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門前橫路漸漸了,炊斷糧空隨時到,啥意思?古人還真有講究

2020-12-15 思帆歷史趣聞

文/清塵

俗語:門前橫路漸漸了,炊斷糧空隨時到,啥意思?古人還真有講究

聽了這麼多天氣諺語,有沒有和天氣關係不大的呢?我告訴你還真有,也許你覺得咱們老前輩說的關於天氣的話就像孔明借江東的東風一樣說來就來。今天你會了解到更厲害的,咱們的老者觀察村裡的各類蓋房屋和修路之類的俗語也不賴,關於蓋房子的老話不僅單單有著吉祥驅兇的作用,還符合了建築的很多要求。

首先堅固就不用說了,家裡的每個房間,每層的作用都凸顯了出來,睡覺的地方睡覺,祭祀拜佛的地方就祭祀拜佛。坐向該朝南的就朝南,北方還有著「坐朝南,子不寒」的精簡概括。也許你只記得這一句了,還有很多都被我們遺忘了,今天可以帶領大家回味一下。

首先向大家介紹的是「門前橫路漸漸了,炊斷糧空隨時到」村裡的路和鎮裡的路以及市裡的路都是一樣的,交通道都是溝通為主。門和路是相互垂直的,很少有豎著直接連門的大路,都是沿著大路的一條小路通著。畢竟有大路直接連到家裡雖然讓人感覺高級,但是沒有什麼實際作用,而且還不美觀。

比起豎著的路,橫路能夠容納更多的人流,還有利於做生意的人往來,自己的宅子也興隆了。反觀如果有些變故,把門前的橫路給封了,來往的人會越來越少。那麼他們的生意也不會像以前那麼興旺,做生意的也會遠去。本來這條路上摩肩擦踵的感覺,一下子荒涼了下來,會給人一種冷清的感覺,家裡可能也因此要去更遠的市級採購。

如果不去的話,附近又沒有可以替代的地方,隨時連吃飯都成了問題。自然而然這句俗語就這樣誕生了。再來第二組「門前壁破,家父破敗」,對於外客,拜訪朋友家先進的是門,門如果給人留下了好的印象顯得很重要。就像戶主臉上的第一印象,我們可以從大門窺測出主人的一些特點。一般大門弄得越好,從側面說明這家很有錢。畢竟有「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驗證。如果大門上牆壁有損傷,或是牆上的磚頭不整齊已經有掉落,很有可能這家人經濟窘迫,有落魄的跡象。

最後的一個門俗語:「門前有路像鐵叉,父北子南家不寧」我們的先人已經講究到了一個極致,連路像鐵叉一樣都覺得是不好的,會對家裡的關係有影響。路是鐵叉路的話,會造成像鐵叉夾在脖子上的感覺,會對家裡的氣氛添亂,有可能導致父親和子女有嫌隙,連外出都成問題。

當然了我們現在時間是往前動的,咱們村裡的外出人口多了以後家裡可能會冷清一陣子,家裡的門可能沒能看護好出現問題,卻不是家道中落的表現。說不定這些話以後還會變呢,真是有趣的俗語。

相關焦點

  •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啥意思?有什麼講究?為此咱們老祖宗流傳一句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這句俗語什麼意思呢?有什麼講究呢?咱們一起來了解下。「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在蓋房子選地址的時候,情願讓門前有橫著的道路,但是千萬不要讓一條大路對著自己的大門。
  •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門前為啥不能有豎路?
    其實,除了這些規矩,農村人蓋房子還有很多講究,很多農村老人都懂,這些講究大多數是前人傳下來的,是當時人們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出來的,並用簡短易記的俗語概括,然後代代相傳。比如有人蓋房子,找村裡老人問時,老人就經常說下面這幾句俗語。
  • 俗語「門前有破屋,三年一場哭」,古人的住房講究,有必聽嗎?
    作者: 張家口特價房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特別是在農村,一直都有「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的說法。這些習俗不僅體現在當地的語言以及做事情的方式上,很多其他的方面也充分得體現了這一點,比如說房屋建造。在農村建房子,除了要考慮當地的風俗之外,也應該要注意一些禁忌。
  • 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背後有講究
    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背後有講究今天的俗語是不是很嚇人呢?大家初看是不是被嚇一跳,是不是覺得古人腦子不好,虎毒尚且不食子,怎麼現在人就要狠心吃女兒的肉呢?今天就讓小編來好好說道這個「狠心」的俗語吧,就讓我們看看這個殘忍的父母是怎麼做到吃女兒的肉的吧。其實聰明的人思考一會兒就能明白了,是的,只不過是此「肉」非彼「肉」罷了。怎麼會有人真的吃子女的肉,並且還讓這個習慣成為俗語,廣為流傳呢?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背後有講究。
  • 農村俗語「雨淋板分半邊,雨打墓三代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導讀:農村俗語「雨淋板分半邊,雨打墓三代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文/更三農生活在農村,各地有不同的文化習俗,有時相隔幾裡路也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一、門前道路漸漸了,家敗財斷隨時到生活在農村,在老人看來,門前不能有直路,也不能開門望見墳墓,但是如果門前有橫路,卻是家興財旺的好兆頭!在老人看來,「人來人往,皆為利來」,而門前橫路過,勢必人流往往,也有致富的門路,這就好比馬路兩側的門頭房,不愁賺錢無門路!
  • 農村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真的有這麼講究?
    農村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真的有這麼講究?農村的老話那真是說上幾天都說不完的,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人生大事結婚娶媳婦,還是家裡辦喪事。都有一句老話能依據,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在咱們農村的一句關於蓋房子的老話:「門口開方糖,家敗人又亡」這老話到底是啥意思,真的有這麼講究嗎?其實這句話的一句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咱們農村都是自建房,在房子的正前方是不能有那水塘的,一旦誰家房子正前面有池塘或者是水塘的話,這一家就會比較容易出事,會走向衰敗。
  • 農村俗語:「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是什麼意思,為啥這麼說
    農村俗語:「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是什麼意思?為啥這麼說呢?在農村裡,有許多有趣的俗語,而這些俗語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讓後人們學以致用,少走彎路。雖然一些俗語並沒有膾炙人口的名句,但是卻句句屬實、包含著一些哲理。所以來說,一些農村俗語就像能工巧匠雕刻出來的藝術品一樣,讓我們愛不釋手,句句扎心。
  • 農村俗語:門前種竹,子孫享福,啥意思?蘊含古人智慧
    文/素衣 農村俗語:門前種竹,子孫享福,啥意思?蘊含古人智慧 中國人對於竹子的喜愛已持續了千年,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就已經出現了竹子的身影, 而竹子對中國人的影響也已經滲透到了方方面面,竹出現在我們的古詩文裡,人們用竹子做成衣服、工具甚至是武器,漢字以竹字為偏旁,竹還可以作為一種被人觀賞的景致。
  • 古人講:「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我們很多國人對此更是趨之若鶩,什麼東西都要講究一個大。就拿房子來說,院子肯定要大,廁所也要大,客廳還是要大。甚至於他們還不滿足於此,還要在院子裡保留一塊大大的空地。因為要栽樹栽花。而說到這栽樹,裡面確實有大學問的。就比如說我們俗語有一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講究?
  • 古代俗語老話:「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蘊藏什麼科學道理?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但是,現在的人,都不太相信,這些本事就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可能用不了多久,它就得回歸古代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說不定,哪天修房子,或者買房子的時候,有那麼一點用呢?
  • 俗語:門前棗槐,榮貴豐財,啥意思?家門口種樹的三大講究
    我國自古就有植樹造林傳統,生態保護意識很高,孟子就提出:田中不得有木,恐妨五穀,故於牆下植桑以供蠶事。意思簡單:田裡不能長樹,不然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因此在房屋牆下種植桑樹養蠶。在現代社會,人們則不願在家門口種植桑樹,原因是諧音不好,如抬頭見桑(喪)、出門見桑(喪)。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說法?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說法?屋後有水不好嗎我國是一個文化非常豐富的國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我國產生了各樣的文化。其中就有一種民間文化到現在還在流傳,那就是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都是通過一代一代人的積累而傳承下來的。
  • 農村俗語「門前種竹,子孫享福」,竹子有哪些好處?原來有這講究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種竹,子孫享福」,竹子有哪些好處?原來有這講究竹子是多年速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我國北方也有種植,竹杆挺拔,聳立,四季長青,傲雪凌霜,倍受國人喜歡,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而在我國南方農村地區,常常會看到院落前邊種著許多竹子,有一種說法:門前種竹,子孫多福。而許多南方人似乎也相信這一點,乍看起來,種竹子怎麼能讓子孫多福呢?
  • 俗語「男怕耳煽風,女怕鼻露空」,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俗語「男怕耳煽風,女怕鼻露空」,啥意思?有沒有道理?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文化的精髓之一可以說非漢字莫屬了,這些漢字有些簡單有些筆畫繁多,我們的古人更是用這些漢字創造出了很多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東西,比如成語、俗語、諺語等一系列的具有教育意義且可以觀測到天象語句的句子,對於為人處世,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叫做「男怕耳煽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且聽我一一道來。
  • 古語說「門前墳,房後水」,門前、房後有何講究?古人的生活經驗
    環境是寬泛的,可以是具體的自然環境,也可以是稍顯抽象的人文環境,還可以大到社會環境。戰國時荀子曾說:「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意思是說,君子居住之地必定要選擇風俗醇美之鄉而郊遊則必須接近賢德之士。荀子乃「性惡論者」,強調人需要後天的學習改造自身,毫無疑問這句話偏向人文環境,那麼具體到自然環境又該當如何解釋?今有一俗語可當例證,前半句為:「門前墳,房後水」,後半句暫且賣個關子。「門前、房後」關乎住宅選址,相信對大家幫助極大。
  • 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啥意思?這些講究有理?
    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啥意思?這些講究有理?中華文化悠久綿遠,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人根據生活經驗創造了很多經典文化。特別在「逝者為大」的思想延續下,古人對葬禮尤為重視,所以,肅穆莊重的喪葬習俗中,難免出現諸多講究。比如今天要說的,就是過去有關喪葬的經典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這句話講什麼呢?是否有道理?其實,俗語的上半句理解並不困難,眾所周知,我國古代醫療條件非常落後,面對許多疾病常常束手無措。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農村俗語「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說的啥意思?啥講究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在現在,甚至成為了一個七字成語,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很少人知道前一句,也就是「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句。在義務教育普及的今天,大家可能都背誦過「鰥寡孤獨,皆有所養」的詩句,而更少聽說過這句。
  • 俗語「門前拴馬並非富,家中有人不叫貧」,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就比如農村的一句俗語,讀起來很有深意,細細品味也很有道理,那就是「門前拴馬並非富,家中有人不叫貧」。馬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尤其是在古代,更是人們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古代,通常只有大戶人家, 或者達官貴人才有資格騎馬,這也就導致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馬成為了富貴的象徵。那麼俗語裡的這句「門前拴馬並非富「又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浩瀚五千年,在歲月的探索和求知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化瑰寶,浩繁如煙的儒家盛典,多如繁星的古代銅器,嘆為觀止的陶瓷,不過對於農村人來說,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俗語,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明大國,昔日流傳于田間地頭的民諺對大家幫助最大。