圈又回到原地,「逃離都市」似乎仍遙遙無期。避開沉悶古老的王宮,只為尋覓野趣十足的近郊宅邸。可是兩百多年後的今天,生趣盎然的近郊宅邸再次「淪陷」在城市的喧囂之中。只是,今天的君主們不再逃離,也無法逃離。說到底,如今的白金漢宮無論是區位還是形式,都不太合傳統意義上君主的口味。然而王室依舊住在活的王宮中,它更像是一個鮮活的舞臺,展現英國古老憲政在現代煥發的魅力。英國上院議長約翰•伯考在歡迎歐巴馬訪問議會時曾說,威斯敏斯特大廳佔據著英國歷史的中心地位。其實,白金漢宮也扮演著類似角色。當伊莉莎白二世抱怨希思羅機場的噪音影響了她在溫莎城堡的安逸時,她的潛臺詞其實很明確,那就是在她內心深處,地處郊外的溫莎城堡靜謐安逸,更得她的歡心。一生鍾愛縱馬飛馳的女王難掩心頭之愛。雖然她也曾調侃,說自己已經學會如何根據引擎轟鳴聲,來辨別飛機型號和航班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英國白金漢宮假裝要出售,報價成最大亮點,網友:史上最貴二手房
    據英國《每日星報》9月30日報導,英國白金漢宮被一家在線房地產公司掛牌在其網站上,這處豪宅的報價成了最大亮點,格外吸睛。但是實際上白金漢宮並沒有對外出售,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近日,總部位於英國的在線房地產公司(Emoov)將英國女王的官邸公布在網站上
  • 揭秘英國皇家住所白金漢宮,共有775間客房,每年向5萬名貴賓開放
    自1837年以來,白金漢宮一直是英國皇家官方的倫敦官邸,現在是君主行政總部,除了擁有皇家畫廊和皇家馬廄之外,它也是一個家庭住宅,共有775間客房,每年向5萬名VIP貴賓開放。據透露,哈裡王子和梅根·馬克爾在結婚後,將住在英國倫敦肯辛頓宮的一個小屋裡,下面我們來看看英國皇室的官邸:倫敦女王的官邸住宅可追溯到1703年,當時白金漢公爵在英國首都時尚的聖詹姆斯區建了一座美麗的聯排別墅。但是,到了1761年,這座聯排別墅被喬治三世國王買下,並在19世紀進行了大面積擴張。
  • 英國白金漢宮,倫敦行的主要打卡地之一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主要介紹的是英國的白金漢宮以及周邊的幾個地方,具有深厚的歷史氛圍,又有美麗的環境,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吧!莊嚴的白金漢宮正前方矗立著維多利亞女士紀念碑,宮殿的背後有幾個私人花園,環境與毗鄰的格林公園相似。白金漢宮得名於白金漢屋。這座端莊的府邸於1703年為白金漢伯爵約翰·舍費爾德而建。
  • 英國倫敦白金漢宮門票、營業時間及旅遊攻略
    白金漢宮概述   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王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倫敦詹姆士公園(St. James』 Park)的西邊,1703年建造,因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稱白金漢屋,意思是「他人的家」。  白金漢宮自19世紀起便一直作為英國王宮和英國王室的官邸,王宮內外一派富麗堂皇的景象。
  • 英國白金漢宮紀念品「大甩賣」 各式禮品中國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4日報導,如果你聽到某種紀念品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皇室藝術品,你可能會期待它們同「女王」氣質很搭。但英國白金漢宮23日出售的很多皇家主題的紀念品其實是海外製造。據報導,英國皇家收藏基金會(The Royal Collection Trust)網上商店出售的泰迪熊售價12.95英鎊(約合人民幣120元),這是該基金會出售的眾多中國造紀念品中的一種。與此同時,售價15.95英鎊(約合人民幣148元)的柯基犬拖鞋也是中國製造。此外,繡有白金漢宮的白毛巾是歐洲出品。一種印有皇家衛兵的T恤則是土耳其製造。
  • 白金漢宮是英國君主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坐落在威斯敏斯特!
    白金漢宮始建於1703年至1705年,現在是英國女王在倫敦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王室的行政總部,也是當今世界上少數仍在使用的皇家宮殿之一。它和英國著名的國會大廈、倫敦塔橋以及紅色雙層巴士一樣,都是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標誌。參觀白金漢宮白金漢宮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方形圍院建築,主體有五層。
  • 白金漢宮要出售?估價49億英鎊,馬雲能買6個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皇宮,是英國皇室皇權的象徵,是每一個到訪過英國的人必須打卡的地方報導說,白金漢宮是英國皇宮、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住宅。這座令人驚嘆的建築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區,已有300多年歷史。
  • 英媒:米歇爾攜女兒秘訪白金漢宮 與女王建立親密友誼
    英國女王與歐巴馬夫人在白金漢宮合影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13日報導,自從在倫敦G20峰會上見面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之間建立了深厚而牢固的私人友誼。
  • 白金漢宮門口聚集數百名抗議者,英國王室岌岌可危?
    民眾白金漢宮門前抗議在前段時間,由於英國王室王子安德魯存在虐童行為而引發了英國民眾的不滿抗議。白金漢宮門前出現了數百名英國民眾抗議者,他們站在宮前拉橫幅喊口號,進行著抗議示威活動。據有關消息,白金漢宮被層層圍堵,現場出現了一大片關於安德魯的謾罵聲,人們最不想觸及的「虐童癖」等敏感詞彙從示威者口中不斷傳出。這次抗議的主題十分明顯,那就是反對「虐童癖」。然而對於這樣的示威,英國王室卻選擇了冷處理。
  • 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有一臺私人提款機,但據說女王從不帶現金
    據英國媒體9月15日報導,英國一檔電視節目透露,女王在白金漢宮有一臺私人提款機。報導稱,這是即將播出的四集電視紀錄片《皇家宮殿的秘密》(Secrets Of The Royal Palaces),其中在第一集裡透露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皇宮裡有一臺自動取款機。
  • 白金漢宮:為白金漢公爵所建,由此得名,最早稱白金漢屋
    當天雖然沒有去 Westminister ,但跑了白金漢宮,警戒並沒有想像中的嚴,廣場仍能隨意進出。偶爾有一兩個騎著摩託車的警察。很有當地特色,這也是必去的吧。在大雪中看了震撼的換崗儀式,最後的紅衣衛兵真的超級威武。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官邸,皇家衛隊換崗儀式在宮門前進行。
  • 白金漢宮公布習近平訪英行程表 王室全程陪同
    蓋著女王御印的習近平訪英行程表,10月16日由女王官邸白金漢宮正式公布。按照慣例,白金漢宮一年只接待兩次高規格國事訪問,而在總結習近平訪英7大看點的同時,有媒體注意到,本次訪問,英王室成員將全程陪同習近平,這樣的禮遇可不是所有訪英元首都能有。
  • 遊倫敦白金漢宮,感受皇家的威嚴,感慨紳士的魅力
    文/多多倫敦不僅是英國的首都,還是英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你也許聽過這裡的許多趣聞,也許是因為它反覆無常的天氣,更多的應該還是它不同的政治制度,神奇的保留君主制度,最令人好奇的就應該是那個超長待機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她背後那些皇家故事,是否和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君主制度相似呢?
  • 英國王室的「環保經」 海風「吹」鼓女王腰包
    英國女王的財富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她的私人收入,另一類是政府提供給她的撥款。政府撥款主要根據「英國王室地產公司」(下簡稱「王室地產」)的收入計算。「王室地產」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與當時政府達成的協議於1760年成立。英國君主把大多數不動產交給該公司管理,而公司則按一定比例每年向君主支付「王室年俸」,作為其公務開銷,剩下的收益納入國庫。
  • 英國首相︱唐寧街10號是如何成為首相官邸的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唐寧街10號(2014年6月)          雖說唐寧街10號的房子看起來並不古舊,但其作為英國首相官邸的歷史卻和英國首相之職的歷史差不多長,已有280年。1735年,英國的第一位首相羅伯特•沃爾波爾(Robert Walpole)把這棟喬治二世兩年前賜予自己的房產,改建成首席財政大臣在倫敦的宅邸和辦公室。
  • 英國女王乘車來到溫莎城堡大門前卻被「拒之門外」,警衛氣得踢了...
    據英國媒體3月7日報導,周四(3月5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乘坐「攬勝」車來到溫莎城堡,但是當女王的車隊到達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的「納爾遜之門」(Nelson’s Gate)入口時,大門卻沒有打開,一名保安人員氣得踢了大門一腳,然後護送女王在這一街區繞了一圈再回到大門前,這時大門才打開。
  • 5條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道路硬底化工程將於6月底完工
    記者從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了解到,我區投入1100多萬元啟動建設的5條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道路硬底化工程目前完成總工程量約80%,預計全部工程於今年6月底完成。
  •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建設大型的再生水溼地:改變城鄉結合部面貌
    這一片再生水基地,其實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汙水處理廠附近,這一片城鄉結合部面貌將改變,由破舊的村莊變成一片生態溼地。下面就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附近的地圖。,建設比較好在高碑店鄉的南部,則是一片城鄉結合部的風貌。
  • 遊記:打卡著名的白金漢宮
    穿過詹姆斯公園,來到白金漢宮。白金漢宮(BuckinghamPalace)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王宮,建造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倫敦詹姆士公園的西邊。宮內有六百多個廳室,宮外建有寬闊的廣場及御花園。白金漢宮是英國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是英國君主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也是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歷史上每逢英國歡慶或是危機時刻,這裡也是不列顛人民一處重要的集會場所,也是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
  • 英國女王6歲時單腿站立,雙手提起小腿襪,搖杆筆直初具君主氣質
    英女王小時候和愛德華八世國王坐在一起,侄女比大伯竟然更有君主氣質!果然愛德華八世愛上了美國辛普森夫人,因為她離過婚,並不符合英國王后的條件,所以愛德華八世國王選擇放棄君主之位,「要美人不要江山」。他的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伊莉莎白二世的命運,愛德華八世並未有子嗣,所以她的弟弟喬治六世也就是伊莉莎白的父親繼承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