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樓不管幾層,儘量避開3層,建築學家:住著不舒服,還難轉手

2020-11-07 樓市專聊

在買房的時候,多數購房者買的是多層住宅、中層住宅或者高層住宅,那麼多層、中層和高層住宅是如何界定的?《民用建築設計通則》中明確指出:


一層至三層屬於低層,四層至六層建築屬於多層,七層至九層是中層建築,十層及十層以上為高層住宅。

不管我們買的是多層住宅、中層住宅還是高層住宅,都會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樓層的選擇。一棟樓有那麼多樓層,在建設的過程中必然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樓層,也就是說一棟樓中,總有那麼幾層居住體驗並不好。對於購房者而言,樓層的選擇需要十分謹慎,畢竟房子是買來住的,還是儘可能避免居住體驗不好的樓層。

關於具體哪幾層居住體驗比較差,我諮詢了一位建築學家的朋友,他建議在買房的時候要儘可能避開3個樓層,在他看來這幾個樓層住著不舒服,未來轉手也比較難。在介紹3個居住體驗不好的樓層之前,建築學家特別強調了一個錯誤說法,就是揚灰層。

闢謠:揚灰層根本不存在!

在網絡上有很多人強調揚灰層不能買,筆者專門查了一下資料,揚灰層的說法源於2003年的一篇網文,發帖人自稱是售樓小姐,這一說法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不過後來有權威人士出面證明,這一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現在這一說法已經被證實是謠言。

根據網絡上的說法,揚灰層指的是9層到11層,即使是現在,很多人還在說揚灰層不能買,我認為這些作者是很不負責任的,既然是謠言,就不應該胡亂宣傳。事實上稍懂點購房常識的人都知道,9層、10層、11層都算是整棟樓的黃金樓層。這幾個樓層的房子擁有很好的採光條件和通風條件,同時視野也比較好,算是不可多得的好樓層。

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哪幾個樓層不建議購買。

01住宅底商上面一層的房子。

有一種樓棟,最下面一層或者兩層是商鋪,通常被人們稱為住宅底商。而底商上一層的房子是不建議購買的,如果住宅底商只有一層,那麼第二層不建議購買,如果住宅底商有兩層,那麼第三層的房子不建議購房。

為什麼底商上一層的房子不建議購買呢?根據我們的生活常識,有些商鋪的存在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比如樓下的商鋪是飯店,飯店可能會產生各種氣味,對於樓上住戶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如果樓下的商鋪是KTV,就可能產生很大的噪音,影響樓上的人休息,當然可能還有其他類型的店鋪影響樓上住戶的正常生活,購房者在購買住宅底商上面一層的房子的時候需格外注意。

在我們的記憶中,帶住宅底商的房子一般是在馬路旁邊,馬路上通常有來來往往的車輛,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噪音,對樓上的住戶也有一定的影響。總的來說,如果準備買一二層是住宅底商的房子,還是儘可能買高一點的樓層,高一點的樓層受到的影響比較小,而住宅底商上面一層的房子,儘可能不要購買。

02設備層附近的房子。

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是設備層?


設備層是指高層建築的某一樓層,其有效面積全部或大部分用來作為空調、給水排水、電氣、電梯機房等設備的布置。

簡單來說就是一棟樓需要很多支撐整棟樓正常運行的設備,而這些設備集中放置在一個樓層,這樣的樓層就是設備層。通常情況下設備層都在地下或者頂層,當然有些樓棟因為層數太多設備承受的負荷太大,可能就會不止一個設備層,除了頂樓和地下有設備層,中間樓層也可能會有設備層。

因為設備層中的設備比較多,有發熱設備,有產生震動的設備,也有高電壓的設備。在設備運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噪音或者電壓輻射,甚至一些發熱設備甚至會影響周邊樓層的溫度,如果房子的隔熱效果和隔音效果不好的話,可能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因此在買房的時候,應儘可能避開設備層附近的房子。

當然在買房的時候購房者很難辨別設備層到底在哪一層,筆者建議在買房之前還是應該弄清楚設備層的位置,可以諮詢置業顧問,也可以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03沒有院子的一樓。

電梯房的出現讓一樓跌下「神壇」,在電梯出現之前,一樓憑藉出行方便的優勢,一度成為最受歡迎並且最值錢的樓層。電梯出現之後,一樓的出行優點逐漸消失,採光條件和通風條件比較差的劣勢就暴露出來。尤其是南方的一樓,除了通風條件和採光條件比較差,還有潮溼的問題,南方一般有梅雨季節,春天的時候可能連續半個月下雨,一樓的潮溼問題就會更加嚴重,夏天的時候還可能有蚊蟲的困擾。

當然如果一樓有院子的話,我相信很多人就會忽略一樓的這些缺點,畢竟院子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筆者認為即使一樓的院子不能克服一樓的其他缺點,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還是非常值得的。如果一樓的房子不帶院子,還是不建議購買。

筆者認為,建築學家的建議還是比較中肯的,對於購房者買房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對於購房者而言,尤其是剛需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應該儘可能避開上文中的3個樓層。

在實際買房的過程中,還可能有一些特殊情況,關於建築學家的建議也不一定完全遵從,大多數時候還是應該視情況而定。

相關焦點

  • 一棟樓不管幾層,儘量避開這3層,建築學家:住著不舒適,轉手難
    對於現在的購房者來說,買房的時候,一棟樓不管幾層,儘量避開這3層,建築學家:住著不舒適,轉手難。第一層:沒有地下室一樓不管任何時候,一樓住宅其實都是一個比較好的住宅樓層,主要一層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出行方便。
  • 一棟樓不管幾層,買房避開這3層,建築學家:住得不舒服還難轉手
    畢竟一套房子動不動就是大幾百萬,一個人一生也換不了幾套房,一旦選錯後悔都來不及,所以要多儲備選擇好房的相關知識。一套好房有兩個衡量標準,第一就是適宜居住,第二就是房子流通性強。簡而言之,好房子就是要一家人住起來舒心,並且不想居住了轉手也很容易。所以,基於這個衡量標準,有建築學家建議:在一棟樓裡面,不管它有多少層,都要儘量避開這3層。這3層不僅住起來不舒服,想要轉手還很困難。
  • 買房儘量避開這4層,建築學家透露:住得不舒服還難轉手
    建築學家透露:買房儘量避開這4個樓層,住得不舒服,還難轉手買房時有句俗話:選對好房,才叫安家,否則只有無盡的折騰等待和心力交瘁。業內衡量「好房子」有兩個基本標準:1、住著舒服,朝向、戶型、通風、採光等等;2、轉手容易,有人接盤就意味著有市場價值,未來不敢說一定會大幅增值,但至少自己想轉手的時候沒有困難。基於以上兩個標準,建築學家從他們的業務範疇出發,給出了一棟樓的選房關鍵秘訣:在一棟樓裡面,不管它有多少層,都要儘量避開這4層。
  • 一棟樓不管多少層,儘量避開這4層,內行:住得不舒服,還難轉手
    但是對於現在的購房者來說,現在買房不能夠像過去一樣盲目,隨便挑選一套住房,也不看房子居住起來是否舒適,就潦草買房。對於現在的購房者來說,挑選房子要謹慎,畢竟現在房地產市場行情已經沒有過去那樣火爆,是有時間靜下心來挑選一套好的房子居住。所以在購房者買房的時候,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儘量避開這4層。
  • 建築學家建議:一棟樓不管幾層,最好避開這3層
    對於60後和70後,他們更喜歡低層的房子,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他們更喜歡15層以上的房子。但是不管大家怎麼選擇,只要自己居住起來覺得舒適就可以,選擇哪一層都無所謂。但是建築學家表示,因為現在大多數人都喜歡住高層住宅,但是在高層住宅中,有3層是非常不適合居住的,並且以後想要出手也很難。所以,在買房的時候儘量要避開這3層。
  • 建築學家:不管多少層,記得避開「這3層」
    但筆者想說,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不少人卻犯了一些基礎性的錯誤,這是不應該的。要知道,現在的房子動不動就要上百萬一套,一旦買錯了,不僅自住不舒服,未來也難賣。對此,建築學家就曾提醒,一棟樓不管多少層,記得避開「這3層」。
  • 建築學家提:一棟樓不管多少層,重要避開這3層
    對於現在還沒有房子的人來說,現如今的房價讓人們很有壓力。但是呢,對於剛需來說,不管房價多高,最終還是要想盡一切辦法來買房。最後湊夠首付背負30年的房貸才能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所以說,買房真的很重要,一旦買錯,白白浪費了這麼多年的心血,而且還自住不舒服。因此,為了不讓自己買錯,尤其是在選擇樓層方面,選擇錯誤,從而後悔。
  • 一棟樓不管多少層,儘量避開這4層,居住體驗差,未來難轉手
    筆者認為,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有4個樓層應該儘可能避開,不僅居住體驗不好,未來還很難轉手。底商上一層的房子有一種樓棟最下面一層是商鋪,商鋪上一層的房子不建議購買。底層商鋪影響的當然不止上一層,可能上面3層都有影響,不過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底商上面的第一層。
  • 一棟樓不管多少層,建築學家建議避開這「3層」,不少人被忽悠了
    今天,我們就看看一位建築學家該怎麼選擇樓層。建築學家認為,現在城市中以高層住宅為主,而高層住宅就有3個樓層居住舒適度非常差,但是又是很多人最容易選擇的樓層,很多購買入住以後才開始後悔。因此,建議避開這3個樓層。
  • 一棟樓不管有多少層,建築學家建議避開這「3層」,不要選錯後悔
    最近一個粉絲私信我,說他買房陷入了焦慮,不知道自己到底還選擇哪一層,害怕選擇錯樓層,以後入住後會後悔。其實樓層選擇困難這個問題,這是現在很多購房者都遇到的問題。現如今房價實在是太高,很多人買房都是傾盡所有才湊夠首付,然後背負幾十年的房貸才能買一套房子。
  • 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買房萬萬要入手這幾層樓,入住就知好處不少
    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買房萬萬要入手這幾層樓,入住就知好處不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做得很不錯,不過還是有很多年輕人會到大城市裡打拼,城市裡的基礎設施會比農村要好很多,不過人口多了,房子也會比較擁擠,城市裡的房子都是一棟樓裡住幾十戶人家,隨著人口增多,開發商為了盈利,就會把房子建得越來越高,這時候在選擇樓層時就要注意了。
  • 建築學家: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記得避開這3層
    城市、地段和住宅類型無疑是買房過程中需要考慮的3個重要因素,不過還有一個買房因素不可忽視,就是樓層的選擇。上文中的3個買房因素主要是針對房子的價值和升值潛力來考慮的,而樓層的選擇直接關係到房子的居住體驗。在房住不炒的長期定位下,未來房子的金融屬性將會逐漸減弱,居住價值將會進一步展現,居住體驗對於房子來說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 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買房記得挑這幾層就對了,聰明人一眼就懂
    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做得越來越好了,不過很多年輕人在外打拼,都會想要在城市裡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城市的基礎設施還有就業環境都比農村要好很多,人口增加了,那房子就會增加,城市跟農村的房子是不同的,農村裡都是一人一棟房子,而城市裡是一棟房住著幾十戶人家,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少,開發商為了利益,就會把房子建得越來越高。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買房記得挑這幾層就對了,有錢人都知道。
  • 購房建議避開這3層,住的不舒服還難轉手
    在文章中,描述有這樣一句話:「髒空氣灰塵會在9-11樓的高度停留,買了這幾層房子一輩子吃灰」。自此,9-11層也被稱為「揚灰層」廣為流傳。事實上,「揚灰層」的說法純屬一家之言,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和實踐校驗,在當時瀋陽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就闢謠過。
  • 售樓表姐透露:一棟樓不管有多少層,買房挑這幾層準不怕吃虧
    售樓表姐透露:一棟樓不管有多少層,買房挑這幾層準不怕吃虧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現在很多人在外打拼,都想要有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樣才能在城市裡面紮根,不過現在的房價是很貴的,特別是在一線城市裡面,要想有套房子是很難的,壓力非常的大,不過如果有能力買房
  • 建議避開這4層,內行:住得不舒服,還難轉手
    其實,衡量好房子的標準很簡單,一個是住起來舒服,畢竟房子最根本的用途就是用來住的,如果住起來都不舒服,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另一個是被市場廣泛接受,如果不被購房者所認可,房子的流通性就會大大降低,以後想要轉手和變現就難了。因此,基於這兩個因素來考慮,無論一棟樓有多少層,內行都建議避開以下這4層,不僅住起來不舒服,將來還不容易轉手。
  • 一棟樓不管多少層,儘量避開這4層,內行:住得不舒服,還難轉賣
    實際上衡量房子好壞的標準很明了,就是看自己住得舒不舒服,畢竟無論房子添加了多少附庸價值,最基本的就是用來居住,若住得不舒服,那麼這套房子也就沒什麼價值了。此外,還要注重的一點就是可以被市場廣泛接受,若是不能得到買房者的認可,房子的流通性也會極大地降低,以後想要出手變現也將更困難。所以出於對這兩項因素的考慮,無論1棟樓究竟有多少層,業內人士一致打算買房者注意了!
  • 一棟樓不管有多少層,買房選這幾層就只賺不虧,有錢人都搶著買!
    一棟樓不管有多少層,買房選這幾層就只賺不虧,有錢人都搶著買!買房是件人生大事,若能在別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那麼一定不會有太多的憾事;裝修也是如此,若想要順風順水,那就必須步步謹慎,它影響的不僅是居住是否順心,還直接關係到家人的安全問題;而一個好的家居環境,除了布置美觀,還要留意到一些風水禁忌,風水學作為一門玄學,流傳至今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大家在裝修前不妨多做些功課,儘量從別人的錯誤中獲得經驗。
  • 購房建議避開4個樓層,內行人:不僅住著憋屈,將來也許還難轉手
    避開落地一樓無論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一樓毋庸置疑都是最便宜、最難賣的,為什麼最便宜還最難賣。或許有人會說,你家一樓有帶院子,有帶草地,那除非你是落地一二層複式樓,也許還會感覺有點下疊別墅的享受意味。如果同樣只是單層落地的,那麼即便一個院子,也是無法彌補諸多的不足,甚至還要時不時的清理樓上丟下來的垃圾,感覺並不是很好。
  • 買房: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最好買「這幾層」,有錢人都搶著買
    眾所周知,現在的房價是比較高的,因此,要買一套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花了大半輩子存下來的錢就買了一套房子,所以,在買房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周全,像房子的地段、環境、樓層等因素都是要考慮到的,尤其是這樓層,如果沒有選對的話,不僅住著不舒服,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到家裡面的運勢呢,所以,在買房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哪些樓層才是最合適的。買房:不管一棟樓有多少層,最好買「這幾層」,有錢人都搶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